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单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6097 上传时间:2021-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单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 色彩炫丽, 可见是吉祥卜。 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 商王室人员的伤、 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 ) 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 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 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可知,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故 B 项正确; 中国古代早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故A项错误; 材料主旨是甲骨文的内容, 非文字

2、本身,故 C 项错误;D 项“唯一”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2.公元前 681 年, 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 在先秦“伯”与“霸” 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 材料反映出( ) 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 B.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C.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 D.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答案 C 解析 齐桓公“伯”的地位要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和认可才具有法定意义,说明原 有的礼乐制度的内核还存在,故选 C 项;“伯”与“霸”相通,齐桓公被任命为 “伯”,这一行为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力,排除 A 项;齐国为外姓小宗,任命齐桓 公为“伯”,本身就是对宗法

3、分封制度的冲击,排除 B 项;当时周天子仍然具有 一定的权威,“彻底瓦解”一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 3.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 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 制( ) 官员 职能 奉常 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典客 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宗正 皇室事务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 少府 皇室财政 A.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B.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九卿部分官员职能可知,九卿掌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 能部门, 一些部门又专门负责皇室事务, 这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故 A 项正确。 4.“堂帖”是

4、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 司”, 也“判四方之事”。 遇有日常政务, 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 直接裁决, 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帖” 。 “堂帖”的出现表明当时( )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 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答案 A 解析 “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说明宰相可随机 应变,其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故选 A 项;“堂帖”只是一种公文形式,未涉及 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且“日益尖锐”一词说法欠妥,排除 B 项;三省分工的 模式在唐前期就已经形成,“逐步形成”说法错误,排除

5、C 项;此时国家的决策 机制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 D 项。 5.明朝曾设都察院,“纠劾百官,辩明冤枉”;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官员; 设按察司,监察地方。同时,还设立了厂、卫秘密监察的特务制度。这些举措的 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防止地方分裂 C.加强专制制度 D.健全监察体系 答案 C 解析 这些举措体现了监察制度的强化,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为国家利益和皇帝 利益服务的,强化监察的目的即为加强专制,故选 C 项;明太祖时期已废除了宰 相,不存在削弱相权的说法,排除 A 项;防止地方分裂是通过削弱地方权力实现 的,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B 项;厂卫特务制度是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并

6、不能 说明监察体系的健全,排除 D 项。 6.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 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 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这表明雅 典( ) A.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 C.城邦利益居于首位 D.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 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 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可知雅典民主决策会受到民众情绪的影响,具有感情色 彩,故选

7、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感性主义而非理性主义,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 公民个人利益而非城邦利益,排除 C 项;材料并未提及公民的人身自由,排除 D 项。 7.二战时期,演讲出色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过程中, 曾遭到英国上议院的极力反对,但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正因为 得到国王的支持,才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 ) A.国王与内首相共同进退 B.君主立宪原则时常被打破 C.战时的国王行使独裁大权 D.国王的政治作用不可忽视 答案 D 解析 “正因为得到国王的支持,才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说明英王在国家政 治生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故选 D 项;国王统而不治

8、,不与首相共进退,排除 A 项; 国王支持首相, 并没有违反君主立宪原则, 排除 B 项;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国王统而不治,就是战时也不例外,排除 C 项。 8.托克维尔指出:“以前的邦联政府直接治理的是加盟政府,而美国的联邦政府 则直接治理公民个人”,这使得“美国政府并不是一个联邦政府,而是一个不完 备的全国政府”。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 A.民主共和制名存实亡 B.联邦政府的权威增强 C.新型联邦制侵害自由 D.各州事实上无自治权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而美国的联邦政府则直接治理公民个人”“美国政府并不是一个 联邦政府,而是一个不完备的全国政府”可知,在联邦制下,美国政府对国家的

9、 治理能力增强, 无论是对于公民个人还是对于各州, 权威性均在增加, 故选 B 项; 材料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威增强,并且美国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排除 A 项; 治理公民个人不等于侵害自由,排除 C 项;“美国的联邦政府则直接治理公民个 人”并不代表各州无自治权,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 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排除 D 项。 9.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当地时间 2020 年 5 月 24 日,特朗普政府在国会规 定的最后期限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检测计划,重申“病毒检测是各州的责任,而非 联邦政府”。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渊源是(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体制

10、 D.责任内阁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重申病毒检测是各州的责任,而非联邦政府”并结合所学 知识,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实行分权, 所以特朗普将病毒检测的责任划分到州政府的现象的历史渊源在于联邦制,故选 B 项;总统制主要涉及的是美国的政体,与题意无关,排除 A 项;三权分立体制 主要涉及的是美国政治运行原则,与题意无关,排除 C 项;美国实行的不是责任 内阁制,排除 D 项。 10.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严复 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 保护民权的作用。 但同时又说: “如 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

11、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 之见。 ”据此可知,严复( ) 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 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严复认为政党政治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 起到了疏通民意、 保护民权的作用”, 但是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 严复认为“如 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 之见” , 说明严复认为中国实行政党制度并不能使中国立即富强, 据此可知在民国 建立之后,严复对于中国所实行的政党政治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故选 A 项;

12、在题 干中, 严复对于政党政治有了比较清晰地分析, 但不能说其分析时“利弊参半”, 即利益和弊端各占一半,排除 B 项;题干述及的时间是民国三年,即 1914 年, 而此时戊戌变法早已经失败多年,排除 C 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严复对政党政治 进行评价,但并没有指出中国该实行何种道路,即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 道路,排除 D 项。 11.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 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 1924 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 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 B.“三大政策”的推动

13、 C.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 D.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政党发展情况, 1924 年国民党发展成为 一个开放的, 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化政党, 主要是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主张实行“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所导 致的,故选 B 项;军阀割据时期政治环境相对紧张,排除 A 项;同盟会成立时就 已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领导的革命核心, 排除 C 项; 1924 年中国第一大政党国民党 成立,此时政党政治并未成熟,排除 D 项。 12.对于当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 西方有评论家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 续”。“改革开

14、放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闪亮的部分”。这里的“它”最可 能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闪亮的部分”,结合所学知 识,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就之一, 故选D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建国初建立的制度, 排除 A、B、C 三项。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 “士人品第有九, 官分清浊, 士族属于清品, 当清官, 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这说明孝文帝注重( ) A.提高官员素质 B.缓和民族矛盾 C

15、.少数民族发展 D.规范制度建设 答案 D 解析 北魏孝文帝通过实行九品中正制,通过门第的高低加强了对士族和寒门的 统治,规范了北魏的制度建设,故选 D 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孝文帝注重制度 规范的建设,无法体现提高官员素质,缓和民族矛盾和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排除 A、B、C 项。 14.戊戌政变后,倾向于变法的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遭到弹劾并充军新疆,在路过 保定时,观者数万,直呼他为“大奸臣” 。材料主要表明( ) A.维新变法危害了广大人民利益 B.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总理衙门出卖了民族利益 D.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反抗 答案 B 解析 戊戌变法在推行范围上看, 只是限于社会上层, 没有

16、推广到广大民众当中, 民众对此不了解,故称呼其为“大奸臣”,B 项正确。 15.广西轻工业在工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从1950年的91.4%降到1957年的69.1%, 1975 年降至 54%。1980 年,轻工业比重为 58.7%,1983 年上升至 62.6%。导致轻 工业比重出现重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工业建设已取得重大成就 B.“左”的思想长期影响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的政策向民生倾斜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广西轻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从 1950 年、1957 年到 1975 年一直在下降,但 1980 年轻工业比重上升,1983 年

17、上升至 62.6%,依据所学知 识,导致轻工业比重重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注重轻工业的发展,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故选 C 项;改革开放后轻工业比重上升的原因是国家经济发展方 针的调整,并非重工业已取得重大成就,排除 A 项;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所以轻工业比重上升与“左”的思想无关,排除 B 项;1992 年,中 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

18、 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 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 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长、卒正、 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此为 政之体也。 司马光上神宗之体要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 建立元朝,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以中书省分驻地

19、方, 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 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 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 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行了哪些制度?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 (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 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统治。 (2)纲纪其内: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

20、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任答 三点即可) 纲纪其外: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 到中央的节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 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 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 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了最后 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

21、镜子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 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 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 族大家庭。我们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 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 本国传

22、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 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 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 而转变。 因此, 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 模仿抄袭。 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二中 “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的政治设计是指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 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在发展民主方面, 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性质有何不同?

23、(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民主政体是指什么?根据 材料四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 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答案 (1)观点: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的君主专制达到高峰(或明清的君 主专制是独裁的)。 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 控制:确立议会主权;限制国王权力。 (2)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不同: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 新中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3)政体:民主共和制。 原因: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必须

24、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8.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 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 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 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 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 搞西方那一套。社会主

25、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 一做出决议, 就立即执行, 不受牵扯。 我们说搞经济体制改革全国就能立即执行, 我们决定建立经济特区就可以立即执行,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 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 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 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案 (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 成就:创立了

2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优越性:执行力强,行政效率高。 认识: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要符合本国国情;政治制度的制定必须坚持民主化、 法制化。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依照中原已有官制传统, 将官员按一定标准分为九品, 每品又分正、 从两种,从品为北魏之首创。按品级定俸禄。在汉化改革之前,北魏官吏无论政 绩好坏任期均为六年,这无疑致使官吏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而且不 予发放俸禄,客观上造成官吏贪污赋税,压榨民脂民膏。这种不健全的政治体制 不但效率低下,使政令难以推行,而且加剧了官民矛盾,

27、威胁统治。为规范统治 阶级的行为,中央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与考核,对于官吏的贪污腐败等行为更 是严厉打击。 胡明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就与问题剖析 材料二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时推行的)“考成法”的核心是“立限考事” 和“以事责人”,即明确各类公务的时限,落实每项公务的责任人。比如针对六 部、督察院等中央机构,他要求全体官员将所办公务一律登记造册,制作出三本 公务簿,一本留在部院作为底本,另外两本分别送六科、内阁备案待查。公务簿 所列大小事务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最终完成期限,然后根据实际完成情形逐一注 销。每月进行一次考成,每半年汇报一次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考核,朝 廷再依据考成的结果来

28、确定官员的升迁或降黜、褒奖或处罚。 “考成法”在官员内 部确立了层层督察的制度, 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官员均被纳入到了绩效考核之中,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明王朝的行政效率和官员的办事能力。成书于万历年间的 玉堂丛语 ,曾对比了明初和万历年间朝廷罢黜官员的人数,言洪武、永乐年间 因考核不称职而被罢黜的官员不过几十人,而万历年间这一数字竟飙升到近两千 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成法”的实施效果。 蔡亚龙整顿吏治推考成,通时识变主新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并概括指出北魏在 学习中原王朝官制方面的创新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居正推行的“考成法”的主要举措,

29、并分析其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时期和明朝万历年间吏治 整顿的相似原因。 答案 (1)背景: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多年分裂混乱的局面;与汉族的经济和 文化相比, 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北方民族交融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表现:首创从品制度。 (2)主要举措:明确各类公务时限;落实每项公务责任人;要求官员将所办公务一 律登记造册并做好备案;对各级官员层层督察,进行绩效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确 定官员的升降奖罚。 特点:责任落实明确;督察和考核细致、严格;奖惩分明、严厉;被督查和绩效 考核的官员范围广;效果比较明显。 (3)相似原因:官员腐败、怠政;行政效率低;社会矛盾突出;统治受到威胁;推 行改革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