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 导学案(附答案)

上传人:达美 文档编号:192385 上传时间:2021-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春 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春 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春 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春 导学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春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地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写作特色。 课时安排:1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

2、文集 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 你我等。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著称,极富真情实感。散文代表作有春 荷塘月色 背影等。 2背景透视 本文写于 1928 年到 1937 年之间。这段时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 生活和谐,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那种淡淡的哀怨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 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了此文。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 抖擞 ( ) 应和 ( ) 黄晕 ( ) li o( )亮 hng( )托 朗

3、rn( ) wn( )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 (7)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 ) 4. 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

4、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闹 飞)着。 (2)小草也青得_(刺 逼)你的眼。 (3)山_(湿润 朗润)起来了。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衬托 烘托)出一片_(安静 寂静) 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 春的作者是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有诗文集 ,散文集 欧游杂记等。 (2) 春是一篇优美的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的春天特 有的景象。抒发了_之情,表达了作者_的情怀。 (3

5、)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 _ (4) “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_ _ (5)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_ _ 二、整体感知 1.全文共 10 个自然段,速读全文,将文章划分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2.第二部分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 探究一、欣赏春景探究一、欣赏春景 1.仔细研读课文第 2、3 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春草的?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点? 2.仔细研读第 4 段,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绘春花?有什么表达效果? 3. 春风本是无形、无味的,作者是怎样将它写得有形有味的?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4.结尾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探究二、品味语言

6、探究二、品味语言 1.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做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比较下边各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 A.盼望着,春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嫩的,绿的。 (3) A.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

7、活舒活筋骨,抖擞抖 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B.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阅读下文,回答如下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 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 在嘹亮地响。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本文指 ,还经常用 来比喻事物 。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杨柳风指的是_。整

8、个诗句运用了_ _的 修辞方法, “杨柳风” 运用了_ _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 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 (1)写嗅觉的:_ _ (2)写听觉的:_ _ (3)写触觉的:_ _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 春参考答案春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yn ning su h yn 嘹 烘 润 宛 2. zhng(涨价) sn(零散) (1)涨 (2)散 zhng(涨红了脸) sn(散步) yn(晕倒) cng(捉迷藏) (3)晕 (4)藏

9、 yn(黄晕) zng(宝藏) 3 (1)欣欣然 (2)呼朋引伴 (3)花枝招展 (4)舒活 (5)朗润 (6)酝酿 (7)一年之计在于春 4.D 5 (1)闹 (2)逼 (3)朗润 (4)烘托 安静 6.(1)朱自清 踪迹 背影 (2)写景抒情 江南 对春天的赞美 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整体感知 1. 第一部分(1) :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 :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

10、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 :总写颂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点出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课堂探究】 探究一、欣赏春景探究一、欣赏春景 1. 从情态(偷偷地、钻)、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 一大片满是的)四个方面来写的。突出了春草嫩、软、绿、多的特点。 2.拟人: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互不 相让的动态,表现出欢欣跃动的活泼与情趣。 比喻、排比: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具体生动。 3

11、.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角度写春风。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温暖:“吹面不寒杨柳风”“抚摸” 写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在空气 里酝酿。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声响: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牧童的短笛嘹亮地响着。 4.不能调换,因为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 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从“娃娃”到 “小姑娘”再到“青年”,力量上从小到大,时间上从先到后,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探究二、品味语言探究二、品味语言 1 (1) “你

12、不让我,我不让你” ,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出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景象,表达了对百花怒放的 春天的喜爱之情。 (2) “像母亲的手” ,这里写春风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温柔的春风的喜爱。 (3)农民的房屋在雨里“静默” ,用拟人手法,渲染了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景象,它们也像农民一样,为受 春雨沐浴而感到喜悦。 2.(1)B 句表达效果更好。用两个“盼望着” ,更好地表达出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A 句中“春风” “春天” 不如 B 句中的“东风” “春天”有变化。 (2)A 句表达效果好。 “偷偷”写春草不知不觉地就长出来,更富于情趣; “钻”比“长”更能显示春草旺 盛的生命力; “嫩嫩” “绿绿” ,用叠词,更能表达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3)A 句表达效果更好。 “也赶趟儿似的” ,写人也像花儿一样争春,十分生动; “舒活舒活” “抖擞抖擞” , 比“舒活” “抖擞”动作的次数多,而且读起来有韵律,有节奏。 【课后作业】 1.造酒的发酵过程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 引用 借代 3. (1)嗅觉: (2)听觉: (3)触觉: 4.和煦 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