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2308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03 03 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古诗词事物形象鉴赏(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是“咏物诗”,以某类事物为描摹对象,经常采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即把诗 人的志趣品格或是思想感情用富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客观事物就是 我们所说的事物形象。例如于谦 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 象也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再比如,菊、牡丹、莲也是经 常被古代诗人选作托物言志的象征事物。 所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分析形象所寄托的 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情感。 方法探究 一、解题思路 1.积累一定数量的特定象征意义的物象。 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一个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有时表现为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 等,便积淀了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在阅读古代诗歌时,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对于我 们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是必需的。2.鉴赏物象要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处境、诗歌的写作 背景,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典型

3、特征,分析寄寓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答题步骤 1.首先,总结概括诗中所用主要物象。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物象的特点,抓住描写用语以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 3.结合诗人风格、人生经历,剖析物象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情志意趣。 三、答题范式 本诗运用了的物象,刻画了它.的特点,具有象征意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4、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 8. “纸笔”代指_,“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_,“杯中物”代指_。 【答案】 学习,读书 十五岁 酒 【解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四十四岁。责子,就是责备儿子。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 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可知“纸笔”代指 学习,读书;志学:指十五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 之年。“且进杯中物”意思是姑且饮酒莫论理。杯中物:指酒。 【二、【二、20202020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年北京市中考语文】

5、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 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8. 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 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 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 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

6、淡淡哀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物象和诗歌主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 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 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 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 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 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 二联则从视

7、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 是春天的花被吹落了,这是否意味着春天的逝去,故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三、【三、20202020 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的两三枝,点破 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 难竟。 【注释】的:鲜明。玉奴:泛指美人。 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点破”写出了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幽香”写出梅花香气清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8、梅 花的喜爱和追求之情,对孤傲不群的品格的追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用“的皪”这两字点出梅花的 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 破”二字,以示不凡,写出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一句意思是想化作梦蝶 向花飞去,又怕难觅她的幽香,“幽香”一词写出梅花香气清幽的特点。同时这两句借物抒怀,表达了作 者对梅花深深的喜爱之情,同时借梅花的高洁清香,表现了作者渴望脱离世俗的愿望和追求高洁品格的情 怀,刻画了作者品格高洁、卓尔不凡的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四、【四

9、、20202020 年年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 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 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壕:护城河。寒 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咨嗟:叹息、慨叹。 6. 词作中,“一城”与“_”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 【答案】 6. 千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

10、”,在句中设对,以 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因此“一城”所对应的词是“千家”。 【五、【五、20202020 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州。 15. 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15. 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诗中连用了五个

11、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通过 五个地名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构成一种清 朗秀美的意境。 【六、【六、20202020 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2. 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 _的氛围。 【答案】

12、12. (1)漏断 (2) 清冷、孤寂(意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 这句话的展现的画面是: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孤寂的 夜晚。 月儿似乎也知趣, 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 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句诗中的意象有 “缺月(残缺之月)” “疏桐(稀疏的桐树)”“漏断(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指深夜)”,通过这些 意象,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物象 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

13、情、言心声。 要写好这类文章,首先是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物象。这个所借物象和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合乎情理。天地山川,风云月露,花草叶木,鸟兽虫鱼,当这些具体事物寄托了作者某种特殊的意义时, 这个物象就具有了“生命”,它就应该是鲜活的。有了物象这个载体,抒情才有所依附。 然而,找到了这个物象,还远远不够。只有对物象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 如果“形”描绘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意”也就不能形象 地表达出来。 总之,行文中恰当地借物象来表达,可以把要说明的道理或要表达的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述的情景 或事物之中,使文章更优美,更含蓄。

14、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咀嚼,给读者留下深思、想象和寻味的余地, 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从而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在诗词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一、物象和意象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来说,诗人在写作 时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写情志,化物象为 意象。 如: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 秋窗秋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 在短短的四句(首段)用了六个含秋的意象,由花儿枯了,到草儿黄了,到天又黑了

15、,夜又深了,秋风 紧了,秋雨滴落了,秋天一日比一日凉了,由秋衰败写出了心的惨淡。秋风秋雨相伴着守在长夜孤灯窗前 的人儿,秋凉如许,人何以堪! 这四句写秋夜的景色和离人的情绪,以景衬人,借景抒怀,从而点明了秋窗风雨夕的题意,主体 形象的凄凉、孤独、悲伤之情(意)被这些叠加的意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 夕阳 /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 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 歌的

16、艺术特征。 一、使用众多密集的 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心中有春气,秋是不会 降临人间的以意求象或喜或悲、或绚烂或萧瑟)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 色。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蒙太奇手法: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来表情达意。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 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 情的

17、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曰: “情景 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 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 “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 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18、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 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但当诗人把它写进诗词中,它就融入了诗人 的主观情感、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成为诗词中的意象。李贺在致酒行中写道:“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诗句中的“柳”已赋予了对“主父”的深切思念之情,因而是一个意象。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柳则给人一种清新嫩绿的感觉, 写出了京城春色之美,人情之温暖,反衬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寂寥,流露出作者对朋友前往安西前路 难行,未来难卜,环境寂寞的忧心。 诗经

19、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 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诗句译成散文意思就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 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 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 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

20、天。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 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 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 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短短 4 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 一个“我” ,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 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同是一个“柳” ,借以抒发的情感不同,则意象的使用与组合手 法也各异。 “竹”也是

21、一种客观事物,它在诗词中也会带上作者的主观情感而成为意象。郑板桥的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中的意象“竹”象征不 畏逆境、坚强刚劲的君子风范。 在诗词中,同一个物象往往可以构成情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如由“蝉”构成的意象,在柳永的“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赋予了“蝉”一种离愁别绪;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中,诗人借蝉自喻,寄寓思乡思亲之情;而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中,则把蝉当做高贵圣 洁的象征。 由“酒”构成的意象,在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琶琵与羌笛” 中,具有惜别的意味;在李 白的“抽刀断水

22、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这意象饱含愁绪; 而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则是借酒来抒发功业难成的苦闷。同一物象,由于融入了不同的情志,所构成的意象就会不相同。 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也可以把其他物象的特点转移到某一物象上来。 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就是用夸张的手 法夸大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黄河水的气魄。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则把本是不能动 的“心”系在了孤舟上:“愁绪”本是抽象的,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赋 予“愁绪”水的特征,可以流动, 滔滔不绝, 使“愁绪”变得具

23、体可感。 由此可知,物象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是物象和情感的有机统一。从物象到意象,要经过作者的筛选和 提炼,是作者的艺术创造。 二、意象和意境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 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细小的单位。(意境可以理解为是由一幅或 多幅画面构成的立体图画给读者留下的整体感受) 如杜牧泊秦淮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就构成了一种意境:对幽缈凄清的感伤。朦胧的烟雾笼 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诗句中有四个意象: 烟、水、月、沙,它们由两 个“笼”字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

24、,画面凄美而迷蒙,衬托出诗人凄凉哀伤之情。杜 牧这句诗的意境,就是借助这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马致远的天 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三个句子也构成一种意境。 其中有萧瑟清冷的旅愁,也有温馨、闲适的向往。秋日的郊野,几根藤蔓半死不活地攀援着,黄昏时节, 一只乌鸦停留在一棵老树上,仰对着远方发出几声揪心的鸣叫。不远处,有一个有着小桥流水的村庄,村 庄上空飘着缕缕炊烟,就在这时,一个流浪汉骑着一匹瘦马,在古道上艰难地蹒跚着。这三个句子中接连 叠加了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其中前三个意象和

25、后三个意象有苍凉萧索之感,暗寓游子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情怀,中间三个意象含有 幽静、温暖的情调,反衬出游子思乡,倦于漂泊的愁绪。这三个句子的意境,正是借助这些饱含作者情感 的意象才得以形成。 总之,物象、意象、意境三者各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一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 象,一是诗词的艺术境界。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物象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构成意境,三者共同为诗词的 表情达意服务。我们只有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鉴赏诗词,准确地把握诗词的主旨。 考点通关考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6、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 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借景抒情,借回乐峰、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戍 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 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 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

27、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 思的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 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 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 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

28、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头西。 9. 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月夜西园图,营造了空旷凄凉的意境,寄寓了作者谪居僻远之地寂寞苦闷的 心情。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鉴赏诗歌的意象,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 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意象就是那些带着 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找意象时就顺着诗句一句一句找就行了,“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 等这些都是意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意象来看作者营造了什么意境。通常会有很

29、多意象有感情色彩,像月 亮代表思乡,猿啼和杜鹃表示淒凉等。本题这些意象中,月是寒月,竹是疏竹,鸟是山鸟,露重月光寒, 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这些都体现了一种幽深寂静的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露” “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寂寞苦闷的心境。 三、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12. 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2.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 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

30、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主客在窗前交 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诗人写梅,固然有 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 清谈。“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歌借“梅花”,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 有高洁的志趣。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薛秀才南游 唐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 应有处

31、,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释】草玄:淡泊名利,潜心著述。 18. 一、二两联中点明季节的词语有_、寒竹、_等,渲染了_的氛围。 【答案】 18.(1)柳初凋 (2) 雨潇潇 (3)分别时凄清、悲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诗句中的“柳初凋、寒竹、雨潇潇”等词语表明了 秋季特色,“柳”“留”谐音答出“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雨潇潇”烘托了友人别后的孤单和悲 凉氛围。 五、阅读欣赏 踏莎行芳心苦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回塘:曲折的水塘。别浦

32、: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8. 词中的莲花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案】 8. 孤芳自赏,自嗟自叹,品行高洁,不愿同流合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中意象特征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意,词的上阙的意思是杨柳围绕着曲折的 池塘,偏僻的水渠旁,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我幽幽的芳香,荷 花渐渐地衰老,结一颗芳心苦涩。可见“莲”的孤芳自赏,感伤哀叹;词的下阙写残荷的苦闷,天色渐晚, 夕阳返照的微光迎接着潮水,天际流动的乌云带着细雨。这凋残衰老的荷花在风雨中摇曳,扑向词人的怀 抱。她好象在与词人诉说:当年不肯在青春年少之时嫁与春风,如今却无缘无故被这秋风误了,“不肯”、 “

33、无端”的对照之中,饱含着辛酸,也充满着愤懑和不平,表现了“莲”不愿随波逐流,不愿趋时媚俗的 的高洁品性。 六、诗歌阅读 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席:竹席。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 (1) 、树阴满地、 (2) 、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3)的心情。 【答案】 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诗歌,根据景物,描绘的画面答题。注意“一 切景语皆情语”。故诗人的心情是悠闲自得。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

34、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真题在线真题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 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 【答案】 13. “雁”和“霜”。 【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秋天到了,西北边塞 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羌管悠悠霜满地”的

35、意思是:悠扬的羌 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其中作者通过写“雁”和“霜”点明了季节秋天。 【二、【二、20202020 年海南省中考语文】年海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 诗的前两句中“_”和“_”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 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答案】 6. 杨花; 子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做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相关语句具体分析所描述的景象,本题很 容易就能找出所写的景物:杨花,子规。前两句“杨花”为柳絮,意为飘泊不定,“子规”传说为蜀帝杜 宇的

36、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诗歌中常常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因此诗人借这两个景物渲染了一种 哀伤悲凉的气氛,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节。 【三、三、2020 年江苏省盐城市】年江苏省盐城市】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咏牡丹(其二) 卞元亨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 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 【注】卞元亨,元末明初东溟(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谈军部先锋。枯枝:指枯枝牡丹。 故人还:据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成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 再开花。”至永乐元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7. 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

37、【答案】 7. 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物象作用的理解。“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意思是草堂旁边的松树、 菊花都已经凋零,只有西园以前的牡丹还在独自开放。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草堂的松菊和西园的牡丹 两相对照,通过描写松菊凋残的景象,突出了西园牡丹的坚劲和气节,与题目“咏牡丹”相呼应。 【四、四、2020 年浙江省台州市】年浙江省台州市】 古诗阅读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释林和靖,即林

38、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首诗描绘梅花“不染尘埃”和身处“竹篱茅舍”却“自甘心”的形象,表达诗人淡泊名利的志趣(写 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等亦可)。第二首诗描绘梅花“故早发” “不疑寒” “畏 落众花后”的形象,表达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写渴望被人欣赏或怀才不遇亦 可)。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意思是,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虽在竹篱边, 茅舍旁,自己也心甘情愿。“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犹言尘俗。表

39、达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志趣。 早梅:“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 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意思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争先恐后, 早早放出了芳香。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极富于表现心理状态的 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 芳自赏的情怀。 【五、【五、20202020 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年广西贺州市中考语文】古

40、诗词鉴赏,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结合小令内容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景语”,表达了怎样的“情语”。 【答案】 (16)景语有: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下的乌鸦;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的茅屋;荒 凉的古道,萧索的秋风,消瘦憔悴的马,夕阳。情语是: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 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解析】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 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

41、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 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 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 誉为“秋思之祖”。 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抒发。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 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 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时才能回家。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

42、游子 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 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 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六、【六、20202020 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第各题。 (甲)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乙)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_。 【答案】 14月亮 【解析】 本题考查词义,要结合语境回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 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