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定义新运算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典例精做题集(教师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5036 上传时间:2020-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定义新运算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典例精做题集(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03 定义新运算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典例精做题集(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03 定义新运算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典例精做题集(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03 定义新运算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典例精做题集(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03 定义新运算备战2020年中考数学典例精做题集(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知识精要知识精要 1.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是可以深刻理解数学本源的题型,它使用的是一些特 殊的运算符号,如:*、,#等。 2.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化简和分式的化简,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要点突破要点突破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 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方程、不等式等,再进行运算. 典例精讲典例精讲 例 1对于有理数 a、b 定义一种运算: ,计算(-2)*3+1 【答案】-6 【解析】 a*b=2a-b, (-2)*3+1=2(-2)-3+1=-4-3+1=-6. 例 2对于任意有理数

2、a、b、c、d,我们规定符号(a,b)(c,d)=adbc, 例如: (1,3)(2,4)=1 42 3=2 (1)求(2,3)(4,5)的值为_; (2)求(3a+1,a2)(a+2,a3)的值,其中 a24a+1=0 【答案】22 2 式的值有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中,要按照先乘方后乘除的顺序运算,其运算顺序和有理数的混合 运算顺序相似 课堂精练课堂精练 一、单选题 1我们定义一种新运算,例如,则式子的值为 A B C D 【答案】B 2设 a,b,c,d 代表四个有理数,规定adbc,则计算的正确结果是( ) A 25 B 10 C 10 D 26 【答案】B 【解析】 根据规定adbc,

3、可得,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和加法, 减法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 因为规定adbc, 所以, 故选 B. 3 对 ,定义一种新运算“”, 规定:(其中 ,均为非零常数) , 若, 则 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新定义的运算律可得,解方程即可得到 m、n 的值,再带入到.中,求解 即可. 3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解得, 则=5 2+(-1) 1=9, 故选:C 4. 对于任意非零实数 a, b, 定义运算“”如下: “ab”, 则 12233420172018 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二、填空题 5小亮在电脑上设计了一个有理数运算的程序:输入 a,键,

4、再输入 b,得到运算 aba2ab,则 (2)3_. 【答案】10 【解析】 (-2)3 =(-2)2-(-2) 3 =4+6 =10. 6现定义两种运算“”与“”,对于任意两个整数 a,b,abab1,abab1,则 68+( 3)(5)=_ 4 【答案】38 ; 【解析】 abab1,abab1, 68=6 8-1=47,(3)(5)=-3-5-1=-9, 68+(3)(5)=47-9=38, 故答案为:38 7如果表示运算 x+y+z,表示运算 abcd,那么的结果 是 。 【答案】12 【解析】 由题意,此图表示的算式是(1)(2)(3) (2 0102 0112 0122 013)(

5、6) (2)12. 8对于三个 5对于有理数 x、y 定义新运算 xy=ax+by1,其中 a、b 是常数,已知 12=8, (3) 3=1,则 4(5)=_。 【答案】-4 9a 是不为 1 的有理数,我们把 1 1 a 称为的差倒数 。如:2 的差倒数是 1 1 1 2 , 1 的差倒数是 11 112 已知 1 1 3 a , 2 a是 1 a的差倒数, 3 a是 2 a的差倒数, 4 a是 3 a的差倒数,依此类推, 则 2018 a_. 5 【答案】 3 4 【解析】a1=- 1 3 ,a2= 1 1 1 3 = 3 4 ,a3= 1 3 1 4 =4,a4 = 1 1 4 =- 1

6、 3 ,a5= 3 4 , , 三个一循环. 20183=6722,所以 a2018=a2= 3 4 。 10 对于数 x, 符号x表示不大于 x 的最大整数, 例如3.14=3, 7.59=8, 则关于 x 的方程=2 的整数解为_ 【答案】6,7,8 三、解答题 11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 和 b,规定 a 2 2bababa 如:1 2 31 32 1 3 14 . (1)求(2)5 的值; (2)若 1 2 a 38,求 a 的值; 【答案】 (1)-32(2)3 【解析】 (1)求(2)5=-252-225 ()-2=-32. (2)由题意得, 2 111 3238

7、 222 aaa , 6 解得 a=3. 点睛: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是可以深刻理解数学本源的题型,它使用的是 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 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12对于有理数 a,b,定义运算:abab2a2b1. (1)计算 54 的值; (2)计算(2)63 的值; (3)定义的新运算“”交换律是否还成立?请写出你的探究过程 【答案】(1)3;(2)24;(3)成立 13对任意 4 个有理数 a、b、c、d,定义新运算 ab adbc cd (1)求

8、 14 35 = (2)若 32 35 1 x x ,求 x 的值 7 (3)若 1325 1221 xx x ,求 x 的值 【答案】 (1)-7; (2)x=7; (3)x=5 【解析】解: (1)原式=1 5-3 4=5-12=-7; (2)根据题意化简得:3x+2x=35,合并得:5x=35,解得:x=7; (3)根据题意化简得:2(x+1)3(x1)=2x10,去括号得:2x+23x+3=2x10,移项合并得: 3x=15,解得:x=5 14对于任意实数 a,b,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ab=2ab,例如:53=103=7, (3)5= 65=11 (1)若 x35,求 x 的取值范

9、围; (2)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2(2x1)=x+1 的解满足 xa5,求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 (1)x4; (2)a3 15对于任意四个有理数 a,b,c,d,可以组成两个有理数对(a,b)与(c,d) 我们规定: (a,b)(c,d)=bcad 例如: (1,2)(3,4)=2 31 4=2 根据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 (1)有理数对(2,3)(3,2)=_; (2)若有理数对(3,2x1)(1,x+1)=7,则 x=_; (3)当满足等式(3,2x1)(k,xk)=52k 的 x 是整数时,求整数 k 的值 【答案】 (1)5; (2)1; (3)k=1,1,2,4 【解析】 8

10、 解: (1)5. (2)1 .4 分 (3)等式(3,2x1)(k,xk)=52k 的 x 是整数, (2x1)k(3) (xk)=52k, (2k3)x=5, 5 23 x k , k 是整数, 2k+3= 1 或 5, k=1,1,2,4. 16我们称使得成立的一对数为“相伴数对”,记为. (1)若是“相伴数对”,求 的值. (2)若是“相伴数对”,用 的式子表示 . (3)若是“相伴数对”,求代数式的值. 【答案】 (1) ; (2) ; (3)2 17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方”运算,下面介绍一种新运算,即“对数”运算 定义:如果 b aN(a0,a1,N0) ,那么 b 叫做以 a 为底

11、 N 的对数,记作logaNb 9 例如:因为 3 5125,所以 5 log 1253;因为 2 11121,所以 11 log 1212 根据“对数”运算的定义,回答下列问题: (1)填空: 6 log 6 , 3 log 81 (2)如果 2 log23m,求 m 的值 (3)对于“对数”运算,小明同学认为有“logloglog aaa MNMN(a0,a1,M0,N0)”, 他的说法正确吗?如果正确,请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答案】 (1)1,4; (2)m=10 ; (3)不正确,改正见解析. 18观察下列两个等式: 11 221 33 , 22 551

12、33 ,给出定义如下: 我们称使等式1abab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 b为“共生有理数对”,记为(a, b) ,如:数对 (2, 1 3 ) , (5, 2 3 ) ,都是“共生有理数对” (1)判断数对(2, 1) , (3, 1 2 )是不是“共生有理数对”,写出过程; (2)若(a, 3)是“共生有理数对”,求a的值; (3)若(m, n)是“共生有理数对”,则(n, m) “共生有理数对”(填“是”或“不是”) ; 说明理由; (4)请再写出一对符合条件的 “共生有理数对”为 (注意:不能与题目中 已有的“共生有理数对”重复) 【答案】 (1) (3, 1 2 ) ; (2)2a (3)是(4) (4, 3 5 )或(6, 5 7 ) 【解析】 (1)-2-1=-3,(-2) 1+1=-1,-3-1,故(2, 1)不是共生有理数对;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数学 > 数学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