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2281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16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16 16 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古诗词内容主旨分析评价(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考向阐释】 “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作者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 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清歌,领会诗歌的内容, 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分析评价的技巧 1.知人论世,理解文字 “人即作者,也就是与所写诗歌有关的作者的一些情况。 “世”即作者所生 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 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

2、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 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 背景。 同时,由于作家的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 味,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 等,熟知作家气质的人有时仅看诗词本身,就能判断它的作者。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作家 特别是著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等方面注意积累,这就为鉴赏诗歌准备了条件。“知人论世,了解风 格流派”作为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在诗歌鉴赏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观象取意,理解

3、诗境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表达了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把握诗歌主旨,应抓住诗人所描绘 的意象,体察诗人所展示的诗境,体悟诗人所抒发的真情,综合总结出诗歌主旨。 3.分析评价,诗本为重 (1)分析评价的“助手”标题、序言、关 键语句、注解。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多是间接的。抓住标 题、序言、注解,理解关键语句,体味出省略的、含蓄的内容部分,对理解诗歌主旨会更如鱼得水。 (2)分析评价的角度-人 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 目的角度)。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 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

4、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 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3)分析评价的原则 辩证分析,实事求是,即客观公正。受时代、阶级、认识的局限,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认识程度只能 符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正确理解,不拔高,不曲解,从文本出发,作出恰当评价。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注】

5、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 9. 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情深,你怎么看? 【答案】 9. 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争,实则爱之甚切。(或: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 求上进,不学无术,深感忧虑。) 【解析】 对于杜甫和黄庭坚的看法,可任选一种合理阐述理由即可。同意杜甫的说法。杜甫的意见是认为责 子此诗是在批评儿子不求上进,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 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 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

6、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杜甫 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此诗的。 同意黄庭坚的看法。杜甫的理解又未免太认真、太着实了些。批评是有的,但诗的语句是诙谐的,作 者不是板着面孔在教训,而是出以戏谑之笔,又显出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可以说,儿子的缺点都是被 夸大了的,漫画化了的,在叙说中又采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下笔时的那种又好气、又好 笑的心情。这是带着笑意的批评,是老人的舐犊情深。这样看来,黄庭坚的体会又是颇为精妙的。 【二【二、20202020 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年江西省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庆清朝慢 踏青 【宋】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 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

7、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 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 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 【注】东君:楚辞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 成的鸾凤。饾饤(du d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眉山:西京杂记上说 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6. 下列对词内容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 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

8、敬意。 C. 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 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7.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 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 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 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佳作。 【答案】 6. C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需

9、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C.有误,下阕中“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姑娘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并非表现她们“看 花觅柳的从容”。故选C。 【三、【三、20202020 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注释】楼兰:汉代西域国名,此指楼兰国王

10、。据汉书傅介子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楼兰国 王屡次截杀通西域的汉使,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刺杀了楼兰国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从视觉角 度表现战争的惨烈。 B. 塞下曲)首联写五月的天山有“雪”无“花”,寒气逼人,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景象,突出环境 的艰苦。 C. 两首诗均用字考究,雁门太守行中“卷”字写出乘夜奔袭之状;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 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 D. 两首诗都运用典故,雁门太守行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塞下曲表现了将 士们甘愿身赴疆场、为国立功的

11、慷慨豪情。 【答案】C 【解析】 C.“塞下曲中抱字描绘将士们夜间休息时悠闲之态”表述有误。塞下曲中“抱”字描绘 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表现了军情之紧张急迫。故选C。 【四、【四、20202020 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阅读欣赏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765 年,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举家自成都乘船东下。此诗写于漂泊途中。 8. 本诗“书怀”沉郁凄婉,试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基调凄凉悲怆。本诗刻画了一个独立于天地间的飘零者形象,不但写出了诗人当下旅途情景和孤

12、寂、 悲怆心境,而且高度概括诗人一生的坎坷旅途凝聚了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2)含情深沉凝重。既有眼前境 遇的凄惨,又有人生际遇的悲凉;既有理想难以实现的痛楚,又有年老多病的忧愁。这就令本诗具有了足 够的情感重量和深厚的思想意蕴。(3)传情曲折有致。首联将景物浓缩于狭小空间,传达微弱孤寂之情;颔 联赞叹“天地壮阔”“江月安详”而使孤寂之情变得强烈;颈联以自解自嘲婉曲抒发抱负不得施展的悲凉; 尾联以沙鸥自喻,将寂寥悲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全诗情感迂回曲折,顿挫有致。(4)达情含蓄蕴藉。诗 人为传达孤寂、愤懑、悲怆之情,找到了恰当的载体和独特视角,以“细草”和独舟映射孤独之情,以星 月、江野映衬寂寥

13、之感,以自嘲隐含愤懑之情,以沙鸥自况括尽人生悲苦。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 意亦可。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风格的理解与分析。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首联 写江夜近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颔联写远景,雄浑阔大,“星垂”烘托出原野之广阔,“月涌” 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颈联正话反说,抒 发休官的忧愤。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告病辞官,皆是由于远大的政治抱负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 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但写出了诗人当下旅途情景 和孤寂、悲怆心境,而且高度概括诗人

14、一生的坎坷旅途凝聚了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因而感情基调是“凄 凉悲怆”的,表达的情感是深沉凝重。据此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五、【五、20202020 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此诗作于淳照八年(1181 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8. 对本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流露出了诗人纵情自然的闲适自得之意。 B. 诗人借轻柔之风、消残之雪、飞蝶鸣鸠描写了早春的景色。 C. 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早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5、 D. 第三句诗中“得意”二字,衬托出作者虽闲居在家却旷达乐观的心境。 9. 诗的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请自选角度赏析。 【答案】 8. B 9. 示例一: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赋予“飞蝶鸣鸠”和“东风”以人的情感。在“飞蝶鸣鸠俱得 意”与我的“闲愁”的对比中,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失意苦闷的情绪。 示例二:运用衬托的写法。以“飞蝶鸣鸠”的“得意”,反衬此时诗人心中的失意苦闷。 【解析】 【8 题详解】 A.这首诗写于作者落职闲居家乡时, “东风应笑我闲愁”形象地写出诗人落职闲居的苦闷。理解为“纵 情自然的闲适自得之意”不正确; C. 诗的一、二句描写早春的景色,没有“鲜明的对比”。描写春景,为下文抒

16、发自己的失意苦闷情绪 蓄势,理解为“诗人对早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不正确; D. 第三句诗中“得意”二字,形容的是“飞蝶鸣鸠”,反衬自己落职闲居的苦闷; 故选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1.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飞蝶鸣鸠”“得意”,东风“笑”,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飞蝶鸣鸠” 和“东风”以人的情感。“飞蝶鸣鸠”“得意”与“我”“闲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失意苦 闷情绪。 2.衬托的写法。春天来临,蝴蝶飞舞,斑鸠鸣唱,无限生机,而诗人因落职闲居家乡,大好的春景在 诗人眼里竟是“笑”我闲愁。“飞蝶鸣鸠”的“得意”,反衬此时诗人心中的失意苦闷。 【六、【六、20202020 年四

17、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3. 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有 何不同。 【答案】 13. 卜算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孤鸿”的形象表现出作者被贬黄州时孤寂、高洁自许、 不随波逐流的情感。定风波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 人生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两首词的情感分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结合背景看,是写

18、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当时虽然他自己的生活都有 问题,不过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 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来托物寓怀,表达了作者贬 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结合背景看,是写于当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当时词人与朋友 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所以苏轼通过 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

19、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 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 得失又何足挂齿?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和旷达超脱的人生态 度。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古诗词鉴赏(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一)山水田园诗: 主题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

20、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 深、幽静、恬淡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清明、明月、农家风光、山间盛景等。 (二)边塞征战诗: 主题 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 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思想感情 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 朝无能)。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 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

21、兵黩武的讽刺) 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常见意象 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 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胡笳、胡、羌 、羯、夷 李广(飞 将军)、龙城、烽火、金鼓旌旗、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 飞马走 常见风格 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 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三)咏史怀古诗: 思想感情 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22、,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的鉴赏术语 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 凭古吊今、怀古伤今 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常见手法:借古讽今 借用典故 赏析注意事项 1、弄清史实,作者“怀”的什么“古” 2、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3、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什么感情。 (四)惜别送别诗: 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

23、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雨霖铃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别董大 常见意象及手法 意象:秋、夕阳、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手法: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 (五)思乡怀远诗: 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基本主题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有家难回,漂泊天涯,孤独寂寞 常见的表达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角声,亭、乌鸦

24、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抒情角度 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六)咏物言志抒怀诗: 内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 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分两类:直写物象绘声绘色,以求逼真传神。要么托物寓意,借 题发挥,抒情言志如硕鼠咏柳 常见手法 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读懂咏物诗方法 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愿望) (七)闺怨诗: 内容 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对虚

25、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注意点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 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一、解读诗歌: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2、诗人生活的时代,诗歌写作的背景 3、实词的题目。注释“序” 4、作品涉及的感情 5、设计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二、诗歌鉴赏之主旨题答题思路 1、所抒情感:通过内容,抒发(寄寓、揭露

26、).情感 2、概括主旨 3、这是一首样的诗歌,诗歌各句分别写了,通过.手法,抒发了诗人情感,(总分总式) 考点通关考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 这首词借物喻人,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示例 1:词人以梅花自喻,用梅花在凄风苦雨恶劣的环境中饱受摧残,来映射词人政治上遭排挤打 击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屡遭排斥、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感。 示例 2:这首词借饱受摧残,凌寒怒放的梅花(或借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质;或借写梅花“不

27、争春”的 旷达洒脱和遭摧残但清香不改的坚贞高洁),表达词人孤高傲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情怀(或喻示自己 孤傲自清、坚贞自守的情怀;或表达词人在仕途上虽屡遭排斥但依旧孤高傲世的情怀)。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词句中的画面,开放类试题,不改变原意,适当添加合理的想象和联系,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再现画面即可。如:一座驿亭之外,有一座断桥。在断桥的旁边,一株清冷的梅花正孤独寂寞的开放 着,阵阵幽香,却无人欣赏。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可知,陆游一生爱梅,常借写梅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本词 作者以梅自喻,梅花在“风和雨”中饱受摧残,自己在政治下屡遭迫害,梅

28、花最后成为泥与尘土,自己心 力交瘁。作者借写梅花的遭遇,抒发自己因为屡遭排斥而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郁闷情绪。梅花虽然饱经 摧残,却清香如故。作者虽然在仕途上虽屡遭排斥,却初心不改,遗世独立。梅花“不争春”,作者内心 洒脱,坚持正义,孤傲自清、坚贞自守。本词通篇都在写梅,实际上写的却是自己。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

29、回答。(2 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3 分) 【答案】12 (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 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 (1)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的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作者被 “赐金还山”的情况下,想到了前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但诗人并没有消沉,而是用“长风破 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终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30、,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据此理解作答。 (2)考查诗词中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对比 映衬、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引用典故等。此外还有夸张、烘托和反 衬等。作答时要根据诗句内容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本题“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前一句是说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受到重用;后一句 运用的典故,是说伊尹在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诗人与姜尚、伊尹自比,委婉储蓄 地表达了期望得到明主赏识,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和理想。据此理解作答。 三、

31、古诗阅读 钱塘怀古 赵孟頫 东南都会帝王州,三月莺花非旧游。 故国金人泣辞汉,当年玉马 去朝周。 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千古兴亡尽如此,春风麦秀使人愁。 注赵孟頻:宋皇室后裔,十四岁即以父荫补官。宋亡家居,三十三岁时应征出仕于元,官至翰林学士承 旨,受到蒙古统治者很高的礼遇。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 13. 我们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字词,往往能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请抓住本诗的诗眼“愁”, 结合具体诗句解读诗中作者的愁情。 【答案】 “故国”一句,借十二铜人辞汉的典故,表达悲凉缠绵的故国之思“当年玉马去朝周”,流露出 称臣于新主的无奈和苦闷:“非旧游”“今犹在”“只自流” 抒发

32、了自然永恒兴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 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首联“非旧游”三个字,表面上只写时光流逝,今游已非昔游。实 质上暗指星移斗换,国祚已移,暗藏着无限感伤情绪。颔联明写亡国的哀痛,借“金人辞汉”来表达自己 眷恋故国的哀思;“玉马朝周”中“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纣王昏乱,启数谏不听,启于是离开殷商而 朝周,这是贤臣另择明主,良禽择木而栖。可诗人与他不一样,他对于臣服于新主是充满无奈与苦闷的。 颈联结合首联,“犹在”“自流”,是说一切依旧;“非旧游”,是说一切都变了。二者表面上似乎矛盾, 实际上却准确地表达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悲哀。综合以上三联,尾联自然而然地导出了

33、全诗的题旨, 引出了本诗的诗眼“愁”。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性?请简要分析。(3 分) 【答案】12 想为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表现了诗人忠君之心弥坚(刚正不阿坚持 真理、无怨无悔甘愿奉献) 【解析】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翻译: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赏析: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

34、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 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7-8 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峨眉山月歌 王勃 李白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峨眉山月半轮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发清溪向三峡,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思君不见下渝州。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 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

35、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 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 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 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答案】7.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各诗句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ABD正 确。C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 湿佩巾。”故选:C。 六、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

36、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 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 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 悲戚之情。 【答案】8.D 【解析】(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要在充分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ABC正确。D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故选:D。 真题在线真题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上海市中考】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面材料

37、,完成小题 学校举行“唱响经典”歌会活动,夏夏是歌会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唱响经典”曲目单 乐章主题 歌名 经典歌词 解说词 第一乐章 传承千年文化 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之间, 岁月悄然走过。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 第二乐章 歌咏当代精神 我和我的祖 国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花飞溅在海面, 祖国根植于心中。 20. 请你结合节目单中但愿人长久的经典歌词,为夏夏完成解说词的仿写。 【答案】 20.【示例】月亮时有圆缺,祝福相伴永远。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及仿写能力。根据给出的材料,我们

38、知道仿写应当紧扣“但愿 人长久”这个主题,仿写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结构、手法都要一一对应,首先分析示例运用了对偶(可以宽 对)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但愿人长久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句仿写为:月亮时 有圆缺,祝福相伴永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 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出自 宋苏轼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表达 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

39、离别 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千古的离人之愿。 【二、【二、20202020 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4.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 氛,这是运用了_写法。“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_ 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 【答案】 14. (1) 侧面描写; (2) 乐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 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

40、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由题目“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 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可知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 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 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 表现它,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 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可知最后一句中的 “醉”是表象

41、,“乐”才是村民真正的心境。 【三、三、2020 年浙江省湖年浙江省湖州市】州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下面是杜甫的两首诗歌,一位同学想知道它们哪首先写哪首后写。请你作出判断,并从内容、情感等 角度阐述理由。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江汉 (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答案】 先写A,后写B。理由:A诗写诗人仰慕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达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

42、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请字里行间洋溢者青年杜甫那种蓬蓬 勃勃的朝气。 B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漂泊江汉的孤独和思归之情, 后两联则表达出诗人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 老当益壮的情怀。这些内容和情感,说明B诗写得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分析。 望岳极力进行描写与赞美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尤其是诗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 表现出青年时期的诗人年轻气盛、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晚年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他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 窘

43、,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江汉诗。诗中“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就景物而言,落日、秋风一般总不免让人觉得萧瑟。落日使人想到时光的流逝,想到晚景暮年,容易引起 沦落之感、衰老之叹。但杜甫的感情却不是往低沉发展,而是仍然觉得桑榆未晚,雄心尚存,还想在垂暮 之年有所作为。至于秋风,对于衰老多病的人更常常是种威胁,但杜甫却没有浮起生命无多的慨叹与悲哀, 相反觉得病体好象就要痊愈了。“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人以老马自喻,反映出了诗人不怕病, 不服老,希望为国出力的老当益壮精神。这些内容和情感,说明B诗写得晚。 【四、四、2020 年浙江省绍兴市】年浙江省绍兴市】古诗阅读 月

44、下演东坡语 (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 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 然的主人。筇(qing);竹制的手杖。 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 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颇有新意:首 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番情状;“拖筇放脚任天 真”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酒脱的个性:三

45、四两句,颇有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 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为“闲乐”,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 合一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本诗以“秋”入诗,却并无半点萧瑟之意,反而有喜乐之情自然流溢于文字之间。 首句即点明秋的特点“景物新”,开篇就是惊人之语,也表明了作者对于秋的态度。新为新奇、新鲜、清 新之意。正是因为秋天的“景物新”,作者才会以年迈老叟之身呈现出天真儿童之态。拖着竹杖,放任自 己四处游玩,从中可见作者对于秋景的喜爱与率真洒脱的个性。三四句是作者的议论,是作者从游览秋景 中得到的感悟:万里江山,无边风月,哪有什么“常主”呢?只是

46、内心闲适,就可以成为这无边秋色的主 人了。内心闲适,自然不为世俗所累,心境开阔,自然能从众人认为萧瑟无比的秋景中翻出新意来。心与 景悠然合一,达到物我合一,甚至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五、【五、20202020 年年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4. 【甲】诗和【乙】词都借

47、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 24. 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不同点:【甲】诗作 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 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 【2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典故的来历和主题,“勒石燕然”的典故指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 铭”,【甲】诗中,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 份奉使

48、出塞巡视宣慰,“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意思是诗人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 在前线未归, 诗人在此引用 “勒石燕然” 典故, 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乙】 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 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业未成 的愁苦的之情。二者的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紧迫,守边将士的爱国情怀以及慷慨雄壮之情。 【六、【六、20202020 年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叶春葳蕤 ,桂

49、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此诗为张九龄遭谗被贬后所作。葳蕤:茂盛。皎洁:皎明洁净。自尔为佳节:指兰、 桂备自适应季节的特性。林栖者:指隐居者。闻风:借用典故。指林栖者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春, 国而对兰、桂产生了爱慕之情。 9. 诗人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答案】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 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 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

50、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 利达。表现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表达的情感。最后两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承上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意却又一转折,另 辟蹊径,忽开新意: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运用反问和借物喻人的手法,淋漓 尽致地写出了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 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诗人借草木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 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当然,不求人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