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92305 上传时间:2021-09-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教师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01 01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 (解析版解析版) ) 考点穿透考点穿透 【考向阐释】 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 (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他们所 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 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

2、是设题点、赋分点。 中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 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 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 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 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

3、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 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 1.“诗中赏画”。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 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 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 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题步

4、骤: 1.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2.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3.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范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三、意境品味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典例在线典例在线 【1 1- -20202020 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 杜甫 糁 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 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释】糁:米粒。雉子:小野鸡。凫雏:小野

5、鸭。 8. 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_”、“_”、“_”景物,描绘了一幅 初夏郊野图。 【答案】 8. (1) 杨花 (2)溪 (3)荷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提取。根据提示“径”出现在第一句诗中,那么依次从这两句诗中提取其 他三个景物即可,“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里面涉及的景物有“杨花”“溪”“荷叶”。 【二、【二、20202020 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年北京市中考语文】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

6、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的 自然之景,抒发了_之情。 【答案】 7. (1) 白日西斜,广阔天涯 (2) 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 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2)“浩荡离愁 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 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 【三、【三、20202020 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7、,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 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 1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3. “雁”和“霜”。 【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语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秋天到了,西北边塞 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羌管悠悠霜满地”的意思是:悠扬的羌 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其中作者通过写“雁”和“霜”点明了季节秋天。 白话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

8、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 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 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 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四、【四、20202020 年海南省中考语文】年海南省中考语文】(二)古诗词阅读(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9、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 诗的前两句中“_”和“_”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 时节,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答案】 6. 杨花; 子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做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相关语句具体分析所描述的景象,本题很 容易就能找出所写的景物:杨花,子规。前两句“杨花”为柳絮,意为飘泊不定,“子规”传说为蜀帝杜 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诗歌中常常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因此诗人借这两个景物渲染了一种 哀伤悲凉的气氛,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节。 【五、【五、20202020 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阅

10、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宿武阳即事 唐孟浩然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 。 注释秦馀:源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句。 (1)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为,请简要概括。 (2)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日落川暗、孤舟泊岸、猿啸潭空、就枕灭烛、渔歌夜传、鸡鸣报晓。 (2)幽深冷寂。后两联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的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桃花源的神奇 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解析】 这首诗歌描写夜泊武

11、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 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 容。“川暗夕阳”“孤舟泊岸”“岭猿叫啸”“潭影”“就枕灭烛”“扣舷夜渔”“鸡鸣”。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似空 虚”写出了潭水和山川的空灵,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译文: 夕阳落山山川变暗了,一条小船刚刚停在岸边。山上的猿猴相互鸣叫,深潭和山中似乎很是空旷。诗 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的阵阵歌声

12、。鸡鸣报晓处是哪里,人是秦朝人的后代。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 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六、【六、20202020 年湖北省年湖北省十堰市十堰市中考语文】中考语文】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4. 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答案】 24. 选择图画一。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 喜悦开朗的心境。示例二:用比喻

13、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 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 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绘黄昏 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如“月下飞天镜”一句。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 静,展现江岸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

14、”,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黄昏时分, 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 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 烈。写出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和喜悦的心情。 【七、【七、20202020 年年湖南省湘西州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中考语文】(一)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 11-12 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

15、的特点?(3 分) 【答案】 11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3 分) 【解析】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 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 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本题考查景物的特点。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水面初平”,春水初涨是早春的特征之一。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 象征。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乱花”

16、 “浅草”一联,“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浅草,刚生长出来 的草,“没马蹄”写出了草浅。乱花和浅草都是初春景物的特点。 【八、【八、20202020 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上。 【注释】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3. 这首词上片通过饥鼠、蝙蝠、_、急雨、_这些意象,描绘出词人闲居上饶时 _的生活场景。 【答案】 3. (1) 松风 (2) 破纸窗 (3

17、)萧瑟/破败/落魄/凄凉等 【解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和意象的理解。这首词的上片通过饥鼠、蝙蝠、松风、急雨、破纸窗等意象,写出了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 的情景,描绘出词人闲居上饶时萧瑟、破败的生活场景。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 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18、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 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 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

19、一直啼叫 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 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南浦,长亭送

20、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 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002 年全国高考试题第 17 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 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 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

21、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 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由此启发我们,在 2003 年古诗鉴 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 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22、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 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 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 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 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 样的感情?

23、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 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 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 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 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 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

24、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 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 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 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 意境的基本特征关于什么样的作品算有意境,说法并不相同.这同对意境的理解有关.如果认为“意境 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认为 意境是“作者在作品中创造的表现 抒情主体的情感、以情景交融的意象结构方式构成的符号系统”,那么只要是具备了情景交融这个特点, 就是有意境.如果把意境界定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

25、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 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的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那么,只有能通过具体的事物和事件揭示出整 个人生意味的作品,才是有意境的作品.因此,必须先搞清意境的界定关于意境的界定.在关于意境的各种 界定中,我比较倾向于 1999 年版辞海的界定: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 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 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这个提法,讲到意境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与境谐、 深邃幽远”.本人认为其中的“深邃幽远”是指意境的本质特征.这应该比较符合实际.我们在欣赏

26、诗词书画 时,看到评论家关于作品意境的评论中,使用最多的评语是:“意境深邃”、“意境深远”、“意境清远”、 “意境清幽”、“意境幽深”、“意境开阔”、“意境雄浑、超脱”等.这些字眼都和“深邃幽远”较接近. 从字面解释,深邃幽远是指在作品的表层下,含有更深更远的含义,推演之,就是指含有“言外之意”.这 一点也和我国古代多数文论家的意见一致,他们在谈到与意境有关的问题时,多很强调言外之意,如“文 外之旨”、“象外之旨”、“画外之音”、“境生象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言有尽,意无穷” 等等.因此本文把具有言外之意看作是意境的本质.“言外之意”如何产生?它形成于“虚实相生” 和“意 与境谐”.

27、鉴于对“意与境谐”中的“境”在理解上还有歧义.本文改用更通俗的提法“情景交融”.它 是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方面来说的.“虚实相生”则是从意境的结构方面来说的.这样,本文对意境的特征作 如下规定:意境的本质在于有言外之意,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情景交融是意境在内容形式方面的特 征,或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在结构上的特征.由于“言外之意”产生于“情景交融”和“虚实 相生”,并且也体现在“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中,所以本文主要分析“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 一)情景交融二)虚实相生。 考点通关考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89 题。 灞上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

28、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灞(b)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话安乐,因地处今陕西西安东而得名,为 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郊廊:郊居。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8.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和 ,渲染了 的氛围,(3 分) 【答案】8.风雨,雁。愁苦哀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知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锁定诗歌的首联,这两句诗中所描写 景物是风雨、雁;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大雁得赶紧飞行赶路。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 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风雨使人愁苦,雁回易惹乡思,联系两个诗句,渲染了一种愁 苦哀伤的

29、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 4-5 题。 柳桥晚眺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4.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答案】(4)我无聊的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解析】此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 言力求优美。如此题应抓住“小浦”“鱼儿”“横林”“白鹤”等主要景物,别忘了画面中一定要有“我”, 然后

30、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答案为:我无聊的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 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三、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陇头送征客 南朝周弘正 朝霜侵汉草,流沙度陇飞。 一闻流水曲 ,行往两沾衣。 【注释】流水曲:出自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知己情谊。 行住:指征客与诗人自己。 12.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_、_、流沙等景物,渲染了_的氛围。 【答案】 12. 示例:朝霜 汉草 凄凉(悲凉、凄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本题要读懂全诗并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朝霜侵汉草” ,秋天 清晨的霜华侵袭着汉朝故土上的芳草;“流沙度陇飞

31、”,北方大漠上飘扬流动的尘沙,随风越过陇山,纷 纷扬扬地向南飞卷而来,诗人以富有特征的陇头景物“朝霜”“汉草”“流沙”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氛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 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 衡阳雁去 B. 四面边声 C. 长烟落日 D. 孤城紧闭 【答案】18.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 示的信息梳理内容

32、,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项正确,“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 五、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 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0.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答案】 10. 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鉴赏诗歌, 描绘画面应善于联想、想象。表面上,读者阅读

33、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 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 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 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1. 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答案】 11. 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的意思是:酒喝完很久了鼓乐声响起,风起扬 帆要走了,心里乱如麻。这是与朋友分别得场

34、面。 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 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争教:怎么能让。 14. 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 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答案】 14. 不符合,因为本诗描绘的摩诃池景象冷落、衰败。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对摩诃池曾经的景象特点概 括为“仙湖”,描绘了摩诃池曾经“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的胜景;本诗由前两句可知,摩诃 池已不见了帛饰栏杆的船,而是麦陇连云、树木

35、绕天的衰败景象,曾经的繁华热闹变成了如今的冷落、衰 败。所以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不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州。 14.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15. 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14. 描绘了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的美丽画面。 15. 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解析

36、】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描绘的画面。解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峨眉山”、半轮秋月、月影、江水进行画面的描述, 语言生动形象。如:描写了一幅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 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的美丽画面。 真题在线真题在线 【一、【一、20202020 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3.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

37、什么作用? 【答案】 13. 描写的意象有“缺月”“疏桐”“漏”“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围。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其中的意象有“缺月” “疏铜” “漏” “人”, 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 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这是一个非常 孤寂的夜晚。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点睛】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

38、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二、【二、20202020 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年福建省中考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 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景象。 C. “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

39、定情景的联想。 D. 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5. 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4. D 5. 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 乡的愁绪。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运用了视觉和听觉描写;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视觉描写,“不知何处吹芦管”运用 听觉描写,故第二首诗只有视觉和听觉描写。故D错误,选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

4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可知,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 伴随着友人,表达了作者友人的思念和牵挂。(2)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 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成霜,把沙子比成雪,渲染悲凉的氛围,突出了边塞的苦寒。结 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从听觉角度,正面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诗 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三三、2020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

41、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 请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 【答案】 7. “雨”是“黄梅时节”的雨,声音细密低回,是低音部;“蛙”是“青草池塘”的蛙,声音密集响 亮,是高音部。“家家”“处处”写出了声音分布的空间之广与节奏之快,表现了夏夜雨中蛙鸣的热闹, 以声衬静,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孤寂。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注意题干要求: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是“黄梅时节 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意思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 阵蛙声。“黄梅时节家家雨”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

42、蒙蒙的细雨之中。 “青草池塘处处蛙”,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 有的寂静的美。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静。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 心的孤寂。 【四、【四、20202020 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的两三枝,点破 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 难竟。 【注释】的:鲜明。玉奴:泛指美人。 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点破”写出了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幽香

43、”写出梅花香气清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梅 花的喜爱和追求之情,对孤傲不群的品格的追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用“的皪”这两字点出梅花的 秀洁,但也只有两三枝,故并不显得繁艳。而在“苍碧”的暮烟衬托下,却还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点 破”二字,以示不凡,写出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一句意思是想化作梦蝶 向花飞去,又怕难觅她的幽香,“幽香”一词写出梅花香气清幽的特点。同时这两句借物抒怀,表达了作 者对梅花深深的喜爱之情,同时借梅花的高洁清香,表现了作者渴望脱离世俗的愿望和追求高洁品格的情 怀,刻画了作者品格高洁、卓尔不凡

44、的形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五、【五、20202020 年青海省中考语文】年青海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 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 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案】 12. 这首词选取“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边声”、“号角声”等景物,描绘了 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渲染了悲凉而哀伤的气氛,意境开阔、苍凉。 “大漠孤烟

45、直,长河落日圆”一联,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描绘了塞外奇 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解析】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 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 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 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 思,理解诗歌的意境

46、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 战马嘶呜、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 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 的气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作者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写进 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点睛】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 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

47、群山里,夕阳西 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 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 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六、【六、020020 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 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 江水流。 夜发清溪 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指清溪驿,属 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渝州:今重庆一带。 6. “峨

48、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 【答案】 6. 诗人故乡(答“家乡、亲人、友人”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意象。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象征,抒发了年青诗人初离蜀地时对故乡的深切依恋之情。“峨 眉山月”象征了诗人的故乡。 【七、七、2020 年浙江省杭州市】年浙江省杭州市】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

49、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 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20. 乙诗前两句: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 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1. 乙诗后两句: 【答案】 20. 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 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1. 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 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解析】 【20 题详解】 乙诗前两句意为:阵阵

50、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 色,一片迷蒙。点明了送别的时节:秋天,送别的地点:江边。“青枫飒飒雨凄凄”一句以青枫和凄雨为 离别渲染了迷蒙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 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 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21 题详解】 乙诗后两句意为“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感情 也由低沉转入昂扬,从正面表白心情。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