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上传人:花好****3 文档编号:188493 上传时间:2021-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6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3 课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材 P2628)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课型 新授 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科学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 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知道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知道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 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 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 不断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

2、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与证据间的联系。 难点: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 的解释结合起来。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地球模型、彩笔、铁丝、反光的小圆片、学生活动 手册。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3、1. 引入: 在上一课的研讨中, 我们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 系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 在学习本课之前, 我们先 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教学提示: 出示关于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 聚焦 2.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学说?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预 设:我不同意“盖天说”,同意“浑天说”。根据三年级的学 习,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月食)、麦 哲伦环球航行等, 可以知道地球是个球体。 古代人们认识地球, 是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 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等落后条件下进行 的,所以会形成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3.小结:这两种学说虽然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但

4、它们为后人的 观察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4.揭题:历史上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 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板书: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设计意图】 上一课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的验证, 由于证 据不足, 还未讨论完全, 此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相关的古老学 说,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错误观 点也有存在价值。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 1.讲解: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地心说”,影响了欧洲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后,波 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将人类对地球运动

5、的认 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并完成 学习帮助卡。(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27 页的最后一 段材料, 以及本课标题页关于“傅科摆”的图片和介绍, 指出 前者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后者证实了地球 自转。) 探索 与研讨 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 么不同? 小组 1: 我们认为与前一次实验相比的不同之处是证据更加充 分;实验条件不同,增加了地轴;增加反光的小圆片,可以 更加清楚地看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且自转时,地球模型上的 昼夜变化;等等。 主持人

6、:现在你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小组 2:我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 转,24 小时自转一周而形成的。 主持人: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小组:没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5.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获得更多有力的证据证 明自己的观点,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关于地球的运动,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 出“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绕地轴自转,24 小时 自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拓展:上网搜集有关人类发现地球自转的

7、证据的资料。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 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 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为了确定这一关键信息, 本课补充了新证据: 托勒密的 “地心说” 和哥白尼的 “日心说” 。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可以排除“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改进原有模型,再做模拟实验,最终得出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 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阅读文献资料、 获取有用 信息的能力,因此,设计学习帮助卡引导学生阅读、研讨,帮 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再次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 中, 如果手电筒的光无法照向各个方向, 可以

8、考虑采用功率较 强的小灯泡。 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明白“日心说”并不是人类对地球 运动状态研究的终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在不断地修 正观点。 所以, 目前的结论只是基于人类现有科技基础得出来 的,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课后 作业 三、选择题。 2.“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 四、成成参观北京天文馆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傅科摆”,这让他想起 了学习过的“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21851 年,莱昂 傅科做了一个超级大摆的实验。 摆长 67 米,摆锤重 28 千克,摆下的地面画有一 个刻度盘。做这么大的一个摆,主要是为了( )。 A.观察起来更方便 B让实验更科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C.更吸引注意,影响力更大 3.“傅科摆”在摆动时,由于惯性,摆动的方向始终不变,但摆尖在刻度 盘上留下的痕迹却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 )。 A.地球在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月球在公转 4.成成观察“傅科摆”时,发现刻度盘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发生了偏转, 由此可以推测( )。 A.地球是顺时针公转的 B地球是顺时针自转的 C.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的 参考答案 三、2.C 四、2.B 3.B 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六年级上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