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3243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知识点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核心考点: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训练 考点: 1.第 1 课时:散文考点解读 2.第 2 课时:散文训练(试题版) 第第 1 课时:散文考点解读课时:散文考点解读 考点: 1.高考卷三类题型 2.“作用题”解读 3.“表达技巧”解读 4.设题角度 5.答题模式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 一、高考卷三类题型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即写什么; 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作用题的命题表达方式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或好处、效果)?” 3、审美鉴赏性试题,即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评论,提出看

2、法。 二、“作用题”解读 “这样写”指的是什么,“好处”又如何评定呢? 所谓“这样写”是就表达技巧而言的,而“好处”是就技巧所产生或达到的效果而言的。 三、“表达技巧”解读 1.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2.主要表达技巧:(1)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 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四、文学作品常用的 5 种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 2.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描写手法:动作、心理、肖像、语言,正面、侧面,白描、 工笔等)

3、、叙议结合、白描细描。叙述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事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3.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悬念、象征、渲染、烘托、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点面结 合、动静结合。 4.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材料是否典型、生动、真实、新颖;以小见大;选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 事来表现主题。 5.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照应、衔接。 五、设题角度 (一)修辞 1.如果考题在语言运用方面设题,则主要会从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 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方面设计问点。 2.修辞作用的两个要点: (1)它本

4、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3.示例 2 【示例 1】比喻手法所具有的作用和好处 【示例 2】拟人的作用和好处。 4.常见修辞 (1)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 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 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5)反问:增强语气,发人深思。 (6)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5、 (7)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强旋律。 (8)夸张:夸大或缩小,突出事物的本质,给人鲜明的印象。 (9)对比:强调了突出了(答题要结合内容) 对比既是修辞方法,也是表达手法。作为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是为了塑造反差鲜明的形象,使读者印象深 刻。作为表达手法作用是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使表达层层深入而更加集中。 (二)表达方式 1.考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 【典型表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非典型表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 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第二人称 【典型表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6、便于感情交流。 【非典型表述】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 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 象。 【示例 3】第二人称的好处。 第三人称 【典型表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非典型表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便于客观描述,但缺 少真切感。 2.考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

7、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 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考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 【典型考点】 (1)白描,能使文章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邃,真实感人。 (2)“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有真实性,能够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3)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 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正衬:即

8、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3 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 【示例 4】细节描写的作用和好处。 【示例 5】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好处。 【全景式考点】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 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 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4)环境、场

9、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三)表现手法 如果考题从表现手法方面设题,则主要从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手法的好处,以及 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作用等方面设计问点。 1.用典:能丰厚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富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2. 寓庄于谐:能使文章行文活泼,幽默风趣。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构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 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 象征:象征是

10、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 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 思想和感情。 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6.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 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7.伏笔: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 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8.前后(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中心更加突出。 9.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或者人物命运急切期待,从而引起下文。 10.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11、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 理解逐步深入。 【示例 6】“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欲扬先抑手法所具 有的突出下文内容的作用和好处。 (四)材料安排 如果考题从选材组材方面设题, 则主要考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主次详略是否得当, 材料是否典型、 真实、 新颖、有力等。 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1)插入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具有例证的作用。 真实性、可信度 (2)插入某一事件: 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

12、的思考。 2.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 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4 诗情画意。 3.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 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示例 7】向日葵一文中,以向日葵为题目,不外乎串起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人生感悟,同时借向 日葵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五)行文结构 如果考题从结构安排方面设题,则主要在文章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点,结构是否严谨和完整匀称,以及 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等方面设置考点。 【示例 8】铺垫的作用及好处。 【示例 9】首尾呼应手法所具有的作用和好处。 1.首段的作用 【典

13、型表述】文章的开头: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1)直接入题法(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间接入题法:往往比较含蓄,对于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够起到一定的烘托 作用。 【非典型表述】 (1)开篇点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 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开启或引出下文。 (3)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 (4)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末段的作用 (1)文章的结尾语句,一般不可能再对文中某一内容进行“阐释”。 (2)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总结)、点明题意(点题)、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呼应开头(首尾

14、呼 应)、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3.中间段的作用 (1)提问方式: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或文中某段文字的作用、影响。 (2)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具体内容,引出下文具体内容。 (3) 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反衬。 六、答题模式考查文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程序 (一)答题程序 1.判定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2.指出该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作用; 3.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二)示例 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

15、步骤: 第一步,要指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第二步,要回答比喻、拟人的作用:使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第三步,结合文本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5 第第 2 2 课时:散文训练(试题版)课时:散文训练(试题版) 考题: 1.冯骥才四堡雕版 2.熊召政菩提本无树 3.任林举岳桦 4.刘亮程柴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 分) 四堡雕版 冯骥才 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 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 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

16、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 欢建安【注】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 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 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以及专供孩 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 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一一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 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

17、明之香吗? 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 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 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 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 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 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 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 不到

18、。高大的墙体全都槽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 碎, 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 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 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 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 是一种煎熬。 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 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 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应该说当地

19、还是有些有心人的。 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 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 的古版古书, 以及裁纸、 印书、 切书、 装订等种种工具。 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 沿革、 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 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一一 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 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

20、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 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 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 19 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 6 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 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 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 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

21、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 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_ _ _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 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 分) _ _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2 分) _ _ 3.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 分) _

22、_ 4.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 分) _ _ _ 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 分) 菩提本无树 熊召政 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 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 当阳玉泉寺, 略欠恢宏。 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不要说放在鄂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 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 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

23、、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前二位在山北,后二位在山南。我的家乡在大别 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却不了解它 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 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梅的双峰山与东山。 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的景象;听其泉流嗽石、钟磬飞而远 7 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

24、鲜花,虽然灿 烂,却无声无息。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但是, 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 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慧能千 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下做苦力。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 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一

25、是刘备看中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拔擢为“军 师” ; 二是弘忍看中慧能, 让其成为接班人。 若按各自当时的情况看, 刘备麾下, 不但有关羽、 张飞与赵云, 还有大谋士徐庶。诸葛亮寸功未建,只凭一个隆中对就立即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回乡 知识青年,连城市户口都没有。而慧能呢,只是一个厨房里的杂役,弘忍门下,一千多个弟子,可谓众星灿 烂,特别以神秀为首的十大弟子,个个都是“博士后”,与他们比,慧能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工”了。但仅 凭二十字偈,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领袖。尽管事后看,诸葛亮与慧能的选拔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这种 选拔难免遭到世人的非议。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若刘备与弘忍两人,不

26、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 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混迹于众生,终老江湖了。 基于此,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我个人认为,政治领域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佛教领域中慧能的菩提偈,都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 慧能之前的五祖,规定了禅宗的方向,但尚未让禅宗走向民间。让佛教走向大众,用智慧启迪人心,慧能是 第一人。 凡是智慧的,必是大众愉悦的;凡是众生愉悦的,必是简便的。有六祖坛经传世的慧能,早成了令人 景仰的智慧大师。弘忍毕生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发现了慧能。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多次到五祖寺参谒。前不久,我再次去到那里。在五祖传衣钵处,新盖了一座

27、祖师 殿。 殿角有一棵参天古树。 导游小姐说那是菩提树。 一位年轻的游客茫然地问: “不是说 菩提本无树 吗?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树呢?” 导游小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微笑着。我看到这一幕,忖道: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样的对话,便是 禅家活泼泼的机锋了。 (有删改) 1.简要赏析文章第段划线句子。(4 分) _ 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2 分) _ (2)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2 分) _ 3.简析第七自然段写刘备请诸葛亮和弘忍看中慧能的作用。(6 分) _ _ _ 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

28、个自然段可以删去, 这样使文章更简洁, 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6 分) _ _ 8 _ 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 分) 岳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 1995 年的夏天。也只有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 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 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成 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关。 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

29、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 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地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 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地沿着山体将身躯匍伏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 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 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 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 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

30、处时, 我们却无法以 “林” 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伏,象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 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汇不可的话,或许叫做 “阵”及“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着怎样 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 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课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 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

31、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 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地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 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预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 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 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 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32、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 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 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 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 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 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 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 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 经发生了某种质变。 而今, 与山中的那些

33、树相比, 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场风; 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 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有删节)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_ 9 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 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_ _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 一切都不似从前。 _ _ 3.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 分) _ _ _ 4

3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_ _ 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2 分) 柴禾 刘亮程 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 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一根又粗又长的刹车绳, 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 对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 来。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

35、,能壮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柴都打摆子。还有的人 家,车、马都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 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柴垛。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 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 新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就能烧半天。 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 们想

36、,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 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 次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 拴着牛和驴。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 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 20 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 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

37、青变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 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 在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 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 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 10 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 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 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 梦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有删改) 1根据全文概况“柴禾”在文中的含义(5 分) _ _ 2第 3 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