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必记知识精细梳理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1568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必记知识精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必记知识精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必记知识精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必记知识精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必记知识精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化学基础知识 一、初中化学必背元素及其符号 1前二十号元素 2补充其他常见的 18 种元素 二、化学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三、常见的化学图标 1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2.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3.节约标志 屠呦呦(中国) 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 疾的新疗法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侯德榜(中国) 发明了联合制 碱法(又称侯 氏制碱法) 张青莲(中国) 为相对原子质 量的测定作出 了卓越的贡献 门捷列夫(俄国) 1869 年发现元 素周期律,并编 制出首张元素 周期表 拉瓦锡(法国) 用定量的方 法研究了空 气的成分,验 证了质量守 恒定律 道尔顿(英国) 创立原子学说 原子是化学变

2、化中 不可再分的最小微 粒 4.垃圾分类标志 注:塑料包装制品 回收标志 四、物质的俗名和主要成分 1物质的俗名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CO2) 酒精:乙醇(C2H5OH) 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苏打、纯碱:碳酸钠(Na2CO3) 生石灰:氧化钙(CaO) 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 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碳铵:碳酸氢铵(NH4HCO3) 硝铵:硝酸铵(NH4NO3) 2物质的主要成分 天然气、沼气、瓦斯:甲烷(CH4) 胃酸:盐酸(HCl) 铁锈、赤铁矿:氧化铁(Fe2O3) 磁铁矿:四氧化三铁(Fe3O4) 石英砂:二氧化硅(

3、SiO2) 胃舒平:氢氧化铝Al(OH)3 食盐:氯化钠(NaCl)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 草木灰:碳酸钾(K2CO3) 石灰乳、石灰浆:氢氧化钙Ca(OH)2 漂白粉:次氯酸钙Ca(ClO)2 煤气:一氧化碳(CO) 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孔雀石(铜绿):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五、化学之最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或 N2) 2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或 CH4) 3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或 H2) 4最理想的燃料:氢气(或 H2) 5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或 C)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或 Al) 7地壳中含量最

4、多的元素:氧(或 O) 8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或 O) 9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或 Ca) 10熔点最高的金属:钨(或 W) 11熔点最低的金属:汞(或 Hg) 12导电性最强的金属:银(或 Ag) 13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金属:铁(或 Fe) 1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金刚石(或 C) 1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水(或 H2O) 16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中国 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二 化学实验 一、基本实验操作 操作名称 正确操作 常见错误操作 闻药品 气味 块状固 体药品 的取用 四种基 本反应 化合反应 (多变一) 由两种或两种 以上物质生成 另一种物质的 反应 A

5、BC 原子利用率最 高的绿色反应 分解反应 (一变多) 由一种反应物 生成两种或两 种以上其他物 质的反应 CAB 能说明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可 以再分,而原子 不能再分 置换反应 (单换单) 一种单质和一 种化合物反应, 生成另一种单 质和另一种化 合物的反应 ABCB AC 置换反应可以 简单判断金属 活动性强弱 复分解反应 (双交换,价不 变) 两种化合物相 互交换成分生 成另外两种化 合物的反应 ABCDAD CB 生成物中有沉 淀、气体或水 氧化还 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包括氧 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 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 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

6、质;还原剂: 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 H2、 C、 CO);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 应 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固体药 品的称量 取用较 多液体 取用较 少液体 读取液 体体积 酒精灯 的使用 固体 加热 操作名称 正确操作 常见错误操作 液体 加热 检查装置 气密性 气体 验满 仪器的 连接 过滤 蒸发 测定溶液 的 pH 浓硫酸 稀释 二、补画仪器常考图示 图示 固液不加热型制取气 体 固固加热型制取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 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 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要点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应伸入液面以下; 导管刚露出橡皮塞 即可

7、试管口应略向下倾 斜; 铁夹夹在离试管口 约1 3 处; 导管刚露出橡皮塞 即可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图示 多功能瓶排空气法收 集 O2或 CO2 多功能瓶排空气法收 集 H2 多功能瓶排水法收集 气体 过滤除去粗盐中的难 溶性杂质 要点 收集密度比空气大 的气体,应“长进短 出”; 短管刚露出橡皮塞 即可,长管应伸入多 功能瓶底部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应“短进长 出”; 短管刚露出橡皮塞 即可,长管应伸入多 功能瓶底部 排水法收集气体应 “短进长出”; 短管刚露出橡皮塞 即可,长管应伸入多 功能瓶底部 玻璃棒应与烧杯口 紧挨; 玻璃棒下端斜靠在 漏斗内三层滤纸处 三

8、、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选择药品:(1)廉价易得,无毒无害,易于处理;(2)反应条件易达到,反应速率适中;(3)生成的气 体纯净。 2选择装置 (1)发生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常见类型 固固加热型制气体 装置 举例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特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固液不加热型制气体 装置 举例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收集装置的选择 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度;气体能否与空气成分或水反应。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 装置图 气体性质 密度比空气的大、 不与空气反应、无毒 密度

9、比空气的小、 不与空气反应、无毒 不易(或难) 溶于水 (3)实验操作步骤 以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来记忆。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不能漏气)。 装:装药品(也指组装仪器的顺序: “从下向上,从左到右”)。 定:固定仪器,试管要夹在距试管口约1 3处。 点:点燃酒精灯,对试管加热。 收:收集气体(方法及注意问题见上面内容)。 离、 熄: 实验结束后,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从导管回流, 使热的试管破裂)。 (4)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检验和验满 依据:特征反应和现象 检验 方法 氧气: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

10、燃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检验氧气时,带有火星的木条要伸入集气瓶内 验满 氧气 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即已集满 排水法收集时: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连续冒出,即已集满 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即已集满 (5)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组装装置顺序一般为: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拆卸装置顺序相反 制取气体选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一定要浸没在液面以下 选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制气体时,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

11、入导管 3多功能瓶(万能瓶)的使用 装置 功能 进出口方向 用于洗涤气体 “长进短出”或“a 进 b 出” 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 的气体 “长进短出”或“a 进 b 出” 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 “短进长出”或“b 进 a 出” 排水法收集气体 “短进长出”或“b 进 a 出”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 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 定 稀盐酸与碳酸钠固 体反应前后质量的 测定 实验 装置 反应 原理 4P5O2= 点燃 2P2O5 Fe CuSO4=FeSO4 Cu Na2CO3 2HCl=2NaCl H2OCO2 实验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气球

12、鼓起,冷 却后气球变瘪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 红色固体, 溶液由蓝 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有气泡产生, 固体不 断减少 实验 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由于生成的二氧化 碳气体逸散到空气 中, 天平指针偏向右 边(不能用来验证质 量守恒定律) 注意 事项 (1)所选的药品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更明显; (2)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则反应必须在密 闭容器中进行 五、铁的冶炼 1原理:3COFe2O3= 高温 2Fe3CO2 2装置 3实验现象 (1)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红棕色物质逐渐变成黑色 (2)试管中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操作顺

13、序 点燃装置末端酒精灯 防止未参与反应的 CO 释放到空气 中,污染空气 先通入 CO,再点燃酒精喷灯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防止 CO 和空气 混合后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后 停止通入 CO 至试管冷却 防止生成的铁在高温下被空气中的 氧气重新氧化及试管中的石灰水倒 吸,炸裂硬质玻璃管 5.装置评价 一氧化碳有毒,装置中需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可以通过点燃或收集的方式处理。 六、溶液的配制 1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2溶质或溶剂质量的计算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3溶液配制时的偏差 (1)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溶质质量偏小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并使用

14、了游码; b固体药品倒入烧杯中时,纸片上残留少量固体药品; c固体药品中含有少量杂质。 溶剂质量偏大: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等。 (2)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溶质质量偏大:称量药品时使用生锈的砝码; 溶剂质量偏小: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等。 七、酸碱中和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H 2O(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为例如图所示) 2指示剂的选择及原因 (1)由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所以需要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 生。 (2)酸碱中和反应的指示剂一般选择无色酚酞溶液,不选用紫色石蕊溶液,原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性 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

15、显的界限。 3实验现象及结论(指示剂为无色酚酞溶液) (1)酸溶液加入碱溶液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2)碱溶液加入酸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4中和反应的 pH 坐标曲线图 图 1 中,A 点溶液的 pH7,可知在反应前溶液呈碱性,B 点溶液的 pH7,C 点溶液的 pH7,则可 判断出该反应是将酸加入碱中;同理可判断出图 2 是将碱加入酸中。 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都在不断地运动着; (3)粒子间有间隙; (4)都能直接构

16、成物质; (5)同种粒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二、原子和离子 1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示意图 构成微粒间的关系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电性 不显电性 带正电 带负电 粒子符号表示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 Na 用离子符号表示: Na 用离子符号表示: S2 相互转化关系 2.常见离子符号 氢离子H 钠Na 钾离子K 镁离子Mg2 铝离子Al3 钙离子Ca2 亚铁离子Fe2 铁离子Fe3 钡离子Ba2 铜离子Cu2 锌离子Zn2 银离子Ag 氯离子Cl 氧离子O2 3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

17、关系 决定关系 原因 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能量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 核的远近 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 为金属; 4 为非金属; 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 易失电子,4 易得电 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结构相对稳定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 价,化合

18、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 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 荷数得失电子数 三、元素 1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核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周期表 (1)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格”的信息 3物质及其组成 (1)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前四位是 O、Si、Al、Fe;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l2O3。 4化合价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K 1 Na 1 C l 1 H 1 Ag 1 二价氧钙钡镁锌O 2 Ca 2 Ba 2 Mg

19、 2 Zn 2 三铝四硅五价磷 A l 3 S i 4 P 5 碳二四铁二三C 2 C 4 Fe 2 Fe 3 二四六硫都齐全S 2 S 4 S 6 铜汞二价最常见 Cu 2 Hg 2 莫忘单质都为零H 0 2 O 0 2 (2)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化合价在数值上与所带电荷数一致) 负一价:硝酸根(NO 1 3 )、氢氧根( OH 1 )、氯酸根(ClO 1 3 )、高锰酸根(MnO 1 4 ) 负二价:硫酸根(SO 2 2 4 )、碳酸根(CO 2 2 3 )、锰酸根(MnO 2 2 4 ) 负三价:磷酸根(PO 3 3 4 ) 正一价:铵根(NH 1 4 ) 四、化学式 1化学式的含

20、义 2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元素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五、物质的分类 1熟记下列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式 单质 氢气 氧气 氮气 碳 磷 硫 铁 铜 汞 H2 O2 N2 C P S Fe Cu Hg 化 合 物 氧 化 物 水 二氧 化碳 一氧 化碳 二氧 化硫 三氧 化硫 五氧化 二磷 氧化 铁 四氧 化 三铁 氧化 亚铁 H2O CO2 CO SO2 SO3 P2O5 Fe2O3 Fe3O4 FeO 氧化镁 氧化铜 氧化锌 二氧化 锰 氧化钠 氧化钙 MgO CuO ZnO MnO2 Na2O Ca

21、O 酸 盐酸 硫酸 硝酸 磷酸 碳酸 亚硫酸 HCl H2SO4 HNO3 H3PO4 H2CO3 H2SO3 碱 氢氧 化钠 氢氧 化钾 氢氧 化钙 氢氧 化钡 氢氧 化铜 氢氧 化铁 氢氧 化镁 氢氧 化 亚铁 氢氧 化铝 NaOH KOH Ca(OH )2 Ba(OH)2 Cu(OH )2 Fe(OH)3 Mg(O H)2 Fe(OH )2 Al(OH )3 盐 氯化钠 碳酸钠 氯化锌 氯化钙 氯化钾 硫酸钠 硫酸 铜 氯化 银 氯化 铁 NaCl Na2CO 3 ZnCl2 CaCl2 KCl Na2SO4 CuSO4 AgCl FeCl3 氯化亚氯化铝 硫酸亚硫酸铁 硫酸锌 碳酸钙

22、氯化硫酸氯酸 铁 铁 钡 钡 钾 FeCl2 AlCl3 FeSO4 Fe2(SO4) 3 ZnSO4 CaCO3 BaCl2 BaSO4 KClO3 高锰酸 钾 锰酸钾 硝酸铜 硝酸汞 氯化铵 硝酸铵 硫酸 铵 碳酸 氢铵 碳酸 氢钠 KMnO 4 K2Mn O4 Cu(NO 3)2 Hg(NO3) 2 NH4Cl NH4NO3 (NH4)2 SO4 NH4H CO3 NaHC O3 有机物 甲烷 乙醇 葡萄糖 尿素 CH4 C2H5O H C6H12 O6 CO(NH2 )2 2.物质分类易错点总结 水银不是银 水银 Hg,银 Ag 铅笔芯不是铅 铅笔芯是石墨,铅 Pb 干冰不是冰 干冰是

23、固态二氧化碳,冰是固态水 纯碱不是碱 纯碱是 Na2CO3,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 冰水共存物不是混合物 冰水共存物是水的不同状态,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 纯净物 3.物质分类中存在的逻辑关系 (1)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 O3的混合气体。 (2)酸溶液中一定含有 H ,其溶液一定呈酸性;但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如:NaHSO4=Na HSO2 4 。其溶液因含有 H 而呈酸性,但它是盐溶液。 (3)碱溶液中一定含有 OH ,其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如:Na2CO3、K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但它们都不是碱,是盐。 (4

24、)盐中一定含有酸根阴离子,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如:铵盐。 (5)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O2、KClO3都不是氧化物。 (6)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CO、CO2、碳酸盐等都 是无机物。 (7)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但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H2O、C2H5OH 等不是溶液。 六、数字在不同位置时的含义 数字位置 含义 举例 元素符号前 表示原子个数 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化学式前 表示分子的个数 2CO 表示 2 个一氧化碳分子 离子符号前 表示离子的个数 2Na 表示 2 个钠

25、离子 元素符号正上 方 表示元素(或原子团)化合价 的数值 Zn 2 SO 2 4表示硫酸锌中锌元素 为2 价,硫酸根离子为2 价 元素符号右上 角 表示离子所带正(或负)电荷 数 Mg2 表示镁离子或1个镁离子, 数字“2”表示 1 个镁离子带 2 个 单位的正电荷 元素符号右下 角 表示构成 1 个分子的原子个 数或化合物中离子个数 H2表示氢气或1个氢气分子等。 数字“2”表示 1 个氢分子中所含 的氢原子个数(或 1 个氢分子是 由 2 个氢原子构成的) 七、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

26、成不同。 3钠原子与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外层电子数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酸与碱性质不同是因为所含的离子不同。 5生铁和钢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6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不同是因为质量分数不同。 八、物质间的三角转化关系 1碳三角 CO2= 点燃 CO2(氧气充足) 2CO2= 点燃 2CO(氧气不足) CCO2= 高温 2CO 2COO2= 点燃 2CO2 2氧三角 2H2O2= MnO2 2H2OO2 2H2O= 通电 2H2O2 O22H2= 点燃 2H2O 3钙三角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CaCO3= 高温 CaOCO2 4铜三角

27、 2CuO2= 2CuO 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 四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一、物质的检验与除杂 1气体的检验 气体 鉴别方法 现象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氢气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 烧杯 纯净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 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一氧化碳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 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澄 清石灰水 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无水 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 烧杯,迅速倒转后,注入少量澄 清石灰水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 有

28、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氨气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 气瓶口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水蒸气 通过无水 CuSO4 无水 CuSO4变蓝 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再 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木条火焰熄灭,澄清石灰水不变 浑浊 氯化氢 滴加 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2.物质的除杂 (1)气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H2 HCl 气体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或碱石灰 CO2 HCl 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O2 CO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O CO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

29、浓硫酸 CO2 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N2 CO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 O2 CO2 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再通过浓硫酸 H2 水蒸气 通过氧化钙或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 (2)固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uO Cu 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灼烧 Cu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uO C 将 O2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CaO CaCO3 高温煅烧 Fe Zn 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aCO3 CaCl2 加水溶解,过滤、干燥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u Zn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 CuO 加入足量的稀硫

30、酸,过滤 MnO2 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g Cu 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3)液体的除杂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 NaCl Na2SO4 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NaCl CuSO4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NaCl NaH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蒸发 NaOH Ca(OH)2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NaNO3 AgNO3 加入适量氯化钠溶液,过滤 CuSO4 H2SO4 加入适量氧化铜或氢氧化铜粉末 FeSO4 CuSO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NaNO3 Na2CO3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或硝酸钙

31、, 过滤 KCl K2SO4 加入适量 BaCl2溶液,过滤 HCl H2SO4 加入适量氯化钡,过滤 MgCl2 HCl 加入适量氢氧化镁固体,过滤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NaCl NaOH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 NaCl HCl 加热蒸发 NaCl KNO3 蒸发结晶 NaOH Na2CO3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NaNO3 NaCl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KNO3 NaCl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Cu(NO3)2 AgNO3 加入足量铜粉,过滤 ZnSO4 CuSO4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KCl K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aCl2 HCl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KN

32、O3 K2SO4 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 Na2SO4 Na2CO3 加入适量稀硫酸 3.离子的检验 离子名称 检验方法 实验现象 H 取少量试剂滴加紫色 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 剂滴在 pH 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取少量试剂滴加无色 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取少量试剂加入可溶 性铜盐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Cl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 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SO2 4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 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 3 取少量试剂滴加稀盐酸, 将生成物通入澄清石灰 水中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Cu2 观

33、察颜色 溶液呈蓝色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 性碱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Fe3 观察颜色 溶液呈黄色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 性碱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 观察颜色 溶液呈浅绿色 NH 4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 碱,加热,把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g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 NaCl 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2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SO4和稀硝酸 Ca2 取少量试剂滴加碳酸盐 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 酸后,沉淀消失并有气泡 产生 二、推断题中常用“题眼”归纳 元素之最 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34、是氧(O);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C) 物质颜色 固体颜色 Fe 粉、C 粉、CuO、MnO2、Fe3O4均是黑色;Cu、 Fe2O3均是红棕色;Cu2(OH)2CO3(绿色); CuSO4 5H2O(蓝色) 沉淀颜色 BaSO4、 AgCl、 CaCO3、 BaCO3均是白色; Cu(OH)2(蓝 色);Fe(OH)3(红褐色) 反应条件 点燃(有 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 H2O);催化剂(KClO3分解、过 氧化氢分解); 高温(CaCO3分解, C 还原 CuO、 Fe2O3); 加热KClO3、

35、 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CO 还原 CuO、Fe2O3 其他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CO2, 但通入 CO2后变浑浊的溶液 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 Ba(OH)2溶液;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 CuSO4; 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 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 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 Fe 粉。 与酸反应有 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 NaHCO3); 与碱反应(研磨)有 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 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

36、酸; 气体肥料是二氧化碳;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熟石灰反应且水溶液呈碱性的是碳酸 钠; 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 三、粗盐提纯 1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坩埚钳、火柴。 2实验操作 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 步骤 过程 作用或原理 溶解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 解 过滤 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 BaCl2溶液 BaCl2Na2SO4=2NaClBaSO4 加入过量 Na2CO3溶液 CaCl2Na2CO3=2NaClCaCO3 BaCl2Na2CO3=BaC

37、O32NaCl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 MgCl22NaOH=2NaCl Mg(OH)2 过滤 除去生成的 BaSO4、CaCO3、BaCO3、 Mg(OH)2沉淀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2HClNa2CO3=2NaClH2O CO2 HClNaOH=NaClH2O 蒸发 边加热边搅拌,当有较多固体出现时 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 3.粗盐提纯实验的试剂选择、操作顺序及注意事项 (1)添加试剂 NaOH、BaCl2、Na2CO3时,BaCl2要在 Na2CO3之前加入。 (2)若杂质中含 MgSO4,则既可用 Ba(OH)2溶液来除去,也可分别用 BaCl2溶液、NaOH 溶液来除去。

38、(3)过滤后才能加稀盐酸。 (4)加稀盐酸调节 pH 时,即使稀盐酸过量,在蒸发时也能除去,蒸发后的氯化钠晶体中也不会有杂质。 (5)上述试剂添加过程中, 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生成4种沉淀Mg(OH)2、 BaSO4、 CaCO3、 BaCO3, 过滤后的滤液中有 3 种溶质(NaCl、NaOH、Na2CO3)。 四、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变质的检验(变质程度) (1)部分变质:溶液中含有溶质 NaOH、Na2CO3。 检验方法:先检验并除去 Na2CO3(或 CO2 3 ),再检验 NaOH(或

39、OH )。 具体操作:取一定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或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清 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2)全部变质:溶液中只含有溶质 Na2CO3。 检验方法:先检验并除去 Na2CO3(或 CO2 3 ),再检验是否含有 NaOH(或 OH )。 具体操作:取一定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或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 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 五、优先反应原则 1金属和盐溶液的优先反应 (1)金属与混合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优先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如: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

40、合溶液中。 反应的先后顺序:Zn2AgNO3=Zn(NO3)22Ag, ZnCu(NO3)2=Zn(NO3)2Cu, ZnFe(NO3)2=FeZn(NO3)2。 (2)金属混合物和盐溶液的反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优先与盐溶液反应 如:将铁、锌和铜的混合物加入硝酸银溶液中。 反应的先后顺序:Zn2AgNO3=Zn(NO3)22Ag, Fe2AgNO3=Fe(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 2酸碱盐之间的优先反应 (1)H 优先与 OH发生反应(或 OH优先与 H发生反应) 如:将 NaOH 溶液加入到 CuSO4和 H2SO4的混合溶液中,如图 1 所示。 先:2

41、NaOHH2SO4=Na2SO42H2O 后:2NaOHCuSO4=Na2SO4Cu(OH)2 如:将盐酸加入到 NaOH 和 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如图 2 所示。 先:NaOHHCl=NaClH2O 后:Na2CO32HCl=2NaClH2OCO2 (2)碳酸盐和混合溶液的反应:优先与 H 发生反应 如:将碳酸钠加入到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如图 3 所示。 先:Na2CO32HCl=2NaClH2OCO2 后:Na2CO3CaCl2=CaCO32NaCl (3)如果将稀硫酸加入到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 由于反应生成的BaSO4沉淀不溶于氢氧化钠, 所以从反应一开

42、始,溶液中就会有沉淀析出,如图 4 所示。 同时发生的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H OH=H 2O;Ba 2SO2 4 =BaSO4。 五 化学与生活 一、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 可) 灭火的原理 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至可燃物 的着火点以下(只要破坏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影响燃烧现象 的因素 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 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产 生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 燃烧,

43、在空气中不燃烧; 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 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爆炸条件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 引起爆炸 二、化石燃料与新能源 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不可再生能源) (1)煤: “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SO2、 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煤的综合利用:将煤加强热,使煤 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煤炭、煤焦油、煤气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的污染 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等。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44、CH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2O2= 点燃 CO22H2O 新能源 (1)氢气(H2):最理想、最清洁的燃料。 优点:燃烧热值高;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缺点:制取成本高,储存困难,暂不能被广泛应用。 (2)乙醇(C2H5OH):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环境污染。 (3)其他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等 三、化学与人体健康 1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蛋白质、糖类、油脂为供能营养素;维生 素、无机盐和水为不供能营养素。 营养素 主要食物来源 蛋白质

45、瘦肉类、豆类、牛奶、蛋清等 糖类 面食、米饭、马铃薯、甘蔗、甜菜等 油脂 花生油、豆油、菜籽油、动物脂肪等 维生素 水果、蔬菜等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人体中的元素 常量元素:碳、氢、氧、氮、钙、磷、镁、钠等 微量元素: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碘等 钙幼儿或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铁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锌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硒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碘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 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氟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

46、骨病。 3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1)有害元素:汞(Hg)、铅(Pb)、镉(Cd); (2)有害物质:一氧化碳、甲醇、甲醛、黄曲霉毒素、亚硝酸钠、重金属盐、三聚氰胺、尼古丁等。 4软水和硬水 (1)概念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鉴别方法:加肥皂水 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 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3)硬水软化 生活中:煮沸 实验室:蒸馏 四、化学与环境 1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 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等。 (2)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防治措施: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工厂排放的废气 废气 处理达标后排放;沙尘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2水的污染与防治 (1)工业废水: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2)农业废水: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3温室效应与低碳生活 (1)温室效应 产生原因 危害 缓解措施 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迅速增加; 森林不断减少 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 使海平面升高,淹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