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169167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读后感后感 打开此书的序 ,首先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建构主义的 “鱼就是鱼”的故事。 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 水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 长成青蛙之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 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 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脑中形成了这 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只是根据青蛙 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程了用尾巴走路的鱼、奶牛是长 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 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 的理解。这则故事对建构主义的

2、核心要义做出了最为直接的 表达、形象的注解。 是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的、严肃的, 而刘老师却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 活的案例来介绍和演绎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让我们 充分激活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它们,生 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震撼。里面的 64 条心理效应改变了我以前对心理学的看法(枯燥、抽象、 不实用) ,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与点拨,同时也更 坚定了我的一种想法:想教好学,除了通透教材掌握业务知 识之外, 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 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教育中的各种心理效应,引导孩子饶有兴趣、主动的参 与学习

3、,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 1、老师在课堂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 的事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 2、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不要让上课的前 10 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 10 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 3、背诵文章、单词时要经常变换开始位置。 4、每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 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 : 遗忘是学习的天敌,如何和遗忘做斗争?最基本的答案 就是:复习,重复你所学的内容。德国伟大的心理学家乌申 斯基曾经说过: “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 ”这句话生动地 描绘了遗忘曲线应

4、用的精髓: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 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 几次,但复习时间的间隔可以逐渐增加。 复习就是“温故而知新” , “温故”是形式, “知新”才 是最终的目的,要在追溯陈旧中发掘新意。当然,达到“知 识”不是依靠机械的重复、简单的记忆,每次重复应有不同 的角度、不同的重点,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 会,才会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认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 复中得到升华。 从这个效应中,我体会到了一点,就是说要及时的对我 们的教学做到及时的反思, 并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复习。 “数 学没有新知识”,确实数学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结构上延伸 的,是系统的,所以

5、我们可以不断温故,当然重在知新了! 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 : 有一些家长经常盲目的对孩子进行许多大而空洞的说 教,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打歼灭战,在浑然不觉中,孩子的 心理已由最初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发展到对你一而再、 再而三的批判的愤怒!造成孩子幼稚的心灵难以承受, “超 限效应”就是青少年在受到不恰当地批评时出现“顶牛”的 原因。学习上也是这样,下课了,老师仍讲解再三;周末了, 班主任仍津津乐道,此时你是不是有冲出教室的冲动。这也 是因为超限效应的原因。所以当向学生或孩子讲授知识、布 置作业时,在时间以及数量上要注意不要超过孩子可接受的 限度,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初衷,而且会适得其反。 超

6、限效应提醒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在任何方面都应 该注意“度” ,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 ,如果“不 及” 又达不到既定目的。 只有掌握好 “火候” “分寸” “尺度” , 才能“恰到好处” ,才能避免“物极必反” 、 “欲速则不达” 的超限效应。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定要注 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一种新行为、新习 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 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 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 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 满足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 的培养,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

7、、克制。 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 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绝望和 放弃。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之所以始终 徘徊不前,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过多地品尝了学习上的挫败 感。 多次的打击使他们最终放弃了奋斗。 这无疑在提醒我们, 一定要多给失败的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成功的 机会,尽量避免给孩子创造“习得性无助”的诱因挫败 感。同时,也提醒我们老师,教会孩子正确地对待挫折,提 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 角度告诉我们,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 ,要学会 欣赏自己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读完此书,真的感觉这是一本“教育辞典” !它教会我 们要巧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巨大魅力,争取最大限度的实 现教育智慧。有了这本书作良师益友,相信我们的心里会更 加亮堂一些, 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有成效。 建议所有的老师、 父母都来读读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 > 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