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2篇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169172 上传时间:2021-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师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2 篇 教教师师读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读后感 有幸读了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让 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书中的案例,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屡 见不鲜。刘儒德教授把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 则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案例娓娓道 来,层层剖析,让原本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和我们的实 际工作挂上了钩,激活了我熟悉的知识经验,受到了智慧的 启迪。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 64 条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并 将它们分为教学、教育和管理三部分,适用于教师不同方面 的工作。通览全书,感慨良多,归纳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课堂艺术,注重“鸡尾

2、酒酒会效应”:教师在课堂 上的.讲课要注意生动性、直观性、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身体 语言的丰富,如此才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自己 成为学生的注意对象,不让自己成为学生交头接耳时的注意 背景。此外,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熟悉与他们有关的 事物,成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人,而不是凌驾于他们之 上的权威符号,就能变成学生过滤不掉的声源。 2作业布置,注意“超限效应”:“题海战术”在一 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但心理学表明:人接受任 务、信息和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 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过量的作业,不仅达不 到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3u 形记忆:学习材料所处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也不 同,前面内容对后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中间部分同 时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因而,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 差。而且,学科之间也会相互抑制,材料性制约相似,抑制 越严重。世界上没有让我们过目不忘的“记忆丸”,只有在 最重要的时刻安排最重要的事情、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效率才 会更高,才会更有收获。 二、教育管理方面 1教育要讲究“布白”艺术。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 马, 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 有了“布 白”,才能产生美感。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中要点到为 止,适当地留点“布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 2巧妙运用“禁果效应

4、”、“南风效应”、“霍桑效 应”、“扇贝效应”、“图形-背景现象”、“配套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增加学生的积极行为,减少学生的消极行 为。 “四颗糖的故事”是陶行知先生巧用南风效应的经典事 件。 “数其一过, 不如奖其一功” “教者也, 长善而救其失也。 ” 对犯错误的学生,多一份宽容和尊重,让其自发自醒,教育 是一门对人性理解的艺术和技术。 3 师生交往之道-“互悦机制”。 卡耐基的成功说明, “互悦机制”可以产生奇迹。“亲其师,而信其道。” 4“晕轮现象”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 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马太效应”在提醒 我们绝不能让“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的现象

5、在我们的 身边发生。“连锁塑造”可用来矫正学生的行为,也类似于 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则:“跳一跳,摘果子”。 5教育无小事。西方流传着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 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 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听完这个民谣大家会是一笑而过, 还是可能有人会想到了什么?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蝴蝶效应”。所以作为学生身心成长的教育者,要谨记 “教育无小事”留心教育中的蝴蝶效应。在我们的教育过程 中,老师的一个灿烂笑脸、一句赞扬话语、一种习惯性行为, 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成为孩子生 命中意想不到

6、的支点。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想应该充分解读这本“教 育辞典” ,巧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巨大魅力,争取最大限 度地实现教育智慧。教育中的问题纷繁复杂,教师们常常会 有手足无措之感,有了这本书作良师益友,相信我们的心里 会更加敞亮一些,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有成效。 教师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2 篇 教教师师读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刘儒德所著,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 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那些严肃的、科学 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书中精心挑选了 64 条心理学 的规律和效应,分为教学、教育

7、和管理三个部分。阅读此书, 激活了我本身的知识经验,激发了我探究的兴趣,一个一 个故事看下来,一个一个效应读下来,感觉自己在学习心理 学知识的同时,顿时豁然开朗了许多,受到了智慧的启迪, 心灵的震撼。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超限效应” 。它是指刺激过多、 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 现象。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经常出现类似的现象。如:老师 上课拖堂、用同样的方式反复传授同一内容、放学时学生都 准备收拾书包了老师还在不停地布置作业、对学生犯下的错 误一次两次地批评教育这样做其结果却是学生对于学 习的兴趣减少了,学习效率降低了,而学生对于老师的重复 批评教育不但没有反省和改正

8、,反而出现了逆反心理。 作为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都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 。 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填塞。教 育学生时也要尽量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出现。当学生犯了 一次错, 只能批评一次。 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 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重复同 样的方面、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个角度进 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 舍” ,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中国绘画讲究“疏 可走马,密不透风” 。 “疏可走马”指的就是“布白” 。而教 育也应该讲究“布白”的艺术,注意“度” ,让学生自己去 思考、 去反省。 就如我们成语 “过犹不及” 、 “适可而止” 、 “物 极必反” ,其实正是“超限效应”的最好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 > 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