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8813 上传时间:2021-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人教版(人教版(2019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核心知识点总结核心知识点总结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轴的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运动周期是 1 日,运动线速 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运动角速度除极点外各纬度一样。 2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运动周期是一年,近日点运 动速度较快,远日点运动速度较慢。 3地球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 黄赤交角为 2326 。 4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1 日。为方便时间使用,人们 将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 15经度,一般

2、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时区的区时; 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东边时区的时间较早;大致以 180经线划出国际日界线,作为 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5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 向左偏转。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线之间以-年为周期往 返运动,并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显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形成四季和五带。 7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显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导。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显短夜长,

3、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为极夜: 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南半球则反之。 8就纬度分布而言,正午太阳高度在春秋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分别自赤道、北回归 线、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碱。就季节分布而言,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部度带,正午太阳高 度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则反之。 9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 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季、秋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 2 10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 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划分为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和南寒带。

4、 11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2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13外力作用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方式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 14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使 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 15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内力,它常使得岩层断裂和变形,形成构造地貌。褶 皱和断层是常见的构造地貌。 16板块运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海底延绵的山 脉和狭长的海沟等。 17相对平原,山区交通线修建难度大,密度小。山区优先选择修建公路,其次是铁路; 人们通常在

5、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闻盆地、河谷地带选线;翻越山岭的线路,常采用盘山曲 折的线路设计。 18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它在流动过程中改造所流经的河谷, 使得河谷加深、 拓宽、延长,河谷横剖面由“V”形向槽形演化。 19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 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种类 型。 20河流的两岸常有聚落分布,中下游更为集中。河流为聚落提供用水,便于聚落对外联 系和运输; 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利于耕作。 沿河聚落可能会受到洪水的威胁。 21常见天气系统主要有锋、低气压(气旋

6、) 、高气压(反气旋)等。 22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叫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锋线, 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锋主要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3 23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过境时常出现较大的风,并伴有雨、雪天气。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准静止锋是移动缓慢或很少 移动的锋,会带来阴雨连绵的天气。 24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低气压,简称 低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气压,简称高压。 25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又称气旋。 气旋中心气流被迫上升, 常出现阴雨天气。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7、。高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又称反气旋。反气旋中心形成下 沉气流,所控制的区域天气稳定。 26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促使高纬度和低纬度 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7因高、低纬度地区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地球上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以赤 道低压带为中心,向南向北依次对称分布着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常和极地高压带。 28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周期性地季节移动。在北半球, 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9海陆分异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冬、夏季被分裂成一个个高

8、、低气压中心。影响我国的 气压中心冬季主要是亚洲高压,夏季主要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30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变 换,形成季风。 31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32低压带控制的地区, 降水丰富, 气候湿润; 高压带控制的地区, 降水稀少, 气候干燥;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或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气候呈 现显著的季节变化。 33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 同的影响。 4 34陆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其类型、水量、分布等

9、受自然环 境如气候、地貌、构造等的制约。 35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有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等作用;为人类活动提供淡水资源, 并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36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其中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冰川和积雪融 水是某些河流的重要补给,湖泊能够调节河流径流;湖泊和河流、河流和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 的关系。 37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北 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的 洋流,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8洋流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传输热量

10、, 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输送海冰和冷 水,减小了高低纬度地区间的温差。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 温减湿的作用。 39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汽来源 和热量储存库;大气为海水运动提供动能。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维持着地 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其中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40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出现异常的现象, 与更 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厄尔尼诺现象表现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 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部和西部海面温度差

11、异减小;东部多雨,甚至引发 洪涝灾害,西部干燥少雨,会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拉尼娜现象的表现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41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环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自然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 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基础。 42自然环境拥有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整体功能。 43自然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形成了阶段性的环境 要素组合。 5 44对外界的干扰,自然环境因要素发生连锁变化,呈现整体性的响应。 45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 能量运动的结果。 46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形成陆地自然地带、垂直带、地方性分 异等多种地域分异规律。 47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有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48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 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9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