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清单(pdf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7020 上传时间:2021-01-07 格式:PDF 页数:105 大小: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清单(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清单(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清单(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清单(pdf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清单(pdf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化学() 1. 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作用 (1)合成高效低毒的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2)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3)开发新能源、研究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4)更好的应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3. 化学发展史 (1)古代化学; (2)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的分子、原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并编制的元素 周期表,使得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及绿色化学的提出; 4. 绿

2、色化学 (1)核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2)特点:原料无毒无害;反应条件无毒、无害;零排放;产品无毒、对环境友好 (3)目的:原子转化率达到 100%.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般是物质形态或三态的变化. 举例:举例:汽油挥发,冰块融化,把麦子磨成面粉,这些只是物质形态发生变化,而没有新物质生成都 属于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举例举例: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 且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2. 物

3、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变化 物质的外形、形态等发生变化 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实例实例 扩散、热胀冷缩、挥发、升华、摩擦 生热、活性炭吸附等 可燃物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酿酒等 注意注意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不 一定是化学变化 联系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点 燃蜡烛时,石蜡受热融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 变化 3.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

4、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颜色、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溶解性. (2)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的语句中通常会有“会” 、 “可以” 、 “能” 、 “易” 、 “难以”. 举例: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易变质、易分解等. 4. 变化、性质及用途的关系 区别区别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如蜡烛可以燃烧是化 学性质,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用作燃料是用途;汽油易挥发是物理性质,汽油挥 发是物理变化 联系联系 体现决定 决定体现 变化性质用途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

5、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 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 实验用品:一支蜡烛、火柴、一个洁净干燥的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小刀. 3. 实验步骤与现象: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烛芯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

6、: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 (4)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 后取出,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 情况,推测火焰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的温度最低. 现象: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处火柴梗烧灼最严重,焰心处火柴梗烧灼效果最 差,推测: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5)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 其现象 现象: 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许多小水珠 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 (6)熄灭蜡烛

7、,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 4. 实验总结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 氧气水 + 二氧化碳. 二、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 实验目的:探究人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差别. 2. 查阅资料: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混浊物越多,说 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充足.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

8、木条熄灭. 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3. 实验仪器:玻璃片、水槽、吸管、集气瓶 6 个、胶头滴管、澄清石灰水 4. 实验步骤、现象与结论: (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 (2)取另外两个集气瓶,将它们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 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 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 并向集气 瓶内吹气(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 ,直到集气瓶内充 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 然后取出 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

9、集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 (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着的木条熄灭 . 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少 . (4)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 (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 璃片或镜片上发生的现象. 现象: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另一块上有水雾

10、出现. 结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三、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结论反思与评价应用 四、常见气体的鉴别与鉴定() 1. 概念 (1)鉴别:已知几种物质的名称,利用物质不同的性质加以区别。 (2)鉴定:不知物质的名称,利用物质的特性证明其是何种物质。 2. 二氧化碳(CO2)和氧气(O2)的鉴别与鉴定 鉴别 鉴定 方法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集气 瓶中 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并 振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集 气瓶中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 振荡 现象与结论 小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11、,熄灭 的是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 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小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复燃的 是二氧化碳 若小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 二氧化碳 思路分析 利用同一种方法或操作,产生不同 的现象加以区分 只能利用各自的特征性质来证明, 如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不能证明气体是二氧化 碳,氮气也具有该性质 描述规范 操作、现象与结论缺一不可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认识基本实验仪器() 仪器名称仪器名称 主要用途主要用途 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 原因原因 试管试管 少量试剂的反 应容器 收集少量气体 简易的气体发 生装置 加热前应先擦

12、干外壁, 先预热、 后在 药品集中处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 给液体加热, 试管口应与水平桌面成 45 角,试管口朝向无人之处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试管冷热不均,易炸裂 增加受热面积,防止液 体喷出伤人 防止管口冷凝水倒流, 使试管炸裂 试管夹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 从试管底部往上夹, 夹在试管口中 上部。 防止腐蚀烧灼,手握长柄,大拇指 握短柄。 防止杂物进入试管内 防止试管从试管夹中 滑落 酒精灯酒精灯 用于加热, 外焰温 度可达 400 500 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另一个 酒精灯, 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酒精,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 应用外焰加热。 不加热时, 应用灯帽 盖灭,一般

13、盖 23 次为宜。 酒精的量不超过容积的 2/3 酒精溢出易被引燃用嘴 吹灭时可能导致“回火” 外焰温度最高,防止酒 精挥发后灯芯不易点燃 酒精过多,在加热时或 移动时易溢出; 烧杯烧杯 较多试剂的反 应容器 配制溶液 溶解较多药品 加热要垫石棉网 溶解固体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不要碰到烧杯壁及底部 防止受热不均匀使烧杯 炸裂 易击碎杯壁 玻璃棒玻璃棒 搅拌液体 过滤时引流 蒸发后转移药 品 搅拌时不要用力过猛, 不要用玻璃棒 碰撞器壁 引流时液体沿玻璃棒流下 用完后用水冲洗干净 防止液体溅出、防止损 害容器 以免水流冲破滤纸 防止污染其他试剂 量筒量筒 粗略的量度液体 体积 (精确度:

14、0.1mL) 不可加热, 不可取用热溶液, 不作反 应或配制溶液的容器 量取液体时, 应选一次性量取的最小 容积的量筒 读数时, 量筒必须放平, 视线应与液 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防止量筒破裂,刻度不 准 减少误差 保证读数的准确性 铁架台铁架台 固定和支持各种 仪器 组装仪器时,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的原则进行 合理地连接好装置(根据 酒精灯固定铁圈的位置, 根据铁圈的位置固定其他 位置) 漏斗漏斗 漏斗用于过滤, 或向小口容器 转移液体 长颈漏斗常安 装在反应容器 上, 用于向反应 器中加入液体 过滤时要使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用水湿润滤纸并使之紧贴漏斗内壁, 中间不能留有气泡 使

15、用长颈漏斗时, 漏斗的下端管口必 须插入液面以下 避免滤液通过空隙流入 烧杯中 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 漏斗中逸出 集气瓶集气瓶 收集或贮存少 量气体 用于有关气体 的化学反应 不能用酒精灯加热 作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实验时, 如有 高温固体生成, 应预先在底部铺细沙 或放少量的水 集气瓶受热不均易炸裂 胶头滴管胶头滴管 和滴瓶和滴瓶 滴瓶用于盛放 量少, 但经常用 到的液体药品 胶头滴管吸取 和滴加少量液 体 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必须配套使用 胶头滴管取液时, 先将橡胶头内的空 气挤出, 再伸入液体中吸取; 滴液时, 滴管应垂直、 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 公用胶头滴管使用后要立即用蒸馏 水清洗 胶头

16、滴管取液后不可平放或倒放 滴管与滴瓶对应磨口吻 合,液体不易溅出 防止空气中物质污染试 剂,并能吸取较多量液 体;防止沾污滴管或造 成试剂污染 防止污染其它试剂 防止损坏胶帽 托盘天平托盘天平 粗略称量固体物 质质量(精确度 0.1g) 称量前,游码归零,使天平平衡 称量时, 左物右码, 砝码从大到小依 次加放,砝码用镊子夹取 被称物应放在滤纸或玻璃器皿 (腐蚀 性药品)中称量 称量准确 操作方便 保证天平、砝码不被腐 蚀 蒸发皿蒸发皿 用于溶液的蒸发、 浓缩或结晶 可直接加热。 边加热边搅拌, 蒸发皿里 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 发皿的余热使剩余液体蒸发 防止局部过热液体溅出 燃烧匙

17、燃烧匙 用于盛放可燃性 固体物质作燃烧 实验,特别是物 质在气体中的燃 烧反应。 不可持续高温使用,以免端头脱焊 掉落,用后洗净擦干 防止反应物与燃烧匙反 应,防止燃烧匙生锈 药匙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状 或小颗粒状的固 体试剂。 根据试剂用量不同,药匙应选用大 小合适的。 防止因大小不合适而 造成药品浪费 水槽水槽 贮水容器, 常跟集 气瓶配合用于排 水集气 用后洗净,晾干保存,轻拿轻放,防止 打碎,不能加热 加热易破裂 烧瓶烧瓶 圆底烧瓶用于煮 沸或加热情况下 进行的反应 不可用火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 棉网,使受热均匀 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 二、基本实验仪器分类() 常 用 仪 器 反应容器

18、可直接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石棉网) 不能加热的:量筒、漏斗、集气瓶等。 存放药品的 仪器 广口瓶广口瓶(装固体固体) 、细口瓶细口瓶(装液体液体) 、滴瓶滴瓶(装少量液体少量液体) 集气瓶集气瓶(装气体气体) 按瓶塞分:玻璃塞玻璃塞试剂瓶不能不能用来存放碱溶液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澄 清石灰水) ,橡胶塞橡胶塞试剂瓶不能不能用来存放酸溶液酸溶液(硫酸、盐酸) 按瓶色分:棕色瓶棕色瓶用来存放见光易分解见光易分解的药品(硝酸、硝酸银) 加热仪器 酒精灯酒精灯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称固

19、体质量固体质量) 、量筒量筒(量液体体积液体体积) 分离仪器 漏斗、分液漏斗漏斗、分液漏斗 取用仪器 药匙药匙(用来取粉末或小颗粒状固体粉末或小颗粒状固体) 、镊子镊子(用来夹取块状或大颗粒夹取块状或大颗粒 固体固体) 、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用来吸取少量液体吸取少量液体) 加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 其他仪器 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 三、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1. 仪器的连接 (1)要求:质量:合理、气密、牢固;顺序:由下到上,从左至右 (2)仪器与零件的连接方法 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插入塞子的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用水润湿,然后稍微

20、用力转动稍微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玻璃管口先用水润湿用水润湿,稍稍用力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中。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将橡皮塞慢慢转动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2. 装置气密性检查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思路 首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在水中, 然后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一段 时间后,移开手观察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移开手后导管内形成 一小段水柱 装 置 气 密 性 良 好 检查装置气 密性的基本 思路是让装 置内外产生 压强差, 观察 气泡或者液 面差 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直至液面 浸没长颈漏斗下端; 用注射器向外抽气 用注射器向内注入气体 长颈漏斗下端有气 泡产生 长颈漏

21、斗中液面上 升 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 入水直至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 端,继续加水 长颈漏斗中形成稳定 液柱或液面不下降 3. 药品取用 (1)取用原则 安全原则:不摸、不直接闻、不尝 经济原则:未指明的药品用量,一般液体 1-2 毫升,固体只需填满试管底部 剩余原则:用剩的药品,不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2)取用方法 实验操作 装置 注意事项 固体药 品取用 块状(镊子) 一横:将试管横放 二放:将药品放在试管口 三缓竖:将试管缓缓竖立,让药品慢慢 滑落至试管底部 粉末和小颗粒 (药匙或纸槽) 一横:将试管横放 二送: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 三直立:将试管直立

22、,让药品落到试管 底部 A B C D 液体药 品取用 大量(倾倒) 一倒:瓶塞倒放 二向:标签向手心 三紧挨: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慢慢 倾倒 少量 (胶头滴管) 一挤:先将胶帽中的空气挤掉 二吸:再深入到试剂瓶中吸取药品 三悬空: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容器口正 上方 定量(量筒和胶 头滴管) 仪器: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时,应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规格:量筒选取时采用就近原则,精 度最大,一次量取 4. 加热操作 实验操作 装置 注意事项 原因分析 固体加热 试管横放,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略向下倾斜 先用酒精灯给试管预热预热,然后再对试 管内有固体的部分固定加热固定

23、加热 防止冷凝水回 流,炸裂试管 防止试管炸裂 液体加热 试管应倾斜,管口应与水平成 45 试管口朝向无人之处无人之处 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 2/3 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约 1/3 处 增加受热面积 防止液体飞溅造 成伤害 防止液体溢出 5. 装置的洗涤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结论 普通洗涤:多数仪器内壁附着的物质,可 向容器中加水, 选择试管刷, 配合去污粉、 洗涤剂反复洗涤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可以认为洗净 难溶物洗涤:热的纯碱溶液或洗洁精可以 去油脂; 氧化物, 难溶性碱先用稀盐酸洗, 再用水冲洗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气 一、空气

24、成分的发现及氧气含量的测定() 1. 空气成分的发现 (1)实验原理:汞(Hg)+ 氧气(O2) 氧化汞(HgO) ;氧化汞 汞 + 氧气。 (2)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的混合物;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氮气的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烧杯、弹簧夹、乳胶管、橡胶塞; 药品:红磷和水。 (3)实验步骤 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

25、瓶内加入少量水后,把集气瓶剩余容积 5 等分;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胶塞塞紧; 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图图 2-1 拉瓦锡 图图 2-2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曲颈甑 玻璃钟罩 汞槽 (4)实验现象 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 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剩余体积的 1/5。 (5)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红磷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符号表达式:PO2 P2O5 。 氮气具有的性质: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支持燃烧、不能

26、燃烧。 (6)误差分析 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弹簧夹未夹紧; 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过慢;装置气密性不好 以上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填序号,下同) 以上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 (7)实验反思 可燃物的选择(针对本实验中所用装置) 、该物质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只与氧气反应 、该物质与氧气反应之后能产生压强差 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的作用: 加速冷却、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其污染空气 ; 该装置的缺陷: 没有形成完全的密闭环境 。 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其他方法 (1)改进装置 1 装置图: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活塞先向

27、右移 动,然后再逐渐向左移到刻度 4 处。 实验原理:白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O2 P2O5 (2)改进装置 2 装置图: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缓慢地推动注射器, 目的是让装置中的空气与铜粉完全反 应;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 实验原理:铜氧气 氧化铜; CuO2 CuO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3)改进装置 3 装置图: 原理分析:图 1 利用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引燃白 磷,图 2 利用铜丝导热引燃白磷。 装置比较:与书本中的装置比较,上图所示装 置操作简便, 密封性好, 避免了点燃红磷伸入反应容器快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其他改进装置 装置图: 说明:原理与上面的装置类似。 二、空

28、气的成分及混合物与纯净物() 1. 空气的组成 ( 约值 ) 2. 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特点 有固定不变的组成 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 组分之间不发生反应 没有固定的性质,它们各自保 持原来的性质 关系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纯净物组成的 注意:注意: 1. 均为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组分的体 积分数可以变化, 但 是一般情况下相对 固定。 稀有气体 0.94% 空气的组成 氮气(N2)78% 氧气(O2)21% 二氧化碳(CO2)0.03% 其他成分 0.03%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成分 主要性质

29、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助燃性,供给呼吸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潜水、医疗急救、登山、潜水 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制硝酸和氨的重要原料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还可用作超导材料 稀有 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通电时能发出不同 颜色的光 金属切割的保护气 制各种颜色的灯 四、保护空气() 1. 空气的污染物及其来源 (1)污染物: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PM10) ;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碳

30、(CO) 、二氧化氮(NO2)等。 (2)污染源: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及化石燃料的燃烧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可吸入颗粒物:围栏施工;路面洒水;植树造林。 (2)汽车尾气(CO) :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采用催化转化装置,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 (3)工厂废气(SO2、NO2) : 采用脱硫技术,预先对化石燃料进行处理;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工厂废气经碱液吸收达标后再排放。 课题 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 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沸点为-183,液氧为淡蓝色,-218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储 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31、2. 不易溶于水; 3.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 氧气的检验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用此性质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 2. 氧气的性质实验 硫 木炭 铁丝 空气中的 反应现象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木炭红热,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保持红热,不燃烧 氧气中的 反应现象 放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 出大量的热,有刺激性气味 气体生成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 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 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表 达式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 O2 SO2 碳+氧气 二氧

32、化碳 C + O2 CO2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 + O2 Fe3O4 注意事项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 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 在通风橱内进行 在集气瓶底部加入少量的 水,防止污染大气 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 慢慢伸入瓶中 细铁丝不能生锈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 系一根火柴 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 氧气中 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砂或 放入少量的水,防止高温 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 炸裂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思考】以下几种操作【思考】以下几种操作的目的是的目的是什么?什么? (1) 做硫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为什么要加水? 【答案】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3、。 (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为何要将坩埚钳慢慢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 让木炭与集气瓶中的氧气充分反应,防止伸入过快导致氧气逸出 。 (3) 实验时,若铁丝生锈如何处理? 【答案】 用砂纸打磨光滑 。 (4) 铁丝为何要盘成螺旋状?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增加铁丝的受热面积;利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 (5) 为何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才能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导致实验失败 。 【总结总结】氧气有关性质的总结氧气有关性质的总结 (1)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许多物质反应,放出热量; (2) 可燃物在氧

34、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3)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跟氧气浓度有关; (4) 某些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三、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1. 化学实验现象 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可见:发光,燃烧、颜色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生成; 可闻:有特殊气味产生; 可感:温度变化。 2. 观察的主要内容 (1) 变化前的状态、颜色; (2) 变化中产生的现象; (3) 变化后的状态、颜色。 3. 描述实验现象的三不 (1) 现象描述中不可出现结论性的内容; (2) 现象描述不可脱离实际; (3) 现象描述不可片面。 4. 两组容易混淆的概念

35、 (1) “烟”与“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 (2) “光”与“火焰”的区别 “光”是固体燃烧产生的现象;“火焰”是液体或气体燃烧产生的现象。 四、化合反应() 1. 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 2. 特点:多变一,A + B AB; 3. 常见的化合反应: SO2 = 点燃 SO2 4P5O2 = 点燃 2P2O5 3Fe2O2 = 点燃 Fe3O4 2CuO2 = 2CuO 五、氧化反应() 1. 定义: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 举例: 2H2O2 = 点燃 2H2O C2CuO =

36、高温 2CuCO2 3. 缓慢氧化与剧烈氧化 项目 剧烈氧化 缓慢氧化 相同点 均与氧气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热量放出。 不同点 反应进行得快; 现象明显,一般伴有发光、燃烧现象。 反应进行得缓慢; 不易察觉,无明显现象。 实例 可燃物的燃烧;爆炸。 动植物的呼吸;铁生锈; 食物的变质;酒和醋的酿造。 4.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项目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区 别 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类型 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特征 不一定放热 一般都有放热现象 标志 多变一、不一定有氧参加 一定有氧参加 联系 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7、 课题 3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1. 利用加压降温的方法,将气态空气转化为液态空气,而后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采取分离液 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 (氮气的沸点196,氧气的沸点183) 2. 工业上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固体加热型 (1)反应原理 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 MnO2 + O2 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KClO3 2 MnO KCl + O2 (2)发生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

38、条件,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 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择固体加热型。 (3)收集装置 A B C D E 能用 A 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 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 能用 B 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 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 能用 C 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 用 D 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气体应从 d 进(填字母,下同) ;收集密度 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应从 e 进; 用 E 装置收集气体时,气体应从 i 进; 以上装置中,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有 ACDE 。 图图 3-1 固体固体加热型加热型 (4)实

39、验步骤 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装: 将药品装入试管中 ; 定: 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 点: 点燃酒精灯 ; 收: 收集气体 ; 离: 将导管撤离水槽液面 ; 熄: 熄灭酒精灯 。 (5)验满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 集气瓶口出现气泡 时,说明已收集满; 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若小木条复燃, 说明已收集满。 (6)注意事项 加热时,试管口应 略向下倾斜 ; 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不利于排尽试管内的空气,也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 导管口出现均匀连续的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试管口要放一团 棉花 , 目的是

40、防止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堵塞导管 ; 反应结束时,应先将 导管撤离液面 ,再 熄灭酒精灯 ;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若没有二氧化锰,可以加入少量高锰酸钾。 2. 固液常温型 (1)反应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 2 MnO H2O + O2 (2)发生装置 该反应的药品中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且不需要加热,故选择固液常温型。 (3)实验步骤 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向锥形瓶中加入 二氧化锰 ; 塞好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双孔塞; 从长颈漏斗中加入 过氧化氢溶液 ; 收集气体并验满。 图图 3-3 固液常温型固液常温型 三、常见的气体制

41、取装置() A B C D 1. 装置 A 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缺点是不方便随时添加药品; 2. 与装置 A 相比, 装置 B 的优点是方便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实验时要将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体中; 3. 与装置 B 相比,装置 C 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 与装置 B 相比,装置 D 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停止与发生。 四、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 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的作用 (1)实验说明: 常温下,过氧化氢本身的分解速率很慢,产生的氧气不足以使小木条复燃 ; (2)实验对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 (3)实验操作: 将中混合物过滤,将固体

42、粉末洗涤、干燥、称重 ; 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质量未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 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 (4)实验操作: 将(3)中所得固体粉末,重复上述实验 ; 实验现象: 小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 2. 概念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 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3. 理解 (1)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包括“加快” ,也包括“减慢” ; (2)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3)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

43、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并不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也不变; (4)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量; (5)同一物质不可能充当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一般具有选择性; (6)同一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五、分解反应() 1. 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2. 特点:一变多,AB A + B。 3. 常见的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MnO2O2 2KClO3 = MnO2 2KCl3O2 2H2O2 = MnO2 2H2OO2 2H2O = 通电 2H2O2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一、微观粒子的共性() 1.

44、微观粒子非常小 2. 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3. 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物体的热胀冷缩改变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粒子本身的大小没有改变) 二、探究分子的运动() 1.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1)装置 A 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 (2)装置 B 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 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 (3)装置 C 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 ;原理是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进入 空气中,并逐渐运动到烧杯 A 中,与蒸馏水结合又形成了氨水 ; 2.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1) 实验中白烟首先在靠近浓盐酸一侧产生, 说明 相同条件下, 分子质量越小, 运动速率越

45、块 ; (2)装置观察到的现象为 C 中酚酞变红速率比 B 中快 ;说明 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速率越快 。 三、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理变化 (1)宏观方面:没有新物质产生,一般只涉及三态的变化。 (2)微观方面:分子本身大小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2. 化学变化 (1)宏观方面: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方面: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 3. 结论 (1)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2)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新的分子。 (3)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5)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