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6600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 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4 植树的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 知识知识 1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 , 国作家、电影编剧,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历了惨烈场面后成 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让乔诺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 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 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2主旨归纳。 本文描述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将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 倾注在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忍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赞美 了他勤劳执着、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 3背景探寻。 课文原来的题目是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The Man

2、 Who Planted Hope and Grew Happiness)。植 树的男人原是 1953 年作者让乔诺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 稿而写的。这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慷慨 ( ) 干涸 ( ) 坍 塌( ) 缝隙 ( ) 酬 劳( ) 废墟 ( 薰 衣草( ) 滚烫 ( ) 光秃 秃( ) 流淌 ( ) 硬朗 ( ) 沉默寡 言( ) 刨 根问底( ) 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慷慨: 光秃秃: 废墟: 干涸: 坍塌: 不毛之地: 张扬: 溜达: 刨根问底: 琢磨: 微薄

3、: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法 4knki h tn fnx chou x xn tn t tn ynln u po 5慷慨:大方;不吝惜。 重点重点 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为什么将牧羊人比喻成“泉水”?“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为什么将牧羊人比喻成“泉水”? 写出了“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丝丝的”井水后的特别感受,也暗示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 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 2从牧羊人的石房子中的布局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从牧羊人的石房子中的布局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中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

4、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 虎度日。 3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的 乐园。你能说说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这样做吗?乐园。你能说说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这样做吗? 是“只问耕耘,莫问收获”的大爱精神,慷慨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的精神支撑着他这样 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 4“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各有什么不同?“我”前后三次见牧羊人时高原的情形各有什么不同? 初遇牧羊人群山荒芜,村庄废弃,泉眼干涸,狂风呼啸;再见牧羊人树木挺拔,重见溪水;

5、最后一次相见微风飘香,树木歌唱,泉水长流,人口增加,村庄富饶。 5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 ?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叙写故事。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对牧羊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做出了 高度的评价。 “我”在文中仅仅是一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亲眼目睹了一个荒凉的不毛之 地变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田园。正因为第一人称叙述手法的巧妙运用,才使得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 实可信,才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6分析课文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描写非常生动,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比如: (1)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

6、缝隙, 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2)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3)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 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4)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这几 个比喻句,第(1) (2)句描摹声音,十分形象贴切,也符合写景的整体气氛。第(3) (4)句写景,前者 是写远景,比喻生动;后者是写近景,用新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 基础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涸 (h ) 倒坍 (t) 刨 根问底(p o) 挑 头(tio) B琢 磨(zu ) 溜 达(li ) 山毛榉 (j) 流淌 (tng) C白桦 (

7、hu ) 数 落(sh) 呼啸 (xi o) 鲜嫩 (n n) D酬 劳(ch u) 薄 荷(b ) 薰 香(xn) 废墟 (x) 2找出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字并改正。 (1)这里有五六拣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 ) (2)他的衣服扣子逢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 )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 ) (4)五年的军旅生崖使我忘记了“种树的男人”这回事。 ( )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他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B为打通这条路,他将老树的树干砍伐后

8、,刨根问底 地挖掘起来。 C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 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D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 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下列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 草。 (动作描写)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 C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心理描写) D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 (语言描写)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9、( ) 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 B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C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D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 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C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最了不起的奇迹!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能力能力 一

10、、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 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 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 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 林了吧! 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 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 山

11、毛榉,还种白桦树。 1910 年种的橡树, 已经长得比我都高, 真让人不敢相信。 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 11 公里宽。当 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 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 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 毁掉,也只能 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

12、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 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 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 1920 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 道这有多难!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段中加点的“杰作”是指什么? 4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守山人 张小萌

13、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 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 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 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 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 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

14、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 康去了。 “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 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老康,我老了啊。 ” “老朱,我也老了。 ” 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 哗的声响。 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 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 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

15、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 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 儿啊,现在是又” “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 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 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 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 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16、 “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 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三十七年了。 ”老康说。 “三十七年啊! ”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 ”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 “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 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 老朱点了点头, “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 好地方”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 “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 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 ”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

17、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 “都走了,走了好啊。 ”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 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 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你们是”老康显 然是不认识他们的。 “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 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 ”明泽的

18、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 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 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 ”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5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6第段中都写到老康“哭了” ,老康两次哭的原因都是什么? 7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8第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9文章第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真题真题 【

19、2018 年中考江苏淮安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圣人 赵长春 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 当年, 他被唤作“圣人”, 原因不得而知。 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 “老 圣人”。 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 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 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

20、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 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人们说: “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 再买些铅笔、 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 “这很有意思。 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 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说话间, 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 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 听他讲春分, 讲节气, 讲碾盘的故事。 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 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

21、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 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 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 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 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 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

22、也与老圣人有关。他 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 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 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 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 !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 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 心。学须静也,静

23、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 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 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2017 年 2 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

24、人”的事。 2品味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60 字以内) 3说说第 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5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探究其作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基础基础 1D 【解析】A 项,“坍”读 tn。B 项,“溜”读 li。C 项,“桦”读 hu 。 2(1)拣栋(2)逢缝(3)躁燥(4)崖涯 能力能力 1 “我”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由选文开头“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和选段结尾部分“这是 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

25、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可知,下面所讲的是作者再见牧羊人时的所见所 闻所感。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桦树鲜嫩、挺拔的 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这句话有明显的喻词,很容易看出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 喻的一般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某物的特点。 3指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前面“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可知,这里的“杰作”指的是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种 的长得很茂盛的一大片橡树。 4选段提到了第一

26、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是由人挑起的,产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但是也还有像这位默默 植树的牧羊人一样的人,他们像拯救世界的上帝一样在改变世界,造福人类,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锁定文中老康两次哭了的区域。第一处,是发生在 老康和老朱即将分别之时,老康因不舍而哭。第二处,是发生在两个青年来陪老康一起守山时,此时的老 康是因为守山后继有人喜极而泣。 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象,表明他对自己守护 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画线句子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

27、朱 比喻成挺拔的松树,沉稳的山杨。年迈的老朱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说成是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这体现了老朱的坚守山林的毅力和默默奉献且无怨无悔的精神。 8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 做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表现环境特点、暗示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为下文做铺垫等。 9交代老朱离开山林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代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 形象更丰满。揭示并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呼 应上文, “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28、呼应了前面舍不得老朱离开的情节。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结构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段包含的信息很多。 “朱明泽”的出现补全了前文 其父亲牺牲的故事情节,使情节更完整。两个年轻人接过了守山的担子,深化了文章主题,讴歌了这些默 默奉献的守山人。同时,老康全白了的头发也呼应了前文。 真题真题 1春分立蛋;操心碾盘;喜管闲事;饭前喝水。 【解析】题干要求将“老圣人”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所根据的语句“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 的笑”是神态描写,如果探究好这神态描写所反映出的人物心理,就一定要读好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可从 自己花钱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节气、了解好传统的角度作答。 3 “就好了” ,意思都

29、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 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 “仁义”之心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文句。 “小孩子就好了就好了”中连用两个“就好了” ,这运用的是反复的修辞 手法。反复的目的是强调。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 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4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 一位典范。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一定要联系全文来回答,否则把握不准答案。叫他“老圣人” 是因为他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叫“老圣人”又有些委屈他是因为他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不仅仅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所以“我”才如此表述。 5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 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物件的作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读懂内容后再作答。可从它提供了故事场 景,又是故事内容的主体,还是传统文化的见证等角度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