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培优)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4730 上传时间:2020-1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培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培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培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培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测试卷(培优)单元测试卷(培优) 一、单选题(每题一、单选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2020 题;共题;共 3030 分)分) 1.50 毫升水和 50 毫升酒精(酒精密度=0.810 3千克/米3)混合,则该混合液的密度 ( ) A.大于 0.910 3千克/米3 B.小于 0.9103千克/米3 C.等于 0.910 3千克/米3 D.无法判断 2.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半后,氧气的质量减小,密度变小 D

2、.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成质量增大,密度变大 3.几种液体的密度见表 1,实验室里现有的甲、乙、丙、丁,四种规格的量简见表 2.如果要求一次尽 可能精确地量出 100g 煤油,应选用 ( ) A.甲种量筒 B.乙种量筒 C.丙种量筒 D.丁种量筒 4.小东用最小砝码为 5g 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质量,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质量为 76.8g,后来同桌 小兰指出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则实际质量应为 ( ) A.71.8g B.75.2g C.63.2g D.73.2g 5.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初冬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

3、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面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的 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九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 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6.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测出量简中盐水的体积 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 A. B. C. D. 7.下列情况

4、中,物质的质量会改变的是 ( ) A.一块铝变成铝壶 B.一块冰融化成水 C.一台仪器被带到月球上 D.自行车轮胎日久磨损 8.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 是利用化学性质进行辨别的是 ( ) A.看油是否透明 B.油是否有异味 C.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9.你听说过“霜前冷,雪后寒“吗?从科学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应为 (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低 B.霜形成时的气温一定比雪形成时的气温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前低 D.霜是在地面上形成的,气温必在 0以下;

5、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地面 的温度降低 10.如图所示,在寒冷的冬天空调制热,在炎热的夏天空调制冷,玻璃窗上都会出现 小水珠。关于水珠出现在玻璃哪一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外一侧 B.冬天和夏天都在室内一侧 C.冬天在室外一侧,夏天在室内一侧 D.夏天在室外一侧,冬天在室内一侧 11.某同学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沸腾后用小火煮, 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

6、不多 12.室内温度为 20,此时将浸在酒精中的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能 正确反映温度计读数随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 ) A.B.C.D. 13.如图是某沿海城市和某内陆城市一年内气温随月份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B.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D.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第 13 题图 第 14 题图 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 T 随加热时间 t 变化的熔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

7、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 210 C.乙物质在 BC 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 BC 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15.一个由甲、乙两种金属做成的零件,其体积为 61.3cm 3若用与零件质量相同的纯金属甲和纯金属 乙做此零件,其体积分别为 96.5cm 3和 52.5cm3则原零件中金属甲的质量和金属乙的质量之比为 ( ) A.1:2 B.1:3 C.1:4 D.1:5 16.有两只质量和容积都相同的瓶子装满了不同液体,经测定一瓶是水,总质量是 5kg,另一瓶是煤 油(煤油0.8g/cm 3),总质量是 4.2kg,那么 ( ) A.瓶子的质量是 0.5kg B.瓶子的质

8、量是 0.8kg C.瓶子的容积是 4dm 3 D.瓶子的容积是 3.8dm3 17.有 20 颗外形相同、型号一样的钢珠,其中有一颗因质量偏小而不合格。为了找出不合格的钢珠, 现用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来测量,那么至少需要称量的次数为 ( ) A.2 次 B.3 次 C.4 次 D.5 次 18.现有密度分别为1、2(1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 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 1:1 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 A.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212 1:2 B.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1+2 C.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 1 2 )m0

9、 D.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 2 1 1)m0 19.生活中常用瓷碗炖食物,碗与锅底不直接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里的汤一定 ( ) A.会沸腾,但慢一点 B.和锅里的水同时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为 100 D.不会沸腾,温度低于 100 第 19 题图 第 20 题图 20.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 M 固体和 N 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 为实线,N 为虚线),在 35min 内 M 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 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

10、”,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 超过 100 B.由图乙知,M,N 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 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 肯定是晶体,N 肯定是非晶体 二、填空题(每空二、填空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7 7 题;共题;共 2323 分)分) 2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 雕琢玉石 食物变馊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钢铁生锈 22.图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这种物质属于_,它的熔 点是_,从该物质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成液态,大约持续

11、了_分钟。图线中的 EF 表 示物质处于_态,FG 段表示物质处于_态。 第 22 题图 第 23 题图 第 24 题图 23.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 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 (1)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_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 出房间_的气温较高; (2)A、B 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_图; (3)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24.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每隔 1 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

12、 物质的温度及观察其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_。 (2)第 4 分钟时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_。 (3)由图乙可知,CD 段吸收的热量比 AB 段_。 25.酒精是实验室中常接触的一种物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是由_构成的。 (2)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密度小于水的无色透明液体,以上性质中属于酒精 化学性质的是_。 (3)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 A、C 两图的对比, 可以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_有关。 该同学猜想液体蒸发还

13、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于是继续进行如下探究: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 盛_和酒精,把它们同时放在同一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液体的多少。 26.如图-1 利用定滑轮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测量一块蓝田玉坠的密度。将玉坠放入左侧小桶,向 右侧小桶内逐渐加水至 19.5mL 时,滑轮两侧平衡,则玉坠的质量为_g,取下右侧小桶置于 水平桌面上, 将玉坠浸没在水中如图-2所示, 此时液面示数是_mL, 玉坠的体积是_mL, 由此可得到该玉坠的密度为_g/cm 3( 水=1.010 3kg/m3) 第 26 题图 第 27 题图 27.某同学设计根据雪地上脚印深度进行粗略测量密度方法:利用一块平整地面

14、上的积雪。用脚垂直 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个向下凹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 知冰密度为冰冰测出积雪原来厚度为 H,用脚踩在雪上形成脚印深度为 h雪密度表达式式雪雪= _(用 H、h、冰冰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三、实验探究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4 4 题;共题;共 1818 分)分) 28.某品牌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车头灯反光镜上面部分就开始发白,影响反光效果,其结构如图所 示。为探究发生原因,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车头灯工作时的高温使反光镜表面物质熔化后变白。 查阅资料反光镜材料为表面镀铬的团状模塑料,它的耐热性比一般工程塑

15、料好,热变形温度为 200 280,可长期在 130C 下使用。铬的熔点为 1800。 实验该灯正常工作时,每 20 分钟测一次反 光镜发白处附近的温度,发现温度逐渐升高,3 小时 后保持在 75C 左右。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 分析评价上述获取的证据能否支持猜想,并说明理由:_。 第 28 题图 第 29 题图 29.图示是甲同学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 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

16、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 过程,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乙同学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 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 30.在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中, 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 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 且甲、乙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实验时,他们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 如表 1 和表 2 所示。

17、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成正比。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4(或 “2 与 5或 “3 与 6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 (3)综合分析比较表 1 或表 2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 (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 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3,表 4 所示。 综合分析比较表 1 和表 3(或表 2 和表 4)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_。 31.小东想测量标有净含量是“250 毫升”的舒化奶的密度,请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

18、(1)小东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这盒舒化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 图甲所示,则盒与舒化奶的总质量为_克。 (2) 小东把包装盒打开, 将盒中舒化奶全部倒入塑料杯中(如图乙所示), 称得包装盒的质量为 11.4 克,则他测得的盒中的奶的质量是_克,利用舒化奶的“净含量”求得它的密度为奶 _克/厘米 3。若牛奶的“净含量”标注准确,他测得的密度值偏_。 (填“大或小”) (3)小东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测舒化奶的密度,利用一个记号笔和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 内容补充完整: 测出图乙中塑料杯和舒化奶的总质量 m1; 用记号笔在塑料杯上标记出液面的位置,倒出舒化奶擦干塑料杯,用天

19、平测出塑料杯的质量为 m2; _,用天平测出_的质量为 m3; 水的密度记为水,舒化奶密度表达式_(用字母表示)。 四、解答题(第四、解答题(第 3232 题题 4 4 分,第分,第 3333 题题 8 8 分,第分,第 3434 题题 5 5 分,第分,第 3535、3636 题题 6 6 分,共分,共 5 5 题;题; 共共 2929 分)分) 32.小东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 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兰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东认为这是矿泉 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兰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

20、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 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33.国王给金匠一块纯金属,要求金匠用这块金属为他制一顶王冠。虽然做好的王冠的质量与原来的 金属块一样,都是 2400 克,但国王怀疑王冠中掺入了其他金属。国王让科学家调查王冠的制作材 料。 (1)科学家找来一块跟原来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测出这块金属的长、宽、高都是 5 厘米,则这块 金属的密度是多大?金属块最可能是哪种金属? 金属 铂 金 银 铜 密度(克/厘米 3) 21.4 193 10.5 8.9 (2)为了测王冠的密度,科学家先测出王冠的体积,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了王冠的密度。下表是 科学家五次测量王冠的体

21、积和计算出的密度: 测试次数 202 2 3 4 5 王冠的体积(厘米 3) 202 200 201 198 199 王冠的密度(克/厘米 3) 11.88 12.00 11.94 12.12 12.06 科学家为什么要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 科学家向国王报告王冠的密度是 12.0 克/厘米 3。请说明科学家是怎样利用他们的测量结果获得 这一密度值的。 科学家会向国王报告王冠可能是用哪种金属或金属的混合物制成的? 34.酿制白酒的装置如图所示。 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 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 然后将 “气酒” 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

22、出售。 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 20时,100 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 表所示。 (1)在 1 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_为宜。 (2)输汽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_。 (3)“45 度”白酒的密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勾兑时体积的变化)。 3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 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 210 2米2,容 器内水的深度为 0.2 米, 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 (已知酒精=0.810 3千克/米3, 铁=7.8 10 3千克/米3, 铝=2.710 3千克/米3) (1)求 A 容器中水的质量 m水

23、(2)求 B 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V酒精 (3)将 5400 克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 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36.一铝球的质量为 81 克,体积为 40 厘米 3,求: (1)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必须写明判断理由或计算过程) (2)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后求此球的总质量变为多少?(已知水银=13.610 3kg/m3,铝 =2.710 3kg/m3)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物质 密度/(kg/m 3) 比热/J/(kg) 沸点/(1P 0) 水 1.010 3 4.210 3 100 酒精 0.810 3 2

24、.410 3 78 1. A 解析:设水和酒精的体积都是 V, 那么混合液的总体积为 V总=2V, 总质量为:m总=水V+酒V; 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密度: = 总 总 = 水:酒 2 = 水:酒 2 = 1103/3:0.8103/3 2 = 0.9 103/3; 因为水和酒精混合后,它们的总体积会小于 2V, 所以混合液的密度会大于 0.910 3kg/m3。 2. B 解析: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但是材质的种类保持不变,因此密度不变,故 A 正确不合题 意;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位置改变,但是种子质量不变。因为种子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 变,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

25、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半后,氧气的质量减小,但是氧气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公式 m=V 可知,氧 气的密度变小,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成质量增大,但体积不变,根据公式 m=V 可知,气体的密 度变大,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3. 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煤油的密度为 0.8g/cm 3, 那么 100g 煤油的体积为: = = 100 0.8/3 = 1253. 因为 250cm 3125cm3,且能够被分度值 5cm3整除。 所以应该选择丙量筒。 4. D 解析: 读出的质量为 76.8g, 而砝码的最小质量为 5g, 那么砝码质量应该为 75g, 而游码质

26、量为 1.8g; 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得到:75g=m物体+1.8g; 解得:m物体=73.2g。 5. D 解析:A.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 A 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凝华现象,故 B 错误; C.樟脑丸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 C 错误;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 化成水形成的,故 D 正确。 6. A 解析: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27、; 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 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即安排最合理的是,其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 7. D 解析:A.一块铝变成铝壶,只是铝的形状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 A 不合题意; B.一块冰融化成水,只是状态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 B 不合题意; C.一台仪器被带到月球上,只是位置改变,但是质量不变,故 C 不合题意; D.自行车轮胎日久磨损,车胎的质量减小,故 D 符合题意。 8. C 解析:A.看油是否透明,描述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A 不合 题意; B.油是否有异味, 描述的气味,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

28、现出来, 属于物理性质, 故 B 不合题意; C.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描述的可燃性,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 C 符合题; 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 D 不合题意。 9. D 解析: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华现象,都需要向外放热。霜在地面附近形成,为了 放热需要空气的温度很低,往往在 0以下,所以下霜之前天气很冷,即“霜前冷”。而雪在高空形 成,下落到地面时熔化需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因此会使空气的温度降低,即“雪后寒”。故 D 正 确,而 A、B、C 错误。 10. D 解析:小水珠是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

29、的物体液化形成的,而液化需要放热。玻璃的温度都是低的,哪 侧的水蒸气温度高,小水珠就会出现在哪一侧。冬季时,屋内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内 一侧;夏季时,屋外的水蒸气温度高,因此水珠出现在屋外一侧,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11. D 解析:当水开始沸腾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只要它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就保持不变,几乎不会影响 鸡蛋煮熟的时间长短;而第二次用小火,那么浪费的热量少,自然节省燃料,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12. C 解析:当温度计上有酒精存在时,酒精蒸发带走温度计的热量,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会不断减小。当酒 精完全蒸发后,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下降,而是吸收空

30、气里的热量,慢慢的上升。当它的示数与室温相 同时,就会保持不变,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13. C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在一年内,实线上的气温变化量远远大于虚线上的气温变化量,根据公式 Q=cm t 可知,实线对应物质的比热容肯定小于虚线对应物质的比热容。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 容,所以实线对应的是砂石,比热容小,描述的是内陆地区的气温;虚线对应的是水,比热容大,描 述的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变化,故 C 正确,而 A、B、D 错误。 14. C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甲没有熔点,而乙有熔点,因此甲是非晶体,而乙是晶体,故 A 错误; B.乙物质的熔点是 210,故 B 错误;

31、 C.BC 段,乙物质虽然不但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它正在熔化,处于固液混合状态,故 C 正 确; D.乙物质在 BC 段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故 D 错误。 15. C 解析:设甲、乙两种金属的质量都为 m, 根据公式 = 可知,甲的密度为:甲 = 96.53;乙的密度为:乙 = 52.53; 根据 = 甲+ 乙= 甲 甲 + 乙 乙得到:61.3 3 = 甲 96.53 + 乙 52.53 ; 根据 m=m甲+m乙得到: m=m甲+m乙 ; 式联立,解得:m甲:m乙=1:4。 16. C 解析:根据 m总=m液+m瓶可知: 5kg=10 3kg/m3V 瓶+m瓶; 4.2kg=0.81

32、0 3kg/m3V+m 瓶; 解得:m瓶=1kg,V瓶=410 -3m3=4dm3。 17. B 解析:将 20 颗小球分为三组,分别为 7、7 和 6 颗,命名为 a、b、c; (一)将 a 和 b 两组放在天平上,如果 a 组上翘,说明这颗钢珠在 a 组里面; 将 a 组分为 3、3、1 三组,命名为 d、e、f;将 d 和 e 组放到天平托盘上,如果天平平衡,那么 剩余的 f 组那个就是被寻找的钢珠,此时仅需 2 步;如果 d 盘上翘,说明被寻找的在 d 组;这时再将 的组分为 1、 1、 1 三组, 将任意两个放到托盘上, 如果天平平衡, 那么外面的那个就是; 如果不平衡, 那么上翘那

33、端的那个钢珠就是,此时需要 3 步。 (二)将 a 和 b 两组放在天平上,如果天平平衡,那么被寻找的在 c 组;这时将 c 组的 6 个钢珠分 为 3、3 两组即可,放在天平上,哪端上翘,被寻找的就在哪组里面;将上翘的哪组再次分为 1、1、 1,将任意两个放入托盘即可确定被寻找的那个钢珠,此时仍需 3 步。 18. C 解析:(1)我们设液体的体积为 V,则混合液体的体积为 2V,两种液体的质量分别为 m1=1V,m2= 2V,则混合液体的质量为 m=m1+m2=1V+2V,所以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1:2 2 = 1:2 2 ,所以 A、 B 错误; 因为= ,12 , m0一定,所以由=

34、,V= 可知,V1V2,使混合液质量最大,即 V2全取,V1有剩余,则 m剩=m0-1V2=m0-1 0 2 =(1- 1 2 )m0 故 C 正确、D 错误。 19. C 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汤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 但碗内的汤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沸腾;因此 A、B、D 不符合题意。 20. A 解析: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 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 100,选项 A 正确;读图可知,M 有一段这 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

35、物质属于晶体,但在 35min 内 N 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 N 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选项 B、C、D 错误;故选 A。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21. ; 解析:雕琢玉石,形状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食物变馊一般是指微生物分解食物时产生一些不太好闻的气体,导致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形态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钢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晶体;80;20;固;固液共存 解析

36、:(1)图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种物质有熔点,可以判 断这种物质属于晶体,它的熔点是 80; (2)从该物质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成液态,大约持续了:40min-20min=20min。 (3)图线中的 EF 表示物质处于固态,GH 为液态,而 FG 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23. (1)液化;乙 (2)B (3)不变 解析:(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形成的,甲 图与乙图相比,甲图“白气”团大,说明液化过程容易,根据液化的条件可知,液化需要遇冷所以温 度更低时较易液化,据此可知房间乙的气温较高; (2)因为水沸腾时,

37、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是变大的,所以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 B 图; (3)由于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已经不会升高,所以 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 不变。 24. (1)使冰均匀受热 (2)固液共存 (3)多 解析:(1)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中的冰加热,目的是使冰均匀受热。 (2)根据乙图可知,BC 段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冰处于熔化状态,那么试管中物质的状态为固 液共存; (3)根据乙图可知,CD 段吸热:10min-6min=4min,AB 段吸热 2min,因此 CD 段吸收的热量比 AB 段 多。 25. (1)分子 (2)易燃 (3)温度;等质量的水 解析:(1)酒精是由分子构成的

38、; (2)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密度小于水的无色透明液体,以上性质中属于酒精化 学性质的是易燃; (3)A、C 两图中,液体都是水,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只有 C 中用酒精灯加热温度较高,因 此可以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该同学猜想液体蒸发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于是 继续进行如下探究: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质量的水和酒精,把它们同时放在同一环中,一段 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液体的多少 26. 19.5;26;6.5;310 3 解析:(1)玉坠的质量 m=m水=水V水=1g/mL19.5mL=19.5g; (2)根据图 2 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 1mL,那么玉坠和

39、水的总体积为 26mL,玉坠的体积:V=V总-V水 =26mL-19.5mL=6.5mL; (3)玉坠的密度为: = = 19.5 6.53 = 3/3= 3 103/3。 27. (H-h)冰/H 解析:设脚印的横截面积为 S,冰的体积为(H-h)S,雪的体积为 HS。雪压成冰后质量不变,所以 m 雪=m冰=冰V冰=冰(H-h)S,所以雪的密度:雪=(H-h)冰/H。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 28. 温度计和钟表(秒表);证据不支持猜想,因为车头灯工作时反光镜的温度在 75左右,没达到 其表面物质铬的熔化温度 1800 解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测量反光镜发白处的温度,因此需要温度计;

40、还要测量灯泡的工作时 间,因此需要钟表; 分析评价证据不支持猜想,因为车头灯工作时反光镜的温度在 75左右,没达到其表面物质铬的 熔化温度 1800。 29. (1)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 碘蒸气。 (2)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水浴加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水的温度最高为 100 ,碘达不到熔 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 华。 解析:(1)甲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烧瓶底部有紫红色的固体碘,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的过 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 (2) 实验方案为

41、: 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 将烧瓶水浴加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 水的温度最高为 100 ,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 地说明碘的升华。 30. (1)1.2.3 或 4.5.6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3)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值 (4)处于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解析:(1)探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密度相同,而改变物质的体积,故选 1、2、3 或 4、 5、6; (2)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4(或“2 与 5或“3 与 6 )的数据可知,它们的体积相同,但是密度不同,

42、因此得到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3)综合分析比较表 1 或表 2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一个确定值。 (4)综合分析比较表 1 和表 3(或表 2 和表 4)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处于不同状态的同种 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31. (1)271.4 (2)260;1.04;小 (3)将塑料杯中倒入水到记号处;杯和水; (1;2)水 3;2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100g+100g+50g+20g=270g,游码的质量为 1.4g,那么盒 子与舒化奶的总质量为:270g+1.4g=271.4g。 (

43、2)盒中奶的质量为:271.4g-11.4g=260g,那么舒化奶的密度:. = = 260 2503 = 1.04/3。盒 中的奶不能全部倒入塑料杯中,因此测出的舒化奶的质量偏小,则计算出的密度比标定值偏小。 (3)实验步骤为: 将塑料杯中倒入水到记号处,用天平测出杯盒水的质量为 m3; 水的密度记为水,那么舒化奶的体积为: = 水= 水 水 = 3;2 水 ; 舒化奶的质量为:m=m1-m2; 舒化奶的密度: = = 1;2 32 水 = ( 1;2 ) 水 3;2 。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 32. 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装满干沙子,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出较小水珠。用 干毛

44、巾擦净,等一会儿有出现小水珠。证明水珠是有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而不是由瓶子中的 水渗透而来。由此可证明小张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吴的结论是正确的。 解析: 如果要确认小东的说法是否正确, 那么就要在相同的矿泉水瓶内装入水以外的物质, 例如沙子。 如果从冰箱中拿出后, 没有出现水珠, 那么小东的说法正确; 否则, 小吴的说法正确, 据此分析解答。 33. (1)这块金属的体积为:V=a 3=(5cm)3=125cm3; 这块金属的密度: = = 2400 1253 = 19.2/3; 与表格数据比较可知,这块金属可能是金。 (2)科学家要五次测量王冠的体积的原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45、; 科学家获知这一密度值的方法为:计算 5 次测量出的密度的平均值; 学家会向国王报告王冠可能是用金和铜的混合物制成的。 解析:(1)首先根据 V=a 3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再根据公式 = 计算出金属的密度,最后与表格 数据进行比较即可; (2)对同一个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然后计算出所有结果的平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实验 误差; 根据中的分析解答; 计算出王冠的密度小于纯金的密度,那么它应该是由黄金和密度小于黄金的金属混合而成的,据 此分析解答。 34. (1)78 (2)扩大散热面积,降低温度有益于气态酒精液化 (3)酒精的体积为:V酒=V45%; 酒精的质量为:m酒=酒V酒=0.8g/

46、cm 345%V; 水的体积为:V水=V-V酒=55%V; 水的质量为:m水=水V水=1g/cm 355%V; 那么白酒的总质量:m=m酒+m水=0.8g/cm 345%V+1g/cm355%V=0.91g/cm3V; 那么白酒的密度为; = = 0.91/3 = 0.91/3。 解析: (1)当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它吸热后汽化的速度非常快;由于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因此还可以保证得到酒精的纯度; (2)输气管的长度越大,散热面积越大,越有利于酒精的液化; (3)首先根据 V酒=V度数计算出酒精的体积,然后根据 V水=V-V酒计算出水的体积,接下来根据密 度公式分别计算出水和酒精的质量,将二者相加就是白酒的总质量,最后再计算白酒的密度即可。 35. (1)解: 容器中水的体积: = = 2 10;22 0.2 = 4 10;33;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