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文化生活》背诵手册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8489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文化生活》背诵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文化生活》背诵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文化生活》背诵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文化生活》背诵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文化生活》背诵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 一、选择题重点一、选择题重点 1. 文化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产物。 2.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物质载体中。 4.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 深刻的影响。 5. 经济是基础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反映 6.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落后的

2、、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阻碍社会的发展。 7.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 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9.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10.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核心和标志。 11.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2. 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

3、染力和感召力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真好、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心灵的火 炬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1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5. 庆祝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集中展示。 16.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 要意义。 17.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重要动力。

4、18. 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19. 文化既是民族的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的。 20. 文化传播的途径途径:商业贸易、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人口迁徙、 教育教育。 21.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传递、沟通、 共享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2. 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 2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

5、有相对稳定性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继承性继承性。 24.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25. 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 26. 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前提,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7.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2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

6、系的矛盾运动:决定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9. 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 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0.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源泉和动力。 31.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32.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3. 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主体,也是文化创造文化创造的主体。 34.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

7、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基 本途径本途径。 35.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根本标准。 36.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关键在创新。 37.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以我为主,为 我所用。我所用。 38.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不 断提高国家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9.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不能离开传统文化,

8、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 40.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创新的根基 41. 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42.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43. 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44. 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5.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9、,具有实用性和综合实用性和综合 性性的特点。 46.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7.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 化之中。 48.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推 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49.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

10、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 梦想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而是具体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 想文化的主心骨主心骨。 51. 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 多样化、 多方面多层次、 多样化、 多方面的特点。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 52. 面向广大人民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为人民大众所喜

11、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大 众文化。众文化。 53.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 设的必然要求。 5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55.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的根本制度的根本制度,(新教材)(新教材)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遏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

12、力。 56. 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传承者和弘扬者。 57.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 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实践。 5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文化发展道路。 6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 化新辉煌。 6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62.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 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63.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自身文化价 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

14、念。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64.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的基本方略之一。 65. 意识形态决定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66.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领导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主导权和话语权。 6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68.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15、其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7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71. 当代中华文化的华文化的“魂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73.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74.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关键是高举理 想信念的旗帜。 75. 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16、,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新教材新教材) 76.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绞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绞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党史、新中 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新教材)(新教材) 7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围绕举旗帜、举旗帜、 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7、的制度。(新新 教材教材) 二、非选择题重点二、非选择题重点 1.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反作用反作用+相互交融相互交融+综合国力)综合国力)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 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 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 (4

18、)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5)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 武器。 (6)文化兴盛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 2.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表现+特点特点+塑造人生)塑造人生)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19、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文化遗产的地位、意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4.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只

20、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5. 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其次,面向世界,博采 众长,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6.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

21、,促进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7. 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 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

22、路,具有深刻影 响。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8.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 起推动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9.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反

23、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0.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 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1.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

24、进文化的发展。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为什么要重视教育?为什么要重视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 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对经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为经济建设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3. 科技在文化中的作用科技在文化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科技促进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

25、具,使文化产品批量化、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14. 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作用: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5.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正确方向正确方向+主体主体+内容形式内容形式)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

26、”, 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 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持 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 形式上不断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6.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

27、与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 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17.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 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 上,推出融汇多种

28、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18. 文字和汉字的作用文字和汉字的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19.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 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

29、化的理 解。 20. 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 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 了丰厚滋养。 21. 中华文化与中华文化与 民族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

30、华文化。 它们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2. 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23.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如何理解爱国主义 (1)地位: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 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3)特点: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 (4)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

31、主义的高度统一。 (5)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24.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地位、作用:(4 精精 1 魂魂 1 任务任务 3 要求)要求) 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 之魂。(4 精 1 魂) 意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5.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主心骨(主心骨+传承传承+对外来对外来+立足实践立足实践+弘扬者)弘扬者)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 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发扬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肩负起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弘 4 扬者和建设者。 26. 面对多样化的文化,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面对多样化的文化,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坚

33、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 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御腐朽文化。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 27.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新教材)(新教材)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5)

34、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8.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含义: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 今时代条件,发 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协调发展。 (2)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熔 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 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实践。 (3)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 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 化获得空前发

35、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4)措施、要求: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新教材)(新教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国绕举旗帜、 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 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 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 精 神力量

36、。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9.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 地位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必要性 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 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含义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

37、身 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0. 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1)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能够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2)如何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必须推动中华优

38、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 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 力量。 31. 通过关键词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关键词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回答什么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 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2)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39、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 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3)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位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民族、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作用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 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

40、中体现。 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 24 个字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特点 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望;既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既体现社会 主义本质要求,又体现时代精神。 作用 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要求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 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41、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使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 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 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 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33. 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1)为什么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 想信念的旗帜。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坚持理想信念能够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理 想

42、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2)怎样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新教材)(新教材) 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绞文化、革 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 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要推进诚信

43、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青年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34.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政治高考 > 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