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3 课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影视和互联 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 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 带来的巨大变化。 1.掌握近现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 理 解它们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2.掌握近代影视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状况。 3.掌握互联网在中国兴起的表现, 理解互联网 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报刊业的发展 1出现: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创办报刊。 2发展 (1)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等城市出现中国人办的报刊,最著名的是上海的申报 ,对打 破当时封建思想的禁锢起了很大作用。 (2)中国新兴
2、的政治派别,重视发挥报刊舆论工具的作用。 维新派:创办时务报 国闻报 ,宣传变法主张。 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报 ,宣传三民主义纲领。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创办新青年 每周评论等报刊,宣传科学与民主,介绍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向导 红旗 新华日报等报刊,宣传民主 革命主张,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迅速发展 (1)原因:新中国成立。 (2)代表性报刊: 人民日报 人民文学 光明日报 解放军报等。 (3)作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注人民生活。 4繁荣 (1)原因:改革开放。 (2)特点 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既注意市场的
3、需求,又注意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 判断正误 (1)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报刊是 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 。( ) (2)20 世纪前期,国共两党报刊在报道主题和内容上是一致的。( ) 深化理解 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 过报刊宣传、发动。 (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 涌现。 二、广播影视业的兴盛 1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 (1)20 世纪
4、 20 年代,上海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 (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广播站。 (3)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 2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 (1)开始的标志:1905 年,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 (2)发展成熟 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 表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 ,出现许多反映抗日战争的优秀影片, 如风云儿女 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3)飞速发展 时间:新中国成立后。 特点:工农兵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大量搬上银屏。 主要代表作品: 渡江侦察记 林则徐 祝福 大闹天宫 李双双等。 (4)走向辉煌 原因:改革开放。 代
5、表作品:弘扬主旋律的西安事变 大决战 抉择等。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是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 (2)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 判断正误 (1)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 (2)电影和电视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在同一时期传入中国。( ) 误区警示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 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 与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 生活和经济生活。 三、互联网的崛起 1兴起: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2特点:集报刊、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
6、体,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迅速实现。 3影响: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 误区警示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 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 实 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 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 问题思考 电子商务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生意。互联网与其 他媒介手段相比,有什么明显优势? 答案 互联网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于一体,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互动, 双向传受,使人们更加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辩证的看待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
7、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思维方式。 (2)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 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 针对练 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 000,你就是 个布告栏;超过 1 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1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 万,你就 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 000 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网友认为
8、你的粉丝超过你就是”即可选出 A 项; B、 C 两项本身说法不符合史实,均排除;题目中未涉及互联网激发信息技术革新的功能,故排 除 D 项。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 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 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应用 材料反映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主要目的是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 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 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
9、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 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其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而 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应用 1 依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报刊的作用。 答案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推动政治运动。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上参政议政已成为一种新景象,大大提高了政 府决策的民主性和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而这种新的参与媒介具有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便 捷、广泛、深入、互动等优势,成为各传播主体之间交流和对话的最佳平台,从而产生了所 谓的“互联网政治”新景观。李杰互联网对政府决策的积极影响 应用 2 依据材料二分析互联网的影响。 答案 有利于提高政
10、府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提高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 “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 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 (2)影响 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针对练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
11、广泛传播, 并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 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 A报刊杂志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 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这些外来词通过报刊翻译过来,经报刊媒体广泛传播然后在中国经过一段 时间打磨、普及等,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可知这些思想被中国近代先进人士改造通过报 刊的形式来宣传挽救中国,故 C 项正确。 1(2019 大连高一检测)19 世纪 70 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 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
12、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为报纸,故选 C 项。 2 (2018 南京高一检测)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 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创办于 19 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答案 C 解析 中外纪闻 国闻报都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报刊, 国民报是资产阶级宣传民主革 命思想的报刊,故 A、B 两项不是三者的共同点;D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维新变法运动 与辛亥革命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 C 项是其共同点。
13、 3(2019 南京高一检测)1896 年 8 月 14 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 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中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 A上海拍摄国产第一部电影 B电影传入中国上海 C电影最先出现于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时间是 19 世纪末,即为电影传入中国的时期,因此只有 B 项最为恰当。 4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其中 “m”为“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 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 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
14、际荣誉 答案 A 解析 “movie”翻译为电影,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 业开始起步。 5(2018 贵州学业水平测试)用 Email 发邮件、用 Blog(博客)写日记、用微信沟通,已成为很 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反映了( ) A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B传统交流方式被完全抛弃 C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西化 答案 C 解析 “发邮件”“写日记”“沟通”是指生活与交往方式, 互联网在改变着这一切。 A、 B、 D 三项说法错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
15、学”,自办 报刊。 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 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 昭 文新报 、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 、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 、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 广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 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1898 年间,全 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 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 时务报在澳门 创办的知
16、新报 ,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 湘学报和湘报等,宣传变法图存。 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 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答案 (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列 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 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近代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 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 社会影响大。 (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启蒙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媒以 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