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祸兮福兮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6363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 祸兮福兮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3课 祸兮福兮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3课 祸兮福兮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13课 祸兮福兮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3 课课 祸兮福兮祸兮福兮 学习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记载,初步了解老子及其辩证思想。2.精读课 文,积累文言知识和成语。3.结合现实实例,充分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不自矜 ( ) (2)大方无隅 ( ) (3)廉而不刿 ( ) (4)其脆易泮 ( ) 答案 (1)jn (2)y (3)u (4)p n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敝 则新:_ (2)圣人执 一:_ (3)不自伐 :_ (4)明道若昧 :_ (5)质真若渝 :_ (6)善贷 且成:_ (7)廉而不刿 :_ 答案 (1)破旧,坏 (2)坚守 (3)夸耀

2、 (4)暗 (5)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 (6)施与 (7)刺 伤,划伤 2通假字 (1)高下相盈 :通“_” (2)建 德若偷:通“_” (3)起于累 土:通“_” (4)受国之垢 :通“_” 答案 (1)呈 (2)健 (3)蔂 (4)诟 3古今异义 (1)大方 无隅 古义:_ 今义:_ (2)大象 无形 古义:_ 今义:_ (3)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 今义:_ (4)不笑不足以为 道 古义:_ 今义:_ (5)为天下式 古义:_ 今义:_ 答案 (1)最方正的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样式、颜色等) 不俗气 (2)大的形象 陆地上现存的最大的哺

3、乳动物,即象 (3)做事情 做,投身到(事业 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4)把作为 认为 (5)标准,表率 形式,式样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善 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 夫唯道,善 贷且成: 文惠君曰:“嘻,善 哉!技盖至此乎?”: 善 刀而藏之: 素善 留侯张良: 京中有善 口技者: 亦余心之所善 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亡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 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 今臣亡 国贱俘,至微至陋: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河曲智叟亡 以应: (3)易 其安易 持: 以其无以易 之: (4)盈 高下相盈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 (5)是 不自是 ,故彰:

4、是 以圣人方而不割: 受国之垢,是 谓社稷主: 答案 (1)与“恶”相对/善于/好,妙 /通“缮”,擦拭/与友善,交好/善于,擅长/爱 好,崇尚 (2)失去/逃走/灭亡的/死亡,饿死/通“无”,没有 (3)容易/替代,更换 (4) 通“呈”,呈现/充盈 (5)认为正确/指示代词,这/代词,代“受国之垢”者 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曲则全 :_ (2)枉则直 :_ (3)敝则新 :_ (4)不自见,故明 :_ 答案 (1)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2)形容词用作动词,伸直 (3)形容词用作动词,出新 (4)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现 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于 天

5、下莫柔弱于 水: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不拘于 时,学于余: (2)为 天下皆知美之为 美: 是以圣人执一为 天下式: 不笑不足以为 道: 为 之于未有: (3)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 王曰:善哉 论事: (4)其 孰知其 极: 其 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 皆出于此乎: 其 若是,孰能御之: 佩缤纷其 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答案 (1)介词,比/介词,从/介词,对/介词,表被动 (2)是/当作,作为/成为/做事 (3) 疑问语气词,呢/句中助词 (4)代词,它的/代词,代事物/副词,大概/连词,如果/助词,调 节音节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明

6、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译文:_ (2)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_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译文:_ (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文:_ 答案 (1)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 来却像是艰难。 (2)能干大事的人才,成就较晚,大音是听不到声音的,大象是没有形迹的。 (3)灾祸啊,幸福依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隐伏在它里面。 (4)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把多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而人的规律则刚好相反,减少不足的来 增加多余的。 三、名言警句 1课内名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7、之所伏。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课外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 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约生活于公元前

8、571 年至公元前 471 年间。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掌管史册典籍的官吏,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 西出陕关,不知所终。他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 又名老子 ,但经考证是后人或老子同时代稍后的人根据老子的言行编纂的,基本上概述了 老子的思想。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生成、自然演变的 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在政治思想上,老子 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以此来缓和尖锐 的社会矛盾。 二、背景展示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尾大不掉

9、,王室难以控制。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 旗号, 相互征伐, 其目的就是称霸天下。 为了实现目的, 他们往往急功近利, 但结果却是“欲 速则不达”。应当说当时整个社会的心态都是轻浮躁动的。鉴于此,老子提出了“天道无为, 顺其自然”的观点,试图扭转异风,改变现实。 三、文化常识 上士 闻道,勤而行之。 士:在先秦原为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后来游离出来成为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差不多相当于现 在的知识分子。 文白对译 天下 皆知 美之为美,斯恶 已;皆知 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丑也就诞生了;都知道什 善之为善,斯不善 已。 么是善的时候,恶也就诞生了。 斯:则,就。恶:丑,长得 难看。已:表确定语气

10、。 有 无 相 生, 难 易 相 成, 所以,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 长 短 相 形,高 下 相 盈,音 声 长和短互相比较才能显现,高和下互相对照才能呈现,音和声 相 和, 前 后 相 随。 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由于排列才有顺序。(二章, 节选) 形:这里指在比较和对照中显现出来。盈:通“呈”, 呈现。音声:乐器奏出来的声音和人唱出来的声音。 曲 则 全, 枉则 直, 洼 则 盈,敝 委曲就能保全,弯曲就能伸直,低洼的可得充满,破旧的 则 新, 少 则 得, 多 则 惑。 可得新生,缺乏的便可获得,富有的反而迷惑。 曲则全:委曲就 能保全。枉则 直:弯曲就

11、能伸 直。敝:破旧,坏。 是以圣人 执一 为天下 式。 所以,圣人固守其道是天下人认识上天的标准。 执一:固守其道。执,坚守。 一,指道。式:标准,表率。 不自 见, 故 明; 不自我表现,反而更能显出自己; 不自 是, 故 彰; 不自 伐,故 有 功; 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反而更能成就功业; 不自 矜,故 能长。 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进。 见xi n:表现。是:正确。这里是认为正 确的意思。伐、矜:夸耀。长zhn:长进。 夫唯 不 争, 故 天下莫 能 与之争。古之所谓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过他。古人所说 “曲 则 全”者,岂虚言哉? “委曲就能保全”的话

12、,难道是假话吗?如果能够按照古语去做, 诚 全 而归 之。 那么,保全自身的效验确实就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二十二章) 莫:没有谁。诚全而归之:意思是,如果能够按照古语去 做,那么,保全自身的效验确实就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 之,指这 样做的人。 上 士 闻 道, 勤而行之; 中 士闻 道, 优秀的人明白了道之后,勤勉地遵行;一般的人明白了道 若 存 若 亡; 下 士 闻 道, 之后,仍是将信将疑、迷惑不解的样子;俗陋的人明白了道之后, 大笑 之。 不 笑不足以 为道。 大声嘲笑。道不被人嘲笑就不成其为道了。 士:在先秦原为最 低级的贵族阶层, 后来游离出来成为有知识有技艺的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

13、的知识分子。 老子把这些人按照对“道”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分为上中下三等。勤:努力, 尽心尽力。若存若亡:将信将疑,迷惑不解。 不笑不足以为道:道不被人嘲笑就不成其为道了。 故 建 所以建立这门 言 有之:明 道 若 昧,进 道 若 学说的人说:道是光明的,世人却以为暗昧,在道里长进,却似 退,夷 道 若 颣, 上 德 若 乎是颓废,在道里有平安,看起来却像是艰难,高尚的道德却好 谷, 大 白 若 辱, 广 德 像凹下的山谷,极大的荣耀却好像受了侮辱,宽广之德却被视 若不足,建 德 若偷,质 真 若 渝, 大方 若不足,刚健之德被视若苟且,纯真的德被视若败坏,最方正 无 隅, 大 器 晚成, 大

14、音 希 声, 的却没有棱角,能干大事的人才,成就较晚,大音是听不到声 大象 无形。 音的,大象是没有形迹的。 建言:立言,也就是著书立说。 这里泛指老子之前的古书。 昧:暗。夷:平。颣l i:丝线上的疙瘩。这里是不平的意思。 上德若谷:高尚的德像凹下的山谷。辱:污垢。建:通“健”, 刚健。偷:苟且,懈怠。质真:纯真的德。质,纯真。真,即“德”。 渝: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大方无隅:最方正的却没有棱角。 隅,角。大器:大用之才,全才。器,才能。大音希声:大音 是听不到声音的。希,少,这里指声音很小。大象无形:大象 是没有形迹 的。象,形象。 道 隐 无 名。 夫唯 大道隐藏在万物之中,所以无法

15、给它命名。正因为 道, 善 贷 且 成。 它是道,它才善于辅助万物并使它完成。(四十一章) 隐:隐藏。名:名称。贷:施 与。成:成就,成全。 祸兮, 福之 所 倚; 福兮, 祸之 所 伏。 灾祸啊,幸福依靠在它旁边;幸福啊,灾祸隐伏在它里面。 孰知 其 极?其 无 正。 正复 为 奇, 谁知道它最后的道理?实在没有定准。公正随时可变为奸邪, 善 复 为妖。 人 之迷, 善良随时可变为凶恶。人们对于正邪、善恶可以相互转化的迷 其日固久。 惑已经很久了。 倚:依靠。伏:隐伏。极:终极,究竟。无正:没 有定准。正,准则。奇j:邪。妖:不善,恶。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们对于正邪、善 恶可以相互转化的迷

16、惑已经很久了。 是以圣人方 而不 因此,圣人方正而不会 割, 廉 而不 刿, 直而不 肆, 光 伤害别人,有棱角而不会划伤人,正直而不冲撞冒犯别人,明 而不 耀。 亮却不炫耀自己。(五十八章,节选) 割:伤。廉:棱角。刿:刺 伤,划伤。肆:放纵自己, 侵犯别人。 耀:炫耀。 其 安 易 持,其 未 事物还安定时,它的稳定容易保持,事物还没有显出变化 兆 易 谋; 其 脆 易 泮, 其 的迹象时,改变它就很容易;事物还脆弱时,容易破散,事物还 微 易 散。为 之于未 有, 治 之 微细时,容易打散。要在事物还未发生前先把它办完,要在事 于未 乱。 物还未混乱前先把它整理好。 安:安定。持:保持。

17、 泮p n:破散,分解。 合抱之 木,生于 毫 末;九层之 台,起于累 土; 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萌芽产生;九层的高台,从一筐泥土筑 千里之行, 始于足 下。民之从 事, 常于 起;千里的远行,在脚下第一步开始。人们所做的事,经常是 几 成 而 败之;慎终 如 始, 则无 在快成功的时候失败的;若结束时能像开始时一样慎重,就不 败事。 会失败。(六十四章,节选) 累土:一筐土。累,通“蔂”,装土的 筐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 的远行,在脚下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 逐渐积累起来的。慎终如始:结束时能像开始时一样慎重。 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慎,谨。如,像。 天 之道, 其犹张

18、弓 与? 高者 自然的规律,不很像张开弓射箭吗?目标高了就把它压 抑 之, 下者 举 之,有 余者 损 低一点,目标低了就把它抬高一点,弓张得过满就把它减小 之, 不足者 补 之。 天 之道, 一点,弓张得不够满就把它拉满一些。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 损有余 而 补不足。 人之道则 不然,损 不足 把多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而人的规律则刚好相反,减少不足 以奉 有余。 孰能有余 以奉天下?唯有 的来增加多余的。谁能把多余的拿出来以奉天下呢?那只有得 道 者。 道的人才能如此。(七十七章, 节选) 天之道:自然的规律。 张弓:给弓上弦。 天下莫 柔弱于水, 而攻 坚强者 莫之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

19、西,而在攻击坚强者的东西中没有什么 能胜, 以其无 以 易 之。弱 之 胜强, 能超过水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小的能战胜强大的, 柔 之 胜刚, 天下莫 不知, 柔软的可以战胜刚强的,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 莫 能 行。是以圣人云: “受国 之垢, 没有人能这样做。因此圣人说:“能为国家承受屈辱的人, 是谓 社稷 主; 受国 不祥, 是 为 才称得上是社稷的主人;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的人,才称得上是 天下 王。” 正言 若反。 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话一样。(七十八章) 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句,即“莫能胜之”。胜,超过。受: 承受。垢:通“诟”,耻辱。不祥:灾祸。正言若反:

20、正 面的话听起来 像反话一样。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看过射雕英雄传 ,我们都为郭靖能够习得绝世武功九阴真经而 兴奋不已,在九阴真经这部绝世武功秘诀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 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没错,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 近老子, 看看他还写了哪些“武功秘籍”。 好, 接下来我们正式学习今天的课文 祸兮福兮 。 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 课文所选择的七节,独立成段,按照一定的论述思路,论证了老子的思想。请用简洁的语言 概括图中空缺段节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说事物的相对与相生 道无所不在,又难以识别 福祸相生的关系 “天 之道”

21、和“人之道”的不同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了老子怎样的 观点?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答:_ 答案 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相对的概念,这段文字意 在说明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到处显示着这个道理。譬如动与静,世界 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物理学中谈到运动,都会先假定一个相对静止的参照物。假如没有 静止,运动也就无从谈起。再推而广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一个对立面。 2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 ”如何理解三种“士” 对于“道”的不同态度? 答:_

22、 答案 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道”的三种境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 机,只觉得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 他能够一眼看穿,发现本质,从而勉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道”)深藏不露, 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 道者。”结合这句话解释老子的“道”。 答:_ 答案 “道”在中国最初的解释是道路、坦途,但是在以后逐渐抽象化,引申出法则、规律 的意思,上升为哲学的范畴。道,就是藏在具体事物背后,独立存在的规律。“天道”就是 宇宙运行的自然规律,它损有余补不

23、足,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人道”则相反,损 不足补有余,违反自然规律,加剧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老子对此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希望 有道者改之。 对于老子,有人说他是消极的,有人说他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并不消极,你怎 么看待? 答:_ 答案 (观点一)老子是消极的。他注重柔弱,反对人的进取,对人的主动性的发挥难免产生 消极影响。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大家都过着简单的原始生活,“邻 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企图把历史拉回倒 退的想法。 (观点二)老子不是消极的。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真正的无为,而是要遵从自然的规 律、事物发

24、展的规律,顺其自然。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 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 在行动时冷静思考,对问题系统全面考虑,保证事物本身的一种“自然和谐”状态。因而, 老子的“无为”思想实际上是入世的思想,并不消极。 对 偶 本文的语言精警凝练,言简意赅,处处闪烁着哲人的智慧。本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艺术 特点是语句多排偶,文多用韵。句式整齐中透着变化,时而层层排比,时而两两相对,有时 骈散结合,有时一章一韵,文章显出了一种错落有致的美,对后世各种讲究对偶押韵的文章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技巧点拨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

25、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 意思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 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 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 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宽式对偶只要达到严式 对偶五项要求的一部分就可以,不很严格,如

26、例句。 3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 ,砭痼弊常取类型 ,而后者尤 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作用 (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3)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 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 上说的, 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上说是对比,就 形式上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迁

27、移运用 根据下文的提示,在池州赋的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句。 要求:句与下文的句式一致,第句与上文的句式一致,文意贯通,运用修辞。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铜陵,南接黄山,西邻江西,北濒长 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风光旖旎。 池州境内, 山高水长。 _, _。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至臻完美。循环经济,初见端倪。建设池州,发展工业, _,赞叹宇宙之源。锦绣池州,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和 谐相处,_。实力池州,活力池州,魅力池州,和谐池 州,蓝图绘就,奋起拼搏。(选自光明日报 百城赋之池州赋) 答案 万里长江 千帆竞发 长吟自然之道 古风遗韵和现代文明相得益彰 一、课本素材

28、点击素材 老子认为:水从表面上看来是柔弱的,但它却能穿山透石,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 止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 谚语与之不谋而合,殊不知,低头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智慧。 运用示例 学会低头是人类的一种智慧。卡耐基说,每当我看到天上的星星,看着那些一百万年前 射来的光,我就会觉得人类渺小。鲁迅说,尼采说他是太阳,光热无穷,所以他疯了。人类 从野蛮走向文明,那是自然的恩惠,所以我们的先人早就学会了向天地低头,甚至顶礼膜拜。 中国古人追求顺其自然,讲究天人合一,所以华夏子孙繁衍不息。老子主张人处“下位”, 真是古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却被一些急功近利者践踏

29、,于是我们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天与地的距离,抑或就是那一低头的高度? 二、课外素材 谈迁写国榷 谈迁,明朝浙江海宁人,是一个穷秀才。29 岁时开始编史书,因为买不起书,就四处求 人, 借书抄写。 有时为了查阅一点材料, 自带干粮行走一百多里。 他努力了 27 年, 六易其稿, 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此时谈迁已经 56 岁了。可是有一天夜里,这部书稿却被人偷走了。谈 迁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别人都以为他这下会一蹶不振,不料他第二天便挽起袖子重新写了起 来。他又花了整整十年的光景,终于完成第二遍书稿,就是后来问世的国榷 。此时的谈迁 已经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了。他高兴地对人说:“虽死而瞑目矣。” 选材感

30、言 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必须具有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 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 老子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体现了 这个道理。 颠倒的世界与哲学 鲍鹏山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 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 然, 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 大约是失望, 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失在他方。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 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老子出关

31、而去是一 件有严重意义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 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聪明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 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 自掩的羞惭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有这样的一位哲 人来教导吗? 老子的行踪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这令我们悚然。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 端里半隐半显。只是,他现在还在那里么? 不过,就算他是飞鸿,偶然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雪泥鸿爪,还是给我们留下 了怜悯和慈悲。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

32、曲仁里人。苦县原属陈,陈又为 楚所灭。所以又属楚了。当时南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 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 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称的,这和其他诸子著作统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者不同。他著作 的名称就叫“道德经”,或者根据德经 道经之先后又叫作“德道经”。何谓德?一物 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 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的哲学问题,是对客观具象事物 的抽象。 他也是一位深谙历史的学者,司马迁说他是周守藏室之吏,就是周王朝政府档案馆的馆

33、长。那时的政府档案馆中所保存的文献,不外乎是史官们记事记言的历史罢了。他整天关在 阴冷的屋子里读这些东西,能不“一篇读罢头飞白”?难怪他“生而发白”。他生在那么多 既有的历史之后,如历史的一个晦气重重的遗腹子般。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人类集体的 经历和创痛往往就如同他个人的经历和创痛,人类已往的体验也就是他最个性的感性体验, 老子正是这类超常人中的一个,面对着“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效原血”的历史血 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变为鸡皮“老子”,并在他额头上深深浅浅密布的皱纹中,埋下与阴 谋、与冷酷甚至与残忍难分难解的智慧?班固说,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发吧。 看多了罪恶,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

34、冷酷,便是脱胎换骨,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 慈大悲的心灵。综观老子的遗著,好像他这两者兼而有之,犹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 不过我相信,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地走出守藏室时,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阳 光下,他眯眼看人间,人间混乱而无道,正如一塌糊涂的历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 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的大厦将倾,山河将崩,九州辐裂,小小的守 藏室亦将面临一场浩劫,“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 抬头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满怀,是的,该走了。 不过,我们还算幸运。据司马迁的记载以及后来神仙家的推衍,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关 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

35、了。这位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在你抛 弃我们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 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当时的心情,假托老子的口吻,写过一篇短短的老子出关 : 我已经没有什么故事告诉你们了。 我曾预言过劫数的到来。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岚。然而那时你们甜寐于未卜的岁月 之梦,白白地错过了时光。 召唤已经传来,我将离去。在另一国度的土地上播撒幻梦之粒。在我走进血红的夕阳之 前,我留下这五千言的零乱缄言,在世纪的废墟中如散落的弹珠,愿你们仔细收捡。当一切 都已堕落,一切都已不可为,你们就去玩弹珠。 那时我正在翻捡老子的五千言 道德经 , 我的感觉就如同下午阳光下马路边上玩弹珠的 顽童。所不同

36、者,玩弹珠的顽童兴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汉字“弹珠”的我则有些百无聊 赖。那时我的处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摇身一变成为商海健将,红光满面,挥斥方遒, 雄姿英发,大有作为。所以我对自己落伍的行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处盛世而无为,对自 己也就很灰心。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渐渐的,除了我不大感兴趣的 什么宇宙生成构成之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两条思路:一曰治国,二曰处世。 读后启悟 这篇文章从老子的“神秘莫测”写起, 一步步引领我们理解老子本人。 老子博学 多才,是一位历史学家,深谙人类已往的历史和经验,想引领世人脱离苦海又感到没有价值, 于是弃世而出关。作者读着道德经却在思考

37、着人世,最终理清了老子的两条思路治 国与处世。本文想象奇幻,打乱时空顺序,语言老辣,愈读愈觉奇妙无穷。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岂虚言 哉空话 善贷 且成施与 长短相形 在比较和对照中显现出来 B. 曲则全 保全 故建 言有之建立 不自伐 讨伐,贬低 C. 廉而不刿 刺伤,划伤 不自是 认为正确 质真若渝 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 D. 其无正 准则 未兆 易谋征兆 大音希 声少,这里指声音很小 答案 B 解析 “不自伐”的“伐”应解释为“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既已 知

38、吾知之而问我 B. 天下莫柔弱于 水 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 C.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 能与之争 天下莫 不知,莫能行 D. 中士闻道,若 存若亡 若 夫霪雨霏霏 答案 C 解析 C 项都是不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A 项句末语气词,表确定语气/副词,已经。B 项介词,比/介词,从。D 项动词,好像/连词,如果,假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方 无隅,大器晚成 B大音希声,大象 无形 C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D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 答案 D 解析 D 项古今义都指“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A 项古义:最方正的。今义:对于 财物不计较,不吝啬;(言谈、举

39、止)自然,不拘束;样式、颜色等不俗气。B 项古义:大的 形象。今义:陆地上现存的最大的哺乳动物,即象。C 项古义:做事情。今义:做,投身到(事 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B不患人之不己知 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答案 C 解析 C 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5翻译下列句子。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译文:_ (2)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_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译文:_ 答案 (1)不自我表现,反而更能显出自己;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反而 更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进。 (2)因此,圣人方正而不会伤害别人,有棱角而不会划伤人,正直而不冲撞冒犯别人,明亮却 不炫耀自己。 (3)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在攻击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