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ppt课件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4510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5.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章末整合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章末整合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网络构建区 教材详解区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区 1 教材详解区 2 教材P4活动 1.天山乡村聚落呈现流动性;美国中西部平原农场主居住在自己庄园 的中心附近,呈单户型聚落。 2.天山乡村聚落的形成,是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以牧业 生产活动为主,牧民需要逐水草而居,所以住宅经常迁徙。美国中西 部平原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以种植业为主,可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 生产,故呈单户型聚落。 教材P5思考(上) 1.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城市功能多样,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 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 心。乡村功能单一,以种植业、林业

2、、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 2.建筑等人文景观:城市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楼层高,交通线路 纵横交错,甚至连地下也利用了起来。乡村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 道路系统单一。 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城市的供水、供电、信息、道路、医院、银 行、文化等基础设施齐全,乡村则较少。 4.其他差异还表现在:人口差异。城市人口密集,规模大,文化与职业 构成都很复杂。而在乡村,人口稀少,规模小,文化背景比较一致。乡 村的社会生活单一,城市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乡村工作分工简单,协 作性弱;城市分工复杂,协作性强。乡村的环境质量一般优于城市,城 市的教育、医疗、就业、购物条件要优于乡村。 教材P5思考(下)

3、中国和美国城市规模划分的标准不一致,主要是人口数量的差异造成 的。中国人口数量多,美国人口数量相对少。 教材P6思考 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有多种,但无论哪种因素,都反映了人类生存的需 求、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城市并非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是社 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两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地利”是城市形 成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的起源与形成除了集市的扩大和发展、防御 的需要、交通便利或资源丰富的地方、阶级社会的产物等的观点外,在 现代社会中,有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如因科 技兴起的科学城:美国的“硅谷”、英

4、国的“牛津”、日本的“筑波” 等;还有因旅游而兴起的旅游城,如中国的桂林、泰安等。 教材P7思考 1.北回归线至北纬40之间从属于北温带,陆地面积辽阔,气温和降水 适中,有大河发育,对人们的居住生活十分有利。 2.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灌溉便利,既少 洪水侵袭,又有近水之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对发展农耕、畜牧和 渔猎等都十分有利。 早期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主要受生产力水平低和人口数量少影响。 3.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御。 教材P9思考 工业革命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所起 的作用逐渐增强,这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工业革命后,工厂围绕城 市在郊区蔓

5、延,加上交通工具的革新铁路出现,城市突破历来城墙 的限制而得到充足的发展。城市改变了消费中心的形象,而成为生产中 心。城市规模和范围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城市、特大城市 不断涌现,并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中的现代化建筑和现代化交通 方式快速发展。 教材P11活动 1.唐朝长安城市布局形态整齐划一,以宫城、皇城为中心,朱雀街作为 纵贯全城的中轴线;而北宋汴梁城不再呈十分规则的矩形,街道呈方格 网状,商业街趋向于交通便利的沿河分布,居住区也演变为坊巷。 2.可从城市的职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方面总结。 教材P12思考 从“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2002年)”图中可以看

6、出,中国的城 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第三级阶梯上占了大多数),这是由于东部地区 地势平坦,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 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而且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 有相关性。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集中,城市也集中。城市集中促进了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发展。 教材P15思考 中国、印度、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本国人均GNP不协 调。这种不协调将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社会秩序混乱、就 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教材P16思考 由图可知: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发展

7、中国家处于城市 化进程的加速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相当一部分城市出现了逆 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正在加快增 长,并由此产生较多环境问题,即“城市病”。 教材P18思考(上) 1.案例分析了非洲国家的城市化,可以看出促进非洲国家城市化进程的 因素有:a.国家独立,政局稳定,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在保持高出生率的同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数量也急剧增加。b. 国家重视工业化的发展,将大量建设资金投向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大批新增农村人口为了摆脱贫困,就盲目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和追求 良好的教育。 2.主要问题: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

8、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 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解决措施:首先要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 其次要依照法规,加强管理;三要依靠科技,完善城市环境设施;四要加 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教材P18思考(下) 城市环境中除了人工设施外,大气、生物、绿地、水体中,只有生物、 绿地还处于自然状态。由于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和汽车的排放物中,含 有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 质,使城市空气污染,烟雾弥漫,有时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 染事件,危害人们的健康,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城市地面径流, 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教材P19活动 从环境整体性角度入手,分析城市硬质

9、地面面积过大,使环境的自然调 节能力极度下降,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生态循环。 城市硬质地面面积过大,使得城市地面热容量减小,导致城市气温日较 差、年较差增大;使得城市空间缺少足够的分解者,无法通过城市生态 系统的循环,将自己的废弃物充分地自净。由于硬化使得水分不能下渗 ,地下水位下降,反而地表径流增加,不能充分利用。 教材P20思考 1.“大烟囱经济”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 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利于建设节约型 社会。 2.冶炼厂、重化工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火电 厂不仅产生大气污染物而且带有大量固体废弃物,印染厂主要是水体 污染。这些废弃物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们 的身体健康。 教材P21思考 1.城市中的不合理生活消费,例如开私家车上下班会加重城市大气污染 ;不集中供暖,分散取暖也会加重大气污染。 2.针对不合理现象,要从自我做起,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将旧衣物、 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俭为荣 教材P24活动 1.政府既是城市的管理者,也是城市环境的保护者、监督者,是社会 公益事业的基础载体。 2.可联系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调查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 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 > 选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