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2860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14.1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二、学法指导二、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勤于归纳。借助相关工具书,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把握其规律,活学活用。 2.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论语的知识,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 3.联系旧知,温故而知新。联系之前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加深对 本文的理解。 三、知识拓展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2、日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 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 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背景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3、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 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 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 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3.文题解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 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

4、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本课节选 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 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 (1 1)识记字音)识记字音 篑(ku) 譬(p) (2 2)通假字)通假字 知 者不惑(知,同“智”,明智,聪明) (3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古义: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今义:野,野外;史,历史) 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一日 克己复礼(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请事 斯语矣(古义:实践,从事。今义:事情) 小子 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

5、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4 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任重而 道远(连词,表示进一步,相当于“而且”) 人而 不仁(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 就 有道而正焉(动词,接近,靠近) 故能就 其深(动词,成就) 任重 而道远(形容词,重大,重要) 商人重 利轻别离(动词,重视,看重) 重 岩叠峰,隐天蔽日(动词,重叠) 卷我屋上三重 茅(量词,层) 添酒回灯重 开宴(副词,再次,重新) 知 者不惑(形容词,同“智”,明智,聪明) 人不知 而不愠(动词,了解) 知 之为知之(动词,知道,懂得) 克己复 礼为仁(动词,归复) 不敢出一言以复

6、(动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复 行数十步(副词,再,又) 山重水复 疑无路(形容词,重复) (5 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 就有道而正 焉(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见贤 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 (6 6)特殊句式)特殊句式 倒装句倒装句 敏于事而慎于言(正常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判断句式判断句式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表判断) 固定句式固定句式 如礼何(如何,译为“把怎么样”) 小子何莫学夫诗(何莫,表反问的句式,译为“为什么不呢”) (7 7)词语积累词语积累 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 食无求饱:饮食不要

7、求饱。指饮食有节制,生活要求不高。 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居无求安:居住不要求舒适。指不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2.主旨点睛 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 教育作用,较为全面题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3.重点难点 重点:在重点:在 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十二章的雍也篇中,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文”与“质”的关系“文”与“质”的

8、关系? ? 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 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 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 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 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 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

9、,就是典型的“文 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 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难点: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观难点:如何理解孔子的理欲观? ? 在以往对孔子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孔子理欲观的研究,通常认为孔子主张只要仁、义, 不要利、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能够富贵 安逸。因此,孔子并不反对人们去获取财富,只是孔子认为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方式。这就是孔 子在论语里仁中传达的正确思想,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君子和小人对待“利”的不同态度 从而告诉人们无论致富达贵还是摆脱贫贱,虽然都是人的正常欲求,

10、但是均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 这是孔子对义利关系的基本看法。在义利关系面前,是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还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 确实可以检验出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孔子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来表达这种判断。 五、阅读指导五、阅读指导 1.层次解读 第一章,第一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 第二章,第二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第三章,第三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 第四章,第四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的不同态度。 第五章第五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而思齐的重要性

11、。 第六章,第六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配合适当。 第七章,第七章,曾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的勇气。 第八章,第八章,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第九章,第九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具备智、仁、勇的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 第十章,第十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群”“怨”等多方面的作用。 六、相关链接六、相关链接 (一)儒学(一)儒学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为历代儒客尊崇。作为华夏固有价值

12、系 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 一。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在汉武帝后兴起。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 讲君臣父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 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 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

13、子的仁礼思想、孔 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 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 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 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 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 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 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

14、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士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诚、仁、义、忠),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 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 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二)(二)名句(关于君子)名句(关于君子)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盖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朱熹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资治通鉴

15、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欧阳修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 (三)(三)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 “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 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

16、骑 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 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认为孔子认为诗的四种作用是兴、观、群、怨诗的四种作用是兴、观、群、怨 语出论语阳货,原文是: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是孔子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 兴,指诗歌通过意向,向读者传达一种感发生命的力量,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

17、盛衰。 群,则是认为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 怨,是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现实主 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四)影视影视 孔子孔子 (2015)(2015)纪录片纪录片 内容简介:大型纪录片孔子由国内版六集和国际版两集构成,拟于 2015 年播出国际版,2016 年播 出国内版。这将是第一部面对国内外观众播出的关于孔子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以开放性的当代视野, 以创新性的电视影像风格,讲述鲜活的故事,解读深邃的思想,站在历史与今天,中国与世界的高度上, 一起去发现孔子那些由凡而圣的生命历程和经久不衰的思想特质。 (五)文本特色(五)文本特色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 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 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等。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在修辞上采用了丰富多变的手法,有一种雍容和顺、纡 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 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