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高中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张PPT)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2853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5.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高中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高中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高中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高中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高中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转引自词话丛编),旧知导入,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授课人:长郡斑马湖中学 谢忠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

2、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词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创作背景,整体感知朗读辨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

3、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谈谈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世上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诵读指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两茫茫:空寂、凄清之感 思量:轻读难忘:重读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拉长音调 无处:无奈与凄凉之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拉长音调 “尘满面,鬓如霜”:短促,读出悲感,诵读指导,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感情基调:与亡妻梦中相见,欢欣同时又夹杂着思念的痛苦的复杂情感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4、 语速减慢,读出词人内心痛苦之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处:深沉而悲伤 短:缓慢而凝重,这首词并非全篇写梦,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 。而上片实是梦前所思,既思念亡妻,又联想自己十年的坎坷。,探究:本词名为“记梦”,是否整篇词都在描写梦中?,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梦前,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写故去的

5、妻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梦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 “千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

6、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梦前,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材料补充: 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可以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尘满面,鬓如霜”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和心境之凄凉。,梦前,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把现

7、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入题 “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

8、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本词为记梦之作,有明确的日期,所以说应确有其梦。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实写。可是,梦本来就是虚幻的,所以说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短松冈,即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总结,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

9、鬓如霜,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妻已逝, 夫独留,万般凄情蚀九肠。人归去,情依旧,千载缘分绵且稠。,(此情无计可消除),(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时无声胜有声),层层推进,感情真挚,本词有哪些艺术特色,(1)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

10、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2)情感真挚,以情动人。 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全词凄婉哀伤,出语悲苦,真可说是一字一泪!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者的共鸣,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以情动人。,本词有哪些艺术特色,(3)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

11、,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4)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拓展:关于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与拟人不同。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

12、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

13、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习题链接,请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这首送魏二,王昌龄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

14、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课后拓展:自主赏析陆游钗头凤,比较两首词的异同,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词牌名。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黄縢(tng):一作黄藤,此处指美酒。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2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绍兴的某一段围墙,故有宫墙之说。 东风:喻指陆游的母亲。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湿润。鲛(jio)绡(xi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莫:相当于今“罢了”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