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2277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设计 2020年秋部编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4 4 课课 西汉与东汉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专题的最后一课, 一方面为第二专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 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本专题之前几节课的高度概括与深 化。在经历了夏、商、周奴隶制社会的繁荣时期,春秋时代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变动时期 后,秦汉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 让学生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 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 汉承秦制奠定了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且汉在秦的

2、基础 之上独具新意,发展出了新的历史内涵,汉朝的许多措施对后世都有着深远影响:如将儒家 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了 700 多年等, 为后世统治者确立了一种治世 的典范。最后,汉朝的统治政策又与秦朝的暴政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在横向对比中 形成对历史最基本的判断力, 为以后对各个朝代的学习奠定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 因此学习 该课程,掌握基本史实,为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学习与家国情怀的培养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 “休养生息” 政策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大一统等基本史实已经学习过, 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两汉由盛转衰的原因学生知之不多,且并未形

3、成西汉、新朝、东 汉的系统知识,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认识。 2.初入高中,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通 过设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东汉崩溃的诸多原因,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也能培养他们 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3.处于青少年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图片与视频等直观材料的展示注意历史学习 兴趣的培养。 4.高中学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现实型”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 维,能够全面的认识评价汉朝继续巩固“大一统”对多元民族的影响。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

4、史 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 【教学目标】 1.结合秦速亡背景,能够对“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郡国并行制的必要性进行历史解 释,提高自身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表格,归纳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的内部调整与开疆拓土的外部建。 3.结合史料,能用自己的话概述“光武中兴” 、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基本历史概念。体 会其蕴含的社会矛盾,概括两汉崩溃的历史原因与经验教训。 4.通过自己制作时间轴,理清西汉、新朝与东汉的历史联系,对两汉政治走向形成全面系统 认识,加深历史时空观念。 5.讨论两汉文化成就在史学、文学、医学与科技上的主要表现,

5、能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特 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 ,在此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心 态。 【学习重点】 1.解读史料, 了解汉朝削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演变过程, 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客观历史 评价。 2.结合课本,能够归纳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面的主要成就,特别是独尊儒术的 推行对于儒学地位的重要历史影响。 3.通过史料,概括出东汉衰亡的主要表现,了解其与汉末农民起义的联系,对汉朝崩溃进行 历史解释。 【学习难点】 1.推恩令的含义、必要性与历史意义。 2.横向对比秦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客观、正确的历史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经过四

6、年的楚汉之争, 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 刘邦从一个泗水亭长华丽转身为一个大汉王朝 的开国皇帝,可谓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袭,然而在这种华丽背后是一片萧条,新兴的大汉王朝 是否会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短命悲剧呢?刘邦及其继任者又是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凋敝的社 会状况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 4 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 学习目标展示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 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 时空坐标 汉代承续了秦朝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又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 汉代正处于我 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也

7、是我国统一的各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篇章一 汉初贫弱 休养生息 一、西汉建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 结束了自春秋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 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展示地图:秦朝疆域 嬴政暴政,短命而亡,又经公元前 206 至公元前 202 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建立汉朝,定 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也成为汉代开国之君汉高祖。 展示地图:西汉疆域 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 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战争的冲击, 西汉初年贫弱不堪, 百废待兴, 汉初通知者尊奉黄老之学,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恢复经 济。这些举措适应了汉初的社会现状,使经济得以恢复

8、,社会秩序也稳定下来。 在政治方面, “汉承秦制” ,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 展示图示: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制 但在地方制度上,将历史上两种主要的地方制度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实行郡国并行制。 这一制度初期在稳定统治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为以后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展示图示:七国之乱 史料:七国之乱 景帝时,大臣晁错建议削弱王国势力,称为“削藩” 。公元前 154 年,吴王刘濞联络其他六 个王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号召,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景帝立即出兵镇压, 三个月内就平定了叛乱。从此,王国势力大大削弱。 教师总结:景帝虽然镇压了七国之乱,但王国问题并未真正解决,地方

9、王国仍然威胁中央。 二、文景之治 展示图片:文帝、景帝 文景之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 展示表格:高祖和文景时期具体措施和结果 请大家依据表格中列出的高祖和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实行的结果。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经过汉初五六十年的发展, 到文景时期经济明显恢复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 出现 “文景之治” 的盛世局面。 展示史料:兵马俑 汉阳陵俑 东方蒙娜丽莎 请大家仔细观察两幅图片,找到两者的区别。再结合侯宁彬馆长论述,思考陶俑背后体现的 历史信息。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 以法治国 vs 以德治国 冷峻和坚毅的背后是严刑峻法、逐年战争,物质匮乏。幸

10、福和淡然的背后是政治清明,经济 繁荣,社会稳定。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是时代特征的体现。 展示资料:习总语录 请大家思考: “文景之治”对当今治国理政的启示有哪些?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 以人为本,重视民生、 重视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德治与法治结合勤政廉洁,惩治腐败坚持改革,调整政策 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提高生产力,增强国力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西汉吸取秦亡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 B.内容包括减轻赋税、徭役等 C.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D.文景之治时开始实行 篇章二 武帝强盛,全面治理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全面振兴,国力强盛。雄才

11、大略的汉武帝一 改“无为而治”的国策,采取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也 将西汉王朝推至鼎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恢宏壮阔的武帝时代, 看一看汉武帝 “大一统” 的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的作用。 一、政治强化 1.推恩令 展示图示 内容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推恩令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再也无力对抗中央,由此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加 强了中央集权。 2.酎金夺爵 展示图片 内容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汉武帝采取“酎金夺爵”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 王割据的局面。 3.中外朝制度 展示图示 内容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中朝官因多为皇帝身边近臣,故得皇帝信任,但

12、他们并非国家法定的行政机构, 且级别较低,因而无法制约皇帝。故而皇权不断加强,相劝则相应削弱,沦为具体的执行机 构。 4.刺史制度 展示图示 内容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刺史虽级别不高,但代表皇帝,因而能有效监察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 护国家统一。 5.察举征辟 展示史料 内容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察举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选材标准重德 和才。尤其是重德,人为因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经济垄断 请大家依据下列图示,结合教材内容,概括汉武帝在经济领域的措施。 展示图示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措施: (1)改革币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2)实行盐

13、铁官营、政府专卖,政府垄断生产与销售。 (3)均输平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作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增加政府收入。 三、社会治理 1.流民 酷吏 豪强 展示史料 这些措施有力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 2.编户齐民 展示图示 概念 学生讨论:进步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加强社会控制。 局限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教师总结:封建社会早期,对农民征收的田租和人头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 而封建政府尤为重视对农民人身的控制。 四、思想独尊 展示史料:

14、 董仲舒传 教师总结:措施 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的文化措施确立了儒学独尊的 地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独尊儒术的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是用思想统 一来维护政治统一,儒学成为官方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五、民族关系:开疆拓土 汉初,活跃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威胁着汉朝边境,至武帝时国力强盛。一系列加强君主 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措施保证了内部稳定,为解决边患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示地图 学生归纳措施: (1)北击匈奴,控制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部。 (2)河西走廊设立酒泉、 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3)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 (4

15、)加强对东南沿海和 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 教师总结:汉武帝“四面出击”的政策,扩大了疆域稳定了边境,促进了各民族间交流和对 外交流。同时,连年征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此后西汉的衰落埋下隐患。 巩固练习 2.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为消除图中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 C )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 “孝” “仁” “贤” “圣” “信” “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 C ) 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B民间以儒家思想作

16、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篇章三 东汉兴衰 治乱艰辛 展示时间轴 公元 9 年外戚王莽篡汉自立,是为新朝。所谓外戚,即皇帝的母族、妻族,王莽即是西汉汉 元帝皇后的侄子。 一、王莽新政与农民起义 1.新政背景 展示史料 据史料分析王莽新政的社会背景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政治状况:政治腐败,赋税徭役沉重;社会状况:自然灾害严重,民不聊生,百 姓流离失所。 2.新政措施 展示史料 据史料分析王莽新政的措施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措施:王莽实行更名田政策,实行土地国有,不许土地买卖,后又又承认土地可 以买卖实际上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3.新政影响 展示史料 据史

17、料分析王莽新政的影响 学生展示:新政激化了社会矛盾,23 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 教师总结:王莽利用西汉末年的黑暗与动荡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但其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又 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展示时间轴 公元 25 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光武中兴 1.背景 展示史料 结合史料思考: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学生展示:由于王莽对外连年争战,加上刑法苛深,赋税沉重,致使各阶层人民都无法生活 下去。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教师总结:经历西汉末年的黑暗统治和王莽政权的混乱,光武帝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面 对如此困境,光武帝该如何巩固新生

18、政权呢?请大家参照以下材料,概括光武帝的措施。 2.措施 展示史料 政治、经济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政治上:提高尚书台的地位,加强皇权。精简机构,合并郡县,整顿吏治,裁减 官员。经济上: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度田保收。 展示史料 民族关系 思想 军事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民族关系上:以柔道治天下。思想上:提倡文教,重儒学。军事上:允许北方少 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评价 展示史料 画像 、 后汉书司马光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光武帝出身皇室,在政治上有号召力,其本人智勇双全、谋略过人。刘秀虽是地 主阶级的代表者,但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翻王莽 政权,

19、削平割据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采取的一系列强化集权、发展生产、复兴 儒学等措施,巩固了统治,维护了统一。使经济、文化呈现繁荣局面,缔造了光武中兴的盛 世局面,南怀瑾先生叹曰: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 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一人。 ” 三、东汉衰落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双方争权夺利,攻伐不已,导致东汉政权 日益黑暗腐朽。 1.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权 展示图示 皇帝继位年龄表 宦官外戚示意图 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得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展示图示、史料 外戚专权与党锢之祸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使

20、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加剧社会矛盾,最终引发人民反抗 2.豪强地主与庄园经济 展示图片、史料 豪强地主、庄园 思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对东汉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展示: 朝政腐败, 社会动荡, 引起人民不满, 最终爆发黄巾起义, 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教师总结:豪强地主势力逐渐壮大,演变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同时,豪 强地主在地方上疯狂兼并土地,导致大量小农户破产,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3.黄巾起义 展示图片 张角 黄巾起义 请大家依据教材内容,概括黄巾起义的有关知识点。 时间:194 领袖:张角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结局:被镇压失败 学生展示 教

21、师总结 黄巾起义虽被镇压失败,但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形成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 名存实亡。 巩固练习 4.下列不属于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是( B ) A释放奴婢,轻徭薄赋 B收铸币权,盐铁官营 C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D允许胡人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篇章四 两汉文化 光耀史册 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造就了西汉文化恢宏博大的气势之美,在史学、文学、医药等方面 都有杰出贡献。 请大家依据教材内容,完善下面表格内容 展示表格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 西汉的文化成就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其影响范围远及于 整个东亚地区。 展示图片 史记 汉书华佗 地动仪 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两汉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展示 教师总结: 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固,国泰民安 经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文化:统治者对文化发展的重视,中外交流频繁。 群众:各民族共同创造,继承发扬前代基础。 巩固练习 5.下列史实,可以通过史记了解的有( A )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 秦国商鞅 变法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