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课件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1297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5.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综合探究一,探究目标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议题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材料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

2、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合作探究,(1)查阅文献,搜集素材,列举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典型代表的生产工具。 答案示例: 原始社会:石器、木器。 奴隶社会:金属工具。 封建社会:铁器、耕牛。 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电动机。,(2)通过绘图或表演的方

3、式再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活动的场景,比较这些场景,交流各自的感受。 答案略。没有固定答案,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发挥即可。,(3)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答案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4)查阅相关资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人类社会为什么会从低级到高级演变。,答案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体系,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两对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矛盾的不断解决和社会的

4、不断进步。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再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必须借助于新的上层建筑的力量,才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新经济基础的形成,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使社会向前发展。,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较低级向较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便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解放了

5、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两对基本矛盾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在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向更高阶段发展。人类社会六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推动的结果。,议题2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材料一欧洲进入封建社会,要比中国晚得多,方式也不一样。西欧的封建国家,是在古罗马帝国崩溃的基础上,由入侵的日耳曼人建立起来的。尚武的日耳曼人不仅征服了古罗马帝国广阔的疆土,而且继承了古罗马先进的生产力和已经出现的农奴制生产关系。他们把自己原先高度军事化的社会组织加以改造,便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封建国家。 材

6、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在欧洲大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影响波及整个欧洲,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美国独立战争,既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北美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普鲁士王朝战争,结束了封建割据,使德国实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等地的彝族地区大约有100万人口保留着奴隶制度,西藏、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大约有400万人口保留着封建农奴制度。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大都附属于封建领主、大贵族、寺庙或奴隶主,可以被任意买卖或当作礼物赠送,没有人身

7、自由。如,在旧西藏,形成于17世纪并沿用了300多年的法律十三法典十六法典,将人严格划分为三等九级。法典规定:“上等上级人”的命价为与其尸体等重的黄金,“下等下级人”的命价仅为一根草绳,而“下等人”占西藏总人口的95%以上。新中国为了保障人权,于20世纪50年代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昔日广大奴隶和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西藏等地区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有哪些因素导致“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模一样的”。 答案社会制度的形式、社会变革的方式、发展程度的差距、发展阶段的跨越等方面的差异。,(2)有人认为地理环境、文化传

8、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起决定作用。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案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并非起决定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起决定作用。,(3)西藏由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是对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的否定? 答案人类社会形态运动总体上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是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并不否定人类总体历史过程。某些民族可以实现跨越,但其跨越的方向、跨越的限度是受总体历史进程制约的。因此,西藏由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对

9、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的否定。,议题3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本质是一样的: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都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际的政策。”,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10、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1)结合材料一,思考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 答案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掌握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本质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手段和工具。资产阶级凭借国家机器

11、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别国的经验。 答案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12、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总结提升,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3、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如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由其决定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伦理道德等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也不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如经济体制改革推

14、动着政治体制改革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

15、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过程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6.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 (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