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怀疑与学问 导学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550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 怀疑与学问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8 怀疑与学问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8 怀疑与学问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8 怀疑与学问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 18 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 环节环节 1 1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 课题课题 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 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重点)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 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重点) 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难点) 4.认识“怀疑” “思索”

2、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重点) 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 作者作者 简介简介 顾颉刚(18931980) ,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毕 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 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 、著有汉 代学术史略 、 史林杂识初编等。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 2011 年版) 。 文存 分为“学术编” “教育编” “边疆与民族编” 、 “文化编” “政治及其 它编”五编。顾颉刚一生所写文章,除收入古史论文集 民俗 论文集以外者,均收入该部分。宝树园原系顾氏先祖所建花园, 先生苏州故居即建

3、于此园旧址,故以名集。 读准读准 字音字音 程颐 (y) 譬 如(p) 腐草为萤 (yn) 虚妄 (wn) 盲 从(mn) 停滞 (zh) 辨清辨清 字形字形 理解理解 词语词语 腐草为萤: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 驳、攻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 倒不如没有尚书 ,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大儒: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4、流俗: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盲从: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停滞:因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环节环节 2 2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新新 课课 导导 入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 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 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 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 问 。 新新 课课 展展 开开 【初读课文,整

5、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从中心论点入手,进行层层理读,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 1.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 两个: (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从积 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理清课文的思路后,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全文共 6 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要步骤

6、。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34) :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 :论述不论对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 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品味亮点词语】【品味亮点词语】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 抱怀疑的态度。 ”中“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有强调 的作用,如果去掉就失去了这种强调作用。 2.“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7、,常常和书中的学说 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中的四个“常常”的 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 “辩论” “判定” “修正”这四个词 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 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3.第六段中共有三个 “这样” , 把他们找出来, 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第二个和第 三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 4.“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

8、题,没有新发明,一 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中“学术”和“文化”这两个 词语能互换吗? 不能,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的一种,文中的顺序是 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之后就讲不通了。 【感悟精彩句子】【感悟精彩句子】 1.第一、二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 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强。 2.第三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 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 ,自如何对待这“传说” ,而下文紧接着就谈 论这个问题。 (2)形成层进,

9、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 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铺石垫基,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 , 这个关系到全篇中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 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 “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把握文章主旨】【把握文章主旨】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中为了突出论说的力度,是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三种论证方法。 2.归纳本文的主旨思想。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 , “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 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

10、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 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 清楚,中心明确。 写写 作作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方方 法法 运运 用用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 五段先从消极方面作论证,第六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层层深入论证,对 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2.2.引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引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引用古代

11、著名学者的话作为论据, 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作 用。用他们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 五段中又引了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并作了阐释,说这“也就是 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的意思,有力地证明了段 首提出的论点。 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为了论证对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第四 段举了古书上“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 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作者举例时,就读书时该怎样怀疑、追 问,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具体的借鉴, 对人很有启发。 第六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

12、发明的基本条件, 又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 而这正是他日后成为大学问家 的基本条件。这一事例论证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学习本文举例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自己的一个观点,做到论据确凿、 对比鲜明。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环节环节 3 3 课后反馈总结课后反馈总结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论点鲜明,学生较容易掌握,本节课 我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的方法,找出文章的关键所在,让学生 认识到“怀疑” “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