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百家争鸣 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328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3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百家争鸣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 百家争鸣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 百家争鸣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题组 1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 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 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 B社会思想的大变革 C诸子百家人才辈出 D各诸侯国争霸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导致分封制逐渐瓦解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这些变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思想文 化,故选 A 项。 2 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 文化阶层形成

2、,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 的直接原因是( )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士的崛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各诸侯国对 人才的渴求。A、C、D 表述不符合题意。 3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 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问题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答案 B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尽管观点各异,相互争论和诘难,但都各自代表不同社会阶 层的利益, 强调社会现实的变

3、革符合自身的利益诉求, 所以 B 项是各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A、 C、D 三项各家也都有涉及,但不是所有学派共同关注的问题。故答案选 B。 题组 2 孔子和早期儒学 4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的古代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 B 解析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故选 B。 5(2019 衡阳高二检测)“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 始皇。”材料中“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 ) A孔子的“仁爱”思想 B老子的“无为”思想 C韩非的“法治”思想 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答案 A 解析

4、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中,对人要宽容,要宽以待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 与孔子的“仁爱”的思想相一致,故选 A。 6蔡元培曾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夫子所未及”,这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答案 B 解析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故选 B。 7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 “君人者, 隆礼尊贤而王, 重法爱民而霸, 好利多诈而危。 ” 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荀子 C韩非 D墨子 答案 B 解析 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表明,该思想家认为隆礼尊贤可以称王,重法

5、 爱民可以称霸,这符合荀子礼法并施的思想主张,故答案为 B 项。 题组 3 道家、法家和墨家 8下列漫画描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诸子百家中(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 B 解析 “柔能克刚”“小国寡民”都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故选 B。 9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 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对待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 耕作。与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吻合,故选 D。A、B、C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10 汉书 艺文志

6、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此 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 ) A儒家的忠孝思想 B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C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 答案 D 解析 “非命、尚同、不别亲疏”,可知材料指的是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故选 D 项。 11 (2018 沙市中学高二期中)春秋时期, 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 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 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 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

7、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答案 C 解析 “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等字眼意在强调孔子努力拉近礼制与人们的距离,尽力 与时代相适应,让人更好地接受礼制,C 项符合题意,正确。 12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董 仲舒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 之。”二人都认为治国者应当( ) A以古鉴今 B尊崇天道 C施行“仁政” D因时改革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提到对古代经验的借鉴, 故 A 项错误; 孟子没有提到尊崇天道, 故 B 项错误; 孟子和董仲舒都提到仁

8、爱之心的重要性,故答案为 C 项;题干没有提到改革的必要性,故 D 项错误。 13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下列 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仁者爱人、兼爱 B克己复礼、兼爱 C仁者爱人、非攻 D克己复礼、非攻 答案 B 解析 孔子出生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极力维护周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 礼”,推行德治;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他代表小生产阶层的利益,与儒 家思想针锋相对,追求一种新社会秩序,故 B 正确。 14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 人者,欲安,则莫若

9、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答案 B 解析 孟子和荀子都属于战国人, 排除 A; 题干中孟子的思想没有体现出法的作用, 排除 C; D 的说法不符合先秦时期的史实,故排除;题干关键信息“得其心,斯得民矣”“莫若平政 爱民矣”,体现了施政为民的意义,故 B 与题意相符。 15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由此可知,两者都( )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B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D表现

10、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百物生焉”“天法道,道法自然”等可知,两者都认 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应该遵从自然规律,D 正确;A、B、C 表述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6(2019 南师附中高二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 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 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 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11、。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 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 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 争鸣”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 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根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社会动 荡;铁犁、牛耕的使用,

12、社会经济发展;私学兴起,“士”阶层崛起。 (2)认识: 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维护君臣、 长幼秩序)。 推崇的主张: 墨家的“强本节用” 思想。不足:法家“严而少恩”。 (3)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 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解析 第(1)问,“诸子”的含义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原因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 化状况三个方面回答。第(2)问,抓住设问中“儒学的社会价值”“推崇墨家”“法家的 不足”, 结合材料二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回答。 第(3)问, 根据材料三中“形成了时代”“萌 芽形态”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