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汉代儒学 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327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汉代儒学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2 汉代儒学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2 汉代儒学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课 汉代儒学汉代儒学 题组 1 “焚书坑儒”批判 1教材中引用唐朝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 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答案 C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秦始皇把诗书焚烧后, 他的帝王事业也就完了, 拱卫首都的河山虽然 险固,也毫无作用。烧书的火坑还未冷却,原来六国的地方已经大乱了”。“竹帛烟销”指 的是“焚书坑儒”;“刘项”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故选 C 项。 题组 2 罢黜百家 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 70

2、多年后汉武帝刘彻 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答案 B 解析 汉初推行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如 王国问题、匈奴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故选 B 项。 3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 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C

3、“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约束君主行为,促使君主要施行仁 政,故选 B 项。 4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 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 A天行有常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格物致知 答案 B 解析 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降灾异的思想,故 B 项正确。 5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 君而伸天”。以下选项中对董仲舒新儒学的理解最佳的是( ) 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

4、一的 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 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 答案 C 解析 “道之大原出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 的; “屈民而伸君”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 “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 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C 项能完整地反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 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 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5、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答案 D 解析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而董仲 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所以 选 D 项。 7 易中天中华史 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 的“动机”主要指( ) 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 C消灭异端学说 D繁荣学术文化 答案 A 解析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其本质是一致的

6、,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 A 项正确。 题组 3 太学的出现与科举制的影响 8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 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 ) 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 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人才而设,故 C 项正 确。 9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的儒学教育

7、逐渐下移 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汉代的教育系统可知,中央、地方教育系统完善,官学、私学相得益彰, 故 A 项正确。 10 剑桥中国隋唐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中 大部分人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唐代没有实行过科举制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 C察举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D应试士人熟知儒家经典 答案 B 解析 科举考试选拔的“官僚精英分子”“来自书香门第”,说明科举制吸纳了有较高文化 素养的士人从政,故 B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均与史实不符,D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11(2018 安

8、徽安庆二模)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 非今。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盖汉武鄙 薄始皇,远慕唐虞。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 ) A外儒内法 B殊途同归 C法古用今 D大相径庭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禁天下之以古非今”和“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说明始皇和汉武的不同,材 料“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则说明二者结果一样,故 B 项正确。 12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 ,然后说:“春秋之义,立 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 久违

9、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 ) 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 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 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 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 答案 D 解析 儒学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 A 项错误;适应统治需要成为 官方哲学是宋代的程朱理学, 故B项错误; 材料中东汉光武帝利用儒学为自己更换太子服务, 并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 C 项错误。 13(2017 山西太原一模)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 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君主皆为

10、道德楷模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治关系, 故 B 项正确。 14汉朝统治者提倡引经决狱,以儒家的思想原则来指导司法实施,甚至直接将儒家经义上 升为法律。汉代盛行的引经决狱( ) A是对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理念的根本否定 B是儒学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的标志 C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基本作用 D有利于发挥以法弘德的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以儒家的思想原则来指导司法实施”,可知汉朝统治者受到儒家思想 的影响,强调道德教化。A、C 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使儒学独

11、尊的封建正统地位开始确立,B 项不正确,排除。 15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宣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 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他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答案 C 解析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反映了西汉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态 度和政策,即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因此选 C 项。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 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 不二 篇宣称: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12、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 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 藏诗 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 知不举者与之同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 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

13、子以仲舒为江 都相。汉书 董仲舒传 (1)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2)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答案 (1)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2)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 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前者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后者虽也有钳制思想的消 极作用,但扩大了儒学的影响,使儒学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 发展与儒学的发展。 解析 第(1)问,从三则材料反映的内容总结。第(2)问,从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积极方面和遏制 思想摧残文化的消极方面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