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ppt课件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025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6.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壹,1.原因:英国对广州三元里的侵略,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2.概况:1841年5月, 人民痛击前来抢掠的英国侵略军;随后又两度包围被英军占据的广州四方炮台。 3.意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 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三元里,一、三元里抗英,答 案,自发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它主要任务是抵御外来侵略,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但民族意识尚未真正萌发。,1.概况 (1)1875年,清政府任命 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率军

2、 ,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3)1877年,消灭 的主力,攻克喀什噶尔。 (4)1878年,收复除 外的新疆全境。 2.1881年,中俄签订 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伊犁,西征,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答 案,左宗棠,阿古柏,改订条约,1.黄海海战 (1)爆发:1894年9月,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遭到日本舰队的偷袭。 (2)概况:黄海海战中,以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奋战,迫使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3)结果: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 ,但由于李鸿章“ ”,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答 案,主力尚存,避战保船,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起因: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_ 给日本。 (2)概况: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 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澎湖列岛,答 案,刘永福,1.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发展 (1)兴起:义和团是 、 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 (2)转移:1899年底,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并向京津地区发展。 (3)顶峰:1900年,在落垡、廊坊围攻八国联军;包围 和西什库教堂;清政府对外宣战后,义和

4、团运动达到了顶峰。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失败。 4.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斗争。 5.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直隶,四、义和团反帝运动,答 案,山东,东交民巷使馆,“扶清灭洋” (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带有局限性。 (2)“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全面评价义和团运动 (1)进步性 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和朴素的爱国意识。 沉重打击了外国

5、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局限性 指导思想上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领导,对清政府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归纳总结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主要特征 (1)阶层的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等。 (2)组织的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反抗行动。 (3)眼界的开放性:这是因为列强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 (4)结果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5)斗争的阶段性 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反侵略为主,表现为直接对外,原因是列强的

6、侵华方式表现为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 辛丑条约签订后,则往往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原因是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知识结构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返 回,核心素养,贰,在划线的地方填上相应的内容,时空观念,答 案,1894,1895,三元里,义和团,左宗棠,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应用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 阴谋的实现。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

7、,英吉、俄罗势萧然。 应用根据材料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并评价其活动。,史料实证,答 案,瓜分中国,答案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但也带有盲目、笼统排外的性质。,民族觉醒的转折点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1)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 (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家国情怀,应用(2016课标全国,29)甲午中日战

8、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返 回,答 案,解 析,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及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C。 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仅仅是“开始”,排除A;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排除B; 西方列强对中日之间的冲突持观望态度,不会进行援助,排除D。,返 回,达标检测,叁,

9、1.“初十日(1841年5月30日)辰刻,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义和团运动 D.反割台斗争,解析从时间“1841年”可知描述的是三元里抗英斗争,故选A。 B、C、D都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解 析,答 案,1,2,3,4,5,6,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D.刘永福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解析由诗句中的“湖湘弟子”“天山”“玉关”可推断此诗反映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件,故B项为正

10、确选项。,解 析,答 案,1,2,3,4,5,6,3.(2019寿光一中检测)“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C.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D.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解析“爱国心所发”强调的是爱国,“拒外国人为目的”强调的是反帝,所以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解 析,答 案,1,2,3,4,5,6,4.“它的经济基础始终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里,所以它是一个无组织的原始的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徒有其冲动的

11、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终于失败。”“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黄海海战 C.义和团运动 D.左宗棠收复新疆,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失败的农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A、B、D三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他们盲目排外,徒有“冲动的反抗热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解 析,答 案,1,2,3,4,5,6,5.(2018北京西城高一检测)“近百年来,贯穿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_,而_,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与文中横线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C.第

12、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解析根据材料“求自强以御外侮”可判断此自强运动为洋务运动,根据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可知相对应的历史事件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解 析,答 案,1,2,3,4,5,6,6.左宗棠为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而确定的策略是 A.先南后北,先易后难B.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C.集中优势兵力,伺机歼敌D.先北后南,缓进急战,解析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从肃州西征,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形,确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返 回,答 案,解 析,1,2,3,4,5,6,课时训练,1.鸦片战争时期三元古庙(如图)周围众多群众曾经在这里誓师抗英,

13、并打败英军。现在的“三元古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在 A.福建 B.广东 C.上海 D.北京,题组1三元里抗英,对点训练,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1841年5月,占据广州的英军到三元里一带抢掠,三元里人民奋起反抗,大败英军。三元里位于广州北,属于广东,B正确。,解析A项中的“殖民统治”说法不对,广州此时仅是通商口岸; 清政府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反抗外来侵略,故B项错误; 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人民对外国人毫无畏惧,说明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故C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故D项说法错误

14、。,2.1841年,广东地区张贴了一张布告,威胁外国人说:“如果我们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我们一定要杀了你们,砍掉你们的脑袋,烧死你们。”这说明 A.殖民统治引起人们的不满B.清政府发动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C.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D.中外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自发掀起抗英斗争,对英军进行了打击,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A项正确。,3.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

1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188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4.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A.派兵收复新疆 B.设置新疆行省 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 D.签订了改订条约,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题组2左宗棠收复新疆

16、,解析近代史上左宗棠率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捍卫了中国边疆的主权,故选C项。 A项“放弃”说法错误; B项“武力收回”说法错误; 左宗棠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但不是左宗棠建立的,D项错误。,5.“(左宗棠)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左宗棠 A.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B.以武力收回了伊犁 C.率军收复了新疆 D.在新疆建立了行省,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6.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评价为:“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此战事发

17、生的地点是图中的 A.日本挑起战端 B.黄海海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C.日本进攻辽东半岛,占领旅顺、大连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答 案,解 析,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之后日本控制了黄海制海权,使得“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去了”,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题组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7.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海战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解析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下令中炮后

18、倾斜的“致远”舰去撞击日舰,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8.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义和团运动时期,凡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如铅笔、洋纸、火柴等都遭到仇视,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极端排外情结,故选C项。,答 案,解 析,1,2,3,4,5,6,7,

19、8,9,10,11,12,13,14,15,16,题组4义和团反帝运动,解析题干要求的是“根本原因”,是内因,排除B项; 腐败的清王朝对外妥协,排除C项; 资产阶级革命派因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失败,排除D项。,9.下面是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没有被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C.清王朝的抗争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某著名历史学家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

20、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答 案,解 析,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而且被清政府所利用,最后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只有A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综合强化,11.阅读下表,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

21、14,15,16,解析根据题干日方舰船只有5艘重伤,可知日本海军损失较北洋海军轻,故A错误; 根据题干北洋水师舰艇参战10艘,其中5艘沉没的数据,可知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并未全军覆没,故B错误,C正确; 题干表格并不能表现出黄海海域制海权的归属,故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正确的是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

22、措施 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 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答 案,解 析,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被割让。“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实际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故选B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19世纪末,山东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严重侵略,中外矛盾异常尖锐,最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由图可知:杀洋人、烧洋书,体现了义和团仇视外来事物,不加区别,盲目排外。虽然义和团运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来势力,但最终失败了,外国势力没有退出山东

23、,故答案为C项。,13.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它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 退出了山东 A. B. C. D.,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题干材料中的“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保守的阶级局限性,故正确答案为C项。,14.“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

24、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有留学生劝说义和团改“扶清灭洋”为“革命排满”,结果被义和团斥责为“二毛子”(假洋鬼子)而加以拒绝。这说明 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义和团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义和团英勇反帝而盲目排外义和团对当时形势有清醒认识 A. B. C. D.,答 案,解 析

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从材料中不能说明义和团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排除; 由主张“扶清灭洋”,反对“革命排满”可知正确,有误。,16.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禠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

26、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据材料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答案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考查的是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学生从材料中“兵舰既弱,坐守而已”“诸洋员请姑许乞降”“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概括;,答 案,解 析,(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答案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考查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列强侵略对中国人思想觉醒的作用,从甲午战争引发爱国救亡运动、国内政治斗争等方面来回答即可。,返 回,答 案,解 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