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169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7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检测专题检测(二二)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美国史学家狄力普 巴素在鸦片战争和世界贸易制度中说:“多边世界贸易 的必要条件,已将鸦片战争变为与生命攸关的必需品如果说糖蜜或米对鸦片 是有效的转变的话,这冲突可能被称为糖蜜或米战争。 ”此观点( ) 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 B.是在为英国发动战争辩护 C.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D.反映了战争对中国的促进作用 解析 材料中的“多边世界贸易”体现了整体史观,而“冲突可能被称为糖蜜或 米战争”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C 项。 答案 C 2.(2018 年 3

2、 月四川学业水平测试补考)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 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下列文献能够见证“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自卫抗战声明书 解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这是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 答案 A 3.19 世纪 70 年代,一英国人在广州将中国人打死。对这一英国人的审判,主要应 该依据( ) A.南京条约 B.各国律例 C.英国法律 D.大清律例 解析 根据材料“19 世纪 70 年代, 一英国人在广州将中国人打死”, 结合所学, 早在 1843 年虎门条约就对领事裁

3、判权作出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 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 照办,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4.(2018 豫西南高中联考)下图是 19 世纪日本绘画九连城大激战之图 ,图中高 举太阳旗的一方和打着黄龙旗的一方正进行拼杀。该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 九连城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侵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战役,太阳旗是日 本的国旗,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5.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众的主要影响是( ) A.社会生活的西化 B.普遍认同民主思想 C.民族意识的增强 D.掀起

4、救亡图存运动 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阶层纷纷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民族意识大大增强,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6.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 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 还大量转载、 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 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 ) A.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 B.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 D.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 解析 据材料“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并及时予以评论” 可知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故 A

5、 项正确;B 项与材料“受台民爱国 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不符,故 B 项错误;C 项与材料“上海的申 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 涉及清政府的态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7.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惨剧,莫过于一百年中我 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其中第二次被占领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 材料中“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有人评论义和团:“

6、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 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 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 为义和团运动( )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解析 从“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 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 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9.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六日, 上海画报的内容有:东北民众致陈友仁

7、书、上海救 国义勇军之大检阅、宋子文陈立夫谒汪记等。该报出版于公历( ) A.1929 年 B.1930 年 C.1931 年 D.1932 年 解析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民国二十年为 1931 年。 故答案为 C 项。 答案 C 10.1937 年 9 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 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 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材料说明( ) A.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 D.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8、 解析 材料反映出国民党放弃党派差异,主张各党派一致抗战,体现的是中日民 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导致国内各党派暂时消除了阶级差异和分歧,故 D 项 正确。 答案 D 11.(2018 年 6 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抗日战争时期由八路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 役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 1940 年,八路军为振奋抗日士气,在华北等敌后地区组织一百多个团发动 了破袭战,史称“百团大战”。其他会战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战役。 答案 B 12.读下图,图中三种言论意在强调( )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 可以调到其

9、他方面来作战。 丘吉尔认为,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 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斯大林认为,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 者一旦进攻苏联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A.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侵略 B.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危机 C.美苏英三国合作的必要 D.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作用 解析 材料均未体现日本疯狂残暴的一面,故 A 项错误;材料均未体现世界反法 西斯形势的危机,故 B 项错误;苏、美、英三国领袖都提到了一个共同元素,就 是中国,而未提到三国合作问题,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假如没有中国,假如 中国被打垮了” 、 “而能防止上述局势

10、时出现的只有中国” 、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 手脚被捆住的时候”可知,三国领袖都强调了中国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故 D 项 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16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40 分) 13.(2018 山西康杰中学高一期末)(1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 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1)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第四年,英国发动了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 (4 分)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什么阶段特征?(4 分) (3)昭和时代的那场战争

11、结果如何?这个结果对中国而言有什么重大意义?(8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反侵略斗争。第(1)问,主要是注意材料时间 提示,然后再分析其根本目的。第(2)问,材料二强调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这是资本输出的明显特征。第(3)问,注意图片下方的提示“日本裕仁天 皇昭和时代(19241945)”,不难判断是抗日战争,然后回答其结果和对中国而 言的重要地位。 答案 (1)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3)结果: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或中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等)。意义: 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

12、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 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4.(2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 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 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 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 一个多

13、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16 分)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从国际国内背景、时间、参与对象、斗争方式等角度 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 畏的民族精神”得出忧患意识;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第二小问,据 材料二“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得出促 进了民族觉醒, 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据材料二 “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 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得出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 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 答案 (1)特点:时间长;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斗争方式多样;受国际形 势影响;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 (2)内涵:忧患意识;反抗精神;爱国精神;自强不息。 影响: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