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120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以及农民阶级的 局限性。 一、三元里抗英 1原因:英国对广州三元里的侵略,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 膝。 2概况:1841 年 5 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掠的英国侵略军;随后又两度包围被英军占 据的广州四方炮台。 3意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 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思维点

2、拨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具有自发性,它主要任务是抵御外来侵略,彰显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 神,但民族意识尚未真正萌发。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概况 (1)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 年,左宗棠率军西征,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3)1877 年,消灭阿古柏的主力,攻克喀什噶尔。 (4)1878 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 21881 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1884 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 (1)爆发:1894 年 9 月,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遭到日本舰队的偷袭。 (2)概况:黄海海战中

3、,以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将士同仇敌 忾,英勇奋战,迫使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3)结果: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黄海海战后, 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但由于李鸿章“避战保船”,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起因: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概况: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 (3)结果:1895 年 10 月,台湾全部沦陷。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1背景: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发展 (1)兴起:义

4、和团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 (2)转移:1899 年底,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并向京津地区发展。 (3)顶峰:1900 年,在落垡、廊坊围攻八国联军;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清政府对 外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了顶峰。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下失败。 4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斗争。 5意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概念阐释 “扶清灭洋” (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带 有局限性。 (2)“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 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 深化理

5、解 全面评价义和团运动 (1)进步性 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精神和朴素的爱国意识。 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2)局限性 指导思想上带有蒙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领导,对清政府缺乏警觉,斗争中存在严重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分散性。 归纳总结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主要特征 (1)阶层的广泛性:近代前期的主要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等。 (2)组织的多样性: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反抗行动。 (3)眼界的开放性:这是因为列强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

6、,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 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 (4)结果大多以失败而告终。 (5)斗争的阶段性 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反侵略为主,表现为直接对外,原因是列强的侵华 方式表现为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 辛丑条约签订后,则往往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原因是清政府已成为帝国 主义侵华的工具。 知识结构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划线的地方填上相应的内容 时间 斗争名称 1841 年 三元里抗英斗争 1878 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94 年 黄海海战 1895 年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 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

7、,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 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应用 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 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应用 根据材料概括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并评价其活动。 答案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但也带有盲目、笼统排外的性质。 民族觉醒的转折点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1)政治上,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8、如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 (3)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 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 应用 (2016 课标全国,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 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 C 解析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 洋、福建三支海军及

9、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 C。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仅仅是“开始”,排除 A;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 排除 B;西方列强对中日之间的冲突持观望态度,不会进行援助,排除 D。 1“初十日(1841 年 5 月 30 日)辰刻,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 会者众数万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 B黄海海战 C义和团运动 D反割台斗争 答案 A 解析 从时间“1841 年”可知描述的是三元里抗英斗争,故选 A。B、C、D 都发生在 19 世 纪末,时间不符。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

10、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 是( )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 D刘永福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 答案 B 解析 由诗句中的“湖湘弟子”“天山”“玉关”可推断此诗反映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 件,故 B 项为正确选项。 3(2019 寿光一中检测)“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 也。虽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C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 D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 答案 C 解析 “爱国心所发”强调的是爱国,“拒外国人为目的”强调的是反帝,所以材

11、料反映出 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4 “它的经济基础始终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里, 所以它是一个无组织的原始的农民之反帝国 主义暴动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 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 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 所以终于失败。”“它”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黄海海战 C义和团运动 D左宗棠收复新疆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失败的农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A、B、D 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 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他们盲目排外,徒有“冲动的反抗热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5(2018 北京西城高一检测)“近百年来,贯穿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 侮。

12、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_,而_,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 也。”与文中横线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 C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义和团运动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求自强以御外侮”可判断此自强运动为洋务运动,根据洋务运动的起止时 间可知相对应的历史事件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 6左宗棠为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而确定的策略是( ) A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B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C集中优势兵力,伺机歼敌 D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答案 D 解析 1876 年, 左宗棠率清军从肃州西征, 他根据新疆北可控南的地形, 确定了“先北后南, 缓进急战”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