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962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甲午中日战争 教材内容: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 本主义道路后,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1894 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中日有史 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本课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 结果和影响,共有“黄海海战”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的狂潮”三个子目,且三者之间为因 果关系。 课标要求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

2、到:社会制度的腐 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录像再现历史,从中获得有用的历史信息,感受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 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3知道中日马关条约 的签订及影响,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列表比较, 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投影)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合影 (播放)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 师:刚才教室里一直回荡着的悲壮的乐曲,是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主题曲。现在呈现在大 家面前的这张老照片是甲午海战前致远号官兵的最后一张合影。 照片中这些年轻的面庞、 鲜 活的生命早已离我们

3、远去, 但他们那种视死如归、 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中 国人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拂去尘封,翻开历史,重返甲午战场,去探寻那些消逝在历史 烟云中的人和事。 (板书)第三课 甲午中日战争 同学们齐读课标要求: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师:从课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课主要学习的有三个一:一场战争、一个人物、一个条约 一场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一个人物是邓世昌,以及从他身上涌现出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而一个条约是马关条约 ,和从中折射出的中国落后的社会状况。 下面就围绕

4、这三个一进入第一板块: 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5 分钟,讨论合作,完成标注,并归纳基础知识) (1)1894 年 7 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历史上称之为。 (2)1894 年 9 月,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致远舰管带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后与 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实行“避战保船”,1895 年初,日军陆海两路围攻 ,北洋 舰队全军覆没。 (4)1895 年 4 月,李鸿章同日本首相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5)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下面让我们根据自学提纲归纳本课主要内容。本课以甲

5、午战争为核心,了解它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板书) 教师过渡: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主要由五个战役组成, (边讲解边演示) 请看屏幕演示。 从战役的位置可以看出战火正在从朝鲜一步步燃烧到 中国。其中黄海海战最具代表性,也正是这场战役使清政府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并在此后 的战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电影片段,来了解当时的战争场面。进入 第二板块: 走进黄海,感受悲壮 师:致远舰 250 名官兵,250 名热血男儿就这样消失在茫茫黄海中,带着对人生的眷恋、对 祖国的担忧长眠于海底。何等悲壮,何等惨烈。这是电视剧北洋水师的片段,虽然有艺 术加工的成分,

6、但基本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请结合这一场景,思考几个问题。 师: (1) 刚才的片段发生在历史上的什么事件中?谁给我们的印象最深?他的举动体现了怎 样的民族精神? 邓世昌常对人说“人谁无死,但愿死得其所”黄海一战,他指挥致远舰冲锋在前,表现 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 邓世昌殉国后,有人写了这样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体现了当 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致远舰将士壮烈殉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悲愤。山东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的尸体,更流传 着“惊天动地致远舰,铸我巍巍中华魂”的歌谣。 (3) “致远号沉没后,邓世昌坠身入海,士兵扔给他救生圈,他断然拒绝。”假如你是邓世 昌是否也会这样

7、做,为什么? 第一种考虑:宁为玉碎毋瓦全,誓与士卒共生死。 好处:体现了邓世昌爱兵、爱国之情,和作为一名管带的风范。大大鼓舞了清军的斗 志,他高大的形象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第二种考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好处:保存实力,东山再起,为国为民做更大的贡献。 师:这两种考虑现在看来都有道理,可那时的邓世昌为什么视死如归呢? 那是因为他把致远号看成生命的一部分, 战舰已融入他的血液中。 邓世昌年轻的生命已 和祖国的尊严、 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茫茫黄海, 见证了北洋水师官兵的英勇和无畏; “宁做溺死鬼,不做亡国奴”响彻云霄。黄海的浪涛淹没了不知名的躯体,淘不尽的是我以 我血荐轩辕的铮铮铁

8、骨, 长空皆为忠魂舞的民族气节。 可是三万万北洋水师没能换来战争的 胜利,对此,李鸿章是这样解释的:倭人近十年来,专师西法,购置船械。中国限于财力, 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师:事实真是李鸿章所说的那样吗? 解读史料,分析原因 (我们拿到历史资料,要学会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材料一:1890 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 60来发展陆、海军,1893 年起,明治天 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 30 万元,补充造船费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 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 原因: (1)日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

9、充分。 (2)清朝统治阶级的极端腐败(根本原因); (3)两国政府不同的治国态度。 100 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同时打开了两个东方国家的大门。两国先后发起了旨在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日方积极进取,赢得主动;中方安于享 乐,落后挨打。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中国则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在相同的时间、 相同的国际背景下, 两国命运竟如此不同。 其实, 治国如此, 做人也是一样。 不同的态度可能决定不同的人生作为中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更要求我们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只有爱拼才会赢。 过渡:两国政府不同的治国态度已经预示

10、了战争的结局。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 71 岁的老人作为清政府的特命全权大臣便东渡日本。战败后的清政府 只能任人宰割。于是 就发生了春帆楼上的一幕。 (四)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表演春帆楼谈判。下面有请三位 同学,再现春帆楼谈判。其他同学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师:1. 这段课本剧涉及哪些历史人物?谈判产生了什么结果? 2.双方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历史上还签订过很多条约, 请对比 马关条约 与 南京条约 的内容, 有哪些不同? (四)角色扮演,体验屈辱 下文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请三个同学分角色带感情朗读: 旁白:1895 年 4 月 10 日,李鸿章

11、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楼。 伊藤:停战很多天了,期限很紧,议和条款应赶快签订,我已经准备好修改的粗略条款。中 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两句话。 李: 难道不允许分辩吗? 伊藤:只管辩论,但是条款不能减少。 李: 贵国既然知道我国为难的情形,那你们的要求应该衡量我们能否达到。 伊藤:日期太紧,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无隐瞒的告诉你,免得引起辩论。 李: “核计贵国的开销数目, 远不到二万万两。 我国负担这样的巨款, 必定要借洋人的钱。 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国实在没有偿还这种债务的能力。” 伊藤:“借债还款,那是中国的责任。” 李: “赔款还希望再减五千万,台湾不能割让呀。” 伊藤:“如果这样,立即派兵

12、到台湾。” 李:“事情头绪太多了,要两个月时间才宽裕,办事才稳妥,贵国何必着急,反正台湾已是 你们的口中之物。” 伊:“还没有咽下去,饿的厉害。” 旁白:春帆楼外,冷雨萧萧。这次谈判时间长达五个小时,李鸿章说得口干舌燥,但日方丝 毫不肯让步。 晚上七点半谈判结束, 李鸿章走出春帆楼时, 已是一个无边的黑夜。 千古骂名, 岂能得脱? 首先感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他们这种敢于走进历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你认 为哪位同学的表演最精彩?刚才这段对话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三位同学展示 了他们所理解的春帆楼谈判的景象,请根据这一场景回答问题。 本课我们学习了马关条约 ,先来看马关条约的内容

13、问: 马关条约规定的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与今天中国招商引资下的外资在中国办厂是否 一样?为什么? 前者被动开放,后者主动开放。 前者破坏中国主权,后者维护主权且促进经济发展。 所以,二者间有本质的区别。 过渡: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 刺激了日本侵略的野心。所以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板书 列强掀起了瓜分 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威胁了俄国在东北的扩张,所以,俄国纠结了法、德武力强迫日本还辽, 日本便又向清政府勒索 3000 万两“赎辽费” ,俄、法、德则借口有功,在中

14、国强租旅顺、大连, 胶州湾,广州湾。这实质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最大限度满足列强的需求。 “三国干 涉还辽”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开始的标志。 中国的狂潮)针对当时的情况,有人画了这么一幅图。 (五)看图说史,领悟觉醒 1. 这幅图是如何体现内忧外患的? 图上有许多动物,他们代表了瓜分中国的列强。 还有几个清朝人的形象,代表了沉迷于金钱、美酒、鸦片和科举制的中国人。 2. 看过图片,你有何感受? 此时的中国四分五裂,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时刻 过渡:当这些中国人麻木不仁、醉生梦死之时,有一个叫谢缵泰的人绘制了这幅时局图 3.作者画图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唤醒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 这说明

15、每当国难当头、危机重重之际,总会涌现出无数爱国之士。他们挺身而出,勇敢 的挑起了救亡图存的重担。他们中有以身殉国,抗击侵略的邓世昌 ;有废除封建帝制的孙 中山; 还有推翻三座大山, 救中国人民出水火的毛泽东。 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前赴后继、 发愤图强,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 族的希望。 同学们,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 聆听他们的故事。 你可曾想过正是先烈们抛头颅、 洒热血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知史勿忘国耻,兴邦乃需图强” ,我们牢记历史的最大表现 就是努力学习,自强不息,让我们高喊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来祭奠和告慰那些为国 捐躯的民族脊梁。 过渡: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课后将你们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作为前进的动力。下面,让我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请一起进入第六板块-练习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