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8553 上传时间:2020-07-26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4.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2.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阅读示意图,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XUE XI MU 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01,自主学习 ZI ZHU XUE XI,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层的分层,平流层 现象: 气温特点: 受热过程: 人类活动:,地 面,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海拔越高气温越高,臭氧直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飞机飞行,大气水平运动,无对流,无天气变化,大气层的分层,对流层 厚度: 现象

2、: 气温特点: 受热过程:,地 面,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917km,大气对流,天气多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面辐射,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短波辐射,地面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意义: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3.白天没有大气逆辐射。( ),答案,知识归纳,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

3、质,大气圈,垂直分层,组成成分,大气的受热过程,运用大气的受热原理解释实际问题,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02,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探究点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探究导引,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1.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答案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目前人类大量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增多,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臭氧总量减少,两极地区甚至出现臭氧层空洞。,2.

4、图中的平流层为什么适合高空飞行?,答案平流层的气温下低上高,空气难以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机飞行时不会上下颠簸;平流层少水汽和尘埃,天气晴朗少变,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3.在高层大气中,部分地区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可飞行器却不会被烧毁,为什么?,答案高空大气中空气稀薄,航天飞行器从中吸收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答案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有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4.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核心归纳,1.大气的垂直分层,2.逆温及危害 (1)逆温现象:

5、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图所示。,(2)危害 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

6、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跟踪训练,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解析根据大气的密度、温度和运动特征,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温度变化趋势看,正确,但曲线的气温值出现错误,故只有正确。,2.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层顶部 B.层底部 C.层中部 D.层,解析高层大气(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3.2017年4月20日我国发射的“天舟一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

7、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解析“天舟一号”飞船运行于高层大气中。,探究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导引,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顺利的话,2025年将开启我国的载人登月活动。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下图是人类登月时穿着的厚厚航天服。据此思考下列问题。,1.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呢?,答案地球上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上升缓慢;夜晚,大气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面

8、温度下降缓慢。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能对昼夜温度进行调节。,2.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反射(大气对太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来说明能量在地表附近的传递过程。,答案,核心归纳,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图解如下:,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

9、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回答45题。 4.雾霾天气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上图中相应的数字是 A. B. C. D.,解析仔细读图,图中为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雾霾天气的污染气体使大气密度增大,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跟踪训练,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这样可以使

10、 A.增强 B.增强 C.减弱 D.减弱,解析CO2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强,减少CO2排放可减弱大气逆辐射。,03,达标检测 DA BIAO JIAN CE,解析从图中看出,该层大气高度范围12千米50千米,应是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曲线符合平流层的特征。,1,2,3,4,5,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回答12题。 1.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 B. C. D.,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顶

11、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 ,解析由图中看出,曲线顶部与底部的温差约50 。,1,2,3,4,5,读图,完成34题。 3.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 B.增强 C.减弱 D.增强,1,2,3,4,5,解析图中的含义分别为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人造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4.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增强 B.增强 C.减弱 D.减弱,1,2,3,4,5,解析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减弱。,5.下图为“昼夜太

12、阳辐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由图知,B是云层的反射作用,D是大气逆辐射。,1,2,3,4,5,(1)图中B是_作用,D是_辐射。,反射,大气逆,解析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比晴天时低。,1,2,3,4,5,(2)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填“高”或“低”)。,反射,减弱,低,解析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所以气温较高。,1,2,3,4,5,(3)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的_作用增强,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填“高”或“低”)。,吸收,逆辐射,高,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多云时白天气温比晴天低,夜晚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比晴天小。,1,2,3,4,5,(4)若北京某月5日一天24小时多云,4日一天24小时晴朗,则全天温差小的是_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鲁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