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ppt课件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8354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1.明确探究物体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会根据器材和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 3.经历实验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科学探究:,1.能够在不同的实验方案中表示出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碰撞中的不变量.,科学思维:,技能储备,01,1.一维碰撞 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 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实验的基本思路:寻求不变量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果速度的方向与我们设定的坐标轴的正

2、方向一致,取正值,反之则取负值.探究以下关系式是否成立: (1)m1v1m2v2 ;,实验原理,一,仍沿这条直线,m1v1m2v2,m1v12m2v22,方案1:利用气垫导轨结合光电门的实验探究 (1)质量的测量:用 测量. (2)速度的测量:v ,式中的x为滑块上挡光板的 , 为数字计时显示器显示的滑块上的挡光板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4)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带挡光板)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天平.,实验方案设计,二,宽度,天平,t,图1,(3)碰撞情景的实现:如图1所示,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在滑块上

3、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方案2:利用摆球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1)所需测量量:悬点至球心的距离l,摆球被拉起(或被碰后)的角度,摆球质量m(两摆球质量可相等,也可不相等). (2)速度的计算:v . (3)碰撞情景的实现:两细线竖直时,两球刚好接触. 如图2所示,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4)器材:带细线的摆球(两套)、铁架台、量角器、坐标纸、胶布、天平.,图2,方案3:利用“光滑”水平面结合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探究 (1)所需测量量: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小车经过x所用的时间t,小车质量m. (2)速度的计算:v . (3)碰撞情景的实现:如图3所示,A

4、运动,B静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个小车连接成一体. (4)器材:长木板、小木片、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小车(两个)、撞针、橡皮泥、天平.,图3,不论哪种方案,实验过程均可按实验方案合理安排,参考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出相关质量. (2)安装实验装置. (3)使物体发生一维碰撞,测量或读出相关物理量,计算相关速度,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 (4)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5)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 (6)整理器材,结束实验.,实验步骤,三,将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填入下表,物体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相反时需要注意正负号

5、.,数据处理,四,通过研究以上实验数据,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题型演练,02,1.本实验碰撞前、后速度大小的测量采用极限法,v ,其中d为挡光板的宽度. 2.注意速度的矢量性:规定一个正方向,碰撞前后滑块速度的方向跟正方向相同即为正值,跟正方向相反即为负值,比较m1v1m2v2与m1v1m2v2是否相等,应该把速度的正负号代入计算. 3.造成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摩擦力.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节时确保导轨水平.,利用气垫导轨结合光电门进行实验探究,一,例1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4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

6、(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 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接通光电计时器; 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带有固定弹簧(未画出)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2和滑块1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2后依次被制动;,图4,读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分别为: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t110.01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t249.99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t38.35 ms; 测出挡光板的宽度d5 mm,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m1300 g,滑块2

7、(包括弹簧)的质量为m2200 g.,(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 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 A._; B._.,答案见解析,解析A.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B.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_ 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_ m/s;碰撞后滑块2的速度v3为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见解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可以探究出下面哪些关系式成立_. A.m1v1m1v2m2v3,答案见解析,解析系统碰撞之前m1v10.15 kgm/s,系统碰撞之后m1v2m2v30.15 kgm/s,故A正确.,同理,将数据代入C选项

8、的等式两边,发现等式不成立,故C错误.,1.碰撞前后摆球速度的大小可从摆线的摆角反映出来,所以方便准确地测出碰撞前后摆线的摆角大小是实验的关键.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碰撞前后摆球的速度与摆的角度的关系. 3.实验时应注意,两小球静止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利用摆球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二,例2利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悬挂于O点,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小支柱N上.O点到A球球心的距离为L.使悬线在A球释放前伸直,且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A球释放后摆

9、动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OC推移到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处,B球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图5,保持角度不变,多次重复上述实验,白纸上记录了多个B球的落点,重力加速度为g.(悬线长远大于小球半径) (1)图中x应是B球初始位置到_的水平距离.,B球平均落点,解析小球A在碰撞前、碰撞后的两次摆动过程,均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B在碰撞后做平抛运动,则x应为B球的平均落点到其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碰撞前对A,,碰后B做平抛运动,,故要得到碰撞前后的mv,要测量的物理量有mA、mB、H、L、x.,(2)为了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应测得的物理量有_. (3)用测得的

10、物理量表示(vA为A球与B球刚要相碰前A球的速度,vA为A球与B球刚相碰后A球的速度,vB为A球与B球刚相碰后B球的速度): mAvA_; mAvA_; mBvB_.,mA、mB、H、L、x,总结提升,从例1和例2可以看出,不论哪种探究方案,关键是求相互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因此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探究方案并求出速度.,1.实验原理与操作 如图6甲所示,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来,与放在斜槽水平末端的另一质量较小的同样大小的小球发生碰撞,之后两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利用斜槽滚下的小球结合平抛运动进行实验探究,三,图6,(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质量. (2)速度的测量:由于两小球下落

11、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飞行时间相等.如果以小球的飞行时间为单位时间,那么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只要测出不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以及碰撞后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在空中飞出的水平距离s1和s2.就可以表示出碰撞前后小球的速度. (3)碰撞情景的实现: 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m1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录平抛的水平位移s1. 在斜槽水平末端放上被碰小球m2,让m1从斜槽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记下两小球离开斜槽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1、s2. 探究m1s1与m1s1m2s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4)器材:斜槽、两个大小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小球、重垂

12、线、白纸、复写纸、刻度尺、天平、圆规. 2.实验注意事项 (1)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m2). (2)入射小球半径等于被碰小球半径. (3)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滚下. (4)斜槽末端的切线方向水平. (5)为了减小误差,需要求不放被碰小球及放被碰小球时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为此,需要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多次滚下,进行多次实验.,例3某同学用图7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寻找不变量,图中CQ是斜槽,QR为水平槽,二者平滑相接,调节实验装置,使小球放在QR上时,恰能保持静止,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

13、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然后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7,图中O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P为未放被碰球B时A球的平均落点,M为与B球碰后A球的平均落点,N为被碰球B的平均落点.若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OP.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入射球A的质量mA和被碰球B的质量mB的关系是mA_mB(选填“”“”或“”).,解析要使两球碰后都向右运动,A球质量应大于B球质量,即mAmB.,(2)碰撞

14、后B球的水平射程约为_cm.,解析将10个点圈在圆内的最小圆的圆心作为平均落点,可由米尺测得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约为64.7 cm.,64.7(64.265.2均可),(3)下列选项中,属于本次实验必须测量的是_(填选项前的字母).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平均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平均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解析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飞行的时间t相同,而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位移xvt,所以只要测出小球飞行的水平位移,就可以用水平位移的测量值代替平抛初速度.故需测

15、出未放B球时A球飞行的水平距离OP和碰后A、B球飞行的水平距离OM和ON,及A、B两球的质量,故A、B、D正确.,ABD,(4)若mv为不变量,则需验证的关系式为_.,解析若mv为不变量,需验证的关系式为mAvAmAvAmBvB,,mAOPmAOMmBON,总结提升,本题利用平抛运动规律,巧妙地提供了一种测量两球碰撞前后速度的方法,由于平抛运动高度相同,下落时间相等,速度的测量可转化为距离的测量.,达标检测,03,1,2,3,4,1.(多选)若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B.相互作用的

16、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解析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两车能粘在一起共同运动,这种情况能得到能量损失很大的碰撞;应当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否则因运动距离较短,小车释放以后再打开电源不容易得到实验数据,故A、D错误,B、C正确.,1,2,3,4,2.(2018宾阳中学期末)如图8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带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M的滑块A、B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 (1)把两

17、滑块A和B紧贴在一起,在A上放一质量为m的砝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A和B,在A和B的固定挡板间放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的压缩状态. (2)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A和B与挡板C和D碰撞的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A至C的运动时间t1,B至D的运动时间t2. (3)重复几次取t1、t2的平均值.,图8,1,2,3,4,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_;,使气垫导轨水平,解析为了保证滑块A、B作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使气垫导轨水平.,1,2,3,4,应测量的数据还有_;,滑块A的左端到挡板C的距离s1和滑块B的右端到挡

18、板D的距离s2,解析要求出A、B两滑块在卡销放开后的速度,需测出A至C的时间t1和B至D的时间t2,并且要测量出两滑块到挡板的距离s1和s2,再由公式v 求出其速度.,1,2,3,4,只要关系式_成立,即可得出碰撞中守恒的量是mv的矢量和.,作用前两滑块静止,均有v0,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为0,,3.某同学利用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及斜槽“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把被碰小球M1置于斜槽末端处,如图9所示.所测数据如下表.,1,2,3,4,(1)若把平抛时间设为单位时间1 s,则碰前M2与其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初速度v2的乘积M2v2_ kgm/s.碰后各自质量与其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初速度的乘积之和M2v2M

19、1v1_ kgm/s.(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9,0.018 3,0.018 2,M2v2M1v10.018 2 kgm/s.,1,2,3,4,(2)实验结论是_ _.,1,2,3,4,解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两物体各自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之和相等.,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两物体各自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之和,相等,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甲的前端黏有橡皮泥,推动小车甲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乙相碰并粘合成一体,而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0所示.在小车甲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 H

20、z,长木板一端下面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图10,1,2,3,4,(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1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段来计算甲的碰前速度,应选_段来计算甲和乙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均选填“AB”“BC”“CD”或“DE”).,图11,解析观察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均匀的阶段BC应为小车甲与乙碰前的阶段,CD段点迹不均匀,故CD段应为碰撞阶段,甲、乙碰撞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出间距均匀的点,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BC,1,2,3,4,DE,(2)已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甲0.40 kg,小车乙的质量m乙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甲v甲m乙v乙_ kgm/s;碰后m甲v甲m乙v乙_ kgm/s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m甲v甲m乙v乙0.417 kgm/s.,0.420,1,2,3,4,0.417,1,2,3,4,(3)由(2)可得出的结论是_.,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解析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物理 > 人教版 > 选修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