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 14 课时 三位数(中间有 0)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 21 页例 8、例 9。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1掌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的规律。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快速口算:(屏幕闪现后隐藏)2002 8002 6700
2、7800 303 103 500设疑:500=0 还是 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2.揭示研究问题:有关 0 的乘法二、探索新知1.探索 理解“0 与任何数相乘都得 0” 出示:小猫钓鱼情境图。师:小黄猫、小红猫、小蓝猫又去河边钓鱼了,可是他们钓得并不认真,一会儿扑蝴蝶,一会儿捉蜻蜓,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今天又有什么收获呢?(出示小猫钓鱼图)师:3 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生说师完成板书:0+0+0=0你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汇报,学生回答师板书:03=0 或 30=0师:你是怎么知道得数是 0 的?生答出:因为 3 个 0 相加等于 0,所
3、以03=0。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 0 和 3 相乘等于 0,下面我们再来做几道题目,想一想:07= 80= 00=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7 个 0 相加等于 0)教师:现在你知道 500=0 还是 500=50?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填一填:25=0 0=0结合0=0 总结“0 与任何数相乘都得 0”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笔算方法师:刚才小朋友学到了一个有关 0 的新的知识点,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生活场景,出示:学校体育馆有 4 个同样的看台,看!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看出这个看台有几排座位,每排几个吗?提出问题:这个看
4、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师:一个看台有 102 个座位,那么 4 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先请小朋友估计一下 4 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生回答大约有 400个或 400 多个)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师:那么他估计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一起来算一算。指名一人板演。师指着十位上的 0 问:为什么十位上写 0?生回答(因为十位上 0 和 4 相乘得 0)师:看来 4 个看台有 408 个座位,刚才小朋友估计得完全正确,你们可真厉害!三、巩固练习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1.做 22 页的想想做做第 2 题学生做在书上(指名 4 个学生板演。)反馈:集体校对得数。为什么后面三
5、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师:全对的举一下手,看来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引导观察:今天计算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揭示课题: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2.“想想做做”第 3 题老师以前碰到过一个小朋友叫马小虎他做题可马虎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出示题目,看)先找一找他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旁边。(查找问题所在,并订正,集体校对)小朋友可真细心老师代表马小虎谢谢大家。3.“想想做做”第 5 题。(1)编 2 个中国结要用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解答)(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4. “想想做做”第 6 题。师:下面我们一
6、起来看看第 5 题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师:你能估计出 3 个书架大约有多少本书吗?指名学生回答。师问: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学生回答。四、课堂总结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师出示标题: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2.请小朋友回想一下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板书设计:数中间有 0 的乘法03=0(只)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1024=408(个)1 0 2 44 0 8答:4 个看台一共有 408 个座位。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和没有 0 的乘法完全相同,都要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数,在与中间的 0 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的积就是 0,要在本位写 0 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则必须加上。教学反思:1.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属于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算成 30=3,或者不计算乘数中间有 0 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 0 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2.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对“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一结论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