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653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第 1 课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点一 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大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3)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对都城以外的地区通过分封侯、伯,实行间 接管理。 历史认识 正确认识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通过“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的形式, 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 “家天下” 的局面从此确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平等的、无剥

2、削压迫的“天下为 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易混易错 商代也存在分封, 但这些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 与商朝王室无血缘关系, 在商王朝强大时, 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中央对抗甚至叛乱,与中央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2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起兵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建立周朝。 (2)目的:为有效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藩屏王室。 (3)概况 对象:同姓贵族、功臣和归顺的异族首领。 内容:授土、授民、授职。 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见,纳贡、服役,战时带兵随从作战。 权利:代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实行再分封。 (4)影响

3、 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强国。 后期:因受封者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王室衰微,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概念辨析 “封建”: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马克思 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西周的“封建”是指分封诸侯,巩固统治的一 种政治制度。 轻巧识记 用“一、二、三、四”巧记分封制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探究点 西周的分封制 材料 思考 (1)西周分封示意图反映出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 (2)

4、从图中找出周王亲族的封地,看都在何处?反映了怎样的意图? 答案 (1)特点:两种分封的诸侯国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 格局。 (2)主要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意图:被封主体是同姓亲族,被封地区为战略要地,达 到藩屏王室的目的。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从分封对象看: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从分布地区看: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从分封的过程看: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权利和义务是联系周王和封国的纽带。 (2)影响 在西周初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天子对诸侯国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 心力。分封制

5、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 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导致了诸侯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知识点二 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备 1含义: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 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是实行分封制的主要依托。 知识点拨 西周宗法制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内部关系 (1)从周天子到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小宗服从大宗,诸弟服从长兄。小宗有义务纳贡、帮助出兵征伐;大宗有义务保护小宗, 调解小宗之间的纠纷。 (3)家族统治:各级诸侯、卿大夫、士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各自构成一级国家政权,共同向 最高宗主周天子负责。官吏与各级行政机构

6、的选择采用“任人唯亲”的原则,完全依照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 2历程:夏代产生,商代发展,西周完备。 3 特点: 严格区分嫡庶长幼, 确定嫡长子继承制; 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 小宗绝对服从大宗。 4作用: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易混易错 (1)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而在封国内是大宗。 (2)嫡长子、 嫡子、 庶子的不同: 在古代社会中, 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嫡子是“庶 子”的对称,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 子。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

7、继承。 轻巧识记 巧记宗法制 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三点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的地位。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带有浓厚的原始神权色彩, 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 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 浓厚的部族色彩。 (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探究点 1 宗法制的原则及

8、特点 材料 思考 结合上图回答,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 答案 基本原则: 嫡长子继承, 其余诸子分封; 等级森严: 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探究点 2 宗法制的影响 材料 图一 太庙 图二 蒋孝严归宗祭祖 尊祖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祭祀祖先是中国人的一项古老习俗。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 侧的一座古代建筑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图二为中国国民党副 主席蒋孝严在大陆归宗祭祖时的情景。 思考 (1)中国社会这种“敬祖尊宗”“认祖归宗”的现象主要受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2)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

9、影响? 答案 (1)宗法制度。 (2)积极影响:有利于家庭和睦团结,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 力。消极影响:过分强调家族意识,过分重视人际关系,使平等意识受到约束,不利于当 今文明社会的发展;还会导致任人唯亲现象的出现。 宗法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1)宗法制的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相结合。 大宗与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宗法制的影响 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10、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了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 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 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课堂小结 1从夏禹到夏桀,共传 14 代、17 王,用岁约 471 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 17 代、31 王, 用岁约 555 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 A封邦建国 B王权至上 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指出禹将王位传至夏桀,汤将王位传至纣,共同体现了王位世袭制度。 2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11、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初具雏形 答案 A 解析 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 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 A 项正确。 3中国许多地名和称谓都有悠久的历史。比如山东被称为齐鲁,河北被称为燕赵,山西被称 为三晋等。这些称谓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B西周分封 C当地地理特征 D古代地名 答案 B 解析 山东在西周分封制下有鲁国与齐国两个诸侯国,今天河北省的两个封国是燕赵两国, 山西的诸侯国是晋国,故 B 项正确。 4据载,周武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封兄弟之国十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周之子孙 不狂惑者,皆为诸侯”。据此可知( ) A西周已建立

12、了完备的宗法制度 B西周统治者通过分封推行家族统治 C西周的统治疆域已经十分辽阔 D分封实质上是笼络人心的重要手段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分封的诸侯国中,同姓诸侯占主体。这种分封实质上是通过分封同姓诸侯在 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家族统治,故 B 项正确。 5 (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 礼记 载: “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 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 B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子、诸侯、大夫均是在分封制度中所涉及的政 治名词,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也属于分封制的内容, 所以该材料反映的制度是分封制。 故选 B。 6 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 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 ) A信仰 B财产 C血缘 D地域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的“宗,尊祖庙也”可知宗法制涉及血缘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