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07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1 课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的统治日趋黑暗;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问题思考 材料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民国元年的一副春联 思考 图片和春联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2、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各阶层中仍存在强烈的皇权思想。问题:说明辛亥革命虽然 推翻了清政府,但不够彻底,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因此必 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兴起 标志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思想阵地 新青年 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深化理解 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根本目的是让新思想 在与旧思想的交锋中传播,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核心

3、内容 (1)民主:包括政治民主和反专制反特权的民主理念。 (2)科学: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及 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问题思考 思考 1915 年, 陈独秀在 敬告青年 一文中提出: “国人欲脱蒙昩时代, 羞为浅化之民也, 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其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 民主与科学。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含义: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攻击。 (2)表现 陈独秀:连续发表宪法与孔教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等文章。 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

4、 我之节烈观等。 (3)实质: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问题思考 1读下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观念? 提示 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2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则猛烈抨击封建礼教,二者是否 有着本质区别? 提示 没有。其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1917 年,他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深化理解 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的关系 4文化平民化 (1)原因: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概况:

5、形成平民教育思潮;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内容、形式上风格多样。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3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 了巨大的作用。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判断正误 新文化运动摧毁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提示 新文化运动只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未摧毁。 归纳总结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

6、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5)以五四运动为界, 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日益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表明马克思主义一开始传入中国,就注重和 工人运动相结合。 针对练 以下是 19171921 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推论 是( ) 主

7、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答案 A 解析 据表格中文章的数量可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量最多,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 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一股强大的思潮,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中“唯一途径”“都 是”“最关心礼仪”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当时史实或表中所给信息。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应用 1 材料一中的漫画说明:封建礼教行将就木,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材料二 两个

8、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胡适,1917 年新青年 应用 2 材料二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 democracy), 便不得不反对孔教、 礼法、 贞节、 旧伦理、 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 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 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应用 1 从材料一分析,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 提示 提

9、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反对旧道德,反对旧传统和旧文学,主张用民主 和科学重新评估传统文化。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 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 应用 2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有何局限性? 提示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一群教育救国的先生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高举“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旗,让北大 的气象焕然一新。那时的先生们,不擅评职称,擅长教好书;不独守三尺讲台,更在广阔的 社会舞台上展示大国民风范;学贯中西,更想学以致用;热心时政,更愿为国家

10、担当。他们 对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充满期待,“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拥护和争取这两位先生,就是想 让这个国家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德先生”和“赛先生”,真正的享受这个国家的美好、 这个世界的尊重。 针对练 “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 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 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激烈变革”是指(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是在辛亥革命后,需

11、要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即思想方面进行一场 激烈变革,故 C 项符合题意。 1蔡元培在 1918 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 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看,蔡元培认为大学之所以为大在于存在诸多流派及学术思想,说明当时“学 风开放,思想自由”,故答案为 A 项。 2(2018 北京海淀区期中)近代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申报在 1919 年报道中

12、写道:“传 播此种思想之发源地,实在北京一隅,他们倡导改良文学之论,一方面为消极的破坏,力抨 旧文学之弱点,一方面则为积极的建设,亟筑新文学之始基。”文中的“他们”还( ) A掀起二次革命 B倡导“实业救国” C倡导民主科学 D主张“尊孔复古” 答案 C 解析 二次革命发生于 1913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从“1919 年”“实在北京 一隅”“倡导改良文学之论”, 可知是 1915 年起发生在北京的新文化运动, 没有涉及“实业 救国”的思想,故 B 项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故 C 项正确;“尊孔复古”是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的逆流,故 D 项错误。 31920 年,

13、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 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答案 A 解析 解题要注意时间是“1920 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因 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文学革命取得了重大突破,故 A 项正确。B、D 两 项说法绝对化,C 项夸大了其影响,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 是政治改革。 4 (2019 北京高二检测)史学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 是孔子的 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

14、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 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之事”。以上评价针对的 历史事件是(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答案 C 解析 维新变法借用传统儒家文化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并不排斥儒家传统礼教文化, 故A错误; 辛亥革命斗争的对象是满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而不是排斥儒家传统礼教文化, 故 B 错误;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礼教文化全面否定,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与材料 内容相符,故 C 正确;国民革命斗争的对象是军阀势力,而不是排斥儒家传统礼教文化,故 D 错误。 5 当代历史学家袁伟时认为新文化

15、运动是一场“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 这一评论着眼于 新文化运动( ) A解放了思想 B打倒了传统的权威 C促进了民族的觉醒 D否定了封建王权 答案 B 解析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思想,使 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所以说是“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故选 B 项。 6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 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 A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B引进西方学说 C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D提倡文学革命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弊端。 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等信息,可知作者把 新文化运动看作是混乱形成的根源而加以否定,故选 C 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