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杜甫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916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杜甫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5课 杜甫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5课 杜甫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5课 杜甫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课 杜甫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5 课课 杜甫诗四首杜甫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 赏析并积累名句。 2.品味语言, 熟读成诵,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干 云霄( ) (2)崤 山( ) (3)声啾 啾( ) (4)吴楚东南坼 ( ) (5)渚 清沙白( ) (6)危樯 ( ) 答案 (1)n (2)xi o (3)ji (4)ch (5)zh (6)qi n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辚辚 :_ (2)点行频 :_ (3)里正 :_ (4)边庭 :_ (5)意未已 :_ (6)啾啾 :_ (7)吴

2、楚东南坼 :_ (8)乾坤 日夜浮:_ (9)渚 清沙白:_ (10)常作客 :_ (11)新停 :_ (12)飘飘 何所似:_ 答案 (1)形容车声 (2)征兵频繁 (3)里长。唐代制度,百户为一里,设里正一人 (4)边疆 (5)停止 (6)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7)裂开 (8)天地 (9)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10)旅居在外。 诗 中指流落他乡 (11)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患肺病而戒酒 (12)漂泊不定,居无定所 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耶娘妻子走相送:_ (2)禾生陇亩无东西:_ 答案 (1)通“爷”,父亲 (2)通“垄”,田埂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耶 娘妻子 走 相送 古义

3、:_ 今义: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古义: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_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2)哭声直上干 云霄 古义:_ 今义:做(事)。 (3)行人但云 点行频 古义:_ 今义: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 (4)君不闻汉家山东 二百州 古义:_ 今义:山东省。 (5)县官 急索租 古义:_ 今义:县一级的官员。 (6)凭轩涕 泗 流 古义:_ 今义:鼻涕。 古义:_ 今义:泗河,水名,在山东。 (7)渚清沙白鸟飞回 古义:_ 今义: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 (8)危 樯独夜舟 古义:_ 今义:危险。 答案 (1)通“爷”,父亲。妻子儿

4、女。跑。(2)冲。(3)说。(4)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 秦居西方,秦地以东,统称山东。(5)官府。(6)眼泪。鼻涕。(7)盘旋。(8)高的。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去 去 时里正与裹头: 为汉家除残去 秽: 去 北军二里余: (2)信 信 知生男恶: 宁信 度: 自可断来信 ,徐徐更谓之: (3)恨 役夫敢申恨 : 怅恨 久之: (4)一 天地一 沙鸥: 一 觞一 咏: 固知一 死生为虚诞: (5)何 飘飘何 所似: 其如土石何 :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 其衰也: 答案 (1)离开/除掉,去掉/距离 (2)确实/相信/使者,特指媒人 (3)怨恨/遗憾 (4)一只/一 边一边/以为

5、一,把看作一样 (5)什么,表疑问/疑问代词,怎么样/多么 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或从十五北 防河:_ (2)未休 关西卒:_ (3)今上 岳阳楼:_ (4)星垂平野阔 :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北方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休 (3)名词用作动词, 登上 (4)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广阔 三、名言警句 课文名句课文名句 (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3)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4)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6、7)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8)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课外名句课外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二首 其二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

7、子。因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 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 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颠沛流亡,竟 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 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于鄂、湘一带,贫病而卒。著有杜工部文集 。 二、背景展示 1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仅 在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和鲜于仲通进攻南诏的战役中就丧师十万,朝廷于是大举征兵,就

8、出 现了官吏到处捕人,连枷送至军所,父母妻子送之,哭声震野的摧肝裂肺的场景。这首诗可 能就是诗人在见到这样的情景后写下的。 2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年), 杜甫 56 岁, 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诗人处境艰难, 凄苦不堪, 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 年),杜 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了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 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了登岳阳楼 。 3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9、。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 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 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 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 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 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 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 4唐代宗永泰元年(

10、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病逝, 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 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 经嘉州(今四川乐山)、 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旅夜书怀 约为途中所作。 三、文学常识 歌行体 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 体。由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 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体有以下 五个特点: (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 而生动。 (3)声

11、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 子。 (5)在命名上,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 课堂导语 当我们徐徐翻开灿烂的中国诗歌史的书页,没有人能忽略盛唐的那个伟大的身影:他自 己被尊为“诗圣”,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他就是杜甫。诗史,就是用诗歌记录历史。 你看他的这首兵车行 ,记录的就是天宝年间唐玄宗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频繁用兵、大规 模战争连年不断导致不断征兵这一历史片段。而为什么人们要将这个用诗歌记录历史的人尊 为“诗圣”呢?今天, 无论你是否读过这首诗, 我们将一起去展开这首 兵车行 里的

12、画面, 去读历史背后包孕着的情感,去读字句背后那个不沉默的灵魂! 1阅读兵车行 ,找出体现征兵原因及后果的诗句,并填在下面的空缺处。 答案 武皇开边意未已 新鬼烦冤旧鬼哭 2阅读登岳阳楼 ,概括出诗歌每联的主要大意。 答案 首联: 虚实交错, 今昔对照 颔联: 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颈联: 政治坎坷, 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 尾联: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 3阅读登高 ,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诗歌前两联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后两联抒发的感情。 答案 肃杀萧瑟 气象万千 孤苦之愁 惹恨添仇 4阅读旅夜书怀 ,用四个字概括首联和颔联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答案 孤舟夜泊 雄浑阔大 (一)阅读兵车行 ,回答问题:

13、 1 兵车行中,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是什么?请用原诗中的词语回答。 答:_ 答案 “点行频”(诗眼),即频繁地征兵。 2这是一首古体诗,它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要求:抓住这件事的几大 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并说明全诗的基调是怎样的。 答:_ 答案 (1)本诗叙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 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2)全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 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二)阅读登岳阳楼 ,回答问题: 3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14、。 答:_ 答案 首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通过“昔闻”和“今上”的对照, 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湖的盛名,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 情,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气势磅礴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请仔细 品味,说一说你感悟到了怎样的美。 答:_ 答案 (1)画面美:这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的东南之 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 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2)意境美:更美的是诗人登岳阳楼,赏洞庭景,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

15、“洞庭水”。诗 人摒弃对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 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与洞庭水势融合无 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三)阅读登高 ,回答问题: 5请指出下列诗句中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答:_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_ 答案 (1)意境:凄凉、凄清、高远、广阔。 情感:“猿啸哀”之声,使人顿生悲伤之情。 (2)意境: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绵邈。 情感: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

16、光易逝、 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之情油然而生。 6诗中的悲秋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它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情感? 答:_ 答案 (1)运用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悲秋之情。 (2)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眼前的景,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 远时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眼,而是将这种悲秋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 之中;第二个层次是抒发心中的情,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 艰难境遇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 (四)阅读旅夜书怀 ,回答问题: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涌”两个字用得“响”,将星月精神描摹得惟 妙惟肖。请简要分析这

17、两个字的妙处。 答:_ 答案 “垂”是“垂挂”的意思,唯有“星垂”,才能现出原野的广阔。“涌”是“涌动” 之意, 唯有“月涌”, 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 也正因江水的流动, 才能感到“月涌”之力。 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 既展示了旅夜之美, 也为下文今夜无眠而触景抒情蓄势铺垫。 8诗人在旅途之夜抒发了怎样的“怀”?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1)虽小有名气,但身体多病;(2)仕途终止,政治理想不得实现;(3)以一只沙鸥自喻, 抒发了漂泊无依、孤独无助的伤感。 旅夜书怀中写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有人认为诗人“官休”是因为身体“老 病”,有人认为有另外的意思。你的观点是什么? 答:

18、_ 答案 (示例)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心中的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 他的休官,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因为自己生不逢时、不被朝廷重用。 引用古诗文成段引用古诗文成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我们看到了诗仙的傲骨,“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又让我们感到了杜工部晚景的凄凉, 我们不仅要对历史人物及古诗文进行积累, 还要在作品中恰当运用,这就涉及引用古诗文成段的问题。 技巧点拨 引用古诗文成段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将相关的句子整理成段。引用古诗文成段主要 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达式:N 个名句(或 N 个名人名事)意境(或其他)。 例: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

19、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 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洪钟巨 响 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 陶醉于“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的淡愁,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 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 (2)表达式:N 个名人N 个名句议论(或议论在前)。 例:恰如

20、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 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 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 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 中感受到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 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 着身体被巨鹰啄食, 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 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

21、哀鸣, 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 绝唱。 (3)表达式:1 个名人N 个名句名事(或化用)议论。 例: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与青年时的思考,他,终于要真正成熟起来了。 他不再像年少时那样刺目得不可接近,他开始散发出圆润柔和的清辉。他渐臻圆满。黄州的 苏东坡不再是那个傲世的才子,或高高在上的官员,他回归成了“寂寞东坡一病翁”,他只 是一个淳朴真挚的文人。他在赤壁怀古,在林间穿行;他不再计较仕途上的得失,他的眼界 已经由平面的当下扩展到立体的古今。他的内核充实了。他敢于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他坦然地在山路

22、上行走。 他的前后 赤壁赋 , 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 被一代代地传诵。这便是真正的成熟。不是抵抗,不是愤怒,不是针锋相对,而是如山间的 朗月,圆满无缺,向世间洒下清朗的光芒,却自升自落,不因外物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人生 的大境界。 迁移运用 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段话,注意要引用古典诗词。(200 字左右) 答:_ 答案 (示例)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 “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 葬送了赵国的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 任而误下军

23、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 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运用示例 那,是个充满太多的繁华与不稳定的朝代。 那,是个永远以振兴天下为己任的男人。 是谁,安逸自在,于皑皑雪意的风景里,聆听鸟鸣? 是谁,豪情天纵,愿登上泰山之巅,俯瞰众生? 是谁,忧国忧民,在萧索的鸟泣花凋里,垂泪无言? 贞观的繁华悄然褪色,唐皇杨妃也只一抔黄土掩了风流,而你,似乎仍坐在青史的草堂 里,疾呼!呐喊! 二、课外素材 吴锦泉:

24、铁肩担道义 高节卓不群 2010 年 8 月 9 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 硬币凑上 1 000 元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发生 7.0 级地震,吴 锦泉得知此消息后, 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 1 966.2 元辛苦钱, 通过红十字会捐给 灾区。自 2008 年汶川地震之后,吴锦泉累计捐款 37 000 多元。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 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 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 保留地捐献出

25、来。 选材感言 吴锦泉早已到了耄耋之年,可平日还是以磨刀为生。老人做好事,做善事,热心 公益,奉献社会,帮助他人,数十年如一日;他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 都用于帮助别人,出钱出力,修路补桥;他以能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帮助过的人、做过 的好事,不计其数。这是一种社会担当,令人敬佩。 肩 膀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 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 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

26、的下坡路上,注 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 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 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 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 肩膀撑出一片天地, 容纳他们的叹息。 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 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 人

27、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 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 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 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 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 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 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

28、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 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 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 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其位,都要谋其政。 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 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 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 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

29、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 一副肩膀, 看似柔弱, 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 读后启悟 典型人物再现法、一句诗句引用再评点法、多个诗句加评点法,文章使用这三种 素材技法,将杜甫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民族大任演绎得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刻。 1名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 点和不足。 2名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君子心胸开朗, 思想上坦率洁净, 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 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名句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遇到挫折与失败, 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 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 后来发展为成语“怨 天尤人”。 4名句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