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ppt课件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88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的手法。 3.学习段太尉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精神。,【学习目标】,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泾州( ) (2)汾阳王( ) (3)蒲( ) (4)晞( ) (5)邠( ) (6)嗜( ) (7)嗛( ), 语言知识强化,jn,fn,p,x,bn,sh,qi,(8)椎( ) (9)釜( ) (10)鬲( ) (11)瓮( ) (12)盎( ) (13)恬然( ) (14)都虞候( ),(15)槊( ) (

2、16)躄( ) (17)谕( ) (18)恣( ) (19)戢( ) (20)晡( ) (21)柝( ),chu,f,l,wn,n,tin,d,shu,b,y,z,j,b,tu,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 (1)纵士卒无赖: _ (2)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_ (3)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_ (4)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 _ (5)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 _ (6)未尝以色待物:_,撒泼放刁,为非作歹,缘故,禀告,如果,色,脸色;物,指人,召用,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不嗛: _ (2)辞甚巽: _,“巽”通“逊”,谦恭,“嗛”通“慊”,满足,3.写出下列

3、加颜色词的古义 (1)晞再拜曰 古义: _ 今义: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 (2)朱沘幸致货币 古义: _ 今义: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两次。,财物礼品。,(3)纵士卒无赖 古义: _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4)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 _ 今义:(人)出生(用于时间词后)。不认识的人(跟“熟人”相对)。,撒泼放刁,为非作歹。,生民,指老百姓。,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尚书固负若属耶:_ 泚固致大绫三百匹:_,(1)固,疑问副词,难道,副词,坚持,执意,请辞于军:_ 太尉尽辞去:_,(2)辞,动词,致辞,陈说,动词,辞退,即告太尉:_ 即自取水洗去血:_,(3

4、)即,连词,就,副词,立即,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_ 宗元尝出入岐周邠间:_,(5)出入,大体上,大抵,动词,往来,交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_ 食之不能尽其材:_ 晞一营大噪,尽甲:_,(4)尽,形容词,完,没有了,动词,竭尽,用尽,副词,全,都,5.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_ 汝将何以视天地:_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_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_ 又以刃刺酒翁:_ 以大杖击二十:_ 未尝以色待物:_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_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_ 以乱天子边事:_,(1)以,介词,凭借身份,介词,凭借、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用,介词,把,介词

5、,因为,连词,表目的,来,且大乱,若何:_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_ _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_ 罪且及副元帅:_ 人且饥死,而必得谷:_,(2)且,副词,将,将要,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一面 一面”,则肆志:_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_,(3)则,连词,就,连词,那么,副词,将,将要,副词,将,将要,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6.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晞一营大噪,尽甲:_ (2)裂裳衣疮:_ (3)北上马岭:_ (4)手注善药:_ (5)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_ (6)乃我困汝:_ (7)遇不可,必达其志:_ (8)奈何欲以乱败郭氏:_,名词用

6、作动词,披上铠甲,名词用作动词,包裹,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作状语,亲手,使动用法,使坏,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使动用法,使败坏,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译文:_ _ (2)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译文:_ _,天子把老百姓交给您治理,您看到百姓受到残暴的伤害,仍然无 动于衷。,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替(我)告诉郭尚书,请他出来听我说话。,三、名言警句 柳宗元名句 (1)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 (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3)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 (4

7、)聪明正直者为神。 (5)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6)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寓言散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 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有永州八记;寓言散文有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二、背景展示 段太尉

8、(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司农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在朝廷上用笏板击打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三、文学常识 状 状文,有行状、呈状之分。行状,是源于汉代的类似人物传记的文种。所谓“行状”,就是指一个人的德行状貌。古代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他的家属、门生、故旧,为替他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请求“史馆”(国家设立的修史机构)为他立传,便将死者的名字、爵里、生平事迹、享年等写下来送呈上去。为这一用途而写下的文字,即称为“行状”

9、。,行状有一定的要求和格式,它除了要对死者世系、里籍、官阶、生平做全面的介绍外,在文末还要写上撰写送交的目的,如果不是为进呈朝廷而写,文末往往也写一下撰写原委。 “逸事状”,它不同于正式的行状,即并不全面地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而仅记死者的某些逸事轶闻,应属于行状的变体。,品读研析,爱人者,人恒爱之。为官者爱民,民必敬之。爱民是一种心忧天下的悲悯,是一种心怀苍生的博爱。漫漫历史长河中走来这样一位官吏,为了百姓,他只身一人勇闯虎穴;为了百姓,他卖马买粮替人还债。他用仁德与关爱温暖冷漠与无情,他以勇敢和高尚消弭丑恶与残忍。他是一柄利剑,凛凛寒光震慑着卑鄙与邪恶;他又是一股甘泉,丝丝清凉滋润着艰难与苦

10、涩。让我们走近段太尉,一起随柳宗元去感受一份人格的伟大和崇高!,课堂导语, 通读整体感知,本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请根据图中的提示,概括出前三部分的内容。,段太尉逸事状,高度颂扬,答案,一、 (14段),二、 (57段),四、交代写作时间、原因及材料来源(第9、10段) 说明逸事内容不谬,驻军为恶 主动请职 勇闯军营 理服郭晞,焦令谌害民 卖马市谷代偿,三、 (第8段)拒纳大绫清正廉洁,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见义勇为,仁惠爱民,1.本文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塑造段太尉这一人物形象?突出了段太尉怎样的品质?,答案 (1)邠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白孝德明哲保身、胆小怕事,与段太

11、尉主动请职、勇于任事形成对比,突出了段太尉的刚正沉勇、见义勇为。 (2)借写焦令谌恣意盘剥百姓,反衬段太尉仁惠、爱民的品格。 (3)通过写朱泚的奸诈,反衬了段太尉的清正廉洁。, 深读重点探究,答案,2.本文在材料剪裁上有何特点?,答案 本文叙事善于剪裁,避免平均用力。严惩歹徒、勇服郭晞是详写,对抗焦令谌次之,临财不苟取较为简略,这样使得文章的前半部分颇有力量,气势雄伟,而后半部分相对徐缓恬淡。整个文势跌宕起伏,富于变化。,答案,3.作者写段太尉勇服郭晞,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段太尉的“勇”。,答案 (1)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横行时,段太尉果断地派士兵捕捉了他们,并一一斩首,把他们的头挂在长矛上,竖

12、立在市门外示众。“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中,“注”和“植”两个动词,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太尉的刚勇无畏。这是一写其勇。 (2)段太尉为民除害之后,又不带卫士,不带佩刀,坦然出现在郭营,向郭晞慷慨陈词,指明利害关系后,终于折服了对方。这是二写其勇。 (3)事件似已告终,不料段太尉又要求留宿军营。这是段太尉要探明郭晞到底有无约束部下的决心。留宿军营,既显示了段太尉的坦荡胸怀,又可考察郭晞改过的诚意和决心。这是三写其勇。,答案,依据背景,我们知道,段太尉被害,是由于当时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段太尉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在朝廷上用笏板击打朱泚面额,所以被害,有人说,段太尉应该忍

13、耐一时,保存性命,等到时机成熟再控制朱泚。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延读思维拓展,答案 (示例)我感觉如果段太尉不在当时亮明态度,也不符合段太尉平时的为人。段太尉他是一个嫉恶如仇,充满正义和担当的人,如果让他在当时的情况下忍耐一时,他一定做不到。段太尉虽然被害,但对朱泚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作为一个士大夫,段太尉是儒生们的榜样。,答案,多读厚积,倒叙手法 本文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文章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果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作者在最后一段点出自己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反驳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

14、段秀实的污蔑。这些人编造“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贬低段秀实宁死不附叛贼的英壮行为,而作者为了突出强调段秀实临死不屈的行为绝非一时冲动,写道:“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另外将精彩事例先行叙述,也更能吸引读者。, 读技法 勤练笔,【技巧点拨】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这种倒叙的方式打乱了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地进入到故事发展的紧要关头,从而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

15、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迁移运用】 运用倒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300字。,答案,答案 (示例)夜晚来临,天气变得寒冷起来。此时正是秋天,窗外的风一阵一阵地刮着。肆虐、无情的风,竟让我忆起往事 “呼”好凉快啊!夏夜里的风,轻轻地带走了浮躁。风姐姐与我欢快地玩耍,

16、我笑得很自在。“小楠,快来吃饭!”屋内传来外婆的声音,还有那香气四溢的饭香!嗯,是我最喜欢的红烧肉!我忘记了和风姐姐道别,就匆匆跑向了外婆。外婆一把抱起我,说:“小楠最近又吃胖了啊!多吃点好,以后长得会比别人高!”“我长得就是矮,浓缩就是精华!”我知道自己长得不高,我很有自知之明。一边想着,一边慢悠悠地吃着饭。,桌子上有一块钱,外婆每天早上都放在那,那是给我的零花钱。我从不乱花钱,每天早上就把一块钱偷偷塞进外婆衣服的口袋里。外婆每次都笑吟吟地说他有一个神奇的口袋,每天里面都有一块钱。每到这时,我就乐呵呵地捂着嘴偷笑,跑进了风中 “呜呜”深夜,冷风在低吼着,我的身子冷得发抖,便匆忙关上了窗面前摊

17、着一桌被吹乱的作业。我苦涩地笑了笑,深夜总会让人想很多。,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段太尉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郭晞在邠州放纵士兵行凶,而邠州节度使白孝德竟“戚不敢言”。于是段太尉毛遂自荐,说要为白孝德“已乱”。郭晞的士兵已发展到“日群行丐取于市”、气焰嚣张、无恶不作的地步,段太尉杀一儆百,刹了这股邪气。这一行为充满着浩然正气,一个官吏,不畏权贵,为民除害,当地百姓为之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读素材 善积累,【运用示例】 什么是担当?担当,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亦是一种行动。那些为自己、他人,为国家、民族而勇于担当的人,历史一定会赋予他一枚闪光的勋章。柳宗元笔下的段太尉就是一位勇于担当的

18、人。汾阳王之子郭晞纵兵为恶,祸害百姓;而驻地最高行政长官白孝德却“以王故,戚不敢言”。此时此刻,刚正沉勇、敢于担当的段太尉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勇闯军营,理服郭晞,为当地百姓赢得了一方平安。试想,如果今天,我们的社会中多一些这样“敢怒而又敢为”的担当者,那我们的社会是不是会更加和谐呢?,二、课外素材 周永康及家人受到公正的审判 2015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副国级)周永康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移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数罪

19、并罚,决定对周永康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周永康当庭表示,服从法庭判决,不上诉。其子周滨因利用父亲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其妻贾晓晔犯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选材感言】 身为副国级领导,居高位却不思国家之强与民生之重,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肆意占有私人及国家财产,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利令智昏。最终落得囹圄残生、家破人亡,下场可悲!,简洁画面的背后并不一定是孤独 马利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的天地是这样的:当茫茫大雪过后,千里的深山老林

20、中连一只鸟也没有,万里的大路小路上连一个行人的影子都没有,偌大的冰雪世界之中,惟一的生命气息就是一个老渔翁的存在;那老渔翁披蓑衣、戴斗笠,在一只孤零零的小舟上,静静地垂钓。, 读美文 会赏析,很多人都认为那“蓑笠翁”可真够孤独的。然而,我要说的是,画面中的那个蓑笠翁只是在“独”钓,他并不一定是孤独的。就算是鸟也飞了、人也不见、皑皑白雪一大片,就算那个蓑笠翁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他依然不一定是孤独的。因为反过来想,难道在一个鸟语花香、行人如织的环境氛围中,那个独钓的人就一定不孤独?毕竟,“独”只是一个数的概念,却不是精神上的概念。,当然,诗中的蓑笠翁作为诗人柳宗元的自我形象刻画,是不容置疑的。然而,

21、我对于历代诗评家关于江雪的看法却不敢苟同。他们大都认为柳宗元之所以创作这样一首诗,因为柳宗元想借寒江独钓图,表达自己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官至偏远地区,却依然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傲岸性格及人格形象。 我只能说,在那简洁、寒冷画面的背后存在着的,并不一定只是孤独或不怕孤独。,柳宗元是大唐贞元初年的进士。他自二十三岁步入官场,便开始与官场中人打交道,再加他祖上也多为朝廷大吏,官场上的争名夺利、黑暗腐败,让柳宗元渐渐萌生了革新政治的愿望。三十一岁那年,柳宗元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加入了当时的王叔文革新派。尽管革新运动震动朝野,并沉重打击了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可仅仅半年后,革新运动就受到执政者的重重

22、打压,不得不宣告失败。革新失败,使得那些反动势力卷土重来。一时间,柳宗元成了朝中“怪民”,接连受到恶毒的诽谤攻击。柳宗元不仅被革去原有的官位,还贬官流放至人烟稀少的永州任司马。这种惨痛的人生经历终于让柳宗元认清了当朝帝王将相的真面目,明白了什么才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此时的柳宗元是孤独的。孤独之所以成为孤独,是因为孤独的承载体与周围的客体世界之间无法沟通联系。之所以说柳宗元是孤独的,是因为此时的柳宗元作为孤独的承载体,他已经与周围的客体世界、也就是朝廷和官场失去了相互的信任和联系。 这样的遭遇,这样的孤独,对柳宗元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过,当柳宗元到了永州,不甘沉沦的他却发现,在永州那天

23、高皇帝远的僻凉古荒之地,朝廷和官场的险恶势力不仅变弱变小,而且几乎不存在了。相反,柳宗元开始与身边的土地和百姓有了鱼水一样的共同命运。别看柳宗元手中的那一点权力非常小,柳宗元却可以充分利用这仅有的权力为当地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并且,柳宗元也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研究自己关心的历史、哲学、文学命题了。,所以,身处如此环境,柳宗元可能会感受到交通信息的不便以及生活的艰苦,可是柳宗元却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孤独。毕竟,交通信息落后、生活艰苦等与孤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再后来,待柳宗元改贬柳州刺史,尽管柳州比永州还要偏远落后,百姓的生活也极端贫困,风俗习惯更与中原大不相同,可是由于刺史的权力比司马要大一

24、些,柳宗元这个“孤舟蓑笠翁”就可以“独钓寒江雪”了。“寒江雪”就是柳宗元脚下那块贫穷荒凉的热土。历代诗歌评论家望文生义地将此时的蓑笠翁(柳宗元)理解为镇定自若、不畏严寒以及傲岸清高是多么荒唐,因为此时蓑笠翁的心中就不可能有寒冷的感觉或概念,蓑笠翁的内心是平静、自在的。,几年间,柳宗元在柳州地区又是废除奴婢风习,让奴婢恢复人身自由,又是兴办教育,推广医学,又是鼓励当地百姓打井解决饮水问题,又是组织闲散劳力开垦荒地,又是兴办水利,植树造林,可以说,他当初未完的革新运动在柳州得到了最好的实施。这期间,他不仅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爱戴,也写下了不朽的传世诗文。 待到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因为大唐实行大赦,可

25、以回京了。然而,没等诏书到达柳州地面,柳宗元已在柳州合上了自己的眼睛。是年,柳宗元四十七岁。,我想,柳宗元的结局之所以这样,也许是苍天有意为之,也许是柳宗元害怕再回到那个让他“孤独”的京城或朝廷。柳宗元只有留在柳州那块土地上,才永远不会孤独。 柳宗元,需要继续“独钓寒江雪”。,【读后启悟】 柳宗元想借寒江独钓图,表达自己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官至偏远地区,却依然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傲岸性格及人格形象,这是较为普遍的解读此诗的方法。但作者却独辟蹊径,认为这样的遭遇,这样的孤独,对柳宗元来说是不公平的,“寒江雪”其实就是柳宗元脚下那块贫穷荒凉的热土,蓑笠翁的内心是平静、自在的。作者感情真挚,思路敏捷,

26、在叙议结合中表达出对柳宗元的爱戴和景仰之情。,1.名句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宋黄晞 译文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名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文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读国学 厚素养,3.名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文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4.名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文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