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0813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黛玉进贾府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林黛玉进贾府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林黛玉进贾府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林黛玉进贾府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林黛玉进贾府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本文本 14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体会精细的环境描写。2.审美:(1)鉴赏精彩的人物描写;(2)赏析精 彩的语言描写。 任务情境:“开口不谈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百科全 书性质的一部小说,不仅写尽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众生相,展示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 也细致刻画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小说人物画廊。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跟随林黛玉去领略贾府的繁华, 了解贾府的主要人物。 一、背景铺垫 课外阅读红楼梦前五回,填写下面空缺的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 3 回。 红

2、楼梦的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分别从各个 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 1 回是开篇。先用“_”“_”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 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 2 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_”,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 3 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 通过_, 对贾府作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 4 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_”介绍了_、 _、 _、_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 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 5 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

3、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答案 女娲补天 木石前盟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林黛玉的耳闻目睹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 史 王 薛 二、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答案 初进贾府 拜见众人 初见宝玉 初见王熙凤 微任务活动一 体会精细的环境描写 课文以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林黛玉的行踪和所见、所闻为线索,第 一次向读者展现了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1古人已经说过,这一回与其说写的是林黛玉,还不如说写的是贾府。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 母家“与别家不同”。那么,她的外祖母家究竟与别家有哪些不同呢?请从“硬件”与“软 件”两个

4、角度进行回答。 答:_ 答案 (1)硬件方面:外观宏伟。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门前蹲着两个 大石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三 个“大”字,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布局讲究:贾府的布局,不仅外观壮丽轩峻,而且内部也气概不凡。府内门廊如海,花样 繁多,显示出侯门贵族的大气派。 陈设华贵:就“荣禧堂”而言,名贵的家具、 字画、 古玩,各种摆设,镶金嵌玉,金碧辉煌。 (2)软件方面:人物服饰精美。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 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的。 人物气质

5、不凡。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礼节繁杂,等级森严。如黛玉进入府中,换了三班人马。再如用饭时,“贾珠之妻李氏捧 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究位次;“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 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 2 课文对贾政的书房的描写中, 一连用了三个“半旧”, 引枕是“半旧”的, 坐褥是“半旧” 的,椅袱也是“半旧”的。这里的“半旧”,与前面的奢华之风极不相称。那么,我们应该 如何理解这三个“半旧”? 答:_ 答案 物品是半旧的, 不是全新的, 也不是全旧的, 因为全新的是“暴发户”, 全旧的是“破 落户”,

6、“半旧”则尽显贾府世禄之家的历史。 微任务活动二 鉴赏精彩的人物描写 3在这篇小说中,人物的出场顺序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请简要说明哪些人物的出场 是详写,哪些是略写;实写了谁,虚写了谁;哪些是单独写,哪些是集体写。 答:_ 答案 对贾母、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 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 出场的人物则是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 探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仅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以突出描写 重点。 林黛玉 4林黛玉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7、,试分析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的。 答:_ 答案 林黛玉貌美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颇有教养,言行小心谨慎。对林 黛玉这一人物,作者进行了如下描写: (1)肖像描写。 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怯弱不胜,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 容貌标致,气度不凡。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病弱娇美,聪明颖悟,多愁善感,姿容俏丽。 (2)心理描写。初进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 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3)语言描写。 婉拒邢夫人盛情, 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 又表明了她的顾全大局, 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表现了她的聪明识礼,心思过人

8、。 (4)动作描写。 在王夫人房中, 连坐在哪里, 都非常细心, 绝不轻易从事;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 更是如此。可见林黛玉行事小心谨慎,既聪慧又有良好的教养。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 中之式,便一一改过来,表现了她知书达理、举止得体、聪明懂事的性格和入乡随俗的世故 人情。 5本文对王熙凤等人的服饰都进行了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而对林黛玉的服饰却未着 一字,这是为什么呢? 答:_ 答案 作者不描绘林黛玉的服饰,是为了突出其不俗的内在气质。同时,不描绘林黛玉的服 饰,可以让读者对林黛玉的美展开充分的想象。另外,描绘他人的服饰,不描写林黛玉的服 饰,可以避免描写方法的单一性。 贾宝玉 6贾宝玉在

9、众人和林黛玉眼中是怎样的形象?众人对他的看法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 答案 (1)众人眼中的贾宝玉。王夫人眼中:“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 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林黛玉母亲眼中:“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最喜在内帏厮混。” 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眉清目秀、英俊多情,而且感到非常眼熟。 (2)众人的贬斥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 建阶级的“叛逆者”。 7 西江月两首词集中体现了贾宝玉怎样的行为特征?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 答案 (1)特征:不通世务、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无能、不肖,是“于国于家无望” 的

10、逆子贰臣。 (2)作用: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贾宝玉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贾宝玉反封建的叛 逆性格,暗示了小说的悲剧结局;作者用“正话反说”的手法,赞赏贾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 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贾宝玉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 8宝、黛初会,两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答:_ 答案 (1)宝、黛初会,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不同:黛玉是一“惊”,感情内敛不外 露;宝玉则是一“笑”,感情外露不隐藏。 (2)这些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林黛玉听惯了别人对贾宝玉的 评价:惫懒、懵懂、顽劣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初到贾府步步都 要留

11、心,所以虽然一“惊”,也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贾宝玉在贾府中是骄纵 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也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9作者为什么对贾宝玉进行了两次服饰描写? 答:_ 答案 两次服饰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贾宝玉多情公子的形象,也体现出贾宝玉在贾府中 的地位及其本人的性格特点。两次服饰描写,一处是外出归来时,另一处是拜见完自己的母 亲重新回到贾母处时。 外出时所穿的衣服必然与其在家庭中的地位相称, 符合封建正统观念。 贾母说他“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可见他对世俗的东西是厌恶的,对外在的束缚是 时刻想挣脱的。 10“摔玉”是贾宝玉出场后的一个惊人之举,贾宝玉“摔

12、玉”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举动有 怎样的意义? 答:_ 答案 (1)贾宝玉“摔玉”的原因是众人没有,只有他有。 (2)意义:贾宝玉的这一举动,一方面,照应了前文王夫人所说的“疯疯傻傻”,表现了贾宝 玉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表现了贾宝玉渴求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王熙凤 11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本文从出场、肖像、见林黛玉、回王夫人四个 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请根据本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角度 描写重点 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出场 肖像 见林黛玉 回王夫人 答案 角度 描写重点 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出场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泼辣放肆,地位特殊 肖像 服饰:头饰、裙饰、服装 容貌:眼、

13、眉、唇 贪婪、俗气、空虚, 美丽、刁钻、狡黠 见林黛玉 言行:恭维拭泪转悲为喜 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回王夫人 语言 果断能干,随机应变 微任务活动三 赏析精彩的语言描写 12联系人物的身份、性格,赏析下列人物的语言。 (1)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 南省俗谓作辣子, 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答:_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 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答:_ (3)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答:_ 答案 (1)贾母作为“

14、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话说王熙凤,不仅说明了王熙凤的性格泼 辣,更说明了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2)这是极具个性化的语言,明里称赞林黛玉的容貌,暗里迎合贾母的心理,同时又不忘安慰 迎春等嫡亲孙女,极好地表现了王熙凤圆滑的性格。 (3)这些语言表现了王熙凤既想讨好老祖宗,又想在林黛玉和众人面前显示自己在贾府的权势 之大。 13简析下列人物语言体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态。 (1)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答:_ (2)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答:_ 答案 (1)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对封建文化的不满和叛逆。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王

15、熙凤这个形象,有人爱之,有人恨之,有人 妒之。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人物的? 答:_ 答案 (观点一)王熙凤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女人。为了迎合贾母,在林黛玉面前虚情假意。刚 一见到林黛玉,便携着林黛玉的手,先是笑着说了一番夸赞奉承的话,当说起“姑妈去世” 时,想到贾母此时一定会为女儿的死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当她看到贾母笑了,立刻 转悲为喜,又是一番恭维的话。她在贾母面前察言观色,极尽奉承之能事,一切都以贾母所 好、所恶为转移。 (观点二)王熙凤笑里藏刀,阴险狠毒,凭着自己的口才和威势敛财、弄权,是一个“明是一 盆火,暗是一把刀,脸上带着笑,脚下使绊子”的危险人物。 (观点三)王熙凤确实巧于逢迎、圆

16、滑世故,但她的聪明才智是不可否认的。她说话得体,八 面玲珑,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她协理宁国府,处理种种管理弊端,雷厉风行,充分显 示出她的精干,表现出她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观点四)王熙凤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她数次帮助刘姥姥,也为后来她的女儿巧姐被解救种 下了善果。 助读材料 1走近作者 曹雪芹(约 17151763 或 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他十三岁前曾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 袴”“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后,初在宗学工作了一个时期,这时他结识了敦 敏、敦诚兄弟,晚年在西郊“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生活更为困顿。曹雪芹从宫廷贵

17、族下 降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不平常经历,从优游自在、安富尊荣的贵公子一变而为寒士,自 然要引起无尽的辛酸回忆, 这就使他对社会上种种黑暗和罪恶的认识比别人更全面、 更深刻, 对封建阶级没落命运的感受也比别人更深切,同时也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这 都为他创作红楼梦准备了条件。 他创作的红楼梦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 为中华民族、 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学术界、 社会上围绕 红楼梦 作者、版本等方面的研究与谈论甚至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英国人讲,宁愿失去 英伦三岛,不愿失去莎士比亚。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样,用文学的

18、火把给人以真 情,给人以温暖,给人以诀别旧制度的勇气。 一般认为红楼梦前 80 回由曹雪芹所著,后 40 回乃高鹗(有争议)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2 红楼梦人名拾趣 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曹雪芹的 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装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宝 玉”二字, 一分为二, “宝”和“钗”相连, 成了宝钗; “玉”则和“黛”相连, 成了黛玉。 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黛玉,结果却与宝钗联 姻。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都有一个“玉”字,妙玉成了宝玉 的一面镜子。

19、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地使用了谐音。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以理解成“真事 隐(去)”“假语村(言)”,类似现代小说或电视剧中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 属巧合”之类的免责声明。 3民国大师与红楼梦 吴宓有“红楼癖”,自比“怡红公子”。在西南联大时,他与同在联大任教的刘文典教授为 讲红楼梦“大摆擂台”,掀起了联大的“红楼热”。特别是吴宓,竟为一家名曰“潇湘 馆”的餐馆大动干戈,并勒令其改名,其痴若此,可见一斑。至于作家中精研红楼梦的 人那就更多了。如茅盾能背诵红楼梦 ;萧红自称是“红楼梦里的人(香菱)”;张爱玲 8 岁开始读红楼梦 ,并熟知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后半生用了 10 年的时间对红楼梦

20、 进行了版本的考证和研究,最终写成了红楼梦魇一书。端木蕻良说:“我从八岁偷看父 亲书箱里的红楼梦 。”其一生的“红楼情缘”也就此展开。1933 年,年仅 21 岁发表其代 表作科尔沁旗草原时,就明显带有红楼梦的影子,晚年写了三卷巨作曹雪芹 4名家评红楼梦 (1)红楼梦 ,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 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王国维 (2)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 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周汝昌 (3)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

21、续者姑且勿论,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 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 (4)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 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 5文学常识 章回体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一部 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的。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余

22、 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一回叙 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经过长期的孕育, 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 其中著名的有 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 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 成熟,出现了西游记 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 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 还保留着讲史的痕迹。清代红楼梦是我国章回体小说创作的一

23、个高峰,也是我国古典小 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知识 (1)敕 造(ch ):奉皇帝之命建造。 (2)阜 盛(f ):丰盛,兴盛。 (3)绾 着(wn):盘绕着,系着。 (4)盥 手(un):洗手。 (5)憨 顽(hn):顽皮,恣意玩耍。 (6)宫绦 (to):系在腰间的丝带。 (7)两靥 (y ):两边脸上的酒窝。 (8)懵 懂(mn):糊涂,不明事理。 (9)纨袴 (w n k ):也作“纨绔”,指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 子弟。 (10)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矩,没有礼节。 (11)顾盼神飞:目光流动之间,神采飞扬。 (12)有天无日:比

24、喻混乱黑暗,无公理可言;比喻言行肆无忌惮。 二、文化常识 敕:本来是自上命下的用语,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以后作为皇帝发 布诏令的专称。 一、 黛玉的烦恼 王 蒙 由爱欲而生烦恼,佛家的这种说法并非没有现实根据,就拿黛玉来说吧,虽然一般人例 如妙玉评论她“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但总的来说,人际关系也没有什么过 不去的。 除第 7 回写到送宫花时黛玉当着宝玉的面挑眼,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 也不给我。”一事以外,她对长辈、对宝钗、对薛姨妈都是极好的,与湘云、凤姐等开开玩 笑,有时做“恼了”状,其实无伤大雅。 第 3 回描写黛玉初至荣府,“见了这里许多事情

25、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 一改过来”,包括饭后立即吃茶或“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她都入乡随俗,宁可改 变自幼养成的习惯与乃父立下的规矩(如饭后不立即饮茶),而要随大流。 第 34 回宝玉挨打之后, 黛玉为之哽咽半日, 抽抽噎噎地劝宝玉: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 也说明黛玉的“孤标傲世”主要还是在内心深处,至于浅层次的人际交往,她并非一味乖僻 弄性。然而恰恰是对于宝玉,她几乎可以说从来没有满意过,从来没有随和过。 难道这才是爱情的滋味? 上述送宫花时对周瑞家的甩闲话, 与其说是矛头针对周瑞家的, 不如说是说给宝玉听的, 她不在宝玉面前发泄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发泄一个孤女的怨疑挑剔

26、,希望能得到宝玉的同情 怜悯至少是引起宝玉的注意,又能在谁面前说三道四呢?她的这一使周瑞家的“一声也不言 语”的言谈,庶几可以与宝玉一见她便摔玉的行为相比,爱情唤起了一种被压抑的痛苦。 此后宝玉把得自北静王的“圣上亲赐红麝香念珠”一串转赠黛玉,被黛玉摔到地上并说 “什么臭男人的东西”, 或许可以说明黛玉更加高洁, 但更说明了黛玉在宝玉面前的特别任性。 我们完全可以说黛玉此举是有意无意摔给宝玉看的,是要给宝玉传达两个信息:一、我 黛玉是极清高的,丝毫不亲近任何权贵的;二、我黛玉视男人为“臭”并且不与他们发生任 何直接间接的赠受关系不是反转过来更证明黛玉对宝玉的特别垂青,将宝玉视为“不臭” 的知己

27、了吗? 有多少爱就要求多少回应。 以生相许的爱要求以生相许的回答。 至上唯一的爱要求至上唯一的响应。 书本上也许描写过单向的、只求奉献的爱情,但现实中很少,至少黛玉对宝玉的爱不是 这种样子。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既是浪漫的却又是现实的,是高度生活化日常化乃至有时是琐 屑化了的。把爱情写得既浪漫又这样日常生活化,古今中外是罕有的。 前 40 回读黛玉对宝玉的挑眼埋怨, 常使人感到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简直是无法自圆其说。 第 20 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先写宝玉与宝钗同至贾母这边看望刚来的史湘云, 黛玉在旁, 冷笑道:“我说呢,亏在(宝钗)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来了。”宝玉解释后,黛玉说:“好 没意思

28、的话,去不去(宝钗那里)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然后赌气回房。宝玉 追去赔情,黛玉反说:“我糟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又说:“偏说死,我这会子 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 及至后来,宝玉明说疏不间亲、他与宝钗疏而与黛玉亲云云之后,黛玉啐道:“我难道 为叫你疏她?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也说:“我为的是我的心” 真实极了,你有真心,我有真心,反生出诸多烦恼,反生出黛玉的胡搅蛮缠不可理喻! 嫉妒心从爱心生,丑从美生,这也是感情的辩证法。曹雪芹并没有把这种他最同情最依恋的 爱情理想化、 提纯化, 他丝毫没有回避这种爱情中的无数孤立看来并不美好并不诗意的琐屑。 反过来说,黛玉的

29、嫉妒又何尝没有逻辑没有道理没有现实性!最终,不正是金玉良缘毁灭 了木石前盟,现实的利害考虑利害关系压扁了压碎了天情吗?这也可以叫作“人定胜天”了。 看到宝黛二人特别是黛玉这一方面的嫉妒、猜疑、挑剔、试探、反话、嘲讽有时候 我们也禁不住要问,这难道就是爱情吗? 爱情难道不是生命的最美丽的花朵、上苍最美丽的赐予、青春最美丽的华彩,而是一连 串的精神折磨、心理试探和永远的互不信任和永远的劳而无功吗? 然而这是事实。 不仅在事业的面前、 在学问的面前、 在真理的面前, 而且在爱情的面前, 都像在地狱的面前一样,任何胆小与明哲的回避都是无济于事的,都是不得其门而入的,真 生命、真事业、真学问、真爱情只能

30、属于无所畏惧的人,具有某种“傻子”气质的人。 也许爱得这样苦主要是因为违反人性的封建礼教使然或黛玉的孤苦地位使然。也许把爱 情看得这样重、这样至上唯一,本身就使爱情变成了一杯苦酒或一杯毒酒。世界上有没有轻 松愉快的爱情呢?自由结合、自由分离、高兴了抱在一堆怎么痛快怎么来、不高兴了拜拜挥 手离去这是一种合理得多的爱情模式吗?真正轻松、无所谓到了这一步,还有所谓爱情 这个东西吗? 当然,爱情的状态以至习俗与社会、社会思潮的发展进步状况是不可分的。宝黛的爱情 悲剧也许能使我们“忆苦思甜”、不无欣慰;宝黛的爱情的深挚、刻骨铭心却更使我们感动 乃至羡慕:能这样爱过的人有福了,他尝够了爱的痛苦,他真实地唯

31、一地情有所属,他至少 在恋爱方面没有白白地被“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第 1 回)。 爱情的体验也正像天才的体验、天赋的体验、天良天机的体验一样,是极其珍贵的啊! 赏析 说起爱情,似乎应该是甜蜜的。但黛玉与宝玉彼此深爱,却因爱而生出了许多烦 恼。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条分缕析,笔触细腻地为我们展现了黛玉烦恼的原因,读来 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二、 林黛玉的幽默 白 杰 人们把林黛玉想得比较现实: 一个世外仙姝、 不食人间烟火的佳人; 一个爱哭、 爱生气、 小心眼儿、 敏感吃醋的美人。 也都承认她是个灵气十足的文曲星, 但少有人觉得林黛玉幽默。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我更深层地喜欢她。

32、第 22 回,贾母给薛宝钗过 15 岁生日。宝钗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宝玉不喜欢这出 热闹的戏。宝钗告诉他怎么怎么好。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赞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 知。林黛玉道:“安静些看戏吧,还没唱山门 ,你倒妆疯了。”双关语与幽默不无联 系,这弦外之音,既直接表达了醋意,又反映出黛玉深厚的文化素养。凡有幽默素养者,都 是聪敏颖悟的。 第 34 回,宝玉挨打,皮开肉绽。宝钗听说与薛蟠有关,回去兄妹俩好顿吵吵。薛蟠气话 道:“你不用和我闹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 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宝钗缜密的心思被哥哥赤裸裸地鲁莽戳穿,羞恼地哭了一夜。次日 早起,无心

33、梳洗,便出来瞧母亲。可巧遇见林黛玉独立在花荫之下,问她哪里去。宝钗因说 “家去”,口里说着,便只管走。黛玉见她无精打采地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便在后 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宝钗不理会,只顾 走了。其实,黛玉在花荫下是远望怡红院出出进进的人,惦记着宝玉。她自己还没见着宝玉 惨状前就“两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怕人瞧见哭肿了眼,不好意思进去。自己伤心欲绝, 还寻思宝钗也同她那样哭得死去活来的。她俩的哭根本是两码事。尖刻地笑讽对手,既幽默 可爱又凸显一颗时刻系挂宝玉的真心。 第 42 回,惜春画大观园要请假。李纨道:“我请你们大家商议给他多少日子的假,我给

34、 了他一个月他嫌少,你们怎么说?”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 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功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黛 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功夫。”阴阳怪气的语调、 神秘狡猾的眼神、 慢条斯理的语速、 摇头晃脑地说着“慢慢的画”的 13 岁调皮少女形象跃然 纸上。不难想象,聪敏的黛玉早已摸透惜春超然画外、漫不经心的秉性,才演出了这一幕活 灵活现、复制原型的生活剧。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 口气。 宝钗见多识广,画画的颜料纸张、笔墨工具,样样考虑周全,让宝玉一一记下单子。当 宝钗说道“生姜

35、二两,酱半斤”时,黛玉忙接茬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道:“这 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佐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 黛玉又看了一回长长的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地说:“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 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接茬接 到无缝对接的程度是一种智慧外显的幽默吧。 第 73 回, 懦弱的迎春长期受屋里的奶妈婆子的欺负。 这次把迎春头戴的累金凤给赌输了, 还埋怨花了她们的钱。探春听了不忿,打抱不平:“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 分解分解。”早使个眼色与侍书去了。这里正说话,忽见平儿进来,宝琴拍手笑说道

36、:“三 姐姐敢是有驱神召将的符术?”黛玉笑道: “这倒不是道家玄术, 倒是用兵最精的, 所谓守 如处女,脱如狡兔,出其不备之妙策也。”二人取笑黛玉看见探春给侍书使个眼色, 侍书心领神会就去王熙凤那里搬主事的平儿了。 要想理顺豪华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树立起威信,用用“兵法”也未尝不可。在这场严肃而严重的事件中,黛玉看出侍书的养兵 有素,看出探春的统帅计谋。在黛玉的嬉笑中,我们也看出她那“破译眼神”的聪慧灵魂。 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 第 45 回的场景不是黛玉制造的幽默, 而是她言行间自然流露的让人越琢磨越发笑的“笑” 果。雨天的夜晚,宝玉穿着北静王送的斗笠、

37、蓑衣、木屐来看黛玉。黛玉不觉笑了:“哪里 来的渔翁?”宝玉说,你看好我也送你一顶黛玉笑道:“我不要它,带上那个,成了画 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 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谁也没听出来、没在意黛玉的话有什么毛病,连宝玉也没留心。她 自己就觉得“渔翁渔婆不是一对了吗?”羞了。幽默不一定要发笑来表示,还用脸红表示, 笑书中人,笑身边人,也笑自己。 她对宝玉的儿女私情,分分秒秒,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黛玉为情而生,绛珠仙子下凡 只为追随神瑛侍者,还泪报恩;为情而哭,爱情的危机四伏、重重阻隔,只为一个人的感情 而煎熬痛苦;为情而活,喜怒哀乐始终围绕着和宝玉

38、的感情波折而产生;为情而死,一旦知 道爱情无望,决绝而死。专人专情,以有情对待有情,情到深处更有情。这种极度单一、纯 粹的一往情深,何其感人!动人!笑人! 宝玉为什么喜欢跟他耍小性子的林黛玉? 梳理全书得知,一家人为规劝宝玉“念书”都各显神通:贾政封建大家长式的呵斥、责 打;王夫人威慑式的杀鸡儆猴;湘云和宝钗填鸭式的苦口婆心;宝钗婚后更是说教式的正襟 危坐;袭人用的是哄骗式。唯有黛玉,从不指责,从不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设身处地、将心 比心的启发式引导(如寄生草一首,宝钗急的一把撕了,而黛玉用学识启发宝玉,令其折 服)。她深知宝玉性情,顺势而为。这种相知相惜的心灵契合,是宝黛爱情的内核。 第 32

39、 回, 湘云和宝钗一样劝宝玉“谈谈讲讲学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惹恼了宝玉, 道: “林 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黛玉在外面听 了,又惊又喜。伴随他们心灵成长的是越来越靠近的精神,向往精神自由成了他们爱情的一 致方向。宝钗再怎么漂亮、灵性,也无法与宝玉同路。黛玉锋利的言辞、超脱的情趣、奇异 的文思, 加上长得漂亮, 和宝玉的三观相同, 深深地吸引了宝玉; 她的高洁品质、 平民精神、 贵族气派、悲悯情怀、平等意识,悄无声息地感染、净化、影响着宝玉。况且,如果黛玉不 为情所困时,灵巧机敏的天性、幽默俏皮的天资就展露无遗,更加精致迷人。所以,即使宝 玉和宝钗结了

40、婚,却终不忘黛玉。 阴历四月二十六是宝玉的生日,其实是曹雪芹自己的生日,可见,曹公深爱林黛玉。王 蒙说,他喜欢林黛玉,一个男人一辈子能被林黛玉爱着,也值了。要我说,如果谁不喜欢黛 玉,是因为没看懂她;如果谁都喜欢黛玉,那是因为她不属于凡尘人间,她是仙。 赏析 在人们心中,林黛玉似乎是哭哭啼啼、小心眼儿、专使小性子的代名词。林黛玉 与幽默,似乎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作者却从红楼梦中看出了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的 林黛玉的幽默,而且读完文章我们似乎感到,原来林黛玉一直是幽默的,只是我们没注意而 已。这使得林黛玉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接地气,更可爱了。 这两篇文章在“读林黛玉”上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_ 答案

41、 黛玉的烦恼细腻地分析了林黛玉为何因爱而产生烦恼。 林黛玉的幽默则写 出了林黛玉不为人所注意的幽默特质。 你对林黛玉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 答:_ 答案 (示例) 我眼中的林黛玉 一直以来,我都想用一种颜色来描绘黛玉,如果说曹雪芹把杨贵妃式的丰满之美赋予了 薛宝钗,宝钗该是牡丹,该是群芳之首,该是娇艳明丽的,那么黛玉身上散发出的就应该是 更具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所以我想选择神秘而又高贵的紫色。我总认为黛玉身上有 一种浓浓的贵族气质,她清高孤傲却超凡脱俗、宛若仙子,她身世凄苦却才情过人、诗冠群 芳,她敏感多疑正是她高贵而又自尊的表现,她时时刻刻维护着自身的人格尊严,从不向世

42、俗礼法低下高贵的头,她孤苦无依的生活境遇造就了她清冷孤傲的贵族气质。如果宝钗属于 朴素高洁,黛玉就属于高雅浪漫。 但黛玉最让我倾慕的就是她的才华,如果要读懂林黛玉,就要读懂她的诗,黛玉可谓才 女中的才女,她的诗风流别致,与宝钗的大相径庭,所以她的身上同时又散发着一种怡人的 诗人气质,曹雪芹似乎有意将黛玉与历代的才女相比,“堪怜柳絮才”“冷月葬花魂”两句 说的就是黛玉,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黛玉的才情过人也许 远不及宝钗的淑女风范。 虽然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小气刻薄,但在我看来,她性格中的缺 陷与她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

43、严相逼”的贾府,她只 有竖起自己身上所有的刺去保存她仅存的自尊心,她寄人篱下无家可回,同时又使她产生了 莫大的自卑,“心比天高,命如纸薄”,不仅是晴雯人生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是黛玉人生悲 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黛玉多疑敏感的性格背后却是坦诚、勇敢、真挚和善良的真情流 露,这可以从她对宝钗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中看出来,宝钗只是对其略表关心,指出“看多 了杂书会移了性情”,黛玉便与之真诚相处,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再者我们还可 以从她教香菱作诗的“诲人不倦”及香菱不惜舍近求远让黛玉而不是宝钗教其作诗中看出, 黛玉也不是一味地清高孤傲, 她待人的真诚是真挚而发自内心的, 而不是虚伪且华而不实的。

44、 有人认为宝钗虚伪、 圆滑、 世故, 宝钗的确有其圆滑、 世故的一面, 但我认为她也是“真诚” 的,只是她真诚信奉的是封建礼教,与黛玉的真诚率真是不一样的。在我心中,林黛玉是整 部红楼梦中最具有魅力的女性,她不仅是红楼梦精神内涵的灵魂人物,同时也是红 楼梦中最富有悲剧美的女性,悲剧的最动人之处就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东西,越富 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就越能震撼人心。黛玉之死的悲剧不光是宝黛爱情被毁灭的悲剧,同 时也是人性被毁灭的悲剧。 这一段感人至深的传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古典的哀婉与感伤,似乎也就注定了宝黛爱情 的无果而终,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不光在于封建社会大家族的阻挠,还在于黛玉追求的是 真爱,而宝玉太过于博爱,没有给黛玉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之间的互不理解使黛玉一开始 无法完全体会自己才是宝玉心中的唯一。所以林黛玉注定是一个追求真爱,为爱而生,为爱 而死的人,爱便是她生命的支柱,她对爱情执着、真诚、始终如一,当她确定了宝玉对自己 的真爱,打消了对他的怀疑与不放心之后,却得不到社会现实的认可与支持,这时她性格上 的缺陷再也掩盖不了她思想中的叛逆,她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