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期中考试冲刺卷二(中高等难度)-简单数学之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40744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期中考试冲刺卷二(中高等难度)-简单数学之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12 期中考试冲刺卷二(中高等难度)-简单数学之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12 期中考试冲刺卷二(中高等难度)-简单数学之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12 期中考试冲刺卷二(中高等难度)-简单数学之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12 期中考试冲刺卷二(中高等难度)-简单数学之七年级下册同步讲练(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期中考试冲刺卷二(中高等难度)期中考试冲刺卷二(中高等难度) 一、单选题 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A B C D|2| 【答案】B 【解析】 A、是有理数,故本选项错误; B、是无理数,故本选项正确; C、=3,是有理数,故本选项错误; D、|2|=2,是有理数,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2在如图的图案中可以看出由图案自身的部分经过平移而得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选项 A、C、D 是通过旋转的性质得到的. 3下列作图能表示点 A 到 BC 的距离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BD 表示点 B 到 AC 的距离,故此选项错误;

2、B、AD 表示点 A 到 BC 的距离,故此选项正确; C、AD 表示点 D 到 AB 的距离,故此选项错误; D、CD 表示点 C 到 AB 的距离,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4如图,如果张力的位置可表示为(1,3) ,则王红的位置应表示为( ) A.(4,1) B.(4,2) C.(2,4) D.(3,4) 【答案】C 【解析】由张力的位置向右 1 个单位,向上 1 个单位为王红的位置解答,即把张力的位置都加 1 可得王红 的位置 5如图,把ABC沿AB边平移到ABC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一半,若AB2,则此三角形移动的距离AA是( ) A B1 C

3、 D1 【答案】B 【解析】 设 BC 与 AC交于点 E, 由平移的性质知,ACAC BEABCA = 2 2 = 1 2 , AB= 2, AB=1, AA=ABAB=21. 故选 B .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平移的性质. 6设 n 为正整数,且 n66n+1,则 n 的值为( ) A5 B6 C7 D8 【答案】D 【解析】 646681,n 为正整数,且 n66n+1, 8669, n=8 故选:D 7下列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A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B在同一平面内,如果 ab,bc,则 ac。 C同位角相等 D在同一平面内,如果 ab,bc,则 ac。 【

4、答案】D 【解析】A. 互补的角是补角 ,不一定是邻补角,故不正确; B.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 ab,bc,则 ac,故不正确;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不正确; D.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 ab,bc,则 ac 故正确; 故选 D. 881 的平方根为( ) A9 B9 C9 D3 【答案】B 【解析】 81 的平方根9. 故选 B.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8 3 = 2 B3.6 = 0.6 C(13)2= 13 D25 = 5 【答案】A 【解析】 解:A、8 3 =-2,故本选项正确; B、-0.36=-0.6,故本选项错误; C、(13)2=13,故本选项错误; D、25

5、=5,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5)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A 【解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 象限(+,) ,由此可得点(1,5)所在的象限是第一象限故答案选 A. 11下列说法:36 的平方根是 6; 9 的平方根是3; 16=4; 0.01 是 0.1 的平方根; 2 4的平方根是 4; 81 的算术平方根是9.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0 B1 C3 D5 【答案】A 【解析】36 的平方根是6;故此说法错误; -9 没有平方根,故此

6、说法错误; 16=4,故16=4说法错误; 0. 1 是 0. 01 的平方根,故原说法错误; 2 4 的平方根是4,故原说法错误; 81 的算术平方根是 9,故原说法错误. 故选 A.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 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 (2) 过己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 (3) 个角的两个邻补角是对顶角 (4) 等角的补角相等 (5) 直线l外一点 A 与直线l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 3cm,则 点 A 到直线l的距离是 3cm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答案】D 【解析】180-钝角=锐角,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故正确; 过

7、已知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故正确; 一个角的两个邻补角是对顶角,故正确; 等角的补角相等,故正确; 直线 l 外一点 A 与直线 l 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 3cm,则点 A 到直线 l 的距离是 3cm,故正确; 故选 D 13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数a,则a是( ) A2 B1 C1 D2 【答案】A 【解析】A 点在2 处, 数轴上 A 点表示的数 a=2, |a|=|2|=2 故选 A 14如图,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找到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标志点 A(3,1) ,B(2,2) ,则“宝藏” 点 C 的位置是( ) A (1,0) B (1,2)

8、C (2,1) D (1,1) 【答案】D 【解析】 根据两个标志点 A(3,1) ,B(2,2)可建立如下所示的坐标系: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知,“宝藏”点 C 的位置是(1,1) , 故选: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已知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两个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 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答案】D 【解析】 解:A、应为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错误; B、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两个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本选项错误; C、邻补角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故本选

9、项错误; D、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16如图,动点 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 1 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 ,第 2 次 接着运动到点(2,0) ,第 3 次接着运动到点(3,2) ,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 2017 次运动后,动 点 P 的坐标是( ) A (2017,0) B (2017,1) C (2017,2) D (2018,0) 【答案】B 【解析】 第 1 次运动到点(1,1) ,第 2 次运动到点(2,0) ,第 3 次接着运动到点(3,2) ,第 4 次运动到点(4, 0) ,第 5 次运动到点

10、(5,1), 运动后点的横坐标等于运动的次数, 第 2017 次运动后点 P 的横坐标为 2017, 纵坐标以 1、0、2、0 每 4 次为一个循环组循环, 20174=5041, 第 2017 次运动后动点 P 的纵坐标是 1, 点 P(2017,1) , 故选 B 二、填空题 17一个角的余角等于 55,则这个角的补角等于_ 【答案】145 【解析】 一个角的余角等于 55, 这个角=90-55=35, 这个角的补角=180-35=145 故答案为:145 18某数的平方根是 2a+3 和 a-15,则这个数为_ 【答案】1 9 【解析】解:根据题意得:2a1a10, 解得: = 2 3,

11、 当 = 2 3时, 2 1 = 2 2 3 1 = 1 3, 1 = 2 3 1 = 1 3 所以这个数为1 9 19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叫做整点设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 1cm,整点 P 从原 点 O 出发,作向上或向右运动,速度为 1cm/s当整点 P 从原点出发 1 秒时,可到达整点(1,0)或(0,1) ; 当整点 P 从原点出发 2 秒时,可到达整点(2,0) 、 (0,2)或 ;当整点 P 从原点出发 4 秒时,可以 得到的整点的个数为 个当整点 P 从原点出发 n 秒时,可到达整点(x,y) ,则 x、y 和 n 的关系 为 【答案】 (1,1) ;5;x+

12、y=n. 【解析】根据题中所示的规律可得,点的个数比时间数多 1,横纵坐标的和等于时间,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 20计算: (1)|5| + (2)2+ 27 3 (2)2 1 (2)0.125 3 49 16 3 ( 1 8) 2 【答案】 (1)3; (2)- 5 32 【解析】 (1)原式543213. (2)原式=0.5 7 4 3 1 8=- 5 32 21如图,若直线 AB 与直线 CD 交于点 O,OA 平分COF,OECD (1)写出图中与EOB 互余的角; (2)若AOF=30,求BOE 和DOF 的度数 【答案】 (1)COA,FOA,BOD; (2)60. 【解析

13、】 (1)解:OA 平分COF, COA=FOA=BOD, OECD, EOB+BOD=90, COA+EOB=90,FOA+EOB=90, 与EOB 互余的角是:COA,FOA,BOD (2)解:AOF=30,由(1)知COA=FOA=BOD=30, DOF=180FOABOD=120, OECD, BOE=9030=60 22如图,在 88 的方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点 A(2,2) 、B(3,1) 、C(1,0) ,P(a,b) 是ABC 的 AC 边上点,将ABC 平移后得到A1B1C1,点 P 的对应点为 P1(a+4,b+2) (1)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写出点 A1、C1

14、的坐标; (2)若以 A、B、C、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写出方格中 D 点的坐标 【答案】 (1)A1(2,4) 、C1(3,2) 、B1(1,3) (2)D(0,1) ,D1(2,1) ,D2(4,3) 【解析】 (1)P(a,b)是ABC 的 AC 边上点,将ABC 平移后得到A1B1C1,点 P 的对应点为 P1(a+4,b+2) , 平移后的A1B1C1,个点坐标分别为:A1(2,4) 、C1(3,2) 、B1(1,3) ,如图所示:A1B1C1,即为 所求; (2)如图所示:D(0,1) ,D1(2,1) ,D2(4,3) 23解方程 (1) (x5) 216,求 x; (

15、2) 3 10125x 【答案】x=15 【解析】 (1)(x+5)=16, 开方得:x+5=4 或 x+5=4, 解得:x=1 或 x=9; (2) 3 10x=125, 开立方得:x+10=5, 解得:x=15. 24如图,ABCD, 于 E,EF 交 CD 于 F,已知 1=50,求2 的度数. 【答案】2=40 【解析】ABCD, 3=1=5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EFAB 于 E, 2=90-50=40.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5,0),B(5,0),D(2,7) (1)若点 C 为 AD 与 y 轴的交点,求 C 点的坐标; (提示:设 C 点的坐标为(

16、0,x)) (2)动点 P 从 B 点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BA 方向运动, 同时动点 Q 从 C 点出发, 也以每秒 1 个单位的 速度沿 y 轴正半轴方向运动.(当 P 点运动到 A 点时, 两点都停止运动, 如图所示).设从出发起运动了 x 秒 请用含 x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 P、Q 两点的坐标; 当x = 2时,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E,使得 AQE的面积与 APQ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 E 点的坐标,若 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 (1) (0,5) ; (2)点 P(5x,0) ,Q(0,x5) ;存在,(0, 91 5 )或(0, 21 5 ). 【解析】 (1)设 C

17、点的坐标为(0,x) ,依题意,有 1 2 5 + 1 2 2 = 1 2 5 7, 即 x5,故点 C 的坐标为(0,5) (2)点 P(5x,0) ,Q(0,x5) 当 x2 时,P(3,0) ,Q(0,7) 设 E (0, y) , 则= 1 2 | 7| 5 = 5 2| 7|, = 1 2 (5 + 3) 7 = 28.设5 2| 7| = 28, 7 = 56 5 或 7 = 56 5 , = 91 5 或 = 21 5 . 故存在这样的点 E,其 E 的坐标为(0, 91 5 )或(0, 21 5 ). 26如图 1,已知射线 CBOA,C=OAB, (1)求证:ABOC; (2

18、)如图 2,E、F 在 CB 上,且满足FOB=AOB,OE 平分COF. 当C=110时,求EOB 的度数. 若平行移动 AB,那么OBC :OFC 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 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答案】 (1)见解析; (2)35, OBC:OFC 的值不发生变化,OBC:OFC=1:2 【解析】 (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COA=180,再由C=OAB,得到OAB+COA=180,根据同旁 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结论; (2)先求出COA 的度数,由FOB=AOB,OE 平分COF, 即可得到结论; OBC:OFC 的值不发生变化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OBC=BOA,OFC=FOA 由 FOB=AOB,得到OFC=2OBC,从而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解: (1)CBOA, C+COA=180 C=OAB,OAB+COA=180,ABOC; (2) COA=180-C=70 FOB=AOB, OE 平分COF, FOB+EOF= (AOF+COF) = COA=35; OBC:OFC 的值不发生变化 CBOA,OBC=BOA,OFC=FOA FOB=AOB,FOA=2BOA,OFC=2OBC,OBC:OFC=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数学 > 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