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6215 上传时间:2020-04-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4月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页,共 10页 2020 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 月份)月份)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10.0 分) 1.毕节臭豆腐干已有 100 多年的生产历史。这种臭豆腐干质地酥嫩细腻,食之清爽适 口,味道鲜美。下列关于毕节豆干的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磨豆子B.过滤豆浆C.豆腐霉变D.切豆干 2.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以支持燃烧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检测报告中,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

2、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添加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4.过氧乙酸对细菌和病毒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广泛 应用于环境的消毒,如图为过氧乙酸的分子结构图(其 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 CH3COOOH(或C2H4O3) B.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12:1:16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0% 5.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

3、紫色石蕊溶液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第 2页,共 10页 C.用白醋鉴别贝壳粉和面粉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6.联合国将 2019 年列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锶、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B.锶原子的中子数为 38 C.锶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SrO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g 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 其催化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改变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生成物的分

4、子个数比为 1:1 D.此反应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 8.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叙述正确 的是( ) A.该实验验证了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B.丙过程中能观察到铜丝从红色变成了黑色 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一氧化碳 D.待反应结束冷却后软质塑料瓶会变扁 9.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发生的是化合反应,乙处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甲处现象是黑色粉末减少,乙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C.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第 3页,共 10页 10. 利用如图 1 装

5、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 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 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 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 2 是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 A.曲线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是氧气变化 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 C.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 D.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3.0 分) 11. 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 a 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_的灭火原理; (2)图 b

6、 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 (3)图 c 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_; (4)由图 d 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_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填“能” 或“不能”),写出图 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2.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_。 (2)通常情况下,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里用氯 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NH3, 实验室制取 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 (3)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

7、体,同时 生成硫酸亚铁,其反应方程式为_。 (4)小芳同学在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 母)。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第 4页,共 10页 13. 为了测量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 10g 石灰石样品,反 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 6.7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高温 CaO + CO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 CO2的质量为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4.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

8、锰的混合物可以制备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但 实验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 猜想一:臭氧(化学式为O3)。 猜想二:HCl。 猜想三: Cl2同学们认为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判断_是错误的, 理由是_。 【链接资料】 (1)Cl2+ H2O = HClO + HCl, HClO 在水溶液中可解离出少量H+、 Cl、 ClO;HClO 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杀灭细菌病毒,使有色物质褪色; AgNO3+ HCl = AgCl + HNO3,AgCl 是一种白色沉淀。 (2)臭氧在二氧化锰存在情况下极易分解产生氧气。

9、 【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后大家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理由为_。 他们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 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口,看到的现象是_,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悬于试管口,试纸_最终证明猜想三正确。 【反思拓展】 自来水厂常用漂白粉杀菌消毒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a(ClO)2在水中起杀菌消毒作用 的离子是_。 五、流程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0 分) 15. 过氧化钙( CaO2)微溶于水,溶于酸,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化合物。以下是 制备过氧化钙的工艺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 X 是_。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X,该反应

10、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_。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 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A.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B.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C.漏斗下端管尖紧靠烧杯内壁 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3)过氧化钙是氧化物吗?_(填“是”或“否”).写出由物质 A 反应生成 CaO2? 8H2O 的化学方程式_。 第 5页,共 10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磨豆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过滤豆浆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豆腐霉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

11、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切豆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 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错误;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于食品防腐,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12、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于食品防腐; C、根据空气质量报告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成分。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 用途和性质等, 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 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 作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防止污

13、染瓶塞,进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 确。 故选:D。 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倾倒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 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1 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 2

14、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的, 则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 CH3COOOH(或C2H4O3),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第 6页,共 10页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2):(1 4):(16 3) = 6:1:12, 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22 122+14+163 100% 31.6%,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A。 A、根据 1 个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15、,进行分析判 断。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 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 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一氧化碳不能,可 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贝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面粉不能,可以鉴 别,故选项说法

16、正确。 D、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区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鉴别物质时, 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 再根据性质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 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6.【答案】C 【解析】解:A、锶、镁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 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锶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38,表示原子序数为 38;根据原 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

17、质子数和核外电 子数为 38,而不是中子数为 38,故选项说法错误。 C、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而形成带 2 个单位正电 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 为+ 2 价;氧元素显 2 价,锶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SrO,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镁的相对原 子质量为 24.3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 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判断。 B、

18、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C、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 析判断 第 7页,共 10页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甲烷和氧气,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H2O 可见光 复合光催化剂 CH4+ 2O2。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

19、 A 不正确; B、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氧元素的化合价由 2 价变为 0 价,反应前后氧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 B 不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2,故 C 不正确; D、由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应用可知,该反应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故 D 正 确。 故选:D。 A、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 B、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 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D、根据变化的意义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 这类题目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该实验验证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错误

20、; B、丙过程中能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丝变成了红色的铜,错误; C、装置中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一氧化碳是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错误; D、待反应结束冷却后,由于消耗了一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被澄清石灰水吸收, 导致瓶内气压降低,软质塑料瓶会变扁,正确。 故选:D。 A 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B 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时的现象分析;C 根据 生成物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D 根据瓶内气压变化分析。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相应现象的描述。 9.【答案】B 【解析】解:A、甲处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 乙处发生的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

21、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现象是黑色粉末减少;乙处发 生的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乙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故选 项说法正确。 C、丙装置作用是停止加热后,防止丁装置中的液体倒吸入玻璃管中,不是收集二氧化 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已经对尾气进行了处理,该装置不需要另外增 加尾气处理装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甲处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乙处发生的是一氧化碳与 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

22、根据甲处、乙处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要防止丁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行分析判断。 第 8页,共 10页 D、根据丁装置可以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化合反应与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氧气的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的 含量升高,即曲线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是氧气变化,故正确; B.在t1至t2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 始燃烧,故正确; C.二氧化碳并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这个实验证明白磷燃烧对氧气

23、 的质量分数需求较低,故错误; D.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这一现象说 明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蜡烛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该时间段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来分析; D.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答案】隔绝空气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 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不能 2Mg + CO

24、2 点燃 2MgO + C 【解析】解:(1)图 a 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能隔绝空气,故填:隔绝空气; (2)图 b 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增大可燃物与氧 气的接触面积,故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图 c 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提供热 量,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故填: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提供热量, 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4)由图 d 中的现象可知,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 碳灭火, 燃烧的方程式是 2Mg + CO2 点燃 2MgO + C, 故填: 不

25、能; 2Mg + CO2 点燃 2MgO + C。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物质的性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酒精灯 水槽 A D FeS + H2SO4= H2S + FeSO4B 【解析】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水槽是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水槽; (2)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NH3,因此需要加热;通常情 况下,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 集;故答案为:A;D; (3)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

26、硫化氢气体,同时生成 硫酸亚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FeS + H2SO4= H2S + FeSO4; (4)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因此不需 要加热;故答案为:B;(合理即可) (1)仪器的名称与用途; 第 9页,共 10页 (2)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NH3,因此需要加热;通常情 况下,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 集;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因此不需 要加热。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

27、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 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3.【答案】3.3 【解析】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 CO2的质量为 10g 6.7g = 3.3g,故填: 3.3; (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高温 CaO + CO2, 10044 x3.3g 100 x = 44 3.3g x = 7.5g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g 10g 100% = 75% 答:该石灰石

28、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75%。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石灰石样品中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 算过程要完整。 14.【答案】2KClO32KCl+ 3O2;猜想二;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臭氧在二 氧化锰存在情况下极易分解产生氧气;硝酸银溶液变浑浊;先变红色后变无色;ClO 【解析】解: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制备氧气, 这是因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 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

29、+ 3O2, 故填:2KClO32KCl + 3O2。 【猜想假设】 同学们认为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判断猜想二是错误的, 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 不可能生成氯化氢。 故填:猜想二;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 【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后大家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 理由为臭氧在二氧化锰存在情况下极易分解产生 氧气,即使反应生成臭氧,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也会迅速反应生成氧气;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入试管中加热, 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口, 第 10页,共 10页 看到硝酸银溶液变浑浊, 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 试纸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盐酸

30、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次氯 酸和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同时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后使颜色褪去,最终 证明猜想三正确。 故填:臭氧在二氧化锰存在情况下极易分解产生氧气;硝酸银溶液变浑浊;先变红色后 变无色。 【反思拓展】 自来水厂常用漂白粉杀菌消毒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Ca(ClO)2,次氯酸钙能和水、二氧化 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 氧化性,能够杀灭细菌,因此在水中起杀菌消毒作用的离子是 ClO。 故填:ClO。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

31、】CO2Ca(OH)2+ CO2= CaCO3+ H2O引流C是CaO + H2O2+ 6H2O = CaO2? 8H2O 【解析】解:(1)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所以气体 X 是 CO2.实验室常 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CO2= CaCO3+ H2O。 (2)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引流,从而防止液体外撒。 A.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溶液导致液体外撒,错误; B.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容易导致液体沿滤纸外撒,错误; C.漏斗下端管尖紧靠烧杯内壁,能加快过滤速度,正确; 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导致液体浑浊,减慢

32、了速度而非加快。错误; 故选:C。 (3)过氧化钙是两种元素组成, 且其一是氧元素, 所以是氧化物。 物质 A 反应生成 CaO2? 8H2O,是氧化钙和水以及过氧化氢反应生成 CaO2? 8H2O,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 + H2O2+ 6H2O = CaO2? 8H2O。 故答案为: (1)CO2;Ca(OH)2+ CO2= CaCO3+ H2O。 (2)引流; C。 (3)是;CaO + H2O2+ 6H2O = CaO2? 8H2O。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 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 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 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 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