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036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桐城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 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

2、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

3、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

4、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 、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

5、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态和谐之中。(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B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C中国古人的

6、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D时间进程、农事活动、自然审美体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是协调一致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接着展开论证。B第二段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形成以及它具有审美特征的原因。C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三个方面对第三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D文中引用的文学、绘画、历史典籍方面的例证,增强了说服力,支撑了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间观念的影响。B中国传统的时间

7、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没有科学性,只有审美价值。C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中国人才把四季感知纳入到“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D农事是规律性的活动,中国人据此划分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使时间获得表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纪70年代,

8、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

9、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材料二: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年份新增出生人口(万人)总出生人口(万人)总和生育率2017339.92019.91.972018463.82188.62.092019402.82077.32.042020352.81935.81.962021160.21689.11.77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

10、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材料三: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

11、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

12、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图表中看,2018年新增出生人口和总出生人口都是最高的,2021年都将最低。B. 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

13、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C. 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D. 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B. 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C.

14、 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D.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6.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金大力 汪曾祺 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为什么叫他金大力,已经无从查考。他姓金,块头很大,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明,他没有表演过一次,也没有人和他较量过。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是个老实人。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

15、呢? 按说,瓦匠里当头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金大力是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瓦。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

16、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么好。 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一般的零活,比如检个漏,修补一下被雨水冲坍的山墙,这些,直接雇两个瓦匠来就行了,不必通过金大力。若是新建房屋,或翻盖旧房,就会把金大力叫来。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就告辞出来。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老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

17、告。主人家点了头,他就去约人、备料。到窑上订砖、订瓦,到石灰行去订石灰、麻刀、纸脚。他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分钱的好处。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 “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和灰泥。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钧,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

18、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金大力看看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洒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虽不高,这些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肢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家窗下, 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好呢,我们会照看。明儿见,金师傅!” 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

19、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钱。这我就知足。”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选自汪增祺作品集,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职业、性格,金大力既无大力气,又无大本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瓦匠头儿。 B.“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单独成段,就是为了引出了下文当瓦匠头的条件。C.文章最后表面上是讲金大力老了,实际上是对金大力这种具有人性纯洁美的朴实劳动人民的

20、赞美,也暗含对于像金大力这类人逐渐流失的惋惜之情。D.这篇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描写方式较为单一,除了几句简单的对话描写,没有其他的描写手段,主要以叙述形式展开故事情节。8. 金大力为什么能当瓦匠头儿?试分条概括其原因。(6分)9. 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和一般的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有一些不同,请简要分析其特别之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

21、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景元四年冬,召诸军征蜀。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

22、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兒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 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吴汉:东汉大臣,率

23、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钱、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B、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C、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D、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艾遂自

24、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和平辈呼唤。B、“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C、“关内侯”,爵位名,是古代君王对立有军功之人的奖励,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租税的权利。但自魏晋以后,逐渐成为虚封。D、“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出任官职。B、

25、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于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D、邓艾绥纳降附,受人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回复旧业,受人称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二) 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木兰花慢席上

26、送张仲固帅兴元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注兴元:汉中。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

27、目泪沾衣”由咏史转为叹今,其中第三句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词人对故土沦丧的悲愤之情。B、“胡尘未断”与“塞马空肥”两相对比,反映了敌人不断进攻,南宋屈辱求和的现实,表达了词人对张仲固安危的担忧。C、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既有微讽之义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D、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寓情于景,直接抒发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思恋之情。15、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望岳中直接写

28、出泰山汇聚自然美景和南北风光不同的两句是 , 。(2)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 “_ ,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

29、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B、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C、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D、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18、

3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B、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

31、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20、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日前,我国科学家发表了对液态金属研究的新成果。液态金属不同于常规环境下的固态金属,即使在室温下也能保持液态。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研究发现,溶液环境中的液态金属液滴,在受到电场或化学物质的作用时,会产生类似于细胞吞噬外界颗粒的胞吞效应,能高效地将周围的颗粒吞入体内。这一发现也开辟了一条构筑高性能纳米金属流体材料的新途径。这种神奇的吞噬现象

32、并不是液态金属唯一的类生物学行为。研究小组还发现,当把金属液滴部分浸没于碱性溶液并部分暴露于空气中时,处于液态金属与空气交界面的溶液会出现规律性的振荡。研究人员将利用这一新发现开拓液态金属研究的新领域。21、阅读下面几位高三学生的对话,完成小题。(6分)甲:我特别想读些经典著作,但现实是时间太紧,只能利用学习间隙翻翻杂志,一次还只能看几篇,一点都不过瘾。乙:看看杂志也挺好的,不占用大块的时间,读一篇可以,读两篇也可以,想停就停,多方便啊!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呢!丙:我呢,更想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籍,尤其是优秀作文选那种。花费时间不多,效果比看杂志要好。(1)根据材料,概括高三学生课外阅读的两个特

33、点。(每点不超过4字)(2分)(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不超过80字。(4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主席前不久出访期间,应外国政要询问时作出的回答。“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是习主席对正确的政绩观的生动表达。“有我”与“无我”,道出了每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担当的人的精神世界的辩证法。 对于“有我”与“无我”这个精神世界的辩证法,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感悟?请根据材料的内容与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20语文月考答案1B (原

34、文是“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作者认为,他们的时间观念“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实际上,基于河洛中原的自然物候特点制定的历法,超出这一区域后,存在着历法与四季感受的错位。)2A (“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错误。)3A (B项,“没有科学性,只有审美价值”错,原文是“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C项,缺少限制,原文是“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D项,关系颠倒,见第五段。)4. D D项,“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35、错误,原文“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 5. B A项,“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错误,原文“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C项,强拉因果,选项前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D项,“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不全面,原文“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6. (1)绝对规模大,增长速度快;(2)失能化、高龄化趋势不断加剧;(3)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4)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 7.C8. 诚实淳朴,人缘好; 细心

36、体贴,身先士卒; 无私知足,不贪钱财; 起早贪黑,吃苦耐劳。 (概括对三条得分)9这是一篇散文体小说,不同之处表现在: 淡化情节,(1分)与一般小说的以情节取胜,要求情节完整曲折不同,它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分) 不是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1分)而是通过概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金大力的优秀品质。(2分)10D 11B 12B 13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渡河来攻,然而他却不架浮桥。这是姜维让廖化来牵制我们,使我们不能回撤的计策。 诸位幸亏遇到了我,所以才能有今天。如果遇到吴汉那样的人,早已被杀光了。14. C A 以乐景写哀情 B 对张仲固

37、安危的担忧 D直接 15. 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别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君思我”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1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7.D 沉痛:深深的悲

38、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人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18.C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19.C 解析: A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B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D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20、我国科学家发现液态金属具有类生物学现象。21(1)碎片化、功利性 (2)参考:碎片化和功利性,使得学生阅读范围十分狭窄,缺乏深度思考,不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