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庄子 “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七篇文字各 有其侧重的内容,共同形成整体的思想体系; “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也以反映庄子核心思想为主, 又能体现其他更丰富的思想内容。整本书着力体现出庄子自由无待、道通为一、清静无为、天人合一、无 为而治、遵从自然、无用之用、绝圣弃智、虚无恬淡、死生同一等主张以及关于自然规律的思考。 思想主张思想主张 1自由无待:认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己、无功、无名,自由自在、无恃无待的逍遥状态。 2道通为一:认为宇宙及万事万物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穷无尽,规律都是一样的,多少、长短、大小 都是相对而言,万物相齐
2、,没有什么真正的差别,要依顺自然、超越对立、忘言忘辩。 3养生之道:强调养生的重要和养生需要顺应自然、遵循规律、安时处顺、忘却情感、淡看生死,不 必过于疲累地追求知识、智谋、利益等外物。 4无用之用:强调因无用而有大用的人生处世态度。 5才德圣人:认为道德内全、无形符显、不用智谋、摒弃烦恼的人才是理想中的才德圣人。 6天人合一:认为道德能力达到顶点的真人能够顺应自然、听从内心、同于大道,也就是达到忘却自 我的天人合一。 7无为而治:主张治国理天下应摒弃心机、顺其自然。 8遵从自然: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常态本然,强调要遵从万事万物本然的样子,否则就是不合理、不 合道的病态。 9绝圣弃智:抨击儒家思
3、想,反对仁义礼智,强调要拋弃仁义等思想,避免各种仁义礼法反让社会大 盗得行。其实也是强调要顺其自然、无为而为。 10虚无恬淡:认为追求疆域、功利、名声、长寿等都是不足取的,应该不刻意做任何事,内心虚无、 恬淡无为,让一切自然而然。 11死生同一:认为生命的产生和消亡过程是自然规律,淡看生死。 12自然规律:认为宇宙、天地万物有其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又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思考大小有 无、有限无限等自然概念,在看似试图探求宇宙的本原和本性的过程中,体现了大道深奥、顺其自然的 思想。 热点探究热点探究 1 庄子与老子之间的关系。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中的主要思想。 庄子继承老子 ,与老子相同的思想有
4、许多,比如:崇尚“道” 、尊重大性,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肯定事物变化,强调对立转化,思辨“无用”与“有用”的转化关系等。 庄子发展老子中的思想主张,对老子有进一步明确或延伸的是:对“道”的理解方面认 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生于天地万物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本质上是虚无;价值观方面提倡 有用不如无用,大无用就是有用,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追求自由” ;政治方面反对 一切社会制度,主张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和工具机心的“无为而治” ;精神境界方面追求天人合一,做到齐物 忘我,心灵不被外物拖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达到“逍遥” 。 2结合“哲学是一种成见”
5、 (金岳霖)谈谈对庄子中抨击儒家的理解。 庄子在骈拇 胠箧 在宥 外物等许多篇章中都涉及到庄子对儒家思想的反对和否定。正 如金岳霖所说“哲学是一种成见”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知识分子中也出现了不同的思想 主张形成的不同流派,其中,儒、道两派都地位极高,但许多观点相左。 庄子中许多内容抨击儒家,只 是在表明自己“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绝圣弃智”的思想主张而已。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不同的主张都 是出于让世界清明、让万物有序的美好用意,儒家强调仁义,道家强调摒弃仁义礼法,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3庄子的辩证性思想。 庄子内篇齐物论中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
6、意思是世间万物一 产生出来就开始了死亡的过程,一完成死亡就开始了新的产生过程;刚开始肯定也就开始了否定,刚开始 否定也就开始了肯定。前半句是强调生死的一体两面,后半句是强调是非理论的一体两面。总之,庄子认 为众生万物万事万理都是一体两面的,庄子在陈述这一事实时就体现了其鲜明的辩证性思想,而这也是与 老子的辩证性思想一脉相承的。 4 庄子中“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老子和论语中“无为而治”的异同。 庄子中的“无为而治”体现了庄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和老子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一脉相承, 而和论语中的“无为而治”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老子中老子基于“道法自然”的理论根据,认为人类社会的治理也要依循自然规律,
7、 “非以其无私 邪” “故能成其私”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避免过多的干预,摒弃过多的机巧智谋,力求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无为而治了。 庄子 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与此基本相同,也是基于“道法自然”的理论根据,只是政治色彩更加明显,希望 君王能够做到“无为而治” 。 论语卫灵公中,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所说的 话意思是: “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了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 的王位上罢了。 ”表面看孔子也认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实则,孔子这句话的
8、重点不是强调“道法自然” 基础上的“无为” ,而是强调统治者本身德行修身的重要,因为这句话的前文语境是“由!知德者鲜矣” , 孔子认为统治者的修身至关重要,所谓上行下效、推己及人,才能实行德治和礼治。 所以,老子、庄子和孔子关于“无为而治”看似相似,但侧重点却是有别的。 5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的深刻思想以及“无用之用”的现实意义。 庄子人间世中接连用了几则寓言故事引出了“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句话, 包含了深刻的出世思想。在庄子看来,战国那个纷乱的年代,有德行而又想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冒着极大的 危险的,正如山上的树木或因材质好或因易燃烧或因有芳香等等被砍伐一样,不
9、如那看似什么用处都没有 的栎树反倒保全了自身。当时的社会中人们都看重自己是否有才能被重用、渴望入世,而庄子却是否定这 种入世思想的,他在宣扬顺其自然、无用无为的出世思想。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大多也都怀有入世思想积极进取,但物质似乎充盈、生活看似丰富,许 多人的幸福感反而在降低。这就不得不思考当下过于功利的时代风气是否应该被有所遏制?也许庄子“无 用之用”中的出世思想能够起到调和的作用,它可以提醒我们融入社会的同时入世不要太切,让我们认真 做事的同时不要太急功近利,让我们能够更关注看似没有功利效果的艺术、文化、心灵、情感等精神世界。 当我们从个人到社会都能放下一些功利心,我们的幸福感也许
10、就会提升一些了。 备考指导备考指导 庄子是道家重要的经典代表,体现了道家和庄子的重要思想内容,对此认真备考的过程中,有如 下建议: 一、熟稔庄子中文常性知识。包括作者的介绍、成书、 “内篇” 、 “外篇” 、 “杂篇”的大致内容等。 二、整体理解庄子中道家及庄子的重要思想内容。借助本章节的相关内容,整体理解道家及庄子 的重要思想内容:包括“无为而治” “天人合一” “绝圣弃智” “无用之用” “养生之道”等等。 三、储备一些庄子中的名句、成语、故事。 庄子非常善于讲故事,通过寓言形式阐释深刻的哲 理。如果能够熟悉一些经典寓言故事,并储备一些成语、名句等,便有利于深入且真切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内容
11、,而且面对庄子相关的经典阅读题目时也可以做到更从容。 四、重视辩证性思想评价的训练。 庄子中庄子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也有发展、丰 富之处。培养自己的辩证性思想评价的能力,辩证看待庄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能更好地了解道家的核心 思想,也能加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而庄子的思想本身也充满了辩证性,需要带有辩证思维去阅读和理解 庄子中相关语段,从而准确作答。 五、注重实际运用。 庄子中的道家思想对人提升修养有帮助,对人看待问题有启示,对人处理事情 有指导性。那么,考试中很可能会考查庄子思想主张的实际运用。要培养结合实际理解庄子思想的能力, 也要培养结合实际运用庄子思想的能力。 艺术成就艺术成
12、就 庄子又名南华经 ,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的道家代表作。原有五十二 篇,现通行本为郭象本,仅三十三篇。分“内篇” “外篇” “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 字是庄子所写, “外篇”十五篇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杂篇”十一篇相对复杂, 应当是庄子学派后学或者后来学者所写。 庄子是庄子继承并发展老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以寓言故事为主要的呈现形式,构成了饱含哲 理的形象世界,体现出庄子尊重天性、清静无为、逍遥无恃、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追求自由等主张。 庄子(前 369前 286)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先祖宋戴
13、公是宋 国第十一代国君,可以说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出身高贵。但庄子无意进取仕途,虽然与梁惠王、齐宣 王、楚威王等同时期,可以凭借才学谋得高位,但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而且时间不长。 庄子游历多国,对各学派思想都有研究,学问渊博深厚,深受推崇,楚威王就曾派使者携厚礼相请, 但庄子崇尚自由、主张无用之用,所以用寓言故事委婉地拒绝了楚威王的聘请。庄子看到战国诸侯混战的 局面,越发厌恶仕途,辞官隐居,潜心研究,著书立说。庄子代表作品为庄子 。庄子成为老子之后道家 理论重要的继承者和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与老子相同的是思想学说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肯定事物变化
14、,强调对立转化,崇尚“道” ,主张顺 其自然,主张无为,思辨“无用”与“有用”的转化关系。 对老子的学说思想进一步明确或延伸的是在“道”的理解方面,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 生于天地万物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本质上是虚无;价值观方面,提倡有用不如无用,大无用就是有用,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追求自由” ,也就是放得下、不在乎的旷达处世观。 政治方面,对老子的“无为”思想有所发展,不是提倡随波逐流或冷眼旁观的消极无为,也不是从个 体出发的无为,而是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和工具机心的“无为而治” ,强调宽刑简政、休 养生息、官无为而民自化、上无为而下有为、有所
15、为有所不为等,是非常智慧的治国大道。 宇宙观和精神境界方面,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平等的,是绝对的“齐” ,反对有所崇尚,反对差别和等级, 认为“天”与“人”也是相平等对立的两个概念, “天”代表自然,而“人”代表人为,庄子主张顺从天道、 反对人为,心灵不被外物拖累,从而与天地相通、天人合一,做到齐物忘我,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 “逍遥”的境界。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 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16、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八年级下册, 二则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八年级下册, 二则 )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 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
17、,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九年级下册, 故事两则 )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
18、鱼之乐,全矣! 2庄子和惠子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3庄子为什么说“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答案】1 (1)鲦鱼(在河里)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2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原因: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立场的不同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中的美;另一个 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学科网 3这是他愉悦心境的外在表现,反映了他顺应自然、远离现实、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 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 产生移情同
19、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里表现的当然是庄子性格洒脱,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心境,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也就不为名利所累, 所以自始至终都是自由的。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 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 ) 【乙】 平原君欲封 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
20、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 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不复见。 (选自史记 ) 【注】封:封赏。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或 谓惠子曰 ( ) (2)非梧桐不止 ( ) (3)非醴泉 不饮 ( ) (4)是 商贾之人也 ( ) (5)遂辞平原君而去 (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6 【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中的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点? 7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21、【答案】4 (1)或:有人 (2)止:栖息 (3)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4)是:这。 (5)去:离开。 5 (1)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望他。 (2)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 6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 7庄子用巧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的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 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庄王欲伐越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 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 不能禁,此
22、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 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 【注】睫:睫毛。庄跻:人名。明:眼睛亮,引申为明智。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楚庄王欲 伐越 欲( ) (2)政乱兵 弱 兵( ) 9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王之伐越何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辍耕之垄上 D宋何罪之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11楚庄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庄子采用什么论证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 12谈谈你对本文中庄子所持论点的看法。 【答案】8 (1
23、)想要 (2)军队 9A 10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11他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比喻论证。 12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 而是难在了解自己。学%科网 【解析】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 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9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 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解答时,首
24、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 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 A 项,与例句用法 相同。这里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 项,助词,可以为“的” 。C 项,动词, “去、 到” 。D 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幸好还有庄子 流沙河 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有了文明。他的整个理论是批判社会文明,批判 进步,因此历代统治者没有支持庄子理论的,庄子不合他们的口味。 庄子说社会发展只有越来越坏,因为人类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文明制度把人搞坏了,把大自然 搞坏了。他说野马完全是自由的,吃
25、草喝水,快活的时候用颈部互相摩擦,不愉快打斗的时候就用蹄子踢 对方。马的苦难就是从人类的文明开始,人类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使它们离开了草原,离开故乡。之后 又用各种东西捆起它们,加上马鞍,还有笼头,用鞭子打,使马的本性被扭曲,慢慢变坏了。人用各种办 法管束马,马也有各种办法反抗。它会咬人踢人,偷偷把嚼子吐了,偷偷地攻击人。马一旦落到这样的境 遇,就失去了自然的天性。 这里表面说的是马,其实说的是人,人都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约束之下的,人不得不遵守这 些规章,所以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就有了两面派。庄子认为原始人绝对没有两面派,他们喜欢就喜欢,不 喜欢就不喜欢。互相开玩笑,吃饱了拍着肚子,跳舞唱
26、歌,欢乐是人的本性。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人类就 被管束,所以有了郁闷,有了神经衰弱。 庄子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在种菜,需要灌溉用水,就挖了一条又深又窄的梯沟到井里。他就 这样下到井里去,用一个陶瓮,把水灌满,然后再抱上来。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大爷你怎么这么 笨?你应该与时俱进,新发明了一种机械,叫桔槔,就是运用杠杆原理来提水的,这样功效大大提高,你 也不累。老头笑了,说:难道我连这个还不知道吗?可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世 界之所以变得混乱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多了。 庄子连用桔槔提水都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但是庄子的确认为文明是人类的灾难。我也有一些 担忧,我们的社会虽然
27、在不断进步,吃得好穿得漂亮了,但是社会走上了这条发展的道路究竟要走到哪 里去? 国外一位学者说人类这样发展,很可能就像剑齿虎的道路。剑齿虎最初牙齿十分锋利,后来这个特 长不断发展,到哪里都取得胜利,但是这样使它的基因失去控制,牙齿越来越长,最后造成了剑齿虎的 灭亡。 人类万年来的文明建设,焉知不是发展到剑齿虎的错误道路上去呢?而且现在人类的发展之路还没 有回头反省的迹象。因此庄子的批判不失其片面深刻的意义。不必完全相信,但是仍然能启发我们思考: 这样下去怎么办? 先秦诸子唯一对人类命运做悲观推测的就是庄子,所以他不被人喜欢。但是我想,幸好我们中国历 史上还有一个庄子,不时给我们敲打一下,让我们
28、反省。 (选文有删改) 13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庄子对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的行为是反对的。 B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文明进步。 C作者用剑齿虎的例子表达对当今社会发展道路的担忧。 D作者认为庄子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批判是有意义的。 14作者为什么认为庄子反对用桔槔提水“确实有些不近情理”?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 15下面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文章第段画线句中庄子的思想?联系两则材料简要评述。 【材料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 东阳马生
29、序) 【答案】13B 14庄子担心人使用机械后得到好处,会有了机心,变得奸诈进而失去本性,他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但 用桔棒提水能提高功效,让人省力,连这样也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 15五柳先生生活清贫,仍安然自若,这种不慕荣利、不受约束、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符合庄子“欢乐 是人的本性”的思想;而宋濂家境贫穷,刻苦求学,以学为乐,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庄子的思想是 不一样的。 16综合性学习。 刘渊同学周末跟朋友一起观看了动画电影大鱼海棠 ,他发现电影中的一些形象、名字及想象灵感来 源于庄子的逍遥游 ,由此对庄子及其著作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进行相关探究。 (1)刘渊看完电影写了一段观后
30、感,请你帮他润色修改。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 里也。【B】以前读逍遥游的时候就幻想过鲲到底有多大,可一直没有很清晰。这次看完电影,鲲的 形象终于得到填补。它就是那红色的美丽的大鱼,头上有一个独角;化成鹏之后,有一双又大又长的翅膀, 让它可以任意翻飞,在天海之间穿行。我对电影的画面最满意,充满东方的神话色彩,想象奇特。 【C】以 后有时间一定要再看一次,重温旧梦。 请试着翻译文中【A】句。 文中【B】句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 ”。 文中【C】句也有一处毛病,请指出病句原因并修改。 (2)电影中女主角的名字叫椿,来自于逍遥游
31、中的“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古代文人就按照椿树长寿的特征,把椿树与萱草合称“椿萱”,用来雅称 (只填字母) ,表达 祝福愿望。 A老师 B父母 C兄弟姐妹 (3)刘渊的母亲批评他不好好利用周末复习功课,却去看这种无用的电影。如果你是刘渊的同学,怎样帮 他劝阻他的母亲? 【答案】 (1)鲲的大小(体积) ,真不知大到几千里。 应在“清晰”后加“的形象”。 用词不当,可把“重温旧梦”改为“再次品味”。 (2)B (3)示例:阿姨您好,您不要生气,是我们约着刘渊去看的。而且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国学,处处透着 中国文化,这对于我们开拓思路也是很有帮助的,并不是无用消遣。周末也要适
32、当放松嘛,希望您能理解 我们。学#科#网 庄子非常善于讲故事,通过寓言形式阐释深刻的哲理。适当积累一些经典寓言故事,并储备一些 成语、名句等,有利于我们深入且真切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内容,而且面对庄子相关的经典阅读题目时 也可以做到更从容。此处略举几例供学生积累。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 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 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 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
33、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词语解释: “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 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曳尾涂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 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词语解释: “曳尾涂中”原意指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比喻与其 当官显声扬名,还不如保全性命,生活在乡野。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
34、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 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庄子齐物论 ) 词语解释: “庄周梦蝶”是庄子借由其故事所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其探讨的哲学课题是“作为认识主 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 。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 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 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 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
35、时 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 庄子至乐 ) 词语解释: “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 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词语解释: “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 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邯郸学步 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 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庄子秋水 词语解释: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