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人物动作描写九种技巧(二)-2019年中考提升怎样快速写出高分作文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531 上传时间:2020-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人物动作描写九种技巧(二)-2019年中考提升怎样快速写出高分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12 人物动作描写九种技巧(二)-2019年中考提升怎样快速写出高分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题12 人物动作描写九种技巧(二)-2019年中考提升怎样快速写出高分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题12 人物动作描写九种技巧(二)-2019年中考提升怎样快速写出高分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题12 人物动作描写九种技巧(二)-2019年中考提升怎样快速写出高分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92019 年中考提升怎样快速写出高分作文年中考提升怎样快速写出高分作文 专题专题 12 12 人物动作描写九种技巧(二)人物动作描写九种技巧(二) 【真题导航】【真题导航】 2 2018018 年中考年中考浙江嘉兴浙江嘉兴卷作文题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以下是小华同学写给学校“心理咨询室”信中所倾诉的烦恼: 我是一个怕羞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爱跟老师交流,不爱向老师问问题。小学时我学习成绩名列 前茅,老师比较看重我,会主动问我有没有问题;到了初中,我发现我什么都不是,曾经老师眼里的 好学生似乎成了学渣。爸妈要我多向老师问问,但我不敢问;现在我即使想问也

2、不知如何去问了。这 该如何是好? 题目一:请你以“知心朋友”的身份,给小华同学回一封信,劝导他重新振作起来。 要求:(1)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信息。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注意是以一位知心朋友的身份给小华同学回一封信,目的是劝导他重新振作 起来,首先要明确小华因为什么颓唐,从材料中知道,小华因为小学时受到瞩目,升入中学后无人问 津而感到自卑。精心选材。确定的主题就是怎样能战胜自卑的情绪,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围绕这 一主题可以选择一些名人轶事,如著名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原本,上天想把他造就成一个自卑者, 疾病从一出生

3、便纠缠住他,四岁患肺炎,六岁得喉结炎,此后一场大病又夺去了他的眼,各种病魔不 断侵噬着他的肌体。但他并没就此倒下,他自信地站了起来,自信地与命运搏斗,自信地追求自己的 理想。也可以讲身边人的故事来打动小华。紧扣要求。本篇作文是写一封信,所以要注意格式。称呼, 顶格写;问好,另起一行空两格;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也可以紧接问好的短句写正文; “此致” 有两种安排法:一是“此致”接在正文后,后面不用标点符号;二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 ,后 面同样不用标点。 “此致”可用“顺祝” “敬颂”之类的词语替换,但此致后可以用“敬礼”也可以不 用。 “敬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面用叹号;落款,另起

4、一行,靠右写自己的落款。落款下标注写 信的日期。 【范文】 远离自卑,学会抬头远离自卑,学会抬头 小华同学: 你好! 作为好朋友我知道了你的苦恼,我也不想讲大道理,给你讲个故事吧。名字叫学会抬头。故事的 主人公是个七岁的小男孩,长得很普通,班上的学习成绩也一般,不过因为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起其 他同龄人来,他显得更孤单,更无助,更脆弱,也更自卑。他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哪怕被老师叫到了,也 只是支支吾吾地回答几个字。下课后,他也不和同学玩,只是呆呆地坐在教室里,愣愣地发呆。他还有一 个习惯就是低头,两眼黯然无光地望着地面。同班的小女孩发现了他的怪异行为,想方设法地开导他,为 他讲道理,摆事实。渐

5、渐地,这个小男孩感觉到了生活美好,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他变得快乐,活泼 起来。学习成绩有了明显地提升。后来,他父母因此复婚,他又重新获得了家的温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远离自卑,学会抬头。一个人不要觉得自己那么一无是处,那 么没用。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那么他就又生存的价值。不然,世界为什么要选择 让他(她)降临呢?所以,人不应该自卑,遇到什么事拼一下。挺一下,就过去了。不要认为自己做不了 而自卑。抬起头,向前看,你的道路正宽阔,正明亮,只要努力,就可以走向辉煌。抬起头,露出微笑。 朝气蓬勃的我们努力向前,走出自卑的阴影吧! 自卑心犹如嫉妒心,都是要不得的。

6、自卑心好像一棵树苗中的病虫,尽管现在很小很小,可是带给它 的悲观、沮丧,犹如黑云蔽日,阻隔了阳光,小树就会死去。自卑心也是如此,成为心中永远的阴霾,所 以我们应该尽早的将它铲除。 自卑是一个人的心理矛盾。自卑的人往往不能面对现实,他宁愿在另一个孤寂的世界里度过一生。我 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候,这时也是自卑心猖狂的时候。要远离自卑,就要学会抬头。当你抬头,你就会 发现阳光是那么明媚,蓝天是那么宽广,白云是那么悠闲,鸟儿是那么快乐一切是那么美好! 让我们一起抬起头来,远离自卑,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吧! 祝福:快乐!健康!进步! 你的好友 2018年6月6日 【点评】书信的格式正确,称呼、问候语、正文

7、、祝福语和落款一一齐备;内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由小故事引入并且说理,引人入胜。鼓励性语言能够感染读者,如“当你抬头,你就会发现阳光是那么明 媚,蓝天是那么宽广,白云是那么悠闲,鸟儿是那么快乐一切是那么美好!”带领好友憧憬美好的未 来,从自卑和忐忑中走出来。语言优美,修辞恰当。 作者运用了客观显露式的人物描写技巧,诸如,“下课后,他也不和同学玩,只是呆呆地坐在教 室里,愣愣地发呆。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低头,两眼黯然无光地望着地面。” 【技巧指津】【技巧指津】 (六)客观显露式(六)客观显露式 所谓客观显露,就是指对客观事物所发出来的动作进行描写。由于是写客观事物的动态,主观意识很 弱,因而动作的

8、出现多带有显露的特点,自然性较强。这种描写对象,大多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 像大海呀,高山呀,小桥呀,流水呀,把它们的动态和动作描写出来,就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可见,在写 景状物时,常常要用到这种动作描写。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化静为动,在客观中隐含着主观色彩。本来是 静止的事物,通过作者的意化,使之产生动感。 这类动作描写,就其造成因素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通过人为感觉,将静物动写。所写的对象,是自然界中静止不动的事物,不仅要通过作者的观察, 更要通过作者的感受,赋予静物以动态。这种描写,其动作一般具有存现的特点,具有客观显露的性质。 例如:“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

9、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 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 穿上一件带水纹的冬衣。”这段文字主要写济南小山上冬天的雪景,是通过作者的“看”来写的,连用了 四个动词:顶着、镶上、露着、穿上。这些动作,都是作者的意感所给予的,实际上它们都是不动的,显 露特点鲜明,客观性极强。 二是通过外力作用,直接描写景物动态。这种动作显露的幅度较大,感受的因素较少,客观性明显。 所写景物的动作,是在一定外力下表现出来的,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写作时,可以交代清楚外力名称,也 可以省去名称而直现景物动作特点。这种描写,主要靠观察所得,实物是怎

10、样动的,就怎样去写,一般不含 人为因素。例如:“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 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这段文字,主要写大海的动作特点,一共用了 五个动词:汹涌、吞没、扑、怒吼、泼溅。它们都是大海直接发出来的动作,是海景的一种客观显露,生 动地再现了大海的雄壮美和伟大力量。 这种动作描写,所有的动态都要通过人的媒介来展示,或感官,或视觉,要有一定的引渡文字,尤其 是直接描写景物的动态,更要把眼部视觉这一媒介物交代清楚,这样,所写的动态才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不能凭空想象。 (七)分合转换式(七)分合转换式 所谓分合转换,就

11、是所写的几个动作之间具有总分关系,这是从动词表意范围大小的角度说的,是动 作描写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分”的动作频率较高,至少要有两次,三次以上的例子也是常 见的,出现得越多,“分”的体现就会越充分。这类动作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因果或选 择关系,比较多的是前者。“合”的动作一般只用一次,要么用于“分”之前,要么用于“分”之后,实 际上,它是对“分”的动作的一种总领或总收。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其分合的位置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先分后合。先写“分”的动作,从几个方面来展示。可以分写某一个对象的几个不同动作,也可 以分写几个对象的若干个动作,为下面写“合”的动作做准备和

12、铺垫。其内容是由具体到概括,“合”对 上面的“分”具有总归的意义。例如:“方志敏同志思索着,苦恼着他辗转翻覆,昼夜不能安睡:必 须给密信和文稿找个可靠的着落。”这里,具体写了方志敏同志在狱中的两个方面的动作:一是心理动作 思索,苦恼;二是外在动作辗转翻覆,不能安睡。它们共同构成“分”的动作,对“合”的动作 “找”做了准备。“分”是结果,是具体的表现;“合”是原因,是概括的实质。这样,由分到合,因果 相关,配合密切。 二是先合后分。先写“合”的动作,用一句话领起;然后进行分述,写“分”的动作,从几个方面来 体现“合”。这样写是由概括到具体,“合”的动作是纲,“分”的动作是目,纲举目张,关照十分严

13、密。 例如:“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 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 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段文字,第一句话是“合”,体现的动词是 “闪出”;冒号后面是“分”,有三个对象发出:一是事物天地的动作挂着、种着;二是人物少年闰 土的动作带、捏、刺;三是动物猹的动作扭、逃走。这些“分”的动作是具体说明“闪出”的内 容,又受“闪出”这一“合”的动作统率。这样描写,由合到分,由总领到分述,配合关联十分密切。 运用这种方法,分合动作的关照要严密。在“分”

14、上,无论是写几个对象,动作之间都不能交叉和重 合;在分与合的关照上,要有领属关系,分的动作与合的动作切不可处于同一范围和层次。 (八)比喻连环式(八)比喻连环式 所谓比喻连环,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人事物景的动作,不止用一个比喻,也不止一个动作, 二者密切配合,形成联系严谨的语势,构成前后相扣的套势。这种动作描写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艺 术性强,文学色彩浓厚。 这种动作描写,就其显示的关系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顺承连环式。就是所写的几个动作之间是顺向承接的关系,它们的位置有先后之分,后一个动作 接着前一个动作而来,前一个动作又给后一个动作提供了条件,从而形成连环相接之势,加之巧用比

15、喻, 顺承的关系更清晰,连环的特点更鲜明。请看下面一段文字:“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 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 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段文字所用的动词,就具有明显的顺承关系,也含有比喻意义。发出动 作的对象是“歌词”,也是本体。珠子是喻体,也是动作的直接发出者,共用了五个动词:滚、滴、溅、 落进、引起。它们接二连三,紧承相接,化虚为实,具体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鲜明的印象。 二是因果连环式。就是所写的几个动作之间具有因果相关的联系,可以是先因后果,也可以是先果后 因;“因”的位置上有动作,“果”的位置上也有

16、动作;“因”上可以用喻,“果”上也可以用喻。但不 管采用何种形式,二者都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从而形成连接环扣,因果相关,逻辑严密,富有表现力。例 如:“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 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制铺, 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这段文字,从因果关系上来看,可分成两组动作描写。第一组是拳头打 在鼻子上。“因”的动作是拳、打;“果”的动作是:迸流、歪、开、滚。比喻主要体现在后者。第二组 是拳头打在眼睛上。“因”的动作是:提、拳、打;“果”的动作是:裂、迸出、开、绽。比

17、喻也主要体 现在后者。这样,因果相关,连环紧扣,重点突出,描写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运用这种写法要注意一点,就是比喻要贴切,连环要紧凑。本体与喻体要吻合一致,喻体发出来的几 个动作要密切相关,要在关键的地方用喻;连环的关系要明确,环扣的频率要服从动作发展的需要,力求 多扣几个环节,以获得最佳的描写效果。 (九)拟人寄情式(九)拟人寄情式 所谓拟人寄情,就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动作,以此来寄托某种情感,表达某种情意,展示某种情况。 这种描写,动作发出者大多为动物、植物或事物。其中所用的动词,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而且渗透着人 的特质。文中写的对象虽然不是人物,是动植物或事物,但动作却具有人的特点,像人

18、在活动,在发展变 化。这种写法的主要特点是:生动传神,富有情趣,使比较生疏、枯燥的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 前。 这种写法,就动作发出对象和拟人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写作对象拟人化。这种拟人式动作描写,即动作发出者是拟人化了的“人”,动作用词也具有 人的特点。描写时,用第一人称,以“我”为动作发出者,“我”到哪里,动作便延伸到哪里,展示的过 程十分清晰。例如:“我是滔滔长江中的水,从高高的青藏高原上滑下来,勇敢地冲去,裁断高山,穿过 沟谷,一直向前奔去,永不回头。前面有高山,我就用头猛烈的撞去,大山害怕了,裂开缝,于是我勇猛 地冲过去。”这段文字以长江中的水为写作对象,作者将它

19、拟人化了,动作都是第一人称“我”发出来的。 这里一共用了七个动词:滑、冲、裁、穿、奔、撞、冲,它们都具有人的特质,生动地写出了江河之水奔 腾向前的动态特点。 二是将事物动作拟人化。这种拟人式动作描写,即动作发出者是事物,是写作对象本身,山就是“山”, 水就是“水”,多用第三人称;而动作用词却具有人的特点,以此来显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来突出事物 的动态特征。例如:“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 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这段文字以大海为写作对象,没有用第一人称, 以“海”直接称呼,但它发出的动作却具有人的特点:醒、喘、转侧、打、

20、伸、抹、踢、推、咬。这九个 动词,一个接着一个,速度快,变化快,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大海的动态特征,情趣盎然,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 运用这种方法,所用的动词与所写的对象要吻合,要符合事物的特点,包括它的动作幅度、发展趋向 和活动规律等,不能一味地拟人而忘了所写事物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考虑整体语境,与上下文的拟人 笔调和方式相一致。 【模拟考场】【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你的两个好朋友最近都很烦恼。小强说: “爸爸妈妈总说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 ”文文说: “爸爸妈妈 要给我生个弟弟或妹妹了,可我不想要! ” 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们的烦恼,给小强或文文写一封信,帮助他(她)化解烦恼

21、,要说得入情入理, 使人信服。不少于 500 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的结尾署名为“你的朋 友” 。 【写作指导】 审题:该命题为在“交际语境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写作目的(化解烦恼) 、写作对象(小强或文文) 、 写作者身份(作为两人好朋友的作者自己) ,文章载体(书信)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用意在于将该类作 文的写作引向更深处,不在审题上过多干扰学生,不在立意上分高下,而着重考查写作策略的运用。题目 中要求“要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 ,就是在引导考生在写作策略上下功夫。这也是判定这篇考场作文分 数高低的最核心点。 构思:面对该题目,首先要思考书信的基本格式有

22、哪些?以怎样的身份给“小强或文文”写信?对哪 一个话题更有话说?采用怎样的策略劝说才能达到“入情入理,使人信服”的目的?理清这几个问题, 基本上也就搞清楚了选材和写作思路。 写法: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字数也不会多太多。因此写作最好由问题直接入题,重点放在写作 策略的运用上,想办法和策略化解对方的烦恼。语言应该符合写信者的身份,切要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 思路一:以和小强同病相怜的朋友身份劝说,让小强丢掉烦恼,放宽胸怀,走自己的路。 思路二:以优秀生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强,让小强丢掉烦恼,展现自己的个性,让父母看到他的长 处,从而为之自豪。 思路三:以有弟弟或妹妹的身份劝说文文,告诉他有弟弟、妹妹的好处,让他丢掉烦恼。 思路四:以没有弟弟或妹妹的身份劝说文文,告诉自己的真实想法,说明自己的观点,劝说文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