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4117 上传时间:2020-04-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专题专题 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完成情况完成情况 【2019 黄冈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 ,唯当死报君。 【注】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8.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

2、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 破家亡的悲哀。 B. 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 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 乙诗“意气溢三军”中“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 和英雄气概。 D. 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 武。 19. 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20. 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

3、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8. D 19. 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 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 建功立业的豪情。 20. 都是直抒胸臆。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乙诗表现了 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解析】 18、D错误,颔联运用对偶手法。 19、考查对诗句词语的鉴赏。这两句描写从军的盛状。为了保卫汉室的天下,手中紧握弓弦,踏平胡人的 地盘,军队马匹飞奔过后留下满天的尘

4、土飞扬。用字精妙,着一“抱”字,拉开弓弦像怀抱着明月,着一 “践”字,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两个词动感极强,呈现激烈的战斗场景。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甲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 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 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乙诗“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以对待“生”“死”态 度的对比,直接既写出了当时士兵鲜明的价值倾向。表达尾联表达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仰,突出精神气概。 (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 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

5、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陂:池。这里指池边 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 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 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

6、陷身污浊。 【解析】 题干要求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 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 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 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 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水中倒影荡漾,岸上的杏花绚丽繁茂,共同妖娆于大自然的山水间, 花与影相互映衬,相映生辉。此时大地还是一片萧索,只有这杏花的形和影傲然开放在天地之间,从而昭 示了春天的到来及其

7、美丽,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二)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 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3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等方面进

8、行赏析即可。“挣”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和雪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并领悟诗歌内涵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后两句中蕴含的哲理即 可。结合“各有所长”分析。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与二者相关的诗句即可。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2三、四句运用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 _的心情。 【答案】1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2(1)白描 (2)心

9、自安闲极度愉悦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 答。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 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 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 若有若无。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 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 指用最简练的

10、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三、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它空灵清逸,是以前作者从未欣赏过的美,表现了作者的惬意与愉悦。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 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

11、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 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 受启迪。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答案】(1)B (2)此句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 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像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解析】 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B 项中“归隐田园

12、的决心”错。并没有归隐田园的决心。“归去”只表达诗 人有渴望归隐的心情。据此,答案为 B。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 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 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算得了什。“风 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表现 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这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成功和

13、失败,要做到心胸开阔、 勇于面对。据此理解作答。 (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 【北宋】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闹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草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在东溪的游玩迹程,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 B“发船迟”写出了诗人来到东溪的时间较晚,与“薄暮”一词相互照应。 C野凫、老树、 蒲茸、沙石这些寻常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式富有美感, 可见诗人带着欣赏的目光赏 景。 D“情虽不厌”的“情”是逸致闲情,但“住不得”却写出了诗人面对美丽的山水又留有遗憾。

14、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诗,围绕“水”字构思,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B颔联中两句均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画面感极强,诗人推己及物恬淡悠然的心绪得到深化。 C颈联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东溪岸边蒲草的齐整、沙石的干净。 D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答案】1B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B 项表述错误,诗句中的“发船迟”是指诗人面对美 景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与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理解大意,然后逐个分析四个选项,可 知 A 项表述错误,这首诗是围绕“看”字构思的,不是“水”

15、字。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 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 情。(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 画。( )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生动形象,精 练传神。( ) 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

16、、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 天尤人的慨叹。“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 本诗通篇对偶,不仅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首联前一句“天”对“风”, “高”对“急”,读来富有节奏感。( ) 2本诗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诗名句,请从写景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A A B B A 2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一 句仰视,一句俯视,描绘出秋天萧条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7、。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 的复杂感情。“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 愁的复杂感情”和“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 动具体细致的刻画”的理解分析是正确的。诗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是近景;“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的是远景。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的理解不正确。“抒 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的说法与诗歌的主旨不符。理解错误。项的理解正确。据此可按要求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

18、键字词来理解、 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语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是: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 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描绘 出秋天萧条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的同时,深沉地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 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释】陇西行:古代曲名。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战士。无定河:在陕西北部。深闺: 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首句表现了将士的_,第二句表现战争的_。 2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

19、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1)示例: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献身精神;报国情怀); (2)惨烈(激烈; 伤亡惨重)。 2示例:本诗中“可怜”一词表达了对战死将士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可怜”一词表 达了作者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壮志难酬。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 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第一、二句的意思是: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 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据此可知第一句表现了将士的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第二句表现了张正的惨 烈。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20、。了解两首诗词的内容,根据语境来分析。“赢得生前身后 名”指获得功名,而“可怜”一词转向“白发生”,有悲叹年华已逝的意思。“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 闺梦里人”显然是把现实与梦境相比,而突出现实的残酷,“骨”借指战死的人,所以“可怜”一词表达 了深切的同情。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注】浓絮:柳絮。黦(yu):色败坏。污迹。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2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 【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

21、形象地写出了春光的绝情,不顾人们挽留,抛下满天柳絮,匆匆离 去。 2应读出春光匆匆,连声呼唤,祈求春不要离去的挽留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赏析。“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意思是东君无情,一时间姹紫 嫣红皆黯然失色。而春光却不顾人们的挽留和叹息,仍抛下满天白絮,径自离去。运用拟人表现了作者的 惜春之情,溢于言表。据此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诗人思想感情。“春住!春住!”意思是呼唤春天的驻足,运用反复,表现了作者惜 春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东风最无情,让那悦目的姹紫嫣红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将晚,春的归处又在哪里呢?春光一 去不回头,只留下满天飞絮。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

22、脚步为这失了颜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 (九)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九)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寒 夜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 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 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 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

23、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 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 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答: 2.阅读全诗,概括“凭

24、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2.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 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十一十一)阅读诗歌,完成)阅读诗歌,完成下列下列题题目目。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

25、妙处。 【答案】 1. 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 迷茫的感慨。 【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1.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 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2.题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 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十二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绛唇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26、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注释】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黏天浪:连天 的波浪。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1.听、听见、听到 【解析】根据语句的整体含义释义即可。 【答案】2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 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叙写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片段。 【答案

27、】3.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 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作个闲人样”充满抑郁和无奈,使前文所写的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 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这种感情正是作者无力报国的抑郁之情的反映。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28、 “亚”通“压”, “青帘” 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_ 【答案】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 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赏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 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 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 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 【答案

29、】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 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来描绘画面。 (十四)阅读(十四)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 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 【答案】白云堆【答案】白云堆 深林深林 【解析】【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

30、槐” 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 的清静。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 【答案】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竟”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 【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 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 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湘南即事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

31、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 【答案】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知识的积累及对诗中信息的梳理。填写第一空时,应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 第二空要求填写的季节可根据“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来判断。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感悟。“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 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十六

3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 两题。两题。 九日寄子约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注】【注】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黄河 :代指故乡.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 、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 。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答案】【答案】1.登高;望远;重阳。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 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 【解析】【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第 1

33、题要求根据关键词语推断节日名称,按民间习俗,九 月初九这一天,中国人都要登高望远、怀念亲人,所以,从两句中的行为动作可推断出节日是重阳节。第 2 题要求回答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十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两题。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 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

34、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的描述。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本事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即可。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答案】【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 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 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

35、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1)准 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 (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后面的题目。 纳纳 凉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的心境。 【答案】追 (纳凉时)悠闲自在 【解析】此题考查字词赏析能力。根据提干提示,关注前两句,理解其大意;然后采用逐字比较排查的方

36、法,抓住“柳外凉”三个字前面是“追”字可确定(1)的答案。(2)处,需要结合诗的意境,发挥自己 的想象,进入角色体会诗人找到了心仪的纳凉之处,一边纳凉,一边观景的悠然、闲适、自在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案】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人笔下诗情画意的美,以及心境的悠然、 惬意,再根据“风定池莲自在香”中“风”与“莲”的常用寓意,即可领悟诗人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人 生追求。 (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3 题。题。 迎迎 燕燕 (宋)葛天民 咫尺 春三月,寻常百

37、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_,飞入寻常 百姓家。” 【答案】旧时王谢堂前燕。 【解析】【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识记能力的考查。可根据下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提示,马上就可想到上句“旧 时王谢堂前燕”来,但要注意默写时不能有错字。 2. 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答案】“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旧帘”是小燕 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

38、。“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 对仗要求。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解析】【解析】本题是对诗句中关键词语鉴赏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既要结合全使内容,又要联系诗词主旨来 思考,可从“旧帘”在诗中与某些内容的照应关系、构成的修辞特点以及诗人情感等方面来组织语言,只 要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_ 【答案】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 着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意境的能力。解答这题,要根据诗句的

39、意思展开合理的想象,抓住句子中 “翅湿”“泥香”等重点词,把燕子衔泥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切忌只作句子翻译。 (二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二十)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 题。题。 登登 高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渚:水中的小洲。百年:犹言一生。 1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_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 【答案】(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

40、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 而来。(2)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和对诗中内容的理解。第(1)题是根据诗句再现画面,解答这题, 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围绕“落木无边,长江咆哮”之意,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句描绘出来。 第题指定的是第三联,可紧抓诗句中“悲”“客”“病”“独”等关键字来分析。 2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请分别回答。 _ 【答案】都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前者间接抒情,委婉含蓄;后者则直抒胸臆。 【解析】【解析】本题是对抒情方式理解能力的考查。本诗和

4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的情感相同,但方式 有别,该诗借“繁霜鬓”“停浊酒杯”的描写,间接表现了自己的伤时抒怀的愤懑之情;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则情溢外表,赤裸裸地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十一)阅读(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 825 题。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 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_ _ 【答案】示例: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 节操;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意象的分析。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

42、“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分析“竹” 这一形象,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前两句写“鸟归”“花尽”,实则为了对比衬托竹, 在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可见它 忠贞不渝,不为俗屈等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它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_ _ _ 【答案】示例: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 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

43、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 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 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题干中提示可从构思、写法、语言等方面欣赏。欣赏时要注意 选准角度,取例典型,分析得当,言之成理。构思方面,主要从所见所感的角度,或者是写景与抒情的

44、角 度分析;写法方面,主要是对比衬托或拟人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方面,可抓住某一词语分析。同时要注 意诗歌赏析常用的术语。 (二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二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

45、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答案】1.只似当时初望时 2.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 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 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 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 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 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这里“望”字第三次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