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3 (第06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31174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3 (第06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课标3 (第06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课标3 (第06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课标3 (第06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课标3 (第06套)-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仿真模拟押题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92019 年年高考全真模拟试卷高考全真模拟试卷(新课标(新课标卷卷) () (3 3) 理科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S32 K39 Fe56 Cu64 第卷 一、选

2、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都有姐妹染色体单体的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可能相同 D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DNA 含量可能相同 【答案】C 【解析】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A 错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B 错误;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C 正

3、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是 体细胞的两倍,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NA 与体细胞相同或者是体细胞的一半,D 错误。 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可调节免疫细胞的活 动,如 T 淋巴细胞。统计发现,长期保持精神愉悦、情绪稳定的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很低。对此现象 的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优美环境及真情善举等产生的精神愉悦感可使人体稳态调节网络配合更加密切 B情绪稳定的人体内环境稳态能高效保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且细胞癌变频率低 C癌细胞表面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可作为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T 淋巴细胞能通过体液免疫反应

4、产生大量效应 T 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D 【解析】优美环境及真情善举等产生的精神愉悦感可使人体稳态调节网络配合更加密切,A 正确;情绪稳 定的人体内环境稳态能高效保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且细胞癌变频率低,B 正确;癌变细胞的细胞膜上 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增多,其某些特殊蛋白可作为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C 正确;T 淋巴细胞能通 过细胞免疫反应产生大量效应 T 细胞,导致癌细胞裂解、死亡,D 错误。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 B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

5、域观察 C鉴定蛋白质时,应将 NaOH 溶液和 CuSO4 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待测样液 D利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使用碘液来检测反应是否发生 【答案】B 【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与底物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后再混合,A 错误;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B 正确; 鉴定蛋白质时, 应将 NaOH 溶液和 CuSO4 溶液分开使用,C 错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因此该实验不能使用碘液来检 测,D 错误。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突变与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自然选择只能决定

6、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C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 D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 【答案】C 【解析】突变与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 正确;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 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B 正确;基因重组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是包括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错误;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 环境间,D 正确。 5.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 、大脉翅(D)与小脉翅(d)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 独立遗传。 灰身大脉翅的雌蝇

7、和灰身小脉翅的雄蝇杂交, F1中 47 只为灰身大脉翅, 49 只为灰身小脉翅, 17 只为黑身大脉翅,15 只为黑身小脉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BbDd 和 Bbdd B亲本雌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 4 种 CF1中体色和翅型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 3:1 和 1:1 DF1中表现型为灰身大脉翅个体的基因型为 BbDd 【答案】D 【解析】由题中数据可知子代中灰身:黑身(47+49) : (17+15)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 Bb 和 Bb; 大翅脉:小翅脉(47+17) : (49+15)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 Dd 和 dd,所以亲本灰身大

8、翅脉 雌蝇基因型是 BbDd,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 Bbdd,A 正确;由 A 项可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 型是 BbDd,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 BD、Bd、bD、bd 共 4 种类型,B 正确;由题中数据可 知 F1 中灰身:黑身(47+49) : (17+15)3:1;大翅脉:小翅脉(47+17) : (49+15)1:1,C 正确;由亲本基因型可知 F1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d,D 错误。 6.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治水稻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间能量传递效率 B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

9、量的循环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化学防治 D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答案】D 【解析】防治水稻害虫,其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更多的太阳能被生产者固定,从而使能量流向对 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A 错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 肥,土壤中的分解者将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不能 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B 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雄虫降低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C 错误;将阳生植 物和阴生植物混种充分利用空间,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D 正确。 7化学与生

10、产、生活、社会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形成的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服 B用 CO2合成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C“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使用时滴加盐酸可以增强消毒效果 D明矾溶于水可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常用于水体杀菌消毒 【答案】B 【解析】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等属于无机物,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A 错误;B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 塑料袋,由于不能降解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用 CO2合成的是可降解的聚碳酸酯塑料,故可以减少 白色污染和危害,B 正确;C次氯酸钠,与适量白醋混合,可生成次氯酸,浓度增大,可增大消毒效

11、 果,盐酸是强酸,具有腐蚀性,因此不能滴入盐酸,C 错误; D胶体具有吸附性而没有强氧化性, 所以明矾只能作净水剂,不能杀菌消毒,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 B。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H2CHCOOH 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 B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短链的不饱和烃 C分子式为 C4H8O2的酯有 3 种 D硬脂酸甘油酯、淀粉、蛋白质均是可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CH2CHCOOH 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可发生加成、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 A 错误;B、石油裂解可获得烯烃,可获得短链的不饱和烃,故 B 正确;C、根据酯基位置异

12、构和碳链异 构可得:甲酸丙酯 2 种(丙基 2 种异构) 、乙酸乙酯 1 种、丙酸甲酯 1 种,共 4 种,故 C 错误;D、高 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00 以上,硬脂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和蛋白质能发生水 解,且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D 错误。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 氘化锂(6LiD)中含中子数为 NA B22.4L(标准状况)CHCl3含 CH 键数目为 NA C2molSO2和 1mol18O2充分反应,产物中含 18O 原子数为 2N A D0.5molCl2通入 FeCl2溶液中,最后溶液中含 Fe3数目为 NA 【答案】A 【解析

13、】A2g 氘化锂(6LiD)中含中子数为:4NA=NA,故 A 正确;B已知体积,但标准状况 下 CHCl3不是气态, 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 故 B 错误; C SO2和 18O 2的反应是可逆的, 故产物中含 18O 原子数小于 2NA,故 C 错误;DFeCl2溶液中 Fe2物质的量未知,最后溶液中含 Fe3数目也未知,故 D 错误;答案选 A; 10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某种核素不含中子;X、Y 原子核外 L 层的 电子数之比为 34;X 与 Z 同主族,且 X、Y、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W、X、Z 三种元素形成的

14、化合物一定为强电解质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ZY CX 与 Y 形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为四面体 D原子半径:YZXW 【答案】A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某种核素不含中子,则 W 为 H 元素; X、Y 原子核外 L 层的电子数之比为 34,则 L 层电子数分别为 3、4 或 6、8,X 与 Z 为同主族元素, 且 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6,若 X、Y 的 L 层电子数分别为 3、4,则 3+3+416,则 X 的 L 层电子数为 6,X 为 O 元素,Z 为 S 元素,Y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6-6-6=4,且 Y 的 L 层电子数为

15、 8,则 Y 为 Si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 为 H,X 为 O 元素,Y 为 Si,Z 为 S 元素。AH、 O、S 形成的亚硫酸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 A 错误;B非金属性 OSSi,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 性 XZY,故 B 正确;CO、Si 形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为四面 体,故 C 正确;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 小,则原子半径 YZXW,故 D 正确;答案选 A。 11某学习小组以废催化剂(主要成分 SiO2、ZnO、ZnS 和 CuS)为原料,制备锌和铜的硫酸盐晶体。设计 的实验方案如下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中能溶于稀硫酸的是 ZnO、ZnS B步骤、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步骤涉及的离子反应可能为 CuS+H2O2+2H+Cu2+S+2H2O D步骤和,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均可获取粗晶体 【答案】B 【解析】AZnO、ZnS 可与硫酸反应,CuS 不溶于硫酸,故 A 不符合题意;B中发生 ZnO+H2SO4 ZnSO4+H2O、ZnS+H2SO4ZnSO4+H2S,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B 符合题意;C中发生 CuS+H2O2+H2SO4CuSO4+S+2H2O,离子反应为 CuS+H2O2+2H+Cu2+S+2H2O,故 C 不符合 题意;

17、D步骤和均为溶液结晶得到含结晶水的晶体,则均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获得晶 体,故 D 不符合题意;答案:B。 12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该电池以粉末多孔锌电极(锌粉、活性炭及粘 结剂等)为负极,V2O5为正极,三氟甲磺酸锌Zn(CF3SO3)2为电解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放电时,Zn2向 V2O5电极移动 B充电时,阳极区电解液的浓度变大 C充电时,粉末多孔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放电时,V2O5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V2O5xZn22xeZnxV2O5 【答案】B 【解析】A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 Zn2向 V2O5电极移动,故正确;B充电时,

18、阳极区发生 氧化反应,锌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向左移动,所以阳极区电解液的浓度变小,故错误;C充电时,粉 末多孔锌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正确;D放电时,V2O5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V2O5xZn2 2xeZnxV 2O5,故正确。故选 B。 1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 Na2S、NaOH 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其中主要含硫各物种(H2S、HS、S2) 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滴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滴加 过程 H2S 气体的逸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 为曲线两交叉点。由 X 点处的 pH,可计 Ka1(H2S) BY 点对应溶液中 c(Na

19、)与含硫各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3c(H2S)c(HS)c(S2) CX、Y 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为:X Y D已知 NaHS 呈碱性,若向溶液中加入 CuSO4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呈强酸性。其原因是 Cu2HS=CuSH 【答案】A 【解析】向等物质的量浓度 Na2S、NaOH 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先反应,然后和硫化钠 反应,A 表示含硫微粒浓度减小为 S2-,B 先增加后减少为 HS-,C 浓度一直在增加为 H2S,据此分析解 答。A当滴加盐酸至 X 点时,c(HS)=c(S2-),所以 Ka2=c(H+),由 X 点处的 pH,可以计 算 K

20、a2(H2S),不能计算 Ka1(H2S),故 A 错误;B向等物质的量浓度 Na2S、NaOH 混合溶液中滴加稀 盐酸,设 Na2S、NaOH 各为 1mol,则 n(Na)=3n(S),溶液中含硫的微粒为 HS-、S2-、H2S,则 c(Na+)=3c(H2S)+c(HS-)+c(S2-),故 B 正确;CX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S 和 NaHS, 以及 NaCl,溶液水解显碱性,Y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S 和 H2S,以及 NaCl,是继 续加入盐酸的结果,加入盐酸,抑制了水的电离,因此溶液水的电离程度大小关系为:X Y,故 C 正 确;DNaHS

21、 溶液中加入 CuSO4溶液,硫化铜难溶于稀酸会发生反应 Cu2+HS- =CuS+H+,溶液显示 强酸性,故 D 正确;答案选 A。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 不答的得 0 分。 14真空中两个点电荷 Q1、Q2分别固定于 x 轴上 x10 和 x24a 的两点,在它们的连线上场强 E 与 x 关系 如图所示(取 x 轴正方向为场强正方向,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Q1带正电、Q2

22、带负电 BQ1的电荷量是 Q2的 3 倍 Cx 轴上 3a 处的电势为零 D正点电荷 q 在 x 轴上 a 处的电势能比在 2a 处的大 【答案】D 【解析】因 x=0 附近的场强为正,x=4a 附近的场强为负值,可知两电荷均带正电,选项 A 错误;在 x=3a 处的场强为零,则,解得 Q1=9Q2,选项 B 错误;x 轴上 3a 处的电势为正,选项 C 错误; 电场线方向从 x 轴上 a 处指向 2a 处, 则正点电荷 q 从 x 轴上 a 处到 2a 处电场力做正功, 则电势能减小, 即正点电荷 q 在 x 轴上 a 处的电势能比在 2a 处的大,选项 D 正确;故选 D 15如图所示,图

23、甲、图乙分别表示两种电流的波形,其中图甲所示的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图甲表示交流电,图乙表示直流电 B两种电流变化的频率相等 C两种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都为 A D两种电流的有效值相等 【答案】B 【解析】由于两图中表示的电流方向都随时间变化,因此都为交流电,故 A 错误;甲乙的周期均为 0.02s, 故频率相同,均为 50Hz; 故 B 正确;根据 =2f=100rad/s,甲电流是正弦式交变电流,所以甲电流 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iImsint=5.0sin100t(A) ,乙电流不是正弦式交变电流,所以乙电流的瞬时值表 达式和甲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不同,故 C 错误;由

24、于对应相同时刻,图甲电流比图乙电流大,根据有 效值的定义可知,图甲有效值要比图乙有效值大,故 D 错误;故选 B。 1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板置于水平地面,其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物体,物体与板,板与地面间的滑动 摩檫系数分别为 、 。 当作用在板上的水平拉力为 F 时能将板从物体下拉出, 则 F 的取值范围为 ( ) AF BF CF DF 【答案】D 【解析】当 M 和 m 发生相对滑动时,才有可能将 M 从 m 下抽出,此时对应的临界状态为:M 与 m 间的摩 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且 m 运动的加速度为二者共同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对 m 有: ,设此时作用与板的力为 ,以 M、m 整体

25、为研究对象,有: , 解得, 当时, 才能将 M 抽出, 即, 故 D 正确,ABC 错误。 17如图所示,用一根长杆和两个定滑轮的组合装置来提升重物 M,长杆的一端放在地面上通过铰链连接 形成转轴,其端点恰好处于左侧滑轮正下方 0 点处,在杆的中点 C 处拴一细绳,通过两个滑轮后挂 上重物 M,C 点与 o 点距离为 L,现在杆的另一端用力,使其逆时针匀速转动,由竖直位置以角速 度 缓缓转至水平(转过了 90 角) 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物 M 做匀速直线运动 B重物 M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整个过程中重物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重物 M 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速度为L 【

26、答案】D 【解析】设 C 点线速度方向与绳子沿线的夹角为 (锐角) ,由题知 C 点的线速度为 vC=L,该线速度在绳 子方向上的分速度就为 v绳=Lcos 的变化规律是开始最大(90 )然后逐渐变小,所以,v 绳=Lcos 逐渐变大,直至绳子和杆垂直, 变为零度,绳子的速度变为最大,为 L;然后, 又逐渐增大,v绳 =Lcos 逐渐变小,绳子的速度变慢。所以知重物 M 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速度为 L故 AB 错 误,D 正确。重物 M 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重物 M 先超重后失重,故 C 错误。故选 D。 18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27、A 粒子的散射实验 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D质子的发现 【答案】A 【解析】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根据 a 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来的,A 正确。 19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长为 L,板间距离为 d,接在电压为 U 的直流电源上在两板间 加一磁感应强度为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g 的带正电油滴,从 距金属板上端高为 h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并经两板上端连线的中点 P 进入板间油滴在 P 点所受 的电场力与磁场力大小恰好相等,且最后恰好从金属板的下边缘离开电磁场区域空气阻力不计,重 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8、) A油滴刚进入电磁场时的加速度为 g B油滴开始下落时距金属板上端的高度 C油滴从左侧金属板的下边缘离开 D油滴离开电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 【答案】ABD 【解析】A油滴刚进入电磁场时(在 P 点) ,受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其中电场力与磁场力大小恰好 相等, 故合力等于重力 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为 g, 故 A 正确; B 在 P 点由题意可知: qE=qvB ; 自由下落过程有:v2=2gh ;U=Ed;由以上三式解得: ,故 B 正确;C根据左手定则,在 P 位置时受洛伦兹力向右,竖直方向在加速,故洛伦兹力在变大,故油滴从右侧金属板的下边缘离开, 故 C 错误;D由左手定则

29、可知油滴经过 P 点后向右侧金属板偏转,则油滴克服电场力做功,整个过 程由动能定理有:mg(h+L)-qE = mv2 得:,故 D 正确;故选 ABD。 20如图所示,A、B 两卫星绕地球运行,运动方向相同,此时两卫星距离最近,其中 A 是地球同步卫星, 轨道半径为 r。地球可看成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其半径为 R,自转周期为 T.若经过时间 t 后,A、B 第 一次相距最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在地球两极,地表重力加速度是 B卫星 B 的运行周期是 C卫星 B 的轨道半径为是 D若卫星 B 通过变轨与 A 对接之后,B 的机械能可能不变 【答案】AC 【解析】A、对于卫星 A,根据万有引力提

30、供向心力,可得:Gmr,可得地球的质量:M, 在地球两极,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可得:mgG,联立解得:g,故 A 正确;B、卫星 A 的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 T设卫星 B 的周期为 T当卫星卫星 B 比 A 多转半周时,A、B 第 一次相距最远, 则有:tt, 解得: T, 故 B 错误; 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解得:rB=,故 C 正确;D 、卫星 B 通过变轨与 A 对接,则需要在原轨道上对卫星 B 加速, 使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做离心运动,最后与 A 对接,则卫星 B 的机械能要增大,故 D 错误。 21如图固定在地面的斜面倾角为 30 ,物块 B 固定在木箱 A 的

31、上方,一起从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 b 点接触轻弹簧,又压缩至最低点 c,此时将 B 迅速拿走,然后木箱 A 又恰好被轻弹簧弹回到 a 点。已 知 A 质量为 m,B 质量为 3m,a、c 间距为 L,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 上滑的过程中,与弹簧分离时 A 的速度最大 B弹簧被压缩至最低点 c 时,其弹性势能为 0.8mgL C在木箱 A 从斜面顶端 a 下滑至再次回到 a 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1.5mgL D若物块 B 没有被拿出,AB 能够上升的最高位置距离 a 点为 L/4 【答案】BC 【解析】A在 A 上滑的过程中,与弹簧分离是弹簧恢复原长的时候

32、,之前 A 已经开始减速,故分离时 A 的速度不是最大,A 错误;B设弹簧上端在最低点 c 时,其弹性势能为 Ep,在 A、B 一起下滑的过程 中,由功能关系有 4mgLsin4mgLcos30+Ep,将物块 B 拿出后木箱 A 从 c 点到 a 点的过程,由功 能关系可得 EpmgLsin+mgLcos30联立解得 Ep0.8mgL,故 B 正确;C由分析可得,木箱 A 从 斜面顶端a下滑至再次回到a点的过程中, 摩擦生热; D 若 AB 一起能返回的距离大于弹簧原长,则有,解得,但不知道 与弹 簧原长的关系,故无法确定,故 D 错误。 第卷 二、非选择题:共 174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

33、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 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 (6 分)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通过研究滑块上升高度和压缩量的关系,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 的关系,将弹簧和一带有指针的滑块套在竖直的光滑杆上,滑块和弹簧不拴接,在杆的一侧竖直固定 刻度尺,如图甲所示,弹簧自由伸长时上端在 B 点,将弹簧上端压缩到的位置为 A,从静止释放滑块, 滑块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置为 C,分别记下这几个点位置并从刻度尺上读出对应示数 xB、xA、xC,不断 改变弹簧压缩到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记录 A、C 的位置;测出滑块

34、质量为 m,当地重力加速度 为 g。 (1)滑块上升的高度 h=_,弹簧的压缩量大小x=_(用测得的 xA、xB、xC表 示)。 (2)该同学做出 h 随压缩量x 的几种图象如下图所示,由这些图象可以得出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是 _; (3)若将另一个相同的弹簧与甲图中弹簧套在一起(如图乙所示)再做实验,发现 h-x2图象的斜率_(填 “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 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 变大 【解析】 (1)滑块上升的高度为,弹簧的压缩量大小为; (2)滑块弹开的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故上升高度 与弹性势能成正比,由图像可知, 与成正比,故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

35、 (3)两弹簧套在一起后相同的形变量释放的弹性势能变大,滑块上升的高度变大,故图像的斜率变大。 23 (9 分)某同学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 1.5 V,内电阻小于 1.0) B电流表 A1(量程 03 mA,内阻 Rg110) C电流表 A2(量程 00.6 A,内阻 Rg20.1) D滑动变阻器 R1(020,10 A) E滑动变阻器 R2(0200,1A) F定值电阻 R0(990)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 、 (b)两个实验电路,其中更为合理的是_图;在该电路中,为了 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

36、动变阻器应选_(填写器材名称前的字母序号);用你所选择的 电路图写出全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E=_(用 I1、I2、Rg1、Rg2、R0、r 表示) 。 (2)图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 I1-I2图线(I1为电流表 A1的 示数,I2为电流表 A2的示数) ,为了简化计算,该同学认为 I1 远远小于 I2,则由图线可得电动势 E=_V,内阻 r=_。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b; D; ; 1.46-1.49; 0.80-0.86; 【解析】 (1)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将电流表 G 串联一个电阻,可以改装成较大量程 的电

37、压表 (a) 、 (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b;因为电源的内阻较小,所以应该采用较小 最大值的滑动变阻器,有利于数据的测量和误差的减小滑动变阻器应选 D;若选择大电阻,则在变 阻器滑片调节的大部分范围内,电流表 A2读数太小,电流表 A1读数变化不明显;根据电路可知: ; (2)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的知识得 电源两端电压 U=I1(990+10)=1000I1, 根据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得电动势 E=1.47mA1000=1.47V; 由图可知当电流为 0.45A 时,电压为 1.1V,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r=0.8; 24 (14 分)如图甲所示,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 ACB 的半

38、径为 0.8m,A 点与圆心 O 在同一水平线上,圆弧 轨道底端 B 点与圆心在同一竖直线上,C 点离 B 点的竖直高度为 0.2m质量为 2 kg 的物块从轨道上的 A 点由静止释放,滑过 B 点后进入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由电动机驱动按图示方向运转,不计 物块通过轨道与传送带交接处的动能损失,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1,g 取 10m/s2 (1)求物块从 A 点下滑到 B 点时速度的大小; (2)若物块从 A 点下滑到传送带上后,又恰能返回到 C 点,求物块第一次返回圆弧轨道 B 点时轨道对物块 的弹力大小; (3) 在满足第 (2) 问条件下, 在图乙中作出物块在传送带上

39、第一次往返过程中速度 v 与时间 t 关系图线(取 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答案】 (1) (2)30N (3) 【解析】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2)对物块,由 B 上滑到 C,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B 点: 解得:30N (3)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有 解得:a=1 m/s2 物块先在传送带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 通过的位移为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通过的位移为 然后再做匀速运动,其位移为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物块在传送带上第一次往返过程中的速度 v 与时间 t 图像如图所示: 25 (18 分)如图所示,水平虚线 MN、PQ 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水平匀强磁场,磁场的磁

40、感应强度大 小为 B,两虚线间的距离为 H,质量为 m、电阻为 R 边长为 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 abcd 在磁场上方某一 高度处由静止释放线框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始终在竖直平面内,ab 边始终水平,结果线框恰好能匀速进 入磁场线框有一半出磁场时加速度恰好为零,已知 L 25/108 大 2NH3 3NaClO=N23NaCl3H2O 增加 NaClO 的量,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 NaClO 消耗多 有部 分 NH3被氧化成 NO2-或 NO3- 0.08 【解析】 (1)NH3和 NO 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g)+6NO(g)5N2(g)+6H2O(g), 2NO(g)=

41、N2(g)+O2(g) H=177kJ/mol,4NH3(g)+3O2(g)=2N2(g)+6H2O(g) H= 1253.4kJ/mol;根据盖斯定律 3+得到 4NH3(g)+6NO(g)5N2(g)+6H2O(g) H=(-177kJ/mol) 3+(-1253.4kJ/mol)-1784.4kJ/mol,故答案为:4NH3(g)+6NO(g)5N2(g)+6H2O(g) H=-1784.4kJ/mol; (2)Q、M 两点在同一等温曲线上,但 M 点压强高,所以 M 点反应速率大,故答案为:; 反应的三段式: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 1 3 0 变化里(

42、mol) x 3x 2x 平衡量(mol) 1-x 3-3x 2x 平衡时氨气的含量为 20%, 即 100%=20%, x= mol, N2、 H2、 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ol、 2mol、 mol,总物质的量为(4-2 )mol=mol,恒压时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平衡时容 器体积为L= L,即 c(N2)=c(NH3)=0.4mol/L,c(H2)=1.2mol/L,平衡常数 K=,该反应正向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 k 减小,所以 T3T2时,T3平衡常数小于 T2时平衡常数,即 M 点平衡常数大于 N 点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大; (3) 根据图示, 由始

43、态和终态判断反应物中 NH3被氧化为 N2, 则 NaClO 被还原为 NaCl, 生成 1molN2 转移 6mol 电子,根据转移的电子守恒,需要 3molNaClO,再结合元素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3NaClO=N2+3H2O+3NaCl,故答案为:2NH33NaClO=N23NaCl3H2O; 增加 NaClO 的量,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 NaClO 消耗多,使得 B 点剩余 NaClO 含量低于 A 点; 当 m(NaClO):m(NH3)7.7 时,可能是 NaClO 投入过多会将氨氮氧化为 NO3-等更高价态的物质, 未能从溶液中除去,使得总氮的去除率随 m(N

44、aClO):m(NH3)的增大不升反降,故答案为:增加 NaClO 的量,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 NaClO 消耗多;NaClO 投入过多会将部分 NH3被氧化成 NO2-或 NO3-; (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的氧气,标准状况下,2.24L 氧气的物质的 量=0.1mol,转移的电子为 0.1mol 4=0.4mol,活性原子将 NO3-还原为 N2,存在关系 NO3- N25e-,理论上可除去 NO3-的物质的量=0.08mol,故答案为:0.08。 29 (7 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1 分)果糖1,6 二磷酸酶(FBPase 酶)是参与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

45、其 活性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研究不同温度对水稻(品种甲、乙)FBPase 酶活性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科研人员进行了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水稻叶肉细胞 FBPase 酶活性 品种甲 品种乙 20 12.51 11.24 1 11.25 10.64 (1)酶对化学反应的 称为酶活性。酶的作用原理是 。 (2)在低温条件下,两种水稻的 FBPase 酶活性均降低,直接导致光合作用的 阶段反应速率下降。 实验结果表明,低温对品种 的 FBPase 酶活性影响较小。 (3)若要检测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可将其置于透光的密闭容器中,首先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水稻 叶片单位时间内的

46、O2 量;然后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测定水稻叶片单位时间内的 O2 量。 【答案】(1)催化效率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暗反应 乙(2 分) (3)吸收(消耗) 释放 【解析】(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在低温条件下,两种水稻的 FBPase 酶活性均降低,直接导致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反应速率下降 而降低了光合作用速率。 在低温条件下, 品种乙的酶活性下降幅度较小, 因此低温对品种乙的 FBPase 酶活性影响较小。 (3)若要检测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真正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可将其置于透光的密 闭容器中,首先在黑暗条件下,

47、测定水稻叶片单位时间内的 O2吸收量为呼吸作用强度;然后在一定 光照条件下,测定水稻叶片单位时间内的 O2释放量为净光合作用强度。 30 (10 分,每空 2 分)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为了探究体温调节,将 8 只年龄、 生长状况等都相同的某恒温动物均分为 A、B 两组,A 组不作处理,B 组全部手术破坏其下上脑,将两 组动物放到相同且适宜的常温环境养殖一段时间,测定体温,然后将两组动物转移到 5的房间养殖, 观察行为表现并定时测定体温。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发现,在 5的房间,B 组动物体温很不稳定且不断下降,而 A 组动物体温基本稳定,说明 _ _。 (2)观察发现,A 组动物到 5的房间时冷得发抖,而 B 组动物没有出现此现象。原因是 A 组动物下丘脑 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引起_ (填“Na+、“Cl-”或“K+”)大量内流,导 致骨骼肌不自主收缩,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而 B 组动物下丘脑被破坏,不能完成此调节。 (3)根据体温调节过程可知,A 组动物到 5的房间内的初期,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均会增加, 两种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依次符合方式_ (填“甲”、“乙”或“丙”) 。 (4)上述实验不够科学,理由之一是实验没有排除手术本身(伤口及手术操作过程)对动物体温调节的影 响,应该再设置 C 组实验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综合 > 高考理科综合 > 高考理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