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2183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3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1.(2016安徽师大附中期末,2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解析大量开垦草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引发环境问题,C错误。答案C2.(2016山东德州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大大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

2、,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在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生物多样性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大,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A正确;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他杂草减少,结构变得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故B错误;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而恢复力稳定性下降,故C正确;在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D正确。答案B3.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同小熊猫相似,科学

3、家利用DNAD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并绘制如图。棕熊、马来熊、眼镜熊之间的性状差异体现了()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型多样性解析棕熊、马来熊、眼镜熊属不同物种,故其差异反映了物种多样性。答案B4.(2016贵州检测)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选项措施原理A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实时防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C种植能散发气味去除害虫的苦楝,防治害虫进入茶园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保护茶树虫害的天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维持

4、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解析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符合题意。答案A5.(2016云南昆明摸底调研,31)查干湖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花江畔,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松花江水入湖,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回答下列问题:(1)查干湖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_;生态环境的恢复,使当地旅游业得到空前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查干湖的浮游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该湖泊中的鱼类,由于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的不同分布于不同水层,这属于群落的_结构。(3)当湖泊受到

5、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4)在查干湖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答案(1)次生演替直接(2)生产者垂直(3)微生物的分解负反馈调节(4)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6.(2016石家庄质检)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下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_能力

6、较弱,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_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以_形式流向桑树。(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_kJ,表中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_,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抵抗力稳定性也相应较低。(2)蚕以桑树叶为食,桑树处于食物网的第一营养级,所以蚕沙(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存在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CO2等其他产物,C

7、O2释放到环境中可被桑树用于光合作用,所以鱼体内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流向桑树。(3)蚕同化的总能量蚕吃掉的桑叶中所含的能量蚕沙中所含的能量419219200 kJ。蚕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蚕同化的总能量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0014654 kJ,即表中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答案(1)自我调节抵抗力(2)一有机物CO2(3)200(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1.(2016广东肇庆期末)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不正确叙述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人们对自然生存系统

8、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答案D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动植物资源和它们的基因B.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建立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

9、性的就地保护措施D.酸雨、沙漠化、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都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生态问题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建立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可加强对生物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措施,C正确;食品安全不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问题,D错误。答案C3.(2016海南七校联考)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湿地微生物

10、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解析合理搭配植物能增加物种的数目,提高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湿地微生物能将污水、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属于分解者;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能增加输入到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用苍蝇的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易地保护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D.引入外来物种一定能提高当地的物种多样性解析运用苍蝇的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

11、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B错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C正确;当缺少敌害,条件适宜时,引入的外来物种会迅速繁殖,可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错误。答案C5.(2016广东中山统考)为探究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同侧不同距离的农田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种群数/(种m3)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1 9832 490A.在调查点中间段的农田恢复力稳定性最强B.土壤污染物浓度越高,动物类群的丰富

12、度越小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存在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种群数和个体总数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随着离污染河流距离的增加,污染程度降低,动物种群数和个体总数均呈现增加趋势,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弱,A错误。答案A6.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和_三大功能。(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加重污染,导致更多

13、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可知早期属于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反馈调节。(3)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一定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稳定性越_(填“强”或“弱”)。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根据题图及正、负反馈调节的概念即可轻松得到答案。(3)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称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答案(1)营养结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2)负正(3)抵抗力稳定性强7.如图为

14、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工厂会向河流排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结构,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_。(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_而大量死亡,水体变浑浊,但是在村庄附近的河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_能力。(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无机盐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_。(4)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哪一个环节?_。解析(1)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以及太阳能。(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导致鱼类因缺少氧气而死亡,水体变浑浊,但村庄附近因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河流保持清澈见底。(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由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导致无机盐含量下降,而12月无机盐含量较高,光照强度减弱且温度较低,因此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或光照。(4)人类活动加速了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温室效应,使高山冰川越来越少。答案(1)水平太阳能和工厂排放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氧气自我调节(3)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温度或光照(4)化石燃料的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生物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