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2165 上传时间:2018-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

2、民族的历史【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目 标 导 学 一 : 西 晋 的 建 立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 年,魏灭蜀。(2)魏中期,

3、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3教师补充:266 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4腐朽的统治:(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目 标 导 学 二 : 八 王 之 乱1多媒体展示:八王之乱示意图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提示: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

4、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3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提示:(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2)皇族和豪贵昏庸贪婪,奢侈腐化,社会上层腐败,不顾民间疾苦,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3)“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南迁,这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长期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目标导学

5、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多媒体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简述北方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时间、主要的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大体过程。提示:(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2)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3)内迁方向和大体过程: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3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提示:(1)原因: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另一方面,为争权

6、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十六国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时间、人物及主要措施。提示:(1)时间:4 世纪后期。(2)人物:前秦皇帝苻坚。(3)前秦统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

7、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5思维拓展: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提示:(1)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三、课堂总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知道了北方十六国和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及分布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3 板书设计4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