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42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2.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谈一谈“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江青、林彪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危害(

2、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2)出现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社会秩序极端混乱。(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5)使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特别提醒“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源在于“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科学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动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既不符合马列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历史转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成就(1)首要环节:平反

3、“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宪法。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4)依法治国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这

4、个目标,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大幅削减行政审批,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概念辨析“法制”和“法治”的区别“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由“法制”到“法治”表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问题思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是否矛盾?提示不矛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

5、途径。二者互相配合,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三、基层民主选举1含义: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法律依据(1)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实践(1)从19882003年初,大多数省份完成三到四轮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2)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在不断扩展。4意义(1)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2)是中

6、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为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特别提醒基层民主选举属于直接民主制而不是代议制。判断正误(1)刑事诉讼法的颁布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答案解析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2)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答案解析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与艰巨性(1)从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

7、。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2)从后果看:“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3)从历史因素看: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封建专制传统长期存在,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淡薄。(4)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更加有必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2数字法识记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一个理念:依法治国。两个趋向:制度化、法律化。三部法

8、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四大举措:平反冤假错案;完善三大政治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建立基层民主制度。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成就(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2)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3)1982年宪法颁布,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体系逐步健全。(4)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1999年3月,“依法治国”写进宪法。(5)1999年4月

9、,全国人大委员会通过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为“民告官”提供了法律保证。1印证教材观点史料“文化大革命”从用大字报方式开展“斗”“批”开始,很快演变为“打倒一切”“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全国性大动乱。1966年8月1日,毛泽东写信对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的造反精神表示热烈支持,随后,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猛兴起。他们打着“造反有理”和“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旗号,对他们所认定的所谓“封、资、修”事物进行大破坏全国各系统的党政领导机构很快陷入瘫痪,种种破坏社会秩序,践踏民主与法制的行为盛行。胡德坤、宋俭中国近代史纲要应用依据史料,“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手段有“斗”“批”“打”“砸”,冲击各级党政领

10、导机构,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社会秩序混乱,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国家陷入空前的动乱。2获取材料信息史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应用依据史料,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提示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

11、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及启示“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们党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是分不开的。(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多年以来存在着“左”倾错误,这种错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彻底清除,反而恶性膨胀,以至于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2)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民主与法制观念;此外,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的法制建设还不健全,以至于出现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使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3)启示: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必须正确处理两类不

12、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应用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1“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出当时()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答案A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被停止,说明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

13、了严重的践踏。故选A。2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C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时间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考查的是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A是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的,B是在1949年颁布的,C是指1954年宪法,故A、B、C不符合题意;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故D正确。31968年红旗杂志第四

14、期社论指出,“迷信选举,这也是一种保守思想”,革命委员会“不是选举产生的,而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群众的行动产生的”,它“比以前单纯用选举产生的更合于无产阶级民主,更合于民主集中制,更能深刻得多地反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这个社论()A赞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性B推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破坏了法制建设的成果,实质上是民主的倒退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理论飞跃答案C解析由“1968年”可知,这发生在“文革”期间。由材料“比以前单纯用选举产生的更合于无产阶级民主,更合于民主集中制,更能深刻得多地反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可知,这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发

15、展,故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革命委员会,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不是政治协商制度,故A、B两项错误。4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答案D解析参政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在于民主建设程度,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

16、的途径有多种方式,比如信件、交谈等;科技发展推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客观上促进了民主进程,但不能说是起直接推动作用,故A、B、C三项表述错误。题干中的观点夸大了现代科技的作用,并未看到问题的本质,故D项正确。5(2018湖南长沙铁路一中高二段考)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选项材料结论A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C1982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D199

1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得到加强。答案D解析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B项中“遭到彻底破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我国的基层民主,故D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正辞严地抗议:“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18、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个人讲话?”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材料二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请回答:(1)材料一暴露了“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哪些问题?(2)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变化?从中能得出哪些认识?答案(1)问题: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惨遭批斗和残酷迫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2)行为:政府。意义: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3)变化: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到“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认识:我国的民主法制得到重建并逐渐得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