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39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关系。一、“冷战”的兴起1背景(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2)美苏实力超群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做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存在着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美国更加积极地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美苏两国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2、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两国间的冲突。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2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发展(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2)1949年,苏联和东欧各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概念辨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则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

3、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实现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判断正误(1)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答案(2)“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答案解析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开始。二、北约和华约1背景1948年,美苏“冷战”出现第一次高潮,爆发了柏林危机。2建立(1)北约目的:遏制苏联、控制西欧。标志:1949年,美、英、意等西方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2)华约目的:对抗北约。标志:1955年,苏联与东欧7国签订华沙条约。(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3“冷战”

4、的影响(1)美苏“冷战”关系造成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大部分。(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美苏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深化理解三、“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1)时间:19501953年。(2)影响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1)背景:19451954年,越南北方人民打败法国侵略者,美国乘虚而入。(2)影响:

5、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概念辨析“冷战”与“热战”关系“热战”影响了“冷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冷战”的进程。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在形式上表现为“热战”,但其本质上仍为“冷战”,是“冷战”中的“热战”。判断正误越南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答案解析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归纳总结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三者之间的关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区别雅尔塔体系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6、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联系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始终控制着“冷战”的发展进程,制约着“冷战”向“热战”的转变。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知识结构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因素是大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二战后之所以出现两极格局,一是西欧各

7、国普遍衰落,二是美苏两国实力增强。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客观上给当时的两大阵营带来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应用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了应对措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

8、排除;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1印证教材观点史料“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成一种稳定的机制。毕竟世界上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美国哈佛大学阿基拉艾里伊应用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提示一方面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另一方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获取材料信息史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浮现出的这种没有共同敌人的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国际体系中,其中一个会很容易把另一个确认为唯一的危险敌国。而在不了解对方力量的情况下,其中一方会夸大对方的力量和危险性。更为甚者,自1917年布尔

9、什维克革命以来,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马列主义的共产体制之间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敌对。这种不断扩张的外交、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利益冲突最终导致“冷战”时代的到来。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应用史料体现了美苏两国从盟友走向对峙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原因:客观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重要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冲突。美苏“冷战”的影响(1)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关系恶化。(2)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

10、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4)面对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应用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答案D解析A项只是对欧洲走向联合产生作用,B项北约是抗衡社会主义国家的措施,C项是干涉别国内政的措施,D项通过经济援助使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但也使西欧和东欧向两

11、个方向发展。故选D。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是因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为A项。2下图是1947年苏联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作者创作该漫画的意图是揭示美国()A拉开对苏“冷战”的序幕B极力推动欧洲一体化C援助推动西欧经济复苏D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答案D解析该漫画体现了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美国通过经济援助以控制西欧国家,故D项正确。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

12、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行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答案C解析1955年华约建立,与1949年建立的北约对峙,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故C项正确。4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答案C解析1961年修筑的柏林墙从本质上反映出东西方“冷战”的加剧,故选C项。A项中的大国强权主义不能完全反映出柏林墙修筑

13、的实质;B项叙述错误;D项两种军事力量说法片面,应为两种政治军事力量。5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答案A解析由材料“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卷入这场战争”“冷战背景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朝鲜战争。故选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

14、容纳自由制度存在。1949年4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措施,结果如何?(2)材料二中在“冷战”下“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受到撼动”。简要叙述“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的典型事例。答案(1)美国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组织。苏联的措施:组建华约组织、经互会。结果:两极格局形成。(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解析第(1)问结合“冷战”的表现进行分析。第(2)问列举“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的表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