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36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1.认识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区别。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原因。3.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4.中日建交的

2、原因、过程。5.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及影响。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方针政策(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三大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20世纪50年代,在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的国家的友好关系中,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2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

3、立外交关系,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2)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3)亚非会议:1955年参加在万隆举行亚非国际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了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亚非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概念辨析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1)“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处理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政策,即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和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2)“另起炉灶”则是不承认国民党

4、政府与外国的外交关系,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与外国的关系。(3)“一边倒”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4)“三大政策”各有侧重点:“另起炉灶”解决的是对外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解决的是对外交往中的战术问题。另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非盲目顺从苏联,最终目的是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深化理解“三大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区别比较项建国初期“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的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发展同所有友好国家的外交关系特点以意识形态

5、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影响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地位是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判断正误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答案解析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背景(1)问题由来:1945年4月,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草拟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

6、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没能恢复。(2)条件: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同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斗争得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拥护。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易错分析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取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三、历史性的握手1

7、中美关系的缓和(1)背景美国方面:霸权地位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难以继续下去。中国方面: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2)进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美国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提出异议。1978年12月中美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3影响(1)结束了双方多年的对抗,走到

8、了合作的起点,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中美关系的改善,冲击了日本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中日建交的实现。特别提醒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三大成就,其中最重大的成就是中美关系改善,因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判断正误(1)1971年中国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解析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2)1972年,尼克

9、松访华,中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解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四、国际交流与合作1方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并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项原则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2成果(1)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促进了该组织的健康发展。(3)2002年,在中国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

10、自由贸易区,加强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同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3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4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特别提醒外交政策不是由国家关系决

11、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关系也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判断正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全方位外交格局深入发展。()答案1数字法巧记本课知识学习本课时,要注意掌握一个方针、三个阶段、外交政策制定的出发点、重大成就。对于重大成就,可采用列表的形式来记忆。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三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改革开放后全面走向世界。外交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国家利益。重大成就: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取得突出成就、恢复

12、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新中国各阶段外交政策的特点、原因特点原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处于孤立地位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一大片”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重点改善与美国

13、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大量增兵给中国造成巨大威胁,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起全方位、“无敌国”外交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如下图所示。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应用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提示选答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

14、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政策;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选答二: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选答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苏联和部分东欧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1印证教材观点史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地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习近平

15、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应用史料体现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获取材料信息史料“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的发言(1949年11月)应用依据史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与近代外交的本质区别。提示本质区别:性质不同,近代外交属于屈辱性外交;新中国外交属于独立自主

16、和平外交。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正在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应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实现了从“中国之世界”到“世界之中国”、从世界体系的“局外者”到“局内者”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我国()A全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全方位地展开了多边外交活动C结束了与美国等国的长期对抗D开始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体现了新时期坚持对外开放、

17、独立自主的、全方位的外交,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开展多边外交,提高了国际参与度,提高了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就已经开始正常化,故C项错误;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后中国开始逐步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导向,故D项错误。1周恩来说:“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结盟,故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不符,故B项错误;独立自主的和平

18、外交与材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相符,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与材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不符,故D项错误。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提出的“三大政策”是()“不结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A BC D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所以“不结盟”的选项是错误的。符合史实,故选B。3(2019徐州高一检测)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A和平共处不称霸 B求同存异谋发展C加强团结不结盟 D

19、区域互利求合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万隆会议”,结合所学,针对一些国家攻击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的言论,周总理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选项B符合题意。4(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亚非会议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1971年”“纽约”可知

20、描述的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C。5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建交浪潮,十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这次建交浪潮的事件是()A中苏建交 B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 D尼克松访华答案D解析本题抓住题干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受其影响,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故选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如下图)本是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

21、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材料二据说美国组织对中国进行围堵会议开始时,许多代表赞扬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不久,伊拉克的发言人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绕道缅甸而来的周恩来总理作了“求同存异”的回应误入歧途的会议在妥协中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凤凰大视野(1)请举出当时我国影响“布拉吉”广泛流行的重大外交活动,并据此归纳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在万隆会议受到责难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政府为“求同存异”观点所作的铺垫。答案(1)活动:中国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形成新中国第一次外交高潮;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形成中苏同盟关系。特点:“一边倒”。(2)原因:美苏两极对峙,中国倒向苏联一边;美国对共产主义进行敌对宣传,使中国形象受损。铺垫: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建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现睦邻友好;绕道缅甸,取得周边国家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